工作總是出錯,我開始懷疑自己|學會合理歸因,是職場人的必修課

2020-12-23 小天的書桌

專注於職場·自我提升·心理思維

1、正確面對失敗的前提,是合理地將它歸因

前陣子看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其中有一個令我心酸的片段:

某個實習生在一次課題中落敗後,獨自一人走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看著人來人往,她呆呆地看著遠方,眼神空洞,著實讓人心疼。

看到這裡,過往的許多失落瞬間湧上心頭:是用心準備的考試卻沒有得到好的成績,是忙活了許久的工作卻被老闆罵的狗血淋頭,是堅持了很久的事情卻沒有得到好的結果……

我想,這些都是很多人都有過的體會吧。被失敗包圍的一瞬間,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有人說,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面對失敗,不敢再次接受挑戰。

我一朋友曾對我說:「我羨慕那些屢敗屢戰的人,仿佛他們有著用不盡的勇氣。」

後來我接觸過一些「屢敗屢戰」的人,與他們相處後發現,他們並不是不怕失敗,而是對挫折有著更好的解讀,他們能夠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得到改進的機會,甚至能從中獲得力量,而不是自怨自艾,變得頹廢。

因此,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並不是所面對的失敗的多少,而是我們如何面對它。失敗了以後,是想其他理由為自己開脫,還是真正去探索自己錯在哪裡,就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而正確面對失敗的前提,便是合理地將它歸因。

歸因,簡單來說,就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的推論過程。在談論合理歸因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我們常犯的一些歸因偏差有哪些。

2、人們日常所犯的歸因偏差有哪些?

01、基本歸因偏差:

當一個問題出現在別人身上的時候,我們習慣於把這個問題歸因於內部因素,會認為是那個人自身有問題,卻常常忽略環境等外部因素。

這便是心理學中很典型的一個現象:「基本歸因偏差」。

造成基本歸因偏差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與其他的環境因素相比,行動者的行為是最容易觀察的信息。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很容易被注意到,而社會環境、社會角色、情境壓力等外部條件則難以引起注意,於是,我們就下意識地忽視了這些外部因素的作用,而過多地強調個人自身的原因。

小陳是一名房地產銷售主管,管理一組成員。在某段時間當地房市大熱的時候,他們小組賺的盆滿缽滿。

可當行情不好的時候,個別組員的銷售任務沒有完成,小陳便十分生氣,認為組員因為前陣子賺的錢多了反而不努力了,甚至因此開除了幾個人。

小陳正是犯了基本歸因偏差,過於強調個人努力,卻忽略了外部因素,反而損失了幾名陪伴多年的員工。

果不其然,當行情慢慢回暖,他們的小組的業績又重新回到當時的水平,小陳感到十分後悔。

基本歸因偏差,讓我們有時候看不清失敗的原因,對於他人的錯誤過於苛刻,結果反而適得其反。

02、行動者—觀察者效應:

如果你認真觀察生活,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同樣一件事,當事人和他人的解讀是不同的。

個人知識管理培訓師成甲曾在自己的書《好好學習》中,解釋過這個現象:「別人出事兒,都是人品問題;自己出事兒,就是外部環境問題。」

比方說,朋友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內還錢,你會認為他不靠譜,不誠信。

反過來,如果自己沒有在規定時間還錢,則會認為自己的確有難處,並不會認為自己不誠信。

這就是「行動者——觀察者效應」,因雙方所站的角度和出發點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解讀。

旁觀者往往站在一個理想的角度,從常規的邏輯出發,一旦發現不符合常規,就會歸結於行動者的個人因素。而行動者則會更多地從實際情況出發,強調當時所處的特殊情境。

正是因為行動者—觀察者偏差,讓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原諒自己一些行為,卻對他人要求十分嚴格,不合理的歸因讓我們陷入困境。

說完我們常常會犯的歸因偏差後,我們來看看,如何才算是正確的歸因。

3、如何進行正確的歸因?

那麼,怎樣才算是正確的歸因呢?

