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從0到100歲,感動成人的手繪人生

2020-10-22 曉心讀寫社

你有沒有想過要度過怎樣的一生?你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思考「自己的一生」這個話題?

也許是在見證新生命降生之時,也許是在悼念舊魂靈逝去之時,又或者是站在人生的某個轉折點上為前途迷茫或糾結之時,還可能僅僅是看到第一片秋葉飄落之時……

德國《時代周刊》的編輯海克·法勒在看到剛出生的可愛侄女時,突然萌發了一個想法:寫一本獨一無二的書,讓小侄女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怎樣的一生。為此,她採訪了很多不同年齡、不同國籍、不同社會地位的人,詢問他們「生活教會了你什麼?」令她意外的是,大家雖然背景迥異,但給出了相似的答案,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裡,大家似乎在經歷著相似的世界和人生蛻變。

海克·法勒將大家的回答悉心整理成了一部小書,並邀請義大利著名插畫家瓦萊裡奧·維達裡共同創作,用蠟筆和色彩為小侄女編寫了一部「人生預告片」——《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從0到100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

這本書雖然初衷是寫給剛出生的小侄女,但實際上不僅僅是一部「人生預告片」,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寫給成人的「人生回憶錄」。任何年齡的讀者都可以翻開這本療愈心靈的繪本,看看每一個年歲裡那句簡潔凝練的話是否正戳中自己的內心。也正因如此,《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在全球收穫了諸多讚譽:《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插畫獎、葡萄牙繪本插畫大獎、布拉提斯拉瓦國際插畫雙年展獎、韓國CJ圖畫書獎……

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能夠打動不同國別的讀者的心?


01 人的一生是不斷豐盈、又不斷精簡的過程

在《你想過怎樣的一生?》中有一個「毛毛蟲」的意象多次出現:

在7歲時,你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你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

這時的你,手中捧起一隻毛毛蟲,它還是最初單純的樣子,一如人生剛剛展開的光景。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將會經歷越來越豐富的人生。

在19歲時,只是你有時會討厭自己。一個人可以改變自己嗎?

這時的你,手中的毛毛蟲已經化繭成蝶,寓意著人生的蛻變。

少年意氣之外,我們有些瞬間會尋求改變,這是豐富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的另一種饋贈。

在98歲的時候,你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孩子,正如曾經那樣。

這時的你,手中重新捧起一隻毛毛蟲,一如當初的年少時光。

歷經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遍世界的多姿多彩之後,我們往往會重新找回人生那種最單純的狀態。

從毛毛蟲到蝴蝶,又回到毛毛蟲,並非是簡單的輪迴,而是人生不斷充盈再復歸簡單的變化歷程。年少時,誰不嚮往大千世界,到了中年之後,才發現,有時候坐下來靜享一杯咖啡、躺下來睡一個完整的覺,才是難得的幸福時刻。

02 人的一生是自父輩傳承、又傳遞給子輩的過程

在《你想過怎樣的一生?》中還有一個意象貫穿始終:「黑莓醬」。

在28歲失戀之後,你回家尋求母親的安慰,「臨別時,她送了你一罐自製的黑莓醬。」

這是黑莓醬第一次出場,也是黑莓醬從母親手中傳遞到你手中的開始。

42歲的你開始自製黑莓醬,自此製作黑莓醬便成為每年例行的傳統。

當垂垂老矣之時,94歲的你每年都把黑莓瓶放回地下,擔心自己能不能再用上這些瓶子;而在次年的時候,又再一次重新把這些瓶子裝滿。

每一個家庭中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傳統,同樣一道菜在每個家裡的味道都不一樣,那一頁獨特的菜譜就是傳承啊!

在味道之外,更大的傳承是,我們終於從孩子變成了父母,變成了曾經不理解的模樣,但這也正是我們理解父母的時刻。

作者在這裡運用的意象很有深意,在年少的你心中,父母與你是不同的人,尤其對於青春期的少年來說,極力想要擺脫的是父母對自己的定位,「父母什麼時候才能不在朋友面前叫你『小寶貝』呢?」

而等到你自己為人父母的時候,「你接受了父母的樣子。」但父母並非成人的樣子,父母同你一樣,是「小寶貝」的樣子,他們同樣有著自己的缺點與不足,不是完美的聖人,也不是無所不能的大人,他們只是,在努力用自己的愛與關懷,扮演著你的保護者。直到此刻,你終於能夠坦然接受,父母本來的樣子。

03 人的一生是凝結無數細小瞬間、發現相對幸福的過程

作者在後記中寫道:

我們不再撿起前進路上的每一塊漂亮石頭,也不會執著於跳過每一個水坑。不知何時,我們長大了,習慣了這個世界。大山和滿月這樣的壯麗景象已經無法激起我們內心的波瀾,愛情也讓我們感到麻木。

在採訪過很多人之後,作者發現:

那些遭受過痛苦的人,往往更能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那些沒經歷過挫折的人,反而很難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如此看來,人生還是公平的:幸福是相對的。

幸福是相對的,就如換一個角度看同樣的景色,會發現不一樣的美。

而人生,不就是無數個細小瞬間、瑣碎幸福,凝結在一起形成的巨大的情感漩渦嘛!正如書名所講,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

現在的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低頭沉浸在智慧型手機營造的信息洪流中,被朋友圈和他人呈現的美景誘惑到頭暈目眩,卻忘了抬頭看一眼路過的天空與遠山。

04 結語:在圖畫書中探索人生的無限可能性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從0到100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一書並不長,一共只有100段簡短的話語,概括跨越一個世紀的人生旅程。簡單明快的畫面、前後呼應的故事情節、令人潸然淚下或捧腹大笑的場景,讓所有年齡段的讀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樂趣。

也許有人會想,這種圖畫書只是給小孩子看的,有必要這麼大張旗鼓地推薦給成人嗎?

