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文
01
按照約定,每次諮詢以後,丹都寫出自己的反饋給我。這是我多年前向歐文·亞隆【美國,Lrvin D. Yalom 】學來的方法。雖然幾年來丹繼繼續續地維持著諮詢,但她一直都比較好地堅持了反饋的習慣。
但是,這一次,丹沒有寫自己的諮詢反饋,而是寫了她的兩個夢,並希望在下次諮詢中跟她談這兩個夢。
她的第一個夢說,她赤身裸體地跟我躺在一個床上。她似乎有些擔心我會轉身騷擾她。
第二個夢說,她仍然是赤身裸體地跟我在一起。但這一次和上次不同,她沒有了緊張,而是很安全、很親切、也似乎很開心地面對我。
丹特別強調想要知道我對這兩個夢的反應是什麼。我看了夢的內容,想像了一下夢中的畫面,不由惆悵地嘆了口氣。該怎麼回應丹呢?下次諮詢時再看情況吧。
02
幾年前,我做大型心理諮詢公益公開課,四天下來,大約有百十號人參加,而丹是至始至終在場的幾個成員之一。那時並沒有什麼營銷或者推廣課程的經驗,結束時有學員問我有沒有可以持續成長的連續課程。我一時愣住了,因為我並沒有什麼準備,不知道怎麼回答。
這時,丹站起來直上講臺,提議我開辦團體成長班,並熱情鼓動大家現場報名參加。她說,這樣體驗性的課程太受益了。
那個課程雖然說是公益,卻也凝聚著我想要得到認可得到肯定的強烈願望,以及伴之而來的緊張、擔心、疲憊等等複雜感受。丹在那時,以她的行動給予我支持,而且那麼真誠,讓我真的很感動。
我情不自禁地伸出雙臂,像在課程裡擁抱學員一樣,要擁抱她。她接受擁抱時,不由自主地哭了,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學員們的情緒被感染了,紛紛上臺擁抱在一起,當場就組織起來了我的第一期團體成長班。
最初跟丹的相遇,就是這樣具有戲劇性。
03
丹後來回顧說,她在那次課程中,體驗到被關注、被接納、被理解的感覺,是那麼的獨特而且美好。於是一下子被打動了,並產生想要學習的願望,所以才站出來替我「招生」。
參加團體成長課程以後,她更是像有一個自己被照亮、被溫暖著一樣。她說,「從此,生活中似乎有了新的希望和美好。每次經過課堂教室所在地的時候,內心都會升起一股溫暖。」她說,「重要的是感到有一個人在那裡,心中便有了諸多的情愫跟那個人聯繫在一起。」
不用說,我也知道,她所說的「那個人」,就是作為她心理成長導師的我。
但我,更多的理解是,丹內心的情愫雖然是指向我的,卻未必是指向現實中的我的。換句話說,我只是認為,丹跟我之間產生了「移情」。我不能十分清晰這是我的專業角度的理解,還是用專業的理解來防禦什麼。
04
又是一個冬天。一位陌生人主動加了我微信,說要在我這裡進行網絡諮詢,目的是個人成長。
她介紹說是導師推薦的,對我有著很高的期待。她的導師並不認識我,但讀過我的相關文章,就認為我很厲害。她完全相信導師,立馬找到了我。
她成長的目標很明確:解決她跟導師之間的關係問題。
她敘述說,在團體課程中,她深深地愛上了導師。「他的學識,談吐,氣質,舉動,不管哪一樣,都讓我著迷」。
但是,導師說她產生了「移情」,需要通過個人成長來解決。她要求在導師那裡做個人成長,出於倫理,導師說自己帶的團體課程成員,不能再做自己的來訪者。
我明白,心理諮詢關係中發生棘手的移情,特別是「色情性移情」時,比較好的辦法,就是轉介於第三方。他們雖然不是諮詢關係,但移情是明顯的。於是,我就接手了這個案。
但,幾次諮詢後,我不得不以失敗而告終。因為那位來訪者解決她跟導師的關係的方式,就是讓我想出辦法,讓她的導師愛上她。
想想也能夠理解,一個從來沒有品嘗過被愛滋味的人,豈是一個外人能夠用談話來撲滅她那飛蛾撲火般的熱情的?
