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廢棄火車站到印象派的殿堂 | 奧賽博物館

2020-12-24 騰訊網

來源 目刻時光

「火車站像一座陳列藝術品的宮殿!」

——愛德華·迪泰伊(Edouard Detaille),1900年。

塞納河在米拉波橋下流逝

我們的愛情

還要記起嗎

往日歡樂總是在痛苦之後來臨

夜來臨吧聽鐘聲響起

時光消逝了而我還在這裡

我們就這樣面對面

手握著手

在手臂搭起的橋下閃過

——《米拉波橋》節選(法)紀堯姆·阿波利奈爾

在法國巴黎塞納河左岸,設計精美、風格壯觀的奧賽博物館與羅浮宮和杜伊勒裡花園隔河相望。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博物館之一,被譽為「歐洲最美博物館」。

除此之外,它還曾經是廢棄的火車站...

最重要的,它還是印象主義的天堂。

奧賽博物館。

這座被稱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的藝術宮殿,腳下的土地曾歷經過無數變遷。奧賽博物館前身是維克多·拉盧為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而建的火車站,此後的近40年中,作為發往法國西部、南部火車的起點站,每天從這裡發出的列車多達200列。時過境遷,這裡逐漸無人光顧,直至被廢棄。

∧1900年,巴黎迎來了史上第五次萬國博覽會。

∧火車站工程始於1898年,進展迅速。奧賽火車站及酒店於1900年7月14日盛大揭幕。

∧被廢棄後的火車站空間

1972年,有人建議把火車站改造成博物館,得到了時任法國總統蓬皮杜的支持。1986年12月1日,經過近八年的建設,煥然一新的奧賽博物館第一次打開大門迎接四面八方的來訪者。有人說,這座建築本身就是博物館的第一件館藏,完好地呈現了十九世紀下半頁、二十世紀初的藝術風格。1900年火車站落成時,畫家愛德華·迪泰伊曾感嘆道:「這個車站太美了,多像一個陳列藝術品的宮殿!」八十多年後,當年的讚嘆成為現實。

∧1986年改建成為博物館,將原來存放在羅浮宮以及在蓬皮杜藝術中心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內的有關藏品全部集中到這裡展出。

∧大廳中還保留著原來的車站大鐘

奧賽博物館收藏有全球最多的印象派作品,被譽為「印象派的殿堂」。

館藏豐富,館內各類藏品數量達八萬餘件,其中近代藝術品4700多件,包括繪畫、雕塑和家具陳設等,以眾多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藝術巨作最為著名,同時作品也展示著法國1848年至1914年間政治、歷史和社會領域發生的巨變。莫奈《撐陽傘的女人》、雷諾瓦《煎餅磨坊的舞會》、梵谷《羅納河上的星夜》等藝術巨作都在館內熠熠生輝,吸引著全世界的觀眾為之駐足,流連忘返。

共有5層80個展廳,展示面積4.7萬平方米,展品按藝術家的年代和流派主要分設在底層、中層和頂層,底層展出1850-1870年間的繪畫、雕塑和裝飾藝術作品,中層陳列1870-1914年的作品,包括第三共和國時期的官方藝術、象徵主義、學院派繪畫及新藝術時期的裝飾藝術,頂層集中展示了印象派及後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以年代為序的安排及多元性的展品,正是引人入勝之處。大多數的繪畫都依年代順序,和同時代的其他藝術品交錯展出。僅有的四個例外,他們是杜米埃(Daumier)、卡爾波(Carpeaux)、德加(Degas)和高更(Gauguin),奧賽博物館特別將這四位藝術家的雕塑和繪畫作品闢專室展出。

最經典的館藏包括:

∧梵谷,《羅納河上的星空》

梵谷說:「我通常認為,夜晚的色彩比白天更為豐富,像那些熱烈的紫羅蘭的色彩,以及藍色,綠色。」在羅納河河畔的星空中,畫中的橋是位於梵谷在阿爾勒的住宅黃色小屋附近,他在羅納河畫了許多作品,這時其的星空與晚期在聖雷米的星空之夜有相當大的差異,當時他的精神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也或許正因為如此,在他感性超越理性的時候,才能這麼鮮明的把他的情緒融入畫中。

