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丨明明是綠色的,紅樹林為何叫紅樹林?

2020-12-23 大河網

  今天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

  今年海洋日的主題是

  「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關於紅樹林,

  你了解多少?

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

  

  為什麼叫紅樹林?

  紅樹林是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

  紅樹林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

  漲潮時,很多紅樹林被淹沒在水裡,又被稱為「海上森林」。

  紅樹林明明是綠色的,為何叫紅樹林?據說許多年前,馬來人在伐木作柴時發現裸露的木材呈現紅色,就連砍刀的刀口也變成紅色,於是利用木欖的樹皮提取紅色染料,紅樹林其此得名。

  紅樹林由紅樹科植物構成,這些植物富含「神奇」的單寧酸,一旦刮開樹皮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迅速氧化成紅色。

  

  紅樹林是「胎生」?

  這真是一個大自然的奇特現象。當紅樹植物開花結果後,種子可以在樹上的果實中萌芽長成小苗,然後再脫離母株,墜落於淤泥中發育生長,這是海邊潮間帶不穩定且惡劣的環境決定的。更有意思的是,這些種子裡還富含營養物質,補充了種子可能在海上漂流過程中的消耗。

  

  紅樹林的根要露出地面呼吸?

  為呼吸到足夠的氧氣,紅樹植物的部分根露出土壤,形成了形態各異的「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內部有海綿狀的通氣組織,大大提高了氧氣和水分的輸送。

  

  紅樹林會自己過濾鹽水?

  幾乎所有生物的新陳代謝都依賴淡水,海裡的生物也不例外。所有的紅樹植物都有「拒鹽」的本領,通過構建特殊的「半透膜」體系將鹽分過濾。紅樹植物還會通過葉片的分泌腺體將含鹽體液排出體外,水分蒸發後,葉片上會析出白色鹽晶。另外,有些紅樹還會將植株內的少量鹽分轉到即將脫落的枝葉上,當枝葉脫落時便可排走其多餘的鹽分。

  

  紅樹林有什麼作用?

  紅樹林發達的根系,能夠防風固堤,消減海浪威力。紅樹林植物的主幹一般不無限往上長,而從枝幹上長出多數支持根以保持穩定,使紅樹林可以在海浪的衝擊下屹立不動。紅樹林的支柱根不僅支持著植物本身,也保護了海岸免受風浪的侵蝕,因此紅樹林又被稱為「海岸衛士」。

  2004年,印度洋海嘯襲向周邊12個國家和地區,造成23萬人死亡。但是,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瑟納爾索普漁村裡距離海岸僅幾十米遠的172戶家庭卻幸運地躲過了海嘯的襲擊。原來,這裡的海岸上生長著一片茂密的紅樹林。

  紅樹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科學家們發現,紅樹林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熱帶森林的將近6倍。而且,有紅樹林存在的海域,幾乎從未發生過赤潮。

  紅樹林雖然只佔全球熱帶森林面積的0.7%、全球陸地面積的0.1%,但它給海洋生物提供的食物卻佔全球沿岸生態系統的一半。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調查,全球80%的捕魚量直接或間接的依賴於紅樹林生態系統。到了遷徙季節,紅樹林也成為候鳥的「加油站」。

  「保護珍稀植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護,把海洋生物多樣性溼地生態區域建設好。」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西北海金海灣紅樹林保護區時,對紅樹林保護提出了明確要求。

  我國持續加大紅樹林資源保護修復力度,全面恢復提升紅樹林溼地生態功能,20年來紅樹林面積增加7000公頃,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55%的紅樹林溼地納入保護範圍,遠高於世界25%的平均水平。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公眾號(ID:jjrbwx)

