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2020」從心臟移植到人工心臟,外科治療是未來心衰治療的「主...

2021-01-07 瀟湘名醫

心力衰竭(心衰)是全球唯一呈增長趨勢的心臟疾病,全球心衰患病率仍在持續增長,全球目前超過2600萬心衰患者。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時代,心衰患病率和數量繼續增加,預估中國心衰人口超過1000萬。

由於近20年來,治療心衰的藥物靶點無重大進展,無法逆轉心肌重構,終末期心衰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外科治療是未來心臟衰竭的「主戰場」。

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陳良萬教授、阜外醫院劉盛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黃勁松教授、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劉志剛教授和阜外醫院宋雲虎教授聯合講者共同主持和討論該領域的國內外治療現狀、存在問題和未來發展趨勢。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的胡盛壽院士進行了題為「中國人工心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演講。

他指出,我國人工心臟臨床應用近兩年來取的重大突破,阜外醫院率先開展了中國第一 個植入式人工心臟臨床試驗,以及開展了中國第一個具有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完全磁懸浮心室輔助裝置CH-VAD的臨床應用和臨床試驗,目前已完成兩種裝置共41例患者的植入手術,最長攜帶裝置已經生存超過40個月,未來在心衰外科領域前景廣闊。

但我國面臨的挑戰包括:心臟衰竭外科治療研究領域仍比較薄弱,裝置類型和機理需要深入研究以及臨床應用規範化等問題。

來自克利夫蘭的Maicheal Tong教授介紹了左心室輔助裝置在心衰外科治療的角色演變。

左心室輔助裝置的發展經歷啟蒙(1951-1980)、探索(1980-2000)、發展(2000-2008)和成熟應用(2008-目前)四個階段。

目前國際上主流心室輔助裝置的應用類型已經由第一代搏動血流過渡到了第二代和第三代平流,其中以HeartWare和HeartMate III為代表的磁懸浮心室輔助裝置已成為主流,2年生存率達到85%,顯著高於藥物治療,且正接近心臟移植的效果,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左心室輔助裝置應用場景更加廣泛。

阜外醫院的鳳瑋教授介紹就缺血性心衰的外科幹預時機和決策介紹了阜外經驗。

心肌存活與術後功能恢復有關10%~20%、大左心室容積是功能恢復差的不良因素、較厚的左心室壁與術後心功能恢復有一定關聯,但遠期結果關聯傷缺乏證據。術前胸痛症狀明顯預示存在存活心肌,靶血管條件是選擇單純搭橋手術的的重要參考指標。

最後他總結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選擇單純搭橋、是否同期植入左心室輔助裝置或者心臟移植的優缺點和手術時機。

來自蘇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沈振亞教授介紹了「幹細胞治療心衰:種子細胞的選擇與進展」。

治療心衰的幹細胞已經經歷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第一代MSCS存在靜脈注射效果不穩定的特點,第二代ESCS具有心肌替代治療的潛力,但存在致瘤性、免疫原性、倫理問題和低誘導效率和基因不穩定性的特點。而iPSCs具有表觀遺傳記憶的特點,是未來治療心衰的理想種子細胞。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外科的董念國教授介紹了關於嬰兒心臟移植的體會。

武漢協和嬰幼兒心臟均為大供心,評估通過測量供受體心影徑線長度在70%以內符合。外科技術包括供體心臟最大限度剪除,打開雙側胸膜腔,包括延遲關胸。對合併複雜先心病的嬰幼兒心臟移植仍是面臨巨大挑戰,例如肺靜脈異位引流、心房和主動脈位置異常等。

董念國教授還介紹1例全國最小年齡嬰幼兒心臟移植經驗。

阜外醫院的劉盛教授報告了「危重狀態患者的心臟移植:從指南到實踐」。

成人心臟分配系統的修訂是為了更好地對候選人進行分層,將心臟分配給最緊急及獲益最大的候選者。緊急狀態的分層使臨床上最緊急的患者能夠接受移植,平均等待時間更短,降低候補名單的死亡率。

新的心臟分配政策改變了等待移植患者的管理策略,越來越多的患者使用臨時機械輔助橋接心臟移植。

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械輔助在心臟移植過渡期的運用,等待移植病例的複雜性也在增加,關於緊急狀態供體心臟分配及受體篩選的問題值得深思。

展望未來,在等待心臟移植的過程中,可能需要更多關於患者特徵的數據,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風險,更好地進行供體心臟分配,把供體心臟分配給最急迫的患者和從移植中受益最多的患者。