∧古斯塔夫·庫爾貝,《風暴過後的埃特爾塔懸崖》

庫爾貝早期作品帶有浪漫主義色彩,隨後風格轉變為表現人民疾苦,及對普通人的歌頌。庫爾貝的現實主義思想獲得了社會輿論的廣泛支持。然而與當權者成為敵對面也註定成為流血犧牲的戰士。

∧阿爾文·蘭登·科伯恩,《羅丹肖像》

世界上並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這句名人名言的出自誰口麼?他就是法國雕塑家,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他的代表作《思想者》,目前翻制超過20座,遍布全球,是其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克林姆特《樹下的薔薇》

克林姆特的畫面具有強烈的裝飾色彩,輝煌的色彩伴隨著扭曲的人體,透出情慾和略帶頹廢的美。有些作品帶有濃鬱的傷感和神秘。

∧雷諾瓦 《煎餅磨坊的舞會》

《煎餅磨坊的舞會》儘管畫幅規格很大,卻是在露天完成的。雷諾瓦捕捉到了一群來到位於蒙馬特高地的一家酒館消遣娛樂的巴黎人的生活的喜悅。他用一種棉絮般的風格表現出流溢的光線中的人物。從上向下俯視的取景抬高了地面,使得長凳呈對角線延伸並斷然截斷了前景,藝術家仿佛將身體微微前傾,以更好地進行觀察。

∧古斯塔夫·莫羅《俄耳甫斯》

莫羅繪畫中的色彩,光怪陸離,深沈而又閃爍,他主張美的色調不可能從照抄自然中得到,繪畫必須依靠思索、想像和夢幻才能獲得。莫羅畫的大多是宗教傳說和神話故事,他把作品置身於神話與夢幻的世界中,用虛幻的主題構思和矯飾的形象,傳達濃厚的、怪異的神秘主義情調。

∧愛德華·馬奈

(Endouard Manet)在草地上的午餐 1862

∧古斯塔夫·庫爾貝特(Gustave Courbet):1855年的藝術家工作室

∧保羅·塞尚(PaulCézanne):紙牌玩家 1894–1895

∧保羅·塞尚(PaulCézanne):1899年左右的蘋果和橘子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死前平等》,1848年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源頭》,1856年

∧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 oisMillet),《拾穗人》(The Gleaners),1857年

∧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奧林匹亞,1863年

∧自畫像(1889),文森特·梵谷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大溪地海灘上的婦女,1891年

太多經典作品了。

除了館藏作品展,奧賽的臨展也精彩非常。

現在,奧賽博物館內正在展出德加的個展:Degas at the Opera,觀者如潮。

展覽現場:

每一個細節都令人讚嘆。

奧賽博物館與羅浮宮、蓬皮杜並列為巴黎三大博物館,是聯結古代藝術殿堂羅浮宮和現代藝術殿堂蓬皮杜中心的完美中間過渡。

每年有數百萬名遊客跨進奧賽博物館的大門。博物館讓人們見識到這座差點被拆除的火車站的華麗轉身,並由此步入探索藝術史上創作最豐富的一個時期的心動旅程。

一段小視頻,感受下真實的奧賽:

芥子園

國畫界丹青聖手的搖籃

《芥子園畫譜》成書於清代,自此便風行了300餘年,毫不誇張地說:它是藝術名家的搖籃,可以快速培養藝術修養。

《芥子園畫譜》自出版三百多年以來,不斷拓展出新,歷來被世人所推崇,為世人學畫必修之書。在它的啟蒙和薰陶之下,培養和造就了無數的中國畫名家。

近現代的一些畫壇名家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從《芥子園畫譜》邁出了畫家生涯的第一步。稱《芥子園畫譜》為啟蒙之良師,一點也不過分。

齊白石把《芥子園畫譜》當做自己的啟蒙老師,他的回憶自述說,借來的書,用松油柴火為燈,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畫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園畫》,除了殘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釘成了十六本。

