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起看風平:電商直播到底是一個功能還是商業模式?(上)

2020-12-11 峰瑞資本官方

和很多人一樣,我們也關注了羅永浩的幾場直播,峰瑞投資的餐飲企業信良記、冰淇淋品牌鍾薛高、個護品牌植觀都成為了羅永浩直播間的搶手商品。

毫無疑問,羅永浩的入場,讓直播電商變得更熱了。像任何一個熱點事件一樣,捧踩之間,噪點重重。但要論及「直播電商」的本質和未來,或許還得回到「直播」和「電商」這四個字本身。當我們去回顧直播的發展脈絡,去拆解與電商相關的新模式,我們會發現所謂的新事物從來不是平地而起,自有其邏輯貫穿始終。

在開始之前,先分享我們對直播電商的兩個判斷:

直播電商目前是享有三重階段性紅利的,包括近期疫情帶來的時間分配紅利、信息消費(媒體)介質遷移帶來的用戶體驗度的紅利,以及平臺的流量配給紅利。所有品牌如果有條件都可以試試直播電商,無論對於去庫存、拉新還是建立品牌知名度,利用得當,當下都能享受一定的益處。比如我們剛提到的信良記。它之前主要為餐飲企業提供小龍蝦等海產品預製品,因為餐飲行業受影響,疫情給它也帶來了經營挑戰,但是通過老羅的電商直播,它一下子將自己的產品推到了 C 端市場,目前是各平臺預製菜品小龍蝦品類的第一名,這毫無疑問有直播的功勞。長遠來看,我們認為直播電商會成為品牌銷售的標配,但是很難成為絕大多數品類的主要銷售通路。下面我們會分別從直播和電商新模式這兩個方向展開論述。文章會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講現在,下篇講將來。上篇中,我們會介紹目前作為電商直播主流形式的「有聲有色的聚划算」;下篇我們則會討論一種現在還不主流但未來會佔據越來越重要地位的電商直播形式,即「有聲有色的什麼值得買」。歡迎持續關注,希望能帶來新的思考角度。

/ 01 /

從直播的發展歷程看直播電商

上一輪「千播大戰」:映客開啟了戰事,陌陌拿下了戰場

電商直播並不是移動直播第一次站上風口了。上一波直播混戰的過程,如果用一句話來概述,就是映客開啟了戰事,陌陌拿下了戰場。

2016 年被稱為中國的直播社交元年。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 2016 年上半年,近半網民曾觀看過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 3.2 億。下面這張「千播大戰」圖大家應該都有印象。

(圖片來自網絡)

那一年也被認為是成立於 2015 年的映客的巔峰時代,在接連完成了兩輪融資後,其估值達到 70 億元。只是盛世閃現。據其招股書顯示,到 2016 年第四季度,映客平均月活達到頂峰的 3000.6 萬人後,便開始迅速下跌。

反觀移動社交平臺陌陌,同樣在 2015 年推出直播業務,直播上線四個月後,月活用戶就達到近 3000 萬。而到 2017 年,直播業務更是成為陌陌的現金牛,直播服務業務營收達到 11.0 億美元,佔公司營收的 83.46%。

從映客和陌陌直播業務發展的不同曲線,我們可以得到關於直播行業的兩個結論:

映客和陌陌最初主要為秀場模式,這種偏取悅型的表演在線下並不容易被兌現,所以挪到線上後,可以滿足部分用戶需求。但直播內容的創作並不容易,在最初的新鮮感過去後,同質化的、低質量的內容就會讓用戶產生倦怠感。相較於映客,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陌陌在直播業務開啟之初就擁有了超 2 億註冊用戶,有其適應秀場需求生長的土壤。視頻直播被視作是既有圖文娛樂和社交模式的一種補充。平臺上既有供給,又有需求,所以模型更健康,這是其能突圍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從直播行業上一輪的戰事,其實我們可以得出一點對於直播電商的啟發:就直播本身來看,你需要能夠創造足夠獨特、優質的內容,不然,市場就會被有流量的選手所搶佔。而一個現實的困難是,視頻創作的難度更高,長期看,優質供給比較稀缺。

從電競到秀場,再到電商,自有流量決定了主播價值與生存空間的大小

其實無論是上面討論的秀場直播,還是稍微往前,2014 年前後的那波電競直播,我們都會發現一個相同的現象,即直播把個體的能量發揮到了最大,但是主播們的身價在經過了一輪波峰後,最終能維持百萬、千萬身價的鳳毛麟角。相比爆發期的風風火火,會有很多人因為收入銳減而選擇離開這個行業,也會有很多人成為「普通」主播,即把主播當成一種平常的工種或工作方式。