這裡介紹一個著名的歸因理論——「韋納歸因理論」,這是美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韋納的研究成果。

利用韋納的歸因理論,我們能夠更好地將失敗進行歸因,從而振作起來。

韋納認為,人們對行為成敗原因的分析可歸納為以下六個原因:

能力,根據自己評估個人對該項工作是否勝任;

努力,個人反省檢討在工作過程中曾否盡力而為;

任務難度,憑個人經驗判定該項任務的困難程度;

運氣,個人自認為此次各種成敗是否與運氣有關;

身心狀態,工作過程中個人當時身體及心情狀況是否影響工作成效;

其他因素,個人自覺此次成敗因素中,除上述五項外,尚有何其他事關人與事的影響因素(如別人幫助或評分不公等)。

韋納按各因素的性質,分別納入以下三個維度之內

01、內/外部因素:即影響成敗因素的來源,按照這個維度分,能力、努力及身心狀況三項屬於內部因素,其他各項則屬於外部因素。

02、穩定性:指當事人自認影響其成敗的因素,在性質上是否穩定,是否在類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按照這個維度分,能力與任務難度兩項是不致隨情境改變的,是比較穩定的,其他各項則均為不穩定者。

03、可控性:指當事人自認影響其成敗的因素,在性質上是否能否由個人意願所決定。

在此維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項是可以憑個人意願控制的,其他各項均非個人所能為力。

那麼,我們可以從韋納歸因理論中得到什麼呢?

① 合理面對他人的成敗

當他人遇到挫折時,多去想想,是否是因為外部因素或者特殊的情境導致對方無法順利完成任務?

可能是他的能力暫時達不到?又或是外部環境過於惡劣?又僅僅只是運氣不好?

當面對他人的失敗時,多為對方考慮,而不是一味地陷入「基本歸因偏差」。

我們應該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而不是相反。

② 不夠努力,是我們面對失敗時更好的歸因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韋納的理論裡,他傾向於人們把成敗到歸結為「可控性」因素——努力。

因為人們在面對可控制的事物時,會激發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簡單來說,如果一件事情你能夠控制它的走向,那你自然願意多付出一些去讓這件事呈現出一個更好的結果,反之,如果你認為做什麼都無法改變結果,那麼我們便會陷入消極狀態。因此,可控感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

比方說,若一次考試考不好,如果你把失敗原因歸結為「題目太難」「自己太笨」「運氣不好,考的都是不會的」,這對你下一次的考試,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甚至會讓你逃避沒學好的事實。

因為這些因素,都不是你能夠控制的,久而久之,你便不再相信自己能夠考好,患上「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這在心理學上是一種無奈的現象,指的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他們會對現實的無望,做出一些無可奈何的行為,呈現出消極的心理狀態。

可能一個人的失敗真的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所造成,但是通過韋納的歸因理論我們知道,只有努力這個因素是可控的。

如果你認為你運氣不好,可你沒辦法改變運氣好壞;如果你認為你能力不足,可你沒辦法在短時間內瞬間提高能力;如果你認為這次的任務太難,可你也沒辦法就保證下次任務就能夠輕鬆解決……

與其去尋找一些外部因素的藉口,不如把目光聚焦於如何下一次能夠變得更好。

正如網上所說的:

「當你足夠努力,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這並不是一句雞湯,而是實實在在的方法論。

我們無法控制其他人怎麼想,無法控制自己的天賦有幾分,無法要求自己的運氣有多好。這聽起來或許令人絕望,但我們還留有一絲希望——那就是努力。

多努力一些,這是面對失敗最好的方法,多去探究自己這次為什麼失敗,去想想還有什麼沒有做好的,多從努力歸因,終有一天,我們會迎來勝利的喜悅。

總結一下:

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但是如何面對挫折,卻會慢慢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而正確面對挫折,首先要學會合理歸因。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陷入「基本歸因偏差」,以及「行動者—觀察者效應」,讓我們嚴格地對待他人的錯誤,以及常常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通過學習韋納的歸因理論,我們明白了可把成敗歸於三個維度六個因素,能夠更好地面對他人的成敗,更重要的是,努力,是我們面對挫折的更好方法,唯有努力可控制,唯有我們能夠選擇自己努力的程度。

願我們都能用努力歸因,去面對每次挫折,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

最後,送一句話給各位: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

若本篇文章對你有用,歡迎點讚、轉發、收藏~

關注我,持續更新!