05
親愛的讀者,我之所以插敘一段陌生人的諮詢故事,當然騙不過如你這般聰明的人。是的,我承認,我跟丹之間,也產生了類似的麻煩。
丹在跟著我上了幾期的團體個人成長班之後,得到了一些成長。然後提出要跟我做一對一的個人成長體驗。
鑑於前面提到的那個陌生人來訪者愛上導師的個案,我對丹的情況反應還是蠻複雜的。
首先,是倫理要求的「多重關係」問題。既然是學員,就不能兼做來訪者。所以,從諮詢關係角度,諮詢師感到勝任力困難,轉介是對雙方都負責任的一種方式。
但是,如果來訪者對導師已經了移情,其實也標誌著依戀的建立。在這個節骨眼兒上轉介,就等同於把剛剛跟母親建立依戀的嬰兒送養給另外一個人。不管另外一個養育者有多麼高明,對嬰兒來說,都是嚴重的創傷。沒有孩子願意接受被「送養」,也很難跟另外一個人建立安全依戀。所以,我覺得真正為來訪者負責,就應該擔負起一種責任,不避風險。
因此,我自戀地認為,倫理設置本身不就是用來被破壞的麼?打破設置,也是諮詢中的一部分。所以,我接受了丹的預約。
然而,隨著跟丹的諮詢的深入,我越來越深陷於疲憊與煩躁之中,在相當一段時間裡,幾乎都走不出來。有時候,回到家裡,妻子問我吃什麼飯,我都會煩躁得衝她發火:「問什麼問,做什麼吃什麼」,然後又常感內疚。
煩躁,也許很微妙吧。我每天忙於心理諮詢,跟妻子之間似乎少了很多可以交流的內容及時間。似乎沒有那種被圍著轉、被仰慕的感覺麼?每天似乎都有些疲憊,性方面也沒什麼欲望了。或者說,對妻子是這樣?
這樣反思的時候,對妻子頗為內疚。這個患難與共的女人,每天為我操勞,照顧我的飲食起居,任勞任怨。而我卻似乎隱約地在內心裝著另外一個女人,把火氣發在她身上!
另外那個女人是誰呢?是誰帶給我妻子不一樣的感覺?讓我擁有生活的新鮮感、心理上的成就感、滿足感?
不用說,就是丹。
於此同時,丹明確表達說,她愛上我了!
當丹說她愛我的時候,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衝動,衝她發作了。「你的愛是什麼?就是飢餓的嬰兒拼命吮吸母親的奶頭,根本不管母親是死是活!」
丹哭著走出諮詢室,遂中斷了諮詢。
我像是捧著一隻精美的花瓶,瞬間失落摔成一地碎片,好想大哭。
是的。如果現在讓我重新選擇,我會跟那位陌生女人來訪者的導師一樣選擇轉介。那樣會省去諸多麻煩。
06
親愛的讀者,也許你有個疑問:丹究竟愛上了她的諮詢師什麼?讓我介紹一些背景吧。
丹出生後,父母就想要把她送養給別人家。因為家庭中孩子已經夠多了,在上世紀那個物質貧困的年代,孩子張口是要吃糧食的。後來,雖然沒有被送養,但她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被忽略的環境裡,似乎從沒有人在乎過她。
在團體課程中,她很多時候就像被「凍住」了的人一樣。她似乎沒有自己的需要,沒有自己的意見,別人說什麼她都說好。據她說,結婚後她在家裡,也是個「邊緣人」,跟公婆老公甚至跟孩子,都有著相當的距離。「他們像一家人,似乎我是個外人。」
幾十年就這樣過來了。但在接觸心理學的課程中,她逐漸體驗到自己被導師積極地關注著,那是那麼美好。她更深一層發現自己也有感受,有想法,有渴望,只是她不敢讓它們露頭。她早已養成了不表達的習慣,或者說根本沒有學會表達自己,或者說根本不知道還可以表達。她想要更多地了解自我,綻放自己,堅決要跟著我做個人成長諮詢體驗的。
說實話,我也很想要親自見證她成為一個嶄新的自己。這可能是我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自戀吧。
一個處在人群邊緣的、心理上十分饑渴的孩子,忽然被另外一個人關注到,甚至被友善地照顧到,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對丹來說,那就是愛。
我在團體課上,經常強調的一個觀念是:活出自己,看到自己的渴望,去滿足它!這才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而丹內在愛的渴望被甦醒後,想要活出愛的願望及力量,是那麼強烈而勇猛!
遺憾的是,那個時期,當丹表達出她的「愛」時,我惱怒了,一把推開了她。
神啊,原諒我吧!我也是個普通人,也是個成長中的諮詢師。
丹中斷諮詢後,我感到很自責。但對我妻子的內疚不同,我覺得我扼殺一個人愛的願望,就像一團愛的火苗被點燃後,就被我掐滅了。
(未完待續)
本故事為虛構文字,請勿套用生活中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