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一附院心臟瓣膜病外科及心臟移植中心成立

2021-01-08 大河網

    本報訊(記者馬雯通訊員郭凱民)2月25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瓣膜病外科及心臟移植中心成立。這也標誌著我省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邁出新的一步。

    據悉,「十三五」期間,我省將著力打造6個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滿足群眾健康和就醫需求。其中,鄭大一附院承擔著器官移植醫療中心和腦血管醫療中心的項目建設。該院心臟瓣膜病外科及心臟移植中心的成立正是推進我省器官移植醫療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是心臟瓣膜疾病高發國家,每年需要手術的病人達20萬人以上。因最終會導致心力衰竭,該病排在成人心臟手術第一位。「每個人的心臟有4個瓣膜,如同心臟的窗戶,其中一個壞了,就要維修或更換。」據鄭大一附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董建增教授介紹,以往心臟瓣膜出了問題,通常採用植入新的人工瓣膜置換破損瓣膜,而患者終生需要抗凝治療且併發症較多。而採取修補瓣膜手術後無需抗凝治療,患者恢復後能像健康人一樣生活。目前,因技術難度較大,僅有10%左右的患者能接受該手術。

    據悉,該院邀請北京安貞醫院心外科副主任孟旭教授擔任該中心主任及心外科首席專家,憑藉權威的專家團隊和強大的技術平臺,未來,該院將在我省推廣心臟瓣膜修補技術,更多患者將因此獲益。③6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一附院心外科疑難臨床病例在《歐洲心臟雜誌》子刊發表
    縮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臟被緻密厚實的纖維化心包所包圍,心臟舒張期充盈受限產生一系列循環障礙的臨床病症。該病病因起病隱匿、臨床症狀多樣,自然預後差,部分患者因嚴重心臟併發症、衰竭、多漿膜腔積液而致殘或死亡。早期明確診斷並進行及時的心包剝離手術是改善預後的重要手段。
  • 北醫三院開心臟瓣膜病門診,換瓣可以不開胸!
    常規外科手術更換主動脈瓣需要開胸,手術期間需要讓心臟停止跳動,使用體外循環來維持患者的生命;手術創傷大,出血多,恢復時間較長。而且,這名患者高齡,腎功能衰竭,不到正常人的1/3,同時合併肺部感染,很有可能無法安全下臺。即使成功完成了手術,術後康復也是非常困難的。經過綜合評估,唐熠達教授建議為患者實施TAVR手術。
  • 鄭大一附院心內科姜正明瓣膜團隊完成超高齡、超高難度經導管主...
    傳統的手術治療是外科開胸手術,需要鋸開胸骨、切開心包、心臟停跳、人工體外循環、切開主動脈,切除受損的瓣膜、縫合固定新的瓣膜,創傷大、恢復時間長。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是一種全新的微創瓣膜置換技術,在透視下,經股動脈送入約5mm粗的導管進入主動脈瓣口,放入一個記憶金屬支撐的生物瓣膜,瓣膜到位後會恢復記憶形成人工生物瓣,替換損壞的瓣膜;這種方式不需要開胸、縫合、心臟停跳及體外循環等傳統外科心臟瓣膜置換手術過程,手術時間短、創傷小、術後恢復時間快、耐受性好,是目前心血管領域發展最快最熱門的技術,該技術特別適合
  • 心臟瓣膜病不用開胸治療了
    心臟瓣膜病不用開胸治療了 心臟瓣膜病是發病率為2.5%~3.2%的心臟科重點疾病,以往只能依靠開胸治療。但是現如今,一種不需要開胸的換瓣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成為患者的新選擇。 「介入換瓣」手術是實現不開胸換心臟瓣膜的高效微創治療方式。「過去換瓣,要開胸、要全麻。
  • 「CHC2020」從心臟移植到人工心臟,外科治療是未來心衰治療的「主...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的胡盛壽院士進行了題為「中國人工心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演講。但我國面臨的挑戰包括:心臟衰竭外科治療研究領域仍比較薄弱,裝置類型和機理需要深入研究以及臨床應用規範化等問題。來自克利夫蘭的Maicheal Tong教授介紹了左心室輔助裝置在心衰外科治療的角色演變。左心室輔助裝置的發展經歷啟蒙(1951-1980)、探索(1980-2000)、發展(2000-2008)和成熟應用(2008-目前)四個階段。
  • 鄭大一附院完成經心尖介入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閆良生  10月15日,鄭大一附院心血管外二科成功完成經心尖介入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AVI),這是繼今年5月該科成功實施我省首例機器人輔助下冠脈搭橋手術後,又一高難度手術的技術創新,為全省的心臟外科手術技術提升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夏利民 | 心臟外科醫生的自我修養
    擅長冠心病,瓣膜病以及成人先心性的外科診治,特別是微創冠狀動脈手術等,對於危重、高齡患者有較多經驗。     王春生教授,現任中山醫院心外科主任,擅長各種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糾治術,瓣膜修復與替換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大血管手術,心臟移植和心肺聯合移植等手術。是我國最著名的心臟移植專家,也是我國心臟移植技術規範和準入制度的主要制定人。他也是國內最主要的大血管外科和瓣膜外科專家之一,救治了大量複雜高危患者。 而回到1990年代初,彼時,王春生還只是一名心外科的主治醫師。
  • 臺北振興醫院創心臟移植裡程碑
    臺北振興醫院創心臟移植裡程碑 2010-04-09 08: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張蕾  中新網臺北4月8日電 題:開創世界心臟移植新裡程碑的臺北振興醫院  中新網記者  臺北振興醫院,是臺灣的一家名醫院。8日,上海市長韓正就慕名而來,專程前往振興醫院進行了參觀訪問。
