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初讀無意,再讀卻是書中人

2021-01-11 愛碎碎念的職場菜鳥

靜謐的夜,坐在醫院角落的我,消毒水的味道瀰漫在空氣裡,隱隱約約聽到入睡的鼾聲,望著窗外燈光璀璨,心裡感慨萬千。忍不住問,自己想過怎樣的一生?

因為親人生病,所以我見到了醫院夜晚的陪護是什麼樣子的,沒有想像中輕鬆,也沒有想像中那麼講究。看著座椅上強撐不住困意的人,看著隨意臥在地上已入睡的人,堅持了兩天兩夜的自己終於想放下所有的在意,隨意地躺下,以地板床,以天花板為被,好好的睡一覺。此刻,若問我想過怎麼樣的一生?我想,不求轟轟烈烈,只求安安穩穩,平平安安,無病無災,一餐四季,一家人整整齊齊地好好的過這一生。平安即是福。

封面

再次打開《你想過怎樣的一生?》這個繪本,心裡感慨萬千,初讀皆無意,再讀卻是書中人。它像是一位智者,正在以它的方式陪著我們經歷人生,道盡一生心路歷程與智慧。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到我們白髮蒼蒼迎來生命的終結,有些事情是我們必然要做的事,比如愛,比如責任,比如義務。0到100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

這本書源於禮物,是作者海克·法勒送給小侄女的禮物,讓侄女知道即將面對的一生。繪本一歲一圖一句話,圖片佔據了部分,文字篇幅很少,留白的地方卻很多。這似乎是想給看到的人留有更多的空間去思考:生活教會了我們什麼。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

經歷是一種財富,一種獎勵。

剛出生的時候,雖然不知世界險惡,卻在父母家人的保護下安然成長,學會了信任,學會了知識,學會了分辨是非,學會了愛。

除了親情,我們遇到了可以講述自己秘密的友情,遇到了那個我們想共度一生的愛情,一切似乎都是那麼順其自然。走著走著,我們感受到了人活著是需要一些苦澀來襯託人生的甜。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的人,有些人或許只是擦肩而過,有些人會陪我們走一段,有些人只是打個招呼還不來及說你好就要再見。這就是人生,誰又會一直陪著誰呢,所以愛會消失嗎?不會,它是人生的經歷,是財富,是獎勵,會沉澱到人生的每一段,讓我們收穫厚重豐盈的一生。

我們想在一起,一生一世。

小的時候想做太空人去外太空看看外星人長什麼樣,小的時候以為自己就是奧特曼,可以打一切怪獸,小的時候以為自己是萬能的,可以仗劍走天涯也可以豪氣萬丈行俠仗義。後來才發現自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人。有很多事都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無能為力。

長大有的時候就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

看著那些陽光、溫柔、自律上進的人,面對人生中那些充斥著「沒有辦法」的時刻,真的會討厭自己。真的可以改變自己嗎?

吃一頓人間美味大餐,洗一個暖洋洋的熱水澡,美美的睡一覺。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前一天的喪都留在了昨天。今天的自己,正能量滿滿,像陽光一樣......

失戀了。

現實與夢想總是有差距

說好在一起的兩個人,以為說了在一起,不管未來怎樣,都不會分開的兩個人。真的會在熱情褪去,愛意散去的時候說再見。分開了想要灑脫地說祝福,才發現傷痕累累的兩個人說祝福都是牽強。那就留給時間吧。

慢慢的學會了一個人是一種常態。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在周六晚上獨自回家,一個人走夜路,一個人加班,一個人在出租屋裡哭泣,一個人面對那些生活給予的各種考驗。原來長大是悄無聲息的。越來越更加自如地應對人生的那些尷尬,內心越來越強大。

為人妻,為人母,卻發現有些東西是心裡填不滿的空缺。

人這一輩子總會在某一刻,跌跌撞撞中碰到一個合適的人,走進婚姻的殿堂,組成一個她和他的小家。兩個人為了這個小家更美好的藍圖而奮鬥。或許會爭吵,或許會抱怨,還好,愛一直在。有一天他們迎來了愛情的結晶。

為自己而活

為母則剛。為了孩子慢慢的學會了忍受,學會了犧牲。有些未實現的夢想轉嫁到了眼前這個小生命,為了讓她成為更好的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值得。突然間有一天,她哭了,因為她累了。這才發現自己錯了。

人這一輩子重要的是為自己而活,不是為了父母,不是為了丈夫,更不是為了孩子。

..........