2020 年 3 月,智聯招聘聯合淘榜單發布《2020 年春季直播產業人才報告》,報告稱,春節復工後一個月內,在企業整體招聘職位數與招聘人數同比下降 31.43% 和28.12% 的大背景下,直播相關崗位的招聘職位數逆勢上漲了 83.95%,招聘人數增幅更是高達近 133%。

如果熟悉電競和秀場直播主播們曾經走過的路,你大概就會知道這些正在高企的曲線在未來的變化趨勢,儘管現在的電商直播也非常誘人:裡面有拼殺了很長時間,從淘寶平臺上起來的薇婭、李佳琦,從快手平臺上爆紅的辛有志,正在從抖音平臺上起來的羅永浩等頭部玩家,更有大量的普通人入場,依據淘寶直播的報告,2020 以來,有 100 多種職業轉戰淘寶直播間。

然而,大概率和過去一樣,直播電商並不是一件會在足夠多的人身上持續足夠長時間的事。

會不會有頭部留存呢?會。那麼,最後誰會成為頭部?這就要回到流量這個很重要的問題了。

以電競主播為例,為什麼經過大浪淘沙後,少數頭部主播會那麼值錢?因為他們確實擁有非常多就願意聽他們解說遊戲的粉絲,他/她去哪個平臺,粉絲就會跟到哪,這部分流量是他們自有的。當他/她來推薦一款遊戲的時候,會給遊戲帶來很多的新增用戶,所以他們確實值那麼多錢。

然而,直播電商目前所處的階段則不同。不妨思考下這個問題,商家付錢,主播賣貨,那商家付給主播的提成到底是在買什麼呢?坦白說,買的是流量和用戶。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新用戶是主播的粉絲,還是平臺流量歸攏到主播身上的粉絲?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這個階段,包括淘寶、抖音、快手在內的各大流量平臺,都在積極布局直播電商,他們會給到頭部主播們非常多的流量和運營資源。也就是說,平臺會主動在有流量的地方去推廣頭部主播的直播,以助其擴大影響力。如此這般,在藉助頭部主播帶動更多的用戶加入並實現轉化的同時,也可以吸引足夠多的新主播入駐以豐富生態。

但隨著直播成為電商中被普遍接受的功能後,平臺給予的免費流量資源大概率會被逐漸收回。到那時,電商主播們到底擁有多少真實的用戶影響力和信任度,就顯而易見了。主播們想要繼續收取廣告費或者從銷售額中抽成,就需要證明自己所能創造的價值與自己的收益是對等的。

可以確定的是,長期看,能值回較高抽成並以個人品牌形式留存下來的,一定只是極少數人,他們也會成為各大平臺去爭取的對象。

說完直播,我們看電商。跟直播電商相關聯的電商模式,可以初步劃分為兩種——團購類電商和導購類電商。我們今天先探討團購類電商的發展變遷,它也是和當下主流直播電商表現最相似的。

/ 02 /

從團購類電商的發展歷程看直播電商

從 2008 年至今,回顧團購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決定團購類企業生死盛衰的,主要看能否搞定流量和供應鏈。

從 GroupOn、Gilt 到美團、聚美優品,服務類團購失色,實物類團購風光

2008 年,團購鼻祖 Groupon 成立。金融危機後,因消費需求不足導致大量庫存積壓,線上團購的模式既可以刺激消費又可以解決庫存,是其得以衝上雲端的原因。兩年後的 2010 年,美團成立。

二者都以服務類團購起家,行業涵蓋理髮、護膚、餐飲等。結果我們已經知道了,Groupon 風光不再,美團也早已跳出團購圍城,背後的原因主要在於這類團購本身不是一個巨大的、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服務業是非標行業,不具備強可複製性,不會因為多來了十個人,每個人的服務成本就降低五倍。所以它不可能長期做深度折扣。相比去庫存,服務業更需要小批量、可重複消費的用戶的精準拉新。因為那些受深度折扣吸引來嘗鮮的顧客,也很難轉化為長期客戶。

所以後期,團購的主流開始向實物類聚焦,主打標籤是「限時特賣」。比較典型的有兩種,一種是偏特定品類,比如化妝品;一種則偏中高端,比如奢侈品。共性都是高毛利。這一領域也曾湧現出來一些知名企業,比如有「美國閃購鼻祖」之稱的奢侈品閃購網站 Gilt,比如創立於 2010 年的聚美優品,等等。

那麼,這批曾經主打實物團購的明星企業如今過得如何呢?

