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不僅關乎國家發展大計,更關乎百姓的切身利益。近年來,鎮江新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持續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全區教育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日臻完善,全面進入內涵發展的新階段。
室內天藍色的地面、暖黃色與草綠色的牆壁給人以家的溫暖,圖書室、美勞室、多功能室等專用活動室一應齊全,偌大的操場裡隨處可見的遊戲材料和設施,這是記者日前走訪丁卯中心幼兒園時看到的情景。
丁卯中心幼兒園由新區教育部門主辦,2017年7月開工建設,2018年9月正式開園,配置有大中小班各4個。幼兒園以做「悅心」教育,育「完整」兒童作為辦學宗旨,讓幼兒在自由、民主、寬鬆、和諧、溫馨的教育氛圍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橋流水、別致亭廊,古色古香的校園讓人流連忘返,在新區丁卯秋山路東、石淙路北,由南京師範大學和鎮江新區聯合創辦,集現代化、生態型、國際範的高端民辦學校——南京師範大學附屬鎮江小學便坐落於此,學校以「追尋教育真諦,鑄就完全人格」為宗旨,培養善於學習、創新思維、獨立自信、具有世界眼光與中國靈魂的現代公民。
2018年9月,投資4個多億的鎮江心湖高級中學招生入學,填補了新區沒有公辦高中的教育空白。與此同時,好未來教育基地的成功落戶,為全市教育事業注入了新活力,一條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優質教育品牌鏈已經在新區初步形成。
作為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鄉村小學,教師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在本校的最高教齡達40年,如此高的教師隊伍穩定性背後的秘訣則是姚橋中心小學一如既往對教師培養的重視。「姚橋中心小學始終立足鄉村學校的實際情況,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不斷增加鄉村教師自我提升的機會,促使他們紮根農村,奉獻農村。」姚橋中心小學校長孫盛說。
自2015年起,姚橋中心小學通過搭建「潤東教學節」教師學習平臺,組織公開課教學,邀請專家、兄弟學校優秀教師來校講課,讓老師在自己的學校就能得到學習的機會。與此同時學校還逐步提升教師的學習培訓經費比率,讓培訓成為老師的最好福利,在各種針對性的培訓中,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的使命是「立德樹人」,老師要成為學生的引路人。在姚橋中心小學,有一位一直駐紮在所有老師心裡的引路人,她就是該校已故老師毛芊,數十年如一日,將愛的雨露無私地灑向那些需要關心和幫助的人們。在毛芊老師無私奉獻精神的感召下,學校成立了「毛芊·愛相隨」志願者服務隊和「毛芊愛心之家」公益團隊,學校每一位教師均參與其中,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的同時,聯合社會力量為困難學生送溫暖。
姚橋中心小學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高度重視只是新區教育的一大縮影,近三年來,新區積極開展「最美教師」微信公眾號投票活動和「黨群互贊」項目,大力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積極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專門出臺《鎮江新區教育「四名工程」實施意見》,加大對名校、名校長、名教師、優秀學生的引進、培養與獎勵力度,實現了優秀教師資源逐步集聚,拔尖人才兩年實現翻番,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也已初步打造完成。
2019年,心湖高級中學高二全體學生參加江蘇省學業水平測試實現通過率100%,在省市區級各項競賽活動中,作文競賽20多人獲得國家級和省市級獎項,化學、生物多人次進入江蘇省決賽圈。作為一所新辦學校,在辦學兩年來便交出一份如此亮麗的成績單,其背後是學校對「關懷教育」的不懈追求。
「學校的首要任務是培養能夠接受關懷和付出關懷的人,讓關懷在教育結構中、在學校關係中、在課程中清晰地體現出來。」心湖高級中學校長張玉坤如此說道,以「關懷教育」為遵循,學校提出了周周清、限時作業、雙早讀及假期工程等教學策略,以實現學生減負增效。到2021年,把學校建設成為在鎮江市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江蘇省三星級高中,到2023年,把學校建設成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在張玉坤心裡,心湖高級中學的發展目標已然清晰。
南師大附小同樣高度重視品牌特色課程建設,學校每年舉辦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等,為學生個性成長搭建舞臺,通過各類隆重而高雅、莊嚴而深情的儀式,讓中國文化傳承,讓人生成長豐盈;積極組織新生夏令營、海外修學旅行、名人專家進校園等課程,讓校園成為學生成長的沃土。
「近年來,新區多措並舉打造『一校一特色』,不斷提升學校辦學品位。」新區社發局副局長趙勇介紹,近年來,新區先後承辦了國家學前教育年會特色幼兒園展示、長三角地區特級教師論壇等活動,獲得了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市體育傳統項目特色學校等多個榮譽稱號,姚橋中心小學的珠心算、新區實驗小學的網球更是多次在省市競賽中爭金奪銀。
結語:對於在新區企業——江蘇國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技術總監的孫先勇來說,正是因為丁卯中心幼兒園對其兩個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讓這位從國內頂尖研究所來到鎮江安家落戶的海外博士,更加堅定地紮根鎮江,為建設美麗鎮江貢獻力量。採訪中,同孫先勇一樣作為引進人才對新區提供的子女教育服務表達深深滿意的事例還有很多。
正如丁卯中心幼兒園園長朱琴所說,短短幾年,丁卯高架、吾悅廣場、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紛紛拔地而起,活力高效已成為新區的獨特標籤,作為新區教育人,要始終繃緊「教育為發展服務」這根弦,緊跟新區發展步伐,以高質量教育為先導,提升民生的溫度,增強發展的熱度,為建設高質量產業強區貢獻「教育力量」,這也是新區教育人的共同心聲。
(文稿:張瓊霞 馮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