目前國際上運用LVAD橋接移植已較為成熟和廣泛,且證據表明其預後不亞於無輔助的患者,對於晚期心衰患者,左心輔助治療是我國未來的發展方向

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吳敏教授介紹了「非常規心臟移植經驗探索」。

吳教授首先回顧了ABO血型不相容嬰幼兒移植生存背景,報導了國內首例ABO血型不相容心臟移植,移植早期排斥發生率和長期存活率無顯著差異。並報導了供受體體重比達7.5倍的1例成功嬰幼兒心臟移植手術和術後管理經驗。最後介紹合併終末期心衰的主動脈夾層可考慮心臟移植+升主動脈+全弓置換+支架植入治療的經驗。總結未來需要對非常規心臟移植長期隨訪數據。

最後是來自南京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陳鑫教授介紹「百例心臟移植的經驗與教訓」。其中經驗:全心衰和全身浮腫要慎重,靜息時PVR>6woods應慎重,術前對肺動脈高壓的可逆性評價至關重要,注重對肺動脈高壓以及心臟以外器官功能的維護。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第三代全磁懸浮人工心臟跳動終末期心衰患者福音來啦
    多次到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心衰,給予抗心衰等對症治療一段時間仍難穩住病情,雖按時服藥,但活動耐量卻下降明顯,胸悶症狀反覆出現。    今年3月,李先生輕微活動或進食即可誘發出現心前區疼痛合併左上肢麻木,完善相關檢查後新增了冠心病的診斷,左前降支近端閉塞。在心臟的血管裡,左前降支是最為重要的一支血管。
  • 鄭大一附院心臟瓣膜病外科及心臟移植中心成立
    本報訊(記者馬雯通訊員郭凱民)2月25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瓣膜病外科及心臟移植中心成立。這也標誌著我省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邁出新的一步。    據悉,「十三五」期間,我省將著力打造6個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滿足群眾健康和就醫需求。
  • 瑞金醫術(九)| 複雜心臟疾病的綜合治療
    瑞金醫院心臟中心由心臟內科、心臟外科以及高血壓科共同組成,趙強副院長擔任心臟中心的負責人,各個學科融合發展,對複雜的心臟疾病施行綜合全面的治療,使得不少在其他醫院無法治療的心臟疾病患者得到了最佳的治療。01.
  • 協和醫事︱日本心臟專家山崎健二教授蒞臨我院交流推廣人工心臟...
    學術交流2019年4月24日至25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以陳良萬教授為首的心臟外科團隊,力邀EVAHEART植入型左心室輔助人工心臟的發明者——山崎健二教授及團隊撥冗蒞臨我院進行學術指導。山崎健二教授為北海道先進醫療研究所所長,為日本人工心臟領域權威專家。
  • 阜外醫院黃潔教授:心臟移植的術前評估和術後管理
    6點左右,戴著外科手術口罩的巴納德(Christiaan Neethling Barnard)教授看著達沃爾(Denise Darvall)的心臟在沃斯坎斯基(Louis Washkansky)的胸腔恢復了跳動,世界首例人體心臟移植手術成功了。在此之前,那些患有終末期心臟病、心衰等疾病,且通過藥物沒有辦法得到緩解,不可能逆轉的患者智能默默等待心臟慢慢停止跳動。
  • 這種心絞痛 試試心臟康復治療
    這種心絞痛 試試心臟康復治療 2020-12-22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北振興醫院創心臟移植裡程碑
    臺北振興醫院創心臟移植裡程碑 2010-04-09 08: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張蕾  中新網臺北4月8日電 題:開創世界心臟移植新裡程碑的臺北振興醫院  中新網記者  臺北振興醫院,是臺灣的一家名醫院。8日,上海市長韓正就慕名而來,專程前往振興醫院進行了參觀訪問。
  • 「CHC 2020」張海濤:心臟外科術後心肺復甦強調「團隊合作,職責...
    9月11日,中國心臟大會2020心臟重症專題在線上隆重舉行,阜外醫院張海濤教授就「心臟外科術後心肺復甦的流程化管理」做了精彩演講。張教授指出,心胸外科術後心肺復甦,不同於一般情況下的心肺復甦,心胸外科術後病房擁有更多經驗豐富的監護人員、更多密切監護的醫療設備,對心臟驟停的評估更為迅速,治療方法也有更多的選擇。
  • 四川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成功
    四川省人民醫院供圖中新網成都11月12日電 (王鵬)記者12日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該醫院日前順利為一名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據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中心主任黃克力介紹,首例接受植入患者為42歲男性,臨床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規範藥物治療多年無效,心功能持續惡化,生命瀕危。
  • 中國完成世界首例基於iPSC幹細胞的終末心衰治療
    中國網訊 日前,Nature新聞報導的一則消息——南京鼓樓醫院完成世界首例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來源心臟細胞,治療慢性終末心力衰竭的成功案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報導稱,兩位接受心臟細胞治療的慢性終末心衰患者,在完成為期一年的臨床隨訪觀察後,近日康復出院。此案例證明,中國已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基於iPSC幹細胞的終末心衰治療。
  • 36氪首發|研發超小型磁懸浮人工心臟,「核心醫療」獲數千萬元天使...