以 Gilt 為例。和 Groupon 一樣,成立於 2007 年的 Gilt 最初崛起同樣得益於金融危機。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多奢侈品大牌都出現了嚴重的庫存積壓,需要找到一種合適的方法來消化庫存,Gilt 恰好可以滿足它們的需求。

但這是階段性的,對奢侈品行業而言,降低姿態遠比放高姿態更難。當銷售回歸正常,Gilt 的發展就再度受限。搞不定供應鏈,得不到長效穩定的貨源,江河日下就是必然。當時主要做大牌化妝品團購的聚美優品也遇到了同樣的挑戰。

實物團購的轉型與進擊:唯品會選對品類,拼多多依託社交鏈,共同點是,它們都抓住了時勢

說到 Gilt,不得不提的還有國內另一家做實物團購業務的公司——唯品會。

於 2008 年 12 月上線的唯品會,最初的創業想法就來自於 Gilt。創始人洪曉波和沈亞希望將這種奢侈品閃購模式引入中國。但最初的幾個月,銷量並不好。頂級奢侈品品牌商對網絡渠道的授權很謹慎,奢侈品電商拿不到太多貨源。進入 2009 年,內外交困,生意愈發難做。

在這一背景下,2009 年 3 月,唯品會便開啟了對產品定位的調整,決定捨棄奢侈品品牌,轉而瞄準中國消費者更為熟悉的中端服裝名牌。這一調整的巧妙之處在於,當時中國絕大多數中端品牌在庫存維護和銷售上都嚴重依賴經銷商,這就使得它們的庫存率往往達 20% 甚至更高,服裝領域尤甚。

據《南方周末》在 2014 年的報導,當時唯品會遊說服裝品牌成為其供應商的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四點:可以幫忙處理尾貨和過季產品;可以幫忙做免費的品牌廣告;限時限量的特賣模式不會影響供貨商的線下價格體系,還可以幫忙新品做銷售測試;帳期很短,不會壓供貨商的貨款。這成了唯品會得以戰勝當時其他電商,贏得更多供應商合作的關鍵。

除了產品定位的調整,唯品會也同步開啟了目標消費群的擴展,將客戶定位為彼時剛剛啟動升級的二三四線城市人口,把握住了中線城市第一次消費升級的機會。2014 年的數據顯示,唯品會在一線城市的訂單為 13% 左右,而二線省會城市的訂單佔比為 30%,四線城市和縣鄉佔比均超過 20%。

這樣一來,既獲得了用戶群,又拿下了供應鏈,唯品會得以躋身中等規模的電商企業之列。

但跟淘寶相比,唯品會上沒能長出新品牌,它停步於商家做拉新和促銷的一種運營手段。同時,這種模式也決定了這一平臺的主要品類也只能是服裝這種個性化強、易產生庫存,且有一定毛利空間的品類。

然後是 2015 年成立的拼多多。跟唯品會相似,拼多多也借勢從低線城市的消費升級中獲得了巨大的推動力。不同的是,因為微信和淘寶間的屏障,藉助微信的社交流量,拼多多實現了深度折扣的實物團購向社交拼團的升級。

團購領域的「頭號玩家」——阿里生態裡的聚划算

總體而言,目前團購領域做的最大的還是淘寶天貓的聚划算。成立於 2010 年的聚划算發展十分迅速,到 2011 年,其全年團購交易額就突破了 100 億元,佔據當年國內團購行業總交易額的「半壁江山」。

後來,聚划算經歷了人員和模式變動,行業地位卻從未被撼動。2012 年聚划算團購全年交易額為 207.5 億,2013 年這個數字又漲到 354 億。數據看漲的同時,到了2019 年,聚划算還扛起了阿里攻打下沉市場的大旗。

聚划算的強大背後,是阿里坐擁的全鏈條。換句話說,它左手是商家與品牌資源,右手是海量的消費者。作為在淘寶天貓運營的重要武器,聚划算可以幫助商家解決新客獲取與營銷這兩大核心問題,與此同時幫助用戶發現折扣商品。

