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家長的初啟蒙教育,學校老師的知識傳授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本為立德樹人,孩子的良好成長需要家校之間的完美配合,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係處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網絡上盛傳著這麼一張聊天截圖,一個父親在微信家長群中怒斥老師,引發網友熱議。
從截圖裡的幾條群聊天記錄可以看出,深夜時分一個學生的父親在家長群裡怒氣衝衝,頓時家長群裡就&34;了。
他斥責老師在一點都沒有教學過新知識點的情況下,給孩子布置了大量需要新知識的作業,孩子做起來十分艱難,而作為家長他也必須花費更多時間輔導孩子完成這次艱難的作業。
結束一天的辛苦工作,這位父親還要輔導孩子作業到深夜,不得不說他的生氣也是情有可原。這個父親直接在家長群中質問:我都教完了,老師有啥用?
群裡其他家長看到後也紛紛表示贊同。老師這樣布置作業的方法的確存在著一定問題,沒有合理考慮學生做作業的能力,家長的及時反映也是必須的。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位父親的做法也不大妥當。家長即便對老師的教學方式有意見,也不該如此衝動地直接指出,一點都不顧及老師的情面。
這不僅會讓家校之間的關係緊張,同時孩子之後面對老師也會尷尬。
家校之間發生矛盾,絕對不可能只是一方的問題。現如今家校糾紛出現在新聞裡也是屢見不鮮,更多體現在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係處理上。
從老師角度來講。
老師出於對同學的關照,通常會增加一些作業的難度和數量,但有時也會超出學生的能力範圍。孩子需要做作業到深夜,一方面可能是學生自己能力問題,但老師布置作業的量也是很不合理的。
有些老師因為平時備課繁忙,布置完作業後無暇再作解釋,家長有疑問時也沒有很大的精力去解答,長此以往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隔閡也會慢慢加深,造成更大的矛盾。
從家長角度來講。
家長不懂得現代教育的培養方式,只是按照自己當年上學的學習方式考量老師的教學,這也是不對的。
當代學生所面臨的的學業壓力同家長那一代的完全不同,學生之間的成績競爭也更加激烈,可能老師的教學方式更能讓孩子適應如今的應試模式。而即便這樣,有些家長過於固執任性,也容易激化矛盾。
1.注意提意見的方式和語氣
老師在教學方式上面總會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問題,家長及時提出建議並沒有錯,但是要注意一下方式和語氣。
一方面是顧及家長的形象,過激言詞會讓人覺得很沒素質,另一方面出於孩子的面子考慮,孩子之後每天都要面對老師,過於惡劣的家校關係容易讓孩子難堪。
2.多多溝通,好好交流
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關於孩子當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家長可以去找老師好好溝通一下對策。
積極主動地聯繫老師,也是家長負責任的一種表現,家長可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具體情況,更好地解決問題。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終身的老師。培養教育孩子需要家校共同攜手,好的家校關係就是對孩子好的教育,作為家長要多多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關注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