    36氪獲悉,人工心臟研發公司「深圳核心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核心醫療)已獲得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荷塘創業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GMP車間建設,磁懸浮離心式人工心臟的研發、生產以及動物實驗,以期儘早推動上述產品進入臨床應用治療。
  • 出國看病 治療心臟病、心臟外科美國最好的醫院
    在國內治療心臟病除了手術外,需要終生服藥,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所以國內很多患者轉診美國治療。美國治療心臟病去哪個醫院好呢?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根據多年的行業經驗和服務患者的口碑,給大家推薦幾個心臟病治療不錯的醫院,大家可作為參考。  1.
  • 幹細胞治療心衰的臨床研究:回顧與進展
    各種改善冠狀動脈供血的內外科治療雖能挽救部分瀕死的心肌細胞,但對已經壞死或無功能的心肌尚無有效的治療作用。20世紀90年代幹細胞移植技術的出現與發展,為心肌梗死及終末期心衰患者的治療帶來了曙光。幹細胞移植是指把具有自我更新與分化能力的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修復或替換受損的心臟細胞,包括心肌細胞、內皮細胞等,進而增強和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進行性重構,阻止心衰患者病情的惡化與發展。幹細胞移植已成為當前心血管病領域研究的熱點。幹細胞可分為兩大類:多能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下文將從這兩類細胞出發,談談各自的臨床研究進展。
  • 國內首例上市人工心臟植入!其背後的技術難似「千重山」
    就診於四川省人民醫院心力衰竭中心期間,經醫院仔細評估患者心力衰竭已到終末階段並且對藥物治療已經沒有反應,預期壽命不到1年。「如果要進一步治療,只有做心臟移植手術。」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衰中心主任醫師王文豔表示,目前我們國家的心臟供體稀缺,如果患者要等待到心臟移植或是改變自身生活質量,只能考慮「人工心臟」過渡或者支持。
  • 心臟澱粉樣變合併心衰有5特徵!加拿大聲明 - 瀟湘名醫
    當有任何這些臨床特徵時,需要高度懷疑心臟澱粉樣變性,建議進行相關診斷檢查,對於病因未明的進行性心力衰竭患者,必須高度懷疑心臟澱粉樣變性可能,以免延誤診斷。建議對疑似患者行心衰常規檢查,及超聲心動圖左心室縱向應變檢查或心臟磁共振釓延遲強化顯像和T1成像檢查,評估有無心臟澱粉樣變性特徵,以及有無心衰其它病因。
  • 三腔起搏器(CRT)治療,讓衰竭的心臟變強壯
    「心力衰竭(以下簡稱心衰)也叫心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疾病發展到了嚴重階段,心臟的泵血功能衰退,輸出血量不能滿足身體的需求,器官和組織的血液也不能順利回流到心臟,病人會出現乏力、呼吸困難、水腫等症狀。孫運介紹,心衰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候群,是多種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具有發病率和死亡率雙高的特點。」  心衰是一種進展性疾病,它極大威脅著患病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 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應用與未來發展
    人工心臟起搏器可以對患病的心臟根據需要根據需要給予直接電刺激,人為地使心跳正常起來。人工心臟起搏器在形式上可分為體外臨時起搏型和植入式(或稱永久性或埋藏式)兩種,前者供急救性臨時起搏,後者供長期性起搏治療。本文主要討論的是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即一般意義上的心臟起搏器。
  • 心衰反覆加重CRT-D(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患者重啟生命綠燈
    詢問後得知,王大姐於2018年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因家庭經濟條件較差,也沒有健康管理意識,沒有系統服藥治療,導致病情快速惡化。2019年初已經發展到需要長期臥床的狀態,最近病情進一步加重,反覆出現暈厥,這才不得不到醫院就診。
  • 心臟疼痛是怎麼回事 心臟疼痛應該這樣治療
    心臟病相信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很多的人都知道心臟病是非常恐怖的,心臟疼痛大部分都是因為心臟疾病引起的,那麼請問心臟疼痛是怎麼回事?心臟疼痛如何治療?心臟疼痛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心臟疼痛是怎麼回事1、下面的胸部不適多不是真正的冠心病症狀:胸痛從一點轉移到另一點,或者可以明確指出部位的尖銳性痛;疼痛持續超過一個小時,但不伴有呼吸短促或出汗,特別是此時患者仍可以到處走動;另外不伴有任何症狀的心跳加快。2、持續時間在3—5分鐘,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後胸痛消失。
  • 這家人工心臟企業要做中國人的「中國心」
    除了ECMO外,心室輔助裝置(VAD)也是體外生命支持中的重要設備,心室輔助裝置是將心房或心室的血液引流到輔助裝置,通過血泵升壓後,再回輸到動脈系統,起到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臟做功,維持血液循環的作用。VAD設備可以分為體外人工心臟和體內人工心臟。體內人工心臟用於終末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長期替代其心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