作者介紹:小天的書桌,專注於職場,致力於提升思維,願閱盡天下好書,執筆走天涯。

相關焦點

  •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是自我否定?要教孩子「正確歸因」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會發現孩子總是猶猶豫豫,寫答案之前都會一個勁的問媽媽,"答案是正確的嗎?" 當我們鼓勵讓孩子自己判斷的時候,孩子總是會覺得自己的答案不是正確的。即使是做對了,也會覺得是運氣好。
  • 工作越小心越出錯 我該怎麼辦(職場問答)
  • 職場女性必修課,學會如何應酬社交飯局
    時代的發展下,女人已經不再只是在家相夫教子為人妻,與此同時也要有自己的事業在職場打拼,然而打拼過程中免不了有些社交應酬,但如何交際應對則是藝術更是技術,這幾點則是每個職場女性的必修課。02學會找藉口讓自己優雅離席有些酒局應酬只有你到了才會覺得氣氛有問題,甚至充滿著尷尬或不安,因此職場女性,就要訓練自己的應變能力,不要不好意思
  • 職場中,高手都是能夠自己解決問題的人,責任擔當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出現的過程,常常感覺按下葫蘆浮起瓢。職場也是如此,總是在與問題的搏鬥過程中,與其相愛相殺。但,如果留意,你就不難發現,高手通常都不會依賴同事和領導,都是能夠自己解決問題的人。
  • 孩子總說「我不行」,和邊緣型人格有關,父母要做到合理歸因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卻有很多父母發現孩子在面對一些事情時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打退堂鼓,甚至不曾嘗試就否定了自己。案例麗麗的女兒上小學一年級,在進入小學後,麗麗發現女兒發生了一些變化,尤其是女兒的情緒變得低落了很多。女兒經常在放學回到家後對麗麗說「媽媽,我的同學都不喜歡我怎麼辦?」
  • 工作總是出錯,頻頻被領導批評,越來越不自信,該怎麼辦?
    工作總是出錯
  • 工作效率低、總是出錯、領導不滿意?試試3個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新同事玥玥剛參加工作1個月,因為工作效率低、經常出錯,總是被領導和老同事批評,對此她非常委屈,不知道該怎麼改變現狀。玥玥平時工作非常努力,但因為工作速度慢、效率較低,部門同事總覺得她在拖團隊的後腿,都不怎麼看好她,工作的時候也是處處針對她,玥玥感覺力不從心,好幾次都想辭職不幹了。
  • 我的歸因是什麼?
    歸因,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行為過程所進行的因果解釋和推論。歸因影響著我們的情緒,以及我們的行為動機。樂觀的歸因,是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在這堂心理課中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樂觀的歸因。在數數的過程中,如果數錯了,必須從1重新開始數。組長負責監督和記錄。目前為止,最低記錄是4個,最高記錄是12個。當我詢問冠軍小組「為什麼能數到那麼多」時,主要有3個原因:「認真」 、「方法」、 「能力」。如此看來,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歸因各有不同。接著,為了讓大家清楚地理解歸因的基本知識,我講解了維納的歸因理論。
  • 職場:為什麼總是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接過20多單的諮詢,通常是約諮詢人午餐或者喝咖啡,邊吃邊聊。對於話題選擇,我更喜歡聊求職與職場發展,特別是聊完之後,諮詢人告訴我獲得了幫助,成功入職心儀發公司,或者是茅塞頓開,解決了職場問題,我也是蠻有成就感。至今記得諮詢求職的工作的問題有:——工作不開心想辭職,可是又不知道自己下一份工作想做什麼,怎麼辦?
  • 交互職場:為什麼我的工作總是不如意?
    可現在,公司裡的人際關係讓我不能忍受:上班頂多打個招呼後,就開始各幹各的,從早上九點加班到晚上七八點,大家都懶得說句話,簡直沒有人際交流。有的人新來到公司,也不與大家打招呼,進門就工作,過幾天又跳槽了,大家連他是誰都不知道。請問專家,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我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專家解答:在中,不少人對工作的尚可克服,對人際關係的冷漠卻難以適應。
  • 職場常被欺負怎麼辦?學會4招讓自己氣場強大,不再被人看輕