齊白石

《芥子園畫譜》施惠畫壇300餘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謂功德無限。何鏞稱此書「足以名世,足以壽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萬變的今天,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這個問題,由著名藝術家、現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冰先生來回答再恰當不過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園山水卷》的靈感,

就是來自於這本古老的教科書。

徐冰認為,這本書是中國繪畫的精華與濃縮,最代表中國文化和藝術核心,他說:

《芥子園畫譜》就是符號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典型範式。人分幾群,獨坐看花式、兩人看雲式、三人對立式、四人坐飲式:一個人是什麼姿勢,兩個人是什麼姿勢,小孩問路是什麼姿勢,都是規定好的。

所以,藝術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樣記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組合描繪世界萬物。

中國畫講究紙抄紙,不講究寫生,過去都是靠臨摹,到清代總結出來,這些拷貝的範本分類、細化,變成一本書。

這就是為什麼《芥子園畫譜》是集中了中國人藝術的核心方法與態度的一本書。

在康熙年間,《芥子園畫傳》原版初集就已稀貴如金了,常人難睹其真容。清末時,芥予園舊版已毀廢,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芥子園畫傳》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發現。

山水卷畫論部分《畫學淺說》首頁,

字大行稀,絕對不用擔心看成近視眼。

書中較為系統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及繪畫、品畫的基本技藝。繪畫基本技巧介紹科學合理,淺顯明了,使初學者易領會、易臨摹。

畫譜內容豐富,薈萃中國歷代著名畫家模仿作品,為中國畫初學者最寶貴之畫譜寶庫。故此畫譜問世三百多年來,風行於畫壇,至今不衰。

對此傳世珍寶,我們竭盡全力,重新編輯出版了這本《芥子園畫譜》線裝彩頁版,希圖將其精髓盡現於您眼前。

全書主要分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梅蘭竹菊譜、花卉草蟲翎毛譜之精華內容。除此之外,並附中國畫的繪畫技法、各名家畫論及經典畫作於其中,以饗讀者。

