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III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人們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卻無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不斷繪製「自畫像」來審視自我,嘗試回答「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麼」「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等重要的問題。畢業前,學校請你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主題是「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親愛的新同學,
展信佳。
當你讀到這封信的時候,有一個好消息,三年後你將開啟大學生活,還有一個壞消息,這三年可不好過。
人生中越是難熬的日子,越會帶給我們成長。
這三年的最大的目標是考上好大學,那麼以後呢?你想要過怎樣的生活?成為怎樣的人?你可能會說,想這個太早了,先考上大學再說吧。不過我想告訴你,這一點也不早,只有當我們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想過怎樣的生活,才能產生持續的動力,才能在做選擇時不慌張。
在希臘的德爾菲神廟,被視為西方最為神秘的地方之一,神廟裡有上百條神諭,有一行最醒目的大字,在石板牆上刻著,「人啊,認識你自己」。
「認識你自己」是最難的事情。我們無法直接看清自己,好在我們有一面面「鏡子」,找到他們、看看鏡子裡的自己,拼出一個完整的「自畫像」。
第一,通過他人認識你自己
我有個朋友比我大五歲,一頭板寸走天下,一個女生活出了男生的豪爽。包括她自己在內,從來沒覺得「女性特質」跟她有什麼關係。
但其實人有很多面,有一次我和她沒辦法見面,只能打電話,我第一次發現,她在電話裡的聲音很好聽,清亮的音色,標準的發音,我驚呼,「你的聲音好女人啊」。她在電話那頭大笑說,「這是我第一次聽別人用『女人』來形容我」!讓她高興了一陣子了,我還建議她利用業餘時間做音頻播客,聲音那麼像氣質女主播,說不定能開闢自己的從來沒想過的事業。
老師、父母、同學、朋友眼裡的你是什麼樣子的,你都了解嗎?不妨去聊聊,可能和你自己想的不太一樣,越是全面的了解,越是能幫你做好規劃。
第二,通過閱讀認識你自己
今年,韓寒又火了一把,原因是他堅持訓練長跑,曬出照片分享心得,年近40歲但體脂含量和運動員一樣低。
韓寒無疑是中國教育體系中的「異類」。他高中整天泡在圖書館看書,他在閱讀中看到歷代文人針砭時事,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思想的閃光。因此,他發現數理化學不好並不等於失敗,沒有走高考這座「獨木橋」,而是拿起了一支筆,開始了自己喜歡並擅長的寫作生涯。
我不提倡大家去學他,而是說,我們通過他至少可以明白一件事情--閱讀能夠讓人鍛鍊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跟風做事。
上課、做習題、考高分,並不是高中三年裡面全部的人生,因為在除了獲得高分,我們更應該知道如此努力是為了什麼。
即使高中三年再忙,也一定要留出時間去看書,在閱讀中,我們讀到別人的畢生思考,我們體驗別人的人生。這就是一面面「鏡子」,讓我們反觀自己,借鑑經驗,慢慢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能力所在。
第三,通過孤獨認識自己
高中三年,心理壓力大,偶感孤獨,這是常態。
人類是群居動物,孤獨可以摧毀一個人,然而,孤獨也是成就一個人的必要條件之一。歷史上的文人學者,哪個不是經歷孤獨和沉澱,終成大器的呢。
美國思想家在《論孤獨》中寫出了孤獨的真意:重要的不是離群索居,而是獨立思想。
孤獨是一種特別的生命體驗,正視孤獨的人,終會在孤獨中和自己對話,認識自己的脆弱、無知、平凡。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才會始終保持學習狀態,餵大自己的格局,生出智慧。孤獨,讓你認識自己,讓你變得謙卑而豐富。
所以啊,不要害怕孤獨,面對它,享受它,孤獨是人生的禮物。
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故事告訴我們,「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這句話可以用在任何一個時代,真心希望你們通過他人、通過閱讀、通過孤獨這三面「鏡子」,畫出更完整的「自畫像」,知道人生的大致方向在哪裡。
我們想要的生活,不是父母規劃出來的,不是社會輿論指引的,而是我們自己尋找到的。
用一生去認識自己,每個人的路一定會越走越寬,越來越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
祝好!
關心你們的學姐 海小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