繪本還在繼續,我們的人生也還在上演。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在經歷過那些悲歡離合後,學會了沉默,學會了漠視,以為人生也不過如此。其實不然,我們可以讓我們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去在意路邊的每一朵花,去一覽這眼前的大好河山,去愛那些純粹的人。

擁抱熾熱的夢,陽光滿滿。

相關焦點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我不想讓你成為任何人,除了你自己
    你呀別再關心靈魂了,那是神明的大事,你所能做的,是些小事情。諸如熱愛時間,思念母親,靜悄悄地做人,像早晨一樣清白。——海桑 《你自己來吧》海桑的詩《你自己來吧》妥帖地表達了我對《你想過怎樣的一生》的感受。從0到100歲,一個人該學會的人生大事,其實都存在於生活的小事中。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從0到100歲,感動成人的手繪人生
    你有沒有想過要度過怎樣的一生?你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思考「自己的一生」這個話題?,並邀請義大利著名插畫家瓦萊裡奧·維達裡共同創作,用蠟筆和色彩為小侄女編寫了一部「人生預告片」——《你想過怎樣的一生?任何年齡的讀者都可以翻開這本療愈心靈的繪本,看看每一個年歲裡那句簡潔凝練的話是否正戳中自己的內心。也正因如此,《你想過怎樣的一生?》
  • 半小時領悟人生百年的價值和意義:《你想過怎樣的一生?》
    我們每個人,在成年之後,甚至在之前,都會面臨一個來自靈魂的拷問:你想過怎樣的一生?,甚至很多人在孩子周歲的時候就想通過「抓周」來預卜孩子的前途——這當然不太靠譜。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理兒是這麼個理兒,但是對普通人來說太過沉重,我們很多人的生活並不會重於泰山,也不至於輕於鴻毛,在這天壤之間,還有很多值得探尋的人生意義。
  • 中學課文《背影》:年少不懂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中學課文《背影》:年少時不懂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朱自清的《背影》:年少不懂背影意,及懂已成為書中之人了!近幾年《背影》又出現在大眾視覺裡,不過是因為那句「你就站在此地不要動」,一群仍擁有童心的中年人或少年人便在網絡上互相「」。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該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了
    於是,她親身採訪了不同背景、不同年齡、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們,將他們對人生的感悟集合成了一本故事書《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書中的文字不僅極富哲理性,每一頁的圖畫均有著名插畫家瓦萊裡奧·維達裡創作,更能引發讀者的共鳴和思考。這本書獲得《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插畫獎,被稱為「心靈療愈成人繪本 」。這本書涵蓋了從出生到老去的人生軌跡,文字很少,半小時就能讀完。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丨生活究竟能教會我們什麼呢?
    文丨易小星老羅送給了我一本書《你想過怎樣的人生》,真可愛,這是一本給成年人看的厚實繪本,據說這本書的誕生源於一份禮物。作者海克·法勒是德國《時代周刊》的編輯,當她看到剛出生的可愛侄女時,突然萌發了創作靈感:寫一本獨一無二的書,讓侄女知道即將要面對的一生。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那些人生大事,都藏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
    1.看著孩子長大,我仿佛又走過了一生我原本以為,自己是個記憶力不錯的人。我會記得小時候的一些事兒,而共同經歷的事,別人卻不記得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去的日子都模糊成了一個個碎片,在記憶的長河中,泛著光,等待我們內心觸動之後的追尋。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跟孩子一起品讀 0-100歲的心靈繪本
    最近許是歲數大了,喜歡回憶往昔,30多年的閱歷似乎不是那麼豐富,卻也感悟頗多,怎樣過這一生才算幸福呢?翻開自己的日記,曾經我寫下的:「這件事我會記住一輩子,永遠也不原諒媽媽。」可是這件事是什麼呢?我竟全然不記得,而我自然也沒有記恨母親一輩子,我可能第二天就撲在媽媽懷裡撒嬌了。
  • 從救恩的角度再讀《腓利門書》:感謝主的救贖 使我們成為新造之人
    但從救恩的角度再讀這卷書信,感覺這卷書的獨特和寶貴,就有點進入「水深之處」了。原來,被神所救贖的人都大有益處了,雖然我們常神在艱難中,卻依然要傳揚這一偉大的救恩真理,為這個失喪的世界多多代禱。「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 《人間失格》:初讀不識其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透徹的刻骨
    《人間失格》這本書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作品,書中的主人公和太宰治的生活極其相似,是太宰治的自傳體小說。對於《人間失格》人們的評論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讀懂的人深有體會,感覺到了這本書的苦,也感覺到了作者的苦。