《芥子園畫譜》深入淺出,循循善誘,令人讀之如醍醐灌頂,頓開茅塞。

芥子雖小,可納須彌山。

《芥子園畫譜》的影響力猶如這枚小小的種子,攜帶著能量,飄散在各處,在每一個人心中種下一座須彌山。

《芥子園畫譜》是一套世間少有珍藏的藝術品;同時也是零基礎學者的入門教科書。不管是拿來欣賞,還是作為繪畫入門的書本,大家都應該看看這套書。

《芥子園畫譜》手工仿古線裝彩頁版

相關焦點

  • 「奧賽全開」擴大展示印象派畫作,奧賽博物館啟動擴建
    作為世界上最多的印象派畫作收藏之地,奧賽博物館收藏有包括莫奈、德加、雷諾瓦、梵谷、高更等藝術家在內的近代藝術品4千多件。博物館所處的建築其前身是一座廢棄的火車站,博物館計劃將13000平方英尺的行政空間改建為美術館公共空間,用來著重展示其印象派和後印象派收藏,並建立新的教育和研究中心。
  • 近代藝術的殿堂,奧賽博物館!
    好比如巴黎的三大博物館,古代藝術殿堂羅浮宮、現代藝術殿堂蓬皮社中心、以及今天小編去的近代藝術殿堂奧賽博物館。小編感覺到三大博物館完美地銜接了巴黎的古代、近代、現代的藝術形式與表現力,使得巴黎的文化歷史得以完美的體現。近代藝術奧賽博物館位於塞納河左岸,與羅浮宮和杜伊勒花園隔河相望。
  • 打卡世界博物館丨巴黎奧賽美術館,不僅僅是一座印象主義美術館
    這座1898年開始建造的新火車站,於1900萬國博覽會開幕之際對公眾開放。在建立之初,畫家愛德華·迪泰伊就曾感嘆道:「這個車站太美了,多像一個陳列藝術品的宮殿!」誰也不會想到,這句讚嘆竟在80年後成為現實。奧賽火車站對當時的人來說,更像是帝國時代的溫泉浴室或是大教堂的既視感。
  • 遊覽博物館,法國奧賽博物館,欣賞畫作《維納斯誕生》
    巴黎三大藝術館之一的法國奧賽博物館在美麗的塞納河的左岸。收藏了十九世紀下半葉一直到二十世紀的初期的藝術藏品。這裡也聚集了法國近代文化藝術的精華。小編帶你們遊覽奧賽博物館,欣賞這裡收錄的著名畫家的名作,了解畫作的故事。
  • 奧賽博物館:不只是「19世紀」
    不單單是由早先的火車站改建而成的這個偉大的決定加深了印象,整個館的空間結構也因為保留了火車站的原有空間而獨一無二,館藏跨越的年代雖然並不長遠,但恰巧又是法國或者巴黎之於藝術史相當重要的年份。奧賽博物館曾經多次來到中國做展。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在上海中華藝術宮開館展之一的「米勒、庫爾貝和法國自然主義:巴黎奧賽博物館珍藏」。
  • 驚豔巴黎,奧賽博物館精美的建築設計
    奧賽博物館與羅浮宮、蓬皮杜中心一道被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是法國巴黎的近代藝術博物館,主要收藏從1848年到1914年間的繪畫、雕塑、家具和攝影作品。博物館位於塞納河左岸,和羅浮宮斜對,隔河和杜伊勒裡公園相對。
  • 奧賽不僅是歐洲最美博物館,餐廳也美輪美奐,享用法國美食好去處
    奧賽博物館被稱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奧賽博物館陳列1848年至1914年間法國、歐洲和美國的藝術作品。其館藏不但包括多幅繪畫傑作,例如多位印象派畫家的作品,還有眾多雕塑、裝飾藝術、攝影作品,以及各種素描和建築設計圖。
  • 奧賽博物館馬奈展大獲成功
    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苑大喜7月17日,法國奧賽博物館舉辦的《馬奈——現代藝術締造者》大型展覽落下帷幕。據博物館介紹,4月5日展覽開幕以來,共接待47萬多人次參觀,平均每天5300人。原定於7月3日結束的展覽延長展期兩周。本次展覽是近30年來最大規模的馬奈作品展覽。類似展覽曾於1983年舉辦,目的是紀念馬奈去世100周年。
  • 網評歐洲最佳博物館 | 必打卡系列
    — No.4 — Acropolis Museum 雅典衛城博物館,希臘雅典 雖說帕特農神廟的浮雕精華都在大英博物館和羅浮宮……但是衛城博物館依舊用獨特的方式吸引到了全世界遊客的注意
  • 著名的河流博物館
    著名的河流博物館  ■魏水華  臺灣淡水河與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位於臺北縣八裡鄉淡水河海口交界處的南岸,為民國46年地質學者林朝綮在這裡發現史前的煉鐵遺蹟,同時亦發現許多史前陶片、石支腳與凹石等,因而判斷此處為史前遺址
  •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博物館!顛覆性藝術改造,讓建築重生!
    02奧賽博物館如果說,羅浮宮是古典藝術的殿堂,那麼位於塞納河左岸,與羅浮宮隔河相望的奧賽博物館,就完成了羅浮宮和現代藝術殿堂蓬皮杜中心的完美過渡。和羅浮宮一樣,從行政法院和皇家審計院的所在地到巴黎世博會的火車站,奧賽博物館也幾經變遷。比起被皇室掌控不輕易示人的羅浮宮,奧賽火車站總以一種意氣風發的姿態,迎接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旅人。
  • 法國博物館時尚到爆炸,忘記小鐵塔和鑰匙鏈吧!