  • 三亞市人民醫院喜迎國內頂尖心臟外科大咖加盟
    三亞市人民醫院的專家團隊又迎來了一位醫學大咖的加入,他就是國內知名心臟外科大咖——張希教授。 張希教授 從本月起,每月第三個周的星期六,張希教授將定期在院出診,為海南地區的心臟疾病患者提供更優質的健康服務。
  • ...心臟直視手術|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先天性心臟病|心臟|房間隔缺損
    4月24日上午,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首例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體外循環下直視手術」成功完成,標誌著心臟大血管外科醫療技術水平又邁上一個新臺階。此例手術的成功開展,為魯南地區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福音。據悉,27歲的患者鍾某,2年前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心臟外科開科
    中新社深圳7月1日電 (鄭小紅 朱族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下稱「港大深圳醫院」)7月1日舉行心臟外科開科及心血管醫學中心成立儀式,該院心臟外科下設的三個專科門診以及住院病區也將對外提供診療服務。該心臟外科由中國心外科領域領軍人物之一、高級顧問醫生魏民新及其團隊加盟。魏民新曾在中國知名心血管醫院從事醫、教、研工作近30年,完成各類心臟手術5000餘例。除外科醫生外,團隊成員還包含影像、麻醉、體外循環等專家。該團隊主要骨幹都曾在海外接受長期臨床學習培訓,在冠心病及主動脈疾病臨床診療和基礎研究方面有豐富經驗。
  • 鄭大一附院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成績斐然
    這恰恰說明了鄭大一附院近幾年發展的強勁動力和全國品牌價值的持續提升。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鄭大一附院將瞄準國際一流,全力實施『做細做優,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打造輻射中原的醫療高地、特色突出的學科高地、引領行標的質量高地、高精尖端的人才高地、國內一流的創新高地、分級診療的惠民高地等六大高地,爭取早日實現國內一流現代化醫院的發展目標。」鄭大一附院院長劉章鎖表示。
  • 世界最大醫院鄭大一附院榮耀的背後
    面對記者的採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鄭大一附院」)醫務處處長苟建軍這樣說道。 最近,擁有7000張床位,被媒體稱為「全球最大醫院」的鄭大一附院,因公布2014年營收情況而引來各界高度關注,甚至諸多非議。
  • 心臟外科醫生張金洲:每次手術都是一場生與死的戰鬥
    國際首例心肌橋旁路移植手術成功實施2020年4月10日,心臟外科為一例廣泛心肌橋病人成功實施國際首創的心肌橋旁路移植手術。術後患者症狀消失,恢復狀況良好,康復出院。3年前,患者趙某突然出現心前區疼痛,經多家醫院診斷為心肌橋,靠吃藥緩解症狀。
  • 瑞金醫術(九)| 複雜心臟疾病的綜合治療
    瑞金醫院心臟中心由心臟內科、心臟外科以及高血壓科共同組成,趙強副院長擔任心臟中心的負責人,各個學科融合發展,對複雜的心臟疾病施行綜合全面的治療,使得不少在其他醫院無法治療的心臟疾病患者得到了最佳的治療。01.
  • 鄭大一附院2016年營收近95億 排名上升27位
    今天,在河南省衛計委召開的全省醫政工作會議上,「全球最大醫院」鄭大一附院匯報了其2016年的年終「總成績」。此前,有統計顯示,鄭大一附院的營業收入甩開國內眾多頂級大醫院幾條街:2016年醫院營收總額為94.89億元。而2015年該院的營收為84億,2014年營收為74億。也就是說,鄭大一附院每年營收以10億元左右的規模在增長。
  • 行業研究 | 心臟瓣膜器械行業深度研究
    1、心臟瓣膜病治療的1.0時代-傳統外科手術心臟瓣膜手術的發展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1953年人工心肺機的誕生為心臟瓣膜病手術治療奠定了基礎。1960年,籠球式機械瓣用於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置換手術成功,標誌著心臟瓣膜外科手術基本成熟。之後技術經過不斷改進,各種人造瓣膜產品紛紛上市,心臟瓣膜病外科手術蓬勃發展並走向成熟。
  • 安醫大二附院醫生緊急拆除心臟「炸彈」
    央廣網合肥11月12日消息(記者王利 通訊員白寰 黃海)近日,安醫大二附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為一名罕見的右心房粘液瘤患者成功實施手術。  來自肥西花崗的陳大姐覺得身體不適3個月有餘,前不久終於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安醫大二附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就診。
  • 80歲也能做心臟手術 心臟手術突破高齡禁區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高齡患者心臟手術風險很大。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越來越多高齡老人選擇接受手術治療。今天(10月26日)上午,在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老年病友重聚活動現場,記者見到了不少通過高難度手術重獲新生的老人,他們手術時的年齡平均達到了75歲。
  • 阜外醫院黃潔教授:心臟移植的術前評估和術後管理
    而如今,他們可以通過外科手術的方法將捐獻的心臟或者人工心臟移植到患者的體內,代替有病變的心臟,從而達到正常的心臟功能。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醫學的進步,目前國內一些醫院能夠比較成熟的開展這項技術,但術前的評估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