  •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影響宮崎駿一生
    宮崎駿的動畫在很多人心中佔有重要地位,不論在任何年齡,將《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天空之城》拿出來重看,都會在人生的那個階段,被故事中的某個層面擊中內心。對宮崎駿本人而言,也有一本書是他「從10歲讀到70歲的」,那就是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 詩詞|少年不知詞中意,再讀已是詞中人
    少年時期就像是一本厚厚的書,當時的我們只顧著要儘快翻完它。殊不知,後來的我們卻含著淚,一讀再讀。《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圍城》告訴我們3個道理,女人怎樣才會幸福?讀懂一生受益
    丟掉不幸福的婚姻,才不會辜負自己方鴻漸的感情經歷,是《圍城》的一條主線,而他的表現也一直在印證著「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受著鮑小姐的勾引,吊著蘇小姐的胃口,卻追著完美的唐小姐,最後被孫小姐套牢,急著衝進婚姻的圍城裡。
  •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當年不解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引言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沒有多餘的素材,都是有故事的,正如魯迅自己所說自己的文章,如果沒有閱歷的人,不一定要能讀得懂,中國大多數讀書人,都不太注意世事,所以很難想通的。因此,我們小的時候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實在是沒有味道,甚至有了無聊的感覺。但是長大後,在到社會上,再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卻是感觸頗多。
  • 封面夜讀│你怎樣過早晨,就怎樣過一生
    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你怎樣過早晨,就怎樣過一生》。前幾天,天氣驟然變得寒冷了許多。我的拖延症也發作了,每天早起都很痛苦。反觀我的室友卻一如既往每天準時起床、運動、做早餐、閱讀,我很佩服他,問:「你精力怎麼這麼好?」他給我講了他之前考研的故事。
  •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愛過的人走過的路:女人一生必讀經典
    文:喬木有人說:你的氣質裡,藏過你讀過的書,愛過的人,走過的路。這世間,最低的門檻就是讀書,讀書的女人,會讓優雅成為一種習慣;讀書的女人,會用自己更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愛讀書的女人,永遠不會對生活嘆息。人生沒有白寫的字,也沒有白讀的書,那些你看過的文字,閱盡書裡的悲歡離合,都會融入你的骨髓和血液,在某一個節點給你作為女人的勇氣和慈悲。今天,推薦十本女人必讀經典,學會從別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01經常聽到有人感嘆,為什麼我讀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呢?我的朋友小A,每年年末在朋友圈曬年度總結,年初在朋友圈曬新年計劃,無論她的總結還是計劃裡,都少不了的是讀書清單。前幾天朋友聚會,小A一臉落寞地問我:「為什麼我那麼努力,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我的人生啊?」我問她:「咱倆都讀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當時都感慨良多,雄心勃勃,發誓要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來高標準嚴要求自己,你覺得你做到了幾個?」
  • 季羨林:什麼樣的人最需要讀書,誰該伴書一生
    關於讀書,很多人在讀之前一直停留在讀書方法層面上,還未開始讀書,反而一直研究讀書的方法。所謂讀書方法,是讀書高人總結出來的可借鑑的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或許大家會讀同一本書,讀的是同樣的內容,看的是一樣的文字,看完到最後想的就是不一樣。想的不一樣,你讀書讀出來的收穫與他人就不一樣。正所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 你賣的二手書,暴露了你是怎樣的人?
    現在變成了,你賣什麼樣的書,就代表你是什麼樣的人。至少它提供了這樣一條思考線索,你擁有過這些書,你讀過它們,現在你覺得不需要它們了(它們是可以被放棄的)。這條線索中一定有故事。那麼購買你的書的人,從某種意義上是延續了這條故事線索。
  • 《黃金時代》「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
    當過工人和民辦教師,曾是名牌大學講師,1980年與李銀河結婚,一起遊歷美國和歐洲,後來回國辭了職當自由撰稿人。從這一方面來說,王小波是個嚮往自由的人,浪漫有趣,特立獨行中帶著理性。3、你可以說我賤,但你不能說我的愛賤。4、活下去的訣竅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5、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了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