    說到博物館的紀念品,最近北京故宮的紀念品以腦洞大開的設計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朝珠耳機、故宮頂戴花翎官帽傘等創意產品在淘寶形成一股搶購熱潮。而作為時尚之都,擅長把藝術融於生活的法國人結合不同博物館的展品特店,設計了許多特色的紀念品。和大牌相比,這些兼有藝術與實用價值的紀念品鮮有「撞衫」的機會,而且你在平時使用時想起在巴黎度過的一段浪漫時光,心情也會跟著輕鬆起來。
  • 巴黎必看的美術館和博物館,漲見識系列
    經過多年的發展,該博物館將其埃及作品捐贈給了羅浮宮,並從日本,印度,中亞,東南亞和韓國得到了交換。到今天為止,它容納了2萬個物體,僅日本部門就擁有超過11000個物體。裝飾藝術博物館裝飾藝術博物館向參觀者展示了數量驚人的物品-超過15萬個,全部都是法國工匠的裝飾藝術品。
  • 百年滇越·行走印象 | 韋堅:難忘法國奧賽博物館
    韋堅是雲南省博物館副館長,也是中國博物館協會社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歷史文化及博物館展覽、教育相關研究工作。  2011年7月,韋堅曾赴巴黎參加博物館學培訓研究班。說起自己在法國的所見所聞,她至今印象深刻。「在法國,幾乎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 百年滇越·行走印象|韋堅:難忘法國奧賽博物館
    韋堅是雲南省博物館副館長,也是中國博物館協會社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歷史文化及博物館展覽、教育相關研究工作。2011年7月,韋堅曾赴巴黎參加博物館學培訓研究班。說起自己在法國的所見所聞,她至今印象深刻。「在法國,幾乎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 其實你根本不了解印象派丨隱秘的傑作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自畫像》,1892年布面油畫,現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今天,知美君就帶大家從全新的視角,走進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大師以及他們傑出的素描作品,看看他們鮮為人知的另一面~《暴風天》,1854—1860年粉彩畫,現藏於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奧賽博物館藏品)布丹以各種方式置身於繪畫藝術中,創作了令人驚嘆的4000多幅油畫畫作和超過7000幅素描作品、水彩畫和彩色粉筆畫(大部分是小幅畫作)。
  • 城市掠奇;德比爾哈克姆橋、奧賽博物館及戈登葡萄酒吧
    (這裡是拍攝艾菲爾鐵塔的絕佳視角之一二,奧賽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與羅浮宮、蓬皮杜中心一道被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1898年奧塞博物館的原址為巴黎通往法國西南郊區的一個火車站,但在1940年即已沒落,閒置了約47年之後,1986年將火車站改建成奧塞博物館,位於塞納河左岸,與羅浮宮和杜伊勒裡花園隔河相望。
  • 現存於巴黎奧賽博物館——莫裡索《搖籃》高清作品賞析
    作  者:貝爾特·莫裡索 - Berthe Morisot作品名稱:搖籃 - The Cradle作品尺寸:46 x 56 cm作品年代:1872作品材質:布面油畫搖籃現存於巴黎奧賽博物館這幅《搖籃》是女畫家第一次參加印象派展覽的作品之一。在畫中描繪一位年輕的母親注視著自己入睡的孩子情景,母親和在紗帳內熟睡的嬰兒構成了極為深情與和諧優雅的畫面,毫無矯揉造作之態,這是出於一位溫情女性之心理情感,這使畫面十分純潔,難怪雷諾瓦稱譽她為「純潔的天才」,把她看著是優秀的室內情景畫家。這幅畫以筆觸流暢、色調清新留在人們記憶中。
  • 巴黎奧賽博物館:吹笛少年——馬奈油畫解讀
    吹笛少年 馬奈 油畫 法國 1866年 160×98釐米 巴黎奧賽博物館畫中描繪的是近衛軍樂隊裡的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畫家在探索形與色的統一時,注意到人物個性特徵的刻畫。馬奈夫人馬奈的畫常常遭到官方的拒絕,但卻受到年輕的印象派畫家的讚賞。他同年輕的印象派藝術家交往,探討藝術的革新,自己也畫了一些印象派的畫,並且從不向學院派妥協,但他始終不做徹底的叛逆者去參加印象派展覽,而是窮其一生去爭取獲得官方畫壇的承認。
  • 87件奧賽博物館珍藏將來滬
    東方網10月6日消息:87件展品、總價1.85億歐元,下月15日揭幕的《米勒、庫爾貝和法國自然主義——奧賽博物館珍藏展》是中華藝術宮繼國慶五大開幕展之後的又一重量級展覽。昨天,法國奧賽博物館國際交流部主任奧利維·西蒙斯和策展人澤維爾·雷伊專程來到中華藝術宮查看展廳環境,向滬上媒體提前透露展覽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