  記者:黃曉芳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是紅樹林?丨世界海洋日
    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3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今年的世界海洋日主題將目光瞄準了海岸潮間帶上的綠色衛士——紅樹林。那麼,什麼是紅樹林?為什麼是紅樹林?
  • 北海紅樹林,明明綠色的,為何叫紅樹林呢?
    在廣西北海,有一片紅樹林。1990年10月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五個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1991年5月被國家海洋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定為"國家級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全長50公裡。 在這個保護區內,紅樹林的品種多達十餘種。
  • 世界海洋日丨「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讓我們一起守護地球的...
    2020-06-09 20:40 來源: 澎湃新聞 台州生態環境 2020年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也是第13個「全國海洋宣傳日」
  • 世界海洋日: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能在海水中生長,在維護生物多樣性、防風消浪、保持土壤、淨化海水、儲碳固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國處於世界紅樹林分布區北緣,目前已將50%以上的紅樹林納入自然保護地範圍,遠超25%的世界平均水平。
  • 世界海洋日:立法保護紅樹林 修復典型海洋生態系統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儲水庫,匯集萬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據了解,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紅樹林資源保護修復力度,全面恢復提升紅樹林溼地生態功能,20年來紅樹林面積增加7000公頃,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
  • 青島紅樹林度假世界「海洋光影狂歡節」開幕
    信網7月26日訊 7月25日,青島紅樹林度假世界「第二屆海洋光影狂歡節」正式拉開序幕,萬人齊聚共享酷炫光影盛宴。 來源:青島紅樹林度假世界據悉,青島紅樹林第二屆海洋光影狂歡節從7月25日—8月16日為期23天,共分海洋之夜、浪漫之夜、北國之夜、夢幻之夜、星空之夜、狂歡之夜6大主題12大版本裸眼3D光影秀,每次來都會有不一樣的震撼體驗!
  • 溼地保護丨千畝紅樹林讓浙江蒼南綠了、美了、富了
    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一直備受矚目。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這一天世界各國都將目光聚集到海洋,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號召更多個人和團體保護海洋環境,認真管理海洋資源。今年海洋日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紅樹林這種海洋和陸地交界處的「兩棲植物」走入了更多人的視線,業內人士開玩笑說,這一次紅樹林「出圈了」。
  • 探訪綠色紅樹林「紅」在哪裡?紅樹科植物為何「胎生」?
    【解說】位於海口江東新區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紅樹林連片面積最大、樹種最多、保育最好、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5月13日,記者走進該保護區,放眼望去,連片的綠色植被高矮不一,紅樹林究竟「紅」在哪裡?記者一探究竟。
  • 紅樹林海洋文化嘉年華昨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開啟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盧琛 張江毅) 碼頭上,小男孩拿著水瓢在水箱中舀起四五條大彈塗魚,雙手捧著,通過滑道,將魚放流入海……昨日,紅樹林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開啟,在2號碼頭進行的增殖放流體驗活動,吸引了不少孩子踴躍參加,放流活動持續至11月23日。  「人工增殖放流,是為恢復魚兒種群數量、修復水域生態做的積極努力。」
  • 走進深藍|2020年海洋日主題確定——「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2日訊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日前下發關於開展202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的通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 趙無忌的泰國深度遊:閒情逸緻才得以配得上的美景——紅樹林
    趙無忌的泰國深度遊——紅樹林 紅樹林的英文叫Mangrove。要說它的英文來歷的話,還真的挺複雜的。趙無忌的泰國深度遊——紅樹林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詫異,紅樹林明明是一片綠色的草叢和樹林,為什麼把它叫紅色?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舉辦世界海洋日...
    中國網6月8日訊 今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根據自然資源部通知要求,結合江蘇省疫情防控要求和實際情況,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組織江蘇省海塗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南京海底世界等單位共同舉辦了面向社會公眾的海洋日主題線上系列宣傳教育活動,以達到呼籲社會大眾採取切實措施保護海洋環境,維護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提升公眾海洋意識的目的。今年的海洋日系列活動以「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為主題。
  • 20年增7000公頃 我國成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國家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今年海洋日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我國持續加大紅樹林保護力度,20年來紅樹林面積增加7000公頃,現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紅樹林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香港、臺灣有少量分布,澳門、浙江有零星分布。
  • 紅樹林的「生態密碼」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這一天,一次關於紅樹林的隨堂測試正在進行…… 以上生物形象來源於紅樹林保育聯盟《紅樹慢漫畫》。 看來,紅樹林的小動物們對自己的家也只是一知半解。那麼,到底什麼是紅樹林呢?
  • 海洋三所繪製中國紅樹林生態修復潛力圖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陳彬帶領的海洋保護生態學研究團隊在紅樹林生態修復空間規劃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 地理百科——紅樹林
    紅樹林(Mangrove)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低能海岸潮間帶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溼地木本生物群落。組成的物種包括草本、藤本紅樹。它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涂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
  • 探秘馬杜河紅樹林,尋找印度洋海洋的根
    紅樹林表面看去並不是紅色,而是全年碧綠青翠,但剝了紅樹幹的粗皮,細皮和本木都呈鮮紅色。它們適宜在海洋和陸地間的灘涂和淺灘處生長,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一種特殊生態系,人們稱它為海岸衛士。在河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情景。有個抱著小猴、划著獨木舟的少年,遊客跟小猴合影,少年能得到1美金的小費。
  • 科普解密| 紅樹林的「生態密碼」
    它是植物,卻具有胎生習性,像動物一樣繁育後代;它生長在泥土裡,「根」卻反竄出來,露出地面呼吸;它的枝葉都是綠色的,卻叫「紅樹」。紅樹,顧名思義應該是「紅色的樹」。然而,人們走進紅樹林卻發現,這裡的樹全是綠色的。難道紅樹名不符實?紅樹林的確因「紅」而名。
  • 廈門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啟幕 精彩活動不斷
    隨著這樣一幅欣榮和諧的生態畫卷鋪展開,昨日上午,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四大主題展館正式開館迎客,海洋文化嘉年華也同步盛大啟幕。本次嘉年華由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主辦、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承辦、海峽導報社執行,活動時間為11月21日-26日,是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
  • 我國紅樹林面積不斷擴大,20年間增加7000公頃,怎麼做到的?
    根據《中國青年網》6月9日報導,中國目前55%的紅樹林溼地被納入保護範圍,遠高於世界25%的平均水平。數據還顯示:紅樹林面積20年增7000公頃。這數據讓人大吃一驚。紅樹林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物種?為什麼國家要加大對紅樹林的保護力度?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尋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