不過「聚划算」現在也不是淘寶天貓的專屬了,大大小小的電商平臺上都有「聚划算」功能版塊。它們化身為各種各樣的限時特價、品牌補貼,成為品牌推廣與銷售的重要手段。

/ 03 /

直播電商——「有聲有色的聚划算」:三重紅利與效率挑戰

我們再來看當前的直播電商,是不是很像當年的閃購或者團購?一個典型的表現是,幾乎所有的賣貨王都在喊「全網最低價」、「限量」、「秒殺」。這幾個關鍵詞,也映照了團購的典型特點:深度折扣、大批量、衝動性購買。

但是相較於淘寶天貓的聚划算,直播電商的視頻形式更為「有聲有色」,既有主播在那兒「擺霍」,又有產品的全面展示。所以,我們可以把這類直播電商看作是「有聲有色的聚划算」。這也是目前直播電商的主流表現形式。

由於商品的「折扣」屬性是這類直播電商模式成立的根基,那麼參考團購電商的發展路徑,直播電商要做到頭部,同樣需要兼具兩種能力:搞得定供應鏈,玩得轉流量。

短期來看,直播電商面臨著三重紅利已經很清晰了。

一是表達形態和媒體形態的變化所帶來的紅利。因為調動了更多感官,它比圖文多了信息量與衝擊力,又比早年的電視購物多了交互,感受度更好。

二是突發疫情帶來的大量商品庫存積壓,也讓商家願意積極嘗試視頻直播形式,並提供大量低折扣的閃購、團購機會。

三、還有流量平臺對電商直播的扶持,視其為新的變現方式。不論是抖音、快手這類流量平臺,還是淘寶這類電商平臺,都在投入資源扶持自己平臺上的頭部主播。相信你也看到了它們的「造星運動」。

不過,眼下電商直播所面臨的效率挑戰已經開始凸顯。

打個比方:看了兩小時直播,主播安利的 20 樣商品中,你看中了兩樣(還得能搶到),花了一兩百塊錢。這樣的時間利用效率極低。同樣是買這兩樣東西,也許我們花五分鐘掃一下「聚划算」的折扣商品頁面,就搞定了。

背後反映出來的問題是,告別了圖文時代的一目十行,視頻內容的消費需要一幀一秒地從頭看到尾,才能掌握全部信息,我們得守在屏幕前,靜待心儀的物品們出現,而它們大概率是交叉出現的。

那麼,長期來看,這種偏聚划算的直播電商風口最後的贏家會是誰?

除了少數頭部主播能分到一杯羹,某種程度上,最大的閉環機會依然屬於淘寶這類全鏈條電商平臺。

不論是後端強大的貨品供應與分析能力,還是前端第一步的直播觸達,又或者是直播過程中順暢連貫的下單體驗以及下單後的物流與售後服務,電商平臺長年沉澱下來的體系與生態,能夠創造最高效的直播電商體驗。

本篇總結

1就直播本身來看,主播需要能夠創造足夠獨特、優質的內容,不然,市場就會被有流量的選手所搶佔。由於同時享有多重紅利,一個電商主播到底擁有多少真實的用戶影響力和信任度,尚待時日去證明。可以確定的是,長期看,能以個人品牌形式留存在下來的一定只有極少數足以向平臺證明實力的頭部主播。

2由於具有團購的典型特點:深度折扣、大批量、衝動性購買,目前直播電商的主流表現形式可以視作「有聲有色的聚划算」。而這類直播電商要做到頭部,需要「有供應鏈能力的流量王」,否則主播或其他中間服務提供方的價值,就會受到來自用戶與平臺兩端的擠壓。

3 直播電商最後會成為多數平臺的通用功能,而只是少數人的商業模式。當短期紅利被消耗後,最大的閉環機會依然屬於淘寶這類後端擁有足夠多的供應鏈資源,且前端擁有大量穩定流量的全鏈條電商平臺。

