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心衰)是全球唯一呈增長趨勢的心臟疾病,全球心衰患病率仍在持續增長,全球目前超過2600萬心衰患者。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時代,心衰患病率和數量繼續增加,預估中國心衰人口超過1000萬。
由於近20年來,治療心衰的藥物靶點無重大進展,無法逆轉心肌重構,終末期心衰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外科治療是未來心臟衰竭的「主戰場」。
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陳良萬教授、阜外醫院劉盛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黃勁松教授、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劉志剛教授和阜外醫院宋雲虎教授聯合講者共同主持和討論該領域的國內外治療現狀、存在問題和未來發展趨勢。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的胡盛壽院士進行了題為「中國人工心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演講。
他指出,我國人工心臟臨床應用近兩年來取的重大突破,阜外醫院率先開展了中國第一 個植入式人工心臟臨床試驗,以及開展了中國第一個具有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完全磁懸浮心室輔助裝置CH-VAD的臨床應用和臨床試驗,目前已完成兩種裝置共41例患者的植入手術,最長攜帶裝置已經生存超過40個月,未來在心衰外科領域前景廣闊。
但我國面臨的挑戰包括:心臟衰竭外科治療研究領域仍比較薄弱,裝置類型和機理需要深入研究以及臨床應用規範化等問題。
來自克利夫蘭的Maicheal Tong教授介紹了左心室輔助裝置在心衰外科治療的角色演變。
左心室輔助裝置的發展經歷啟蒙(1951-1980)、探索(1980-2000)、發展(2000-2008)和成熟應用(2008-目前)四個階段。
目前國際上主流心室輔助裝置的應用類型已經由第一代搏動血流過渡到了第二代和第三代平流,其中以HeartWare和HeartMate III為代表的磁懸浮心室輔助裝置已成為主流,2年生存率達到85%,顯著高於藥物治療,且正接近心臟移植的效果,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左心室輔助裝置應用場景更加廣泛。
阜外醫院的鳳瑋教授介紹就缺血性心衰的外科幹預時機和決策介紹了阜外經驗。
心肌存活與術後功能恢復有關10%~20%、大左心室容積是功能恢復差的不良因素、較厚的左心室壁與術後心功能恢復有一定關聯,但遠期結果關聯傷缺乏證據。術前胸痛症狀明顯預示存在存活心肌,靶血管條件是選擇單純搭橋手術的的重要參考指標。
最後他總結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選擇單純搭橋、是否同期植入左心室輔助裝置或者心臟移植的優缺點和手術時機。
來自蘇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沈振亞教授介紹了「幹細胞治療心衰:種子細胞的選擇與進展」。
治療心衰的幹細胞已經經歷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第一代MSCS存在靜脈注射效果不穩定的特點,第二代ESCS具有心肌替代治療的潛力,但存在致瘤性、免疫原性、倫理問題和低誘導效率和基因不穩定性的特點。而iPSCs具有表觀遺傳記憶的特點,是未來治療心衰的理想種子細胞。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外科的董念國教授介紹了關於嬰兒心臟移植的體會。
武漢協和嬰幼兒心臟均為大供心,評估通過測量供受體心影徑線長度在70%以內符合。外科技術包括供體心臟最大限度剪除,打開雙側胸膜腔,包括延遲關胸。對合併複雜先心病的嬰幼兒心臟移植仍是面臨巨大挑戰,例如肺靜脈異位引流、心房和主動脈位置異常等。
董念國教授還介紹1例全國最小年齡嬰幼兒心臟移植經驗。
阜外醫院的劉盛教授報告了「危重狀態患者的心臟移植:從指南到實踐」。
成人心臟分配系統的修訂是為了更好地對候選人進行分層,將心臟分配給最緊急及獲益最大的候選者。緊急狀態的分層使臨床上最緊急的患者能夠接受移植,平均等待時間更短,降低候補名單的死亡率。
新的心臟分配政策改變了等待移植患者的管理策略,越來越多的患者使用臨時機械輔助橋接心臟移植。
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械輔助在心臟移植過渡期的運用,等待移植病例的複雜性也在增加,關於緊急狀態供體心臟分配及受體篩選的問題值得深思。
展望未來,在等待心臟移植的過程中,可能需要更多關於患者特徵的數據,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風險,更好地進行供體心臟分配,把供體心臟分配給最急迫的患者和從移植中受益最多的患者。
目前國際上運用LVAD橋接移植已較為成熟和廣泛,且證據表明其預後不亞於無輔助的患者,對於晚期心衰患者,左心輔助治療是我國未來的發展方向
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吳敏教授介紹了「非常規心臟移植經驗探索」。
吳教授首先回顧了ABO血型不相容嬰幼兒移植生存背景,報導了國內首例ABO血型不相容心臟移植,移植早期排斥發生率和長期存活率無顯著差異。並報導了供受體體重比達7.5倍的1例成功嬰幼兒心臟移植手術和術後管理經驗。最後介紹合併終末期心衰的主動脈夾層可考慮心臟移植+升主動脈+全弓置換+支架植入治療的經驗。總結未來需要對非常規心臟移植長期隨訪數據。
最後是來自南京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陳鑫教授介紹「百例心臟移植的經驗與教訓」。其中經驗:全心衰和全身浮腫要慎重,靜息時PVR>6woods應慎重,術前對肺動脈高壓的可逆性評價至關重要,注重對肺動脈高壓以及心臟以外器官功能的維護。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