    職場要學會增加自己的氣場,別讓啥人都能來對你指指點點,時間久了,你會發現,反而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尊重。一、欲得別人尊重者,先自重仔細觀察職場中的人,你會發現,越是脾氣爆的人,反而越沒人敢惹。但這不表示要讓你也去學個暴脾氣,而是與人交往要學會不卑不亢。大家都是在職場打工者,誰也沒比誰高級一點,包括領導,本身也是一位打工人。
  • 工作再累,也不要讓自己委屈:遠離職場抑鬱,儘早開始
    害怕犯錯曾被領導或同事批評,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或是自尊心受傷,工作時,特別擔心做得不好,說話畏畏縮縮,沒有自信,就連自己熟悉的日常工作,都要檢查再檢查,處理後,仍然一直覺得是不是哪裡有問題,老闆一叫,就覺得是不是又是哪裡沒做好,要被挨罵。
  • 無情職場,我們該如何合理安排工作時間?
    1、制定職場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多做有益的事情。2、玩+學,忙並快樂著!3、早起早睡,不沉溺於網絡,合理安排學習、休息時間。   4、對以前及以後的工作生活合理制定相應的假期計劃。   5、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學習和娛樂,並參加體育鍛鍊活動。
  •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當職場替罪羊,趕緊改改吧
    在職場裡面,責任劃分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得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承擔的責任過多的話,後邊有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發展。為什麼有的人總是當職場替罪羊呢?為什麼他們總是逃不了替罪羊的命運呢?這些人他們都有這幾個特點。
  • 在職場中,善良的人總是被人欺負怎麼辦?
    在職場中,你有沒有被同事欺負的經歷呢?中午吃飯的時候,同事小美低著頭一言不發地吃著飯,我就問小美怎麼了,她弱弱地說,同事麗麗又找她麻煩了。小美是個內向又很老實的姑娘,同事讓她幫忙從來都不會拒絕,別人怎麼對她都自己忍著,久而久之,有的同事就有點拿她不當回事了,總是有事沒事地欺負她。
  • 對待工作小心謹慎,卻還總是出錯,這是怎麼回事呢?
    終於在16年的7月大學畢業了,結束了我的學生生涯,在同年9月,終於如願參加了工作!那個時候我懷著一顆對工作無比熱愛的心,激情滿滿,對待每一項任務都小心謹慎,總想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可現實中卻經常出錯,為此我很受打擊。
  • 「我,匯報工作總出錯」,老闆:你明天不用來了
    認為只要把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做好,就可以的。這種思想,會讓自己很難晉升到管理層。對於向上司匯報,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我看來,在職場中要想得到領導的信任。我們要先學會匯報工作,接著避免匯報工作中會出現的問題,最後找到策略匯報工作。因此,本文將從以下三方面解讀職場中如何成為善於匯報者。
  • 學會拒絕別人,是人生的必修課
    1.礙於對方是領導:很多初入職場的新人,或者是不善交際的人士,總是會在職場人際交往中摔跟頭,他們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懂得如何去拒絕別人。礙於對方是領導,甚至對方無理的要求也答應,例如工作的安排不合理,要把不合理化的變合理話或者及時提出抗議,如果硬頭皮接下工作,完成不了任務,領導只會批評而職責。
  • 「夜讀」學會換位思考,是人生的必修課
    是人生的必修課.mp306:59來自瀟湘晨報學會換位思考,是人生的必修課.mp3來自人民日報00:0006:58什麼是換位思考?就是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學會體諒對方、理解他人。生活中的很多爭執與困惑,往往是因為大家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從自己出發看問題。其實,很多事情只需換個角度、換個位置,便能豁然開朗。學會換位思考,是人生的必修課。
  • 從職場小白蛻變為職場大牛,你需要拆除固定思維這堵圍牆
    他與人和善,和同事關係很好,我很好奇這是為什麼,但是又和他沒有過多的交集。直到有一次,我有一項工作要和他對接,結果發現他工作不願變革,不願學習,認為自己總是正確的,總是沉浸自己剛開始工作時的成績,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