4 至於直播電商是否能對品牌和銷量起到長期且巨大的作用,我們應該保持審慎的態度。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平臺的十大商業模式解析之社交電商模式
    社交電商模式是什麼?這一期小編繼續給大家帶來社區團購平臺十大商業模式解析,上一期有關社群團購模式的介紹想必大家已經了解了。今天呢我們來聊聊社交電商模式。是目前被譽為最具潛力的商業模式,也是被各大公司爭先結合的商業模式。
  • 杭州推動跨境電商「直播+電商」模式 Anita、Tina、CJ……誰是跨國...
    準確地說,Anita是跨境電商出口業務主播,也就是,從杭州綜試區往全球賣貨。 在國內做直播賣貨,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可跨境電商直播,不少人怕是第一次聽說。這些主播們都是誰?他們向誰賣貨?上周,記者去蹲了幾場跨境直播。 跨國直播,一場不超1小時 主要介紹產品功能 周一, Anita早早起床,花了大半個小時為自己化了一個精緻的妝容。
  • 商場直播不「香」了:實體商業到底該怎麼直播賣貨?
    傳統資管運營模式下,租金是零售商入駐變現給購物中心分帳的結果。而直播帶貨可以另成一套變現分帳體系。從選品、策劃,到直播、下單,再到物流、分帳,購物中心直播既與品牌、營銷、平臺流量緊密聯繫,又自成體系,具備獨立商業閉環潛質。「直播帶貨「已在電商領域充分扁平化,流量吸引能力不斷被驗證,流量變現也有了成熟解決方案。剩下的問題在於,如何有效復用其商業模式,增益購物中心的流量價值。
  • 直播電商的三種股權架構決定了不同的利潤模式
    不同的組織架構,決定了不同的商業模式,從而也決定了不同的賺錢模式。 一、直播電商的三種不同境遇 在直播電商這個江湖裡,筆者研究不深,但大致可以看到,有著三股不同的力量,可以說是三種不同的商業模式。
  • 電商直播的倖存者遊戲
    網紅經濟時代,電商就是變現的重要方式,用影響力做些生意,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大趨勢上,直播會成為電商平臺的標配,內容平臺會標配電商。 此類事情不在少數,李佳琦的「翻車」之所以看起來更多,只不過是他是頭部,且這些事發生在直播過程中、在社交媒體更容易被大家看到。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雖然出現了很多「縣長直播賣貨」、農民直播帶貨這種所謂貨源地直發的現象,但本質上,無論是淘寶直播還是快手、抖音等平臺的直播帶貨,還是建立在電商模式的基礎上的。
  • 粉象生活全網CPS+直播模式,入選2020中國直播電商生態白皮書
    7月3日,億邦動力研究院重磅發布了《2020中國直播電商生態白皮書》,作為國內領先的社交電商平臺,粉象生活憑藉「全網CPS+直播」雙核模式,被作為「商業觀察優秀案例」錄入該白皮書供人學習,再次獲得專業媒體高度認可,這也是對粉象生活在直播電商領域裡所做貢獻的肯定。
  • 直播電商深度報告:直播電商爆發,是集體狂歡還是格局重塑
    短視頻驅動流量遷移,直播電商迎來爆發 從 2016 年開始各電商平臺就開始推出直播功能,但整體推廣和使用度相對偏低,其中 蘑菇街 2016 年 3 月就開啟直播功能,隨後淘寶、蘇寧和京東相繼推出直播功能, 2017-2018 年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開始推出直播帶貨,此後 2019 年各網際網路平臺
  • 媒體轉型新驅動 —從直播賦能到媒體電商
    直播平臺不僅從單向傳播變成雙向互動,同時還應用了網路遊戲的盈利模式。但這類網絡直播也出現不少問題,在治理整頓下慢慢趨於衰落。去年「雙11」直播帶貨異軍突起,今年疫情推波助瀾,2020年被稱為「直播電商元年」。直播的形態、屬性和功能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與傳統直播相比,基於電商的網絡直播不只是宣傳品和作品,還是產品;不只是內容產品,還是服務產品和關係產品。
  • 虎牙直播「一起玩」功能上線:以技術打開商業模式新思路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2月11日消息,近日,虎牙自研雲遊戲平臺YOWA正式接入虎牙直播,直播互動新功能一起玩同步上線。通過該功能,主播與粉絲可實現在線實時對打、輪流接力,大幅提升直播互動體驗。這也是直播行業中雲遊戲技術首次與遊戲直播結合併實現功能落地。
  • 勻思電商帶你分析直播電商紅利下,無貨源電商模式如何做精細化運營
    勻思電商帶你分析直播電商紅利下,無貨源電商模式如何做精細化運營 導語:電商的前景依然光明,直播電商一直是電商中被給予厚望的一種營銷方式,直播電商創造的超級流量帶動破萬,破億的銷量一直在持續而快速地增長著
  • 直播帶貨,開闢電商通向新零售的新通路
    在這個過程當中,微盟以直播帶貨為切入點的對於商家的賦能表現得較為搶眼,而以淘寶、京東和拼多多為代表的電商平臺自然不會錯過這樣一個獲取流量的機會,直播帶貨一直都是今年主要發力的方向。由此可見,無論是頭部的電商平臺,還是新零售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們在看待直播帶貨的問題上並不僅僅只是停留在直播帶貨本身,而是更多地站在新零售的角度來看待的。
  • 直播電商下一個黃金賽道在哪?新居網MCN雙12家裝直播破千萬啟示錄
    直播電商的下一個黃金賽道又在哪裡呢?  直播電商是一陣風,還是風口?  在直播電商一路高歌猛進,即將邁入萬億元同時,也有眾多質疑的聲音出現「這不就是電視購物的翻版嘛」。直播電商會不會像當年紅極一時的社區團購與共享模式一樣曇花一現?這到底是一陣風,還是風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先梳理一下電商行業的發展脈絡。
  • 從雙11到年貨節 直播x電商的新玩法來了
    重塑認知:直播電商與電商直播本質的差異直播電商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先看幾個故事。Zmmy原本是做服裝生意的,生了寶寶之後在抖音上開了一個帳號,每天記錄女兒的成長,但她沒想到自己日常的穿搭卻引起了粉絲們的關注,於是換了一種形式重新開始服裝生意。
  • 淘寶直播漫天:直播+短視頻,內容電商的下一站
    12月23日,淘寶內容電商事業部資深總監漫天在金麥獎現場分享了過去一年中淘寶直播的變化,同時指出未來直播電商的發展方向——內容電商「直播+短視頻」會是商家們獲取商業增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 如何快速看懂「商業模式」?
    網際網路公司的業務最重要的就是「流量」和「商業模式」,流量往往是商業模式產生的前提,因為有了流量才有客戶願意和項目合作,但往往創業項目就比較悲催了,還是一個商業計劃書的「畫餅」階段,哪裡有什麼流量,這個時候完全是靠商業模式撐著,甚至在初創型網際網路之中,商業模式的構架能力甚至超過了流量(資源)的重要性。
  • 電商未來商業模式:Who?What?Why?How?
    電商未來商業模式:Who?What?Why?How?叫做真正的業務模式一個企業的定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達成的。但是這樣的價值用什麼方式實現這是個非常痛苦的創新的過程。到底做什麼事情重要,用哪種方式,這個是非常痛苦。
  • 小程序直播公測,微信再造電商夢?
    去年3月份基於小程序開放能力的「看點直播」就開始內測,騰訊看點也在年末推出了「引力播」計劃,希望在2020年幫助微信上的10萬商家進行商業變現……一連串圍繞小程序直播的動作背後,有關騰訊「電商夢」的說法也再度發酵。
  • 直播帶貨系統開發是傳統電商模式的升級,讓購物更便捷
    直播帶貨系統在線上獲客成本高於線下獲客成本的時代突破了線上獲客轉化瓶頸,省去了拉新、促活、留存的步驟,直接賣貨,縱使流量並沒有沉澱在廠家,但打開了產品銷量,對產品初期品牌營造還是很有意義的。在現在電商行業發展下,產品從最初需要買家自己搜索和人工推薦展示相應的產品,到現在產品可以通過系統算法自動推薦排列,商家與用戶之間的交互方式變得越來越方便。那麼,為什麼直播帶貨系統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 龍喵電商:直播電商到底已是下半場還是僅僅試運營
    5月10日母親節,桌球奧運冠軍張繼科走進網紅張沫凡的直播間,組成了一對「沫繼」CP,無論是聲量還是銷量都拿下了不俗戰績。而在前一天,人氣新星秦牛正威空降張沫凡直播間,不僅衝上熱搜榜,還引來了微博CEO的圍觀。
  • 家裝直播看「鈞哥」!啥是業之峰直播新商業模式?
    從今年2月21日開始,到11月20日為止,業之峰裝飾集團董事長張鈞在10個月內已經連續做了13場直播,圍觀量從80萬增加到800萬,成為了家居行業的現象級公司,張鈞也因此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鈞哥」。張鈞的直播,還開創了家裝行業的新商業模式——播商,為其他同行指明了一條新路,成為了業之峰為行業創新做出的又一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