這恰恰是對繪本的極大誤解。

日本有一位柳田邦男先生,曾是NHK電視臺記者、紀實作家,他在中年喪子之後,從繪本中獲得了新生的力量和勇氣,於是自1999年開始致力於倡議「大人也要讀圖畫書」的活動。他在日本的多個地方不斷開展講座與分享會,與無數的成人一起用圖畫書療愈受傷的心靈。他曾指出:

圖畫書作為一種表現形式,……可以超越年齡和時代,是適合所有人群閱讀和分享的讀物。圖畫書會涉及智慧、幽默、悲傷、離別、思念、心的羈絆、互助、愛、心態、生活方式等。圖畫書讓我們深思,給我們啟迪。

同一個故事,對不同年齡段、不同生活經歷的人,可能有著不同的啟發意義,甚至會引向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就像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曾經在福利院聽到一個孩子講述《小黑魚》的故事,這才有了《小偷家族》這部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獲獎作品及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的經典影片。在電影中,《小黑魚》的故事也作為一條引線貫穿始終,預示了主人公祥太的人生。

像《小黑魚》一樣,很多繪本會採取擬人化的方式來暗示人生。而在《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從0到100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這本書裡,讀者會發現,書的主人公並不是一個固定的人物,他/她可能是我們身邊的任何一個人,他/她的生活與我們未必全然相同,卻在不經意間那麼相似。繪本的魔力也正在於此——讓我們在他者的確定性中探索自身的不確定性。

翻完0到100歲,人生應該要如何度過?

也許答案從來不是確定的,因為我們沒有應該要過的人生,只有想要過的人生;而想要過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塗畫。

相關焦點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跟孩子一起品讀 0-100歲的心靈繪本
    這本治癒心靈的繪本,放在書架上好久,突然想看,是因為昨天是我兒子和女兒的生日,他們一個6歲,一個2歲,我很想告訴他們一些什麼?讓他們知道人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於是想到了這本0-100歲的人生故事。我想借著這本書,告訴我的孩子們:幸福就存在於點點滴滴的生活中,簡單的用心生活,聽從內心的召喚,幸福自是不期而至。
  • 半小時領悟人生百年的價值和意義:《你想過怎樣的一生?》
    我們每個人,在成年之後,甚至在之前,都會面臨一個來自靈魂的拷問:你想過怎樣的一生?所幸閱書無數總是會有所得,書海淘沙,終覓得兩本適合普通讀者翻閱的書,一本是適合高年級孩子閱讀的,吉野源三郎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另外一本是適合9-99歲全年齡閱讀的繪本《你想過怎樣的一生?》。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我不想讓你成為任何人,除了你自己
    你呀別再關心靈魂了,那是神明的大事,你所能做的,是些小事情。諸如熱愛時間,思念母親,靜悄悄地做人,像早晨一樣清白。——海桑 《你自己來吧》海桑的詩《你自己來吧》妥帖地表達了我對《你想過怎樣的一生》的感受。從0到100歲,一個人該學會的人生大事,其實都存在於生活的小事中。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那些人生大事,都藏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不如一個小孩子,也正因此,當我成為了一個媽媽,我決定走向更好的人生。2.生活教會了你什麼?在讀《你想過怎樣的一生?》這本書時,我常常感到生命的神奇。就像這本書的作者海克·法勒所說,「為新事物感到驚奇,對其進行判斷,再將其拋在一邊」,這是人類的天性,也因此,我們才能夠不被人生的重重誘惑所淹沒。隨著我們不斷地探索,我們逐漸熟悉了當下的這個世界,也因為熟悉而逐漸變得麻木。《你想過怎樣的一生?》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丨生活究竟能教會我們什麼呢?
    文丨易小星老羅送給了我一本書《你想過怎樣的人生》,真可愛,這是一本給成年人看的厚實繪本,據說這本書的誕生源於一份禮物。作者海克·法勒是德國《時代周刊》的編輯,當她看到剛出生的可愛侄女時,突然萌發了創作靈感:寫一本獨一無二的書,讓侄女知道即將要面對的一生。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初讀無意,再讀卻是書中人
    忍不住問,自己想過怎樣的一生?因為親人生病,所以我見到了醫院夜晚的陪護是什麼樣子的,沒有想像中輕鬆,也沒有想像中那麼講究。看著座椅上強撐不住困意的人,看著隨意臥在地上已入睡的人,堅持了兩天兩夜的自己終於想放下所有的在意,隨意地躺下,以地板床,以天花板為被,好好的睡一覺。此刻,若問我想過怎麼樣的一生?
  •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影響宮崎駿一生
    宮崎駿的動畫在很多人心中佔有重要地位,不論在任何年齡,將《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天空之城》拿出來重看,都會在人生的那個階段,被故事中的某個層面擊中內心。對宮崎駿本人而言,也有一本書是他「從10歲讀到70歲的」,那就是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 給小學六年級孩子上關於人生的心理課,我用了這本療愈成人繪本
    人到中年,似乎一切都安穩平順,偶爾夜深,我會問自己:「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從1到100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後稱《你想過怎樣的一生》)是我選擇用來做課前引導的繪本。《你想過怎樣的一生》的文字作者是在德國黑森林長大的海克·法勒。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該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了
    臨死前他終於明白,人生的意義並不在這種追尋之中。如何才能讓自己「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也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羞恥」?德國《時代周刊》的編輯海克·法勒看到自己剛出生的小侄女時,就想要告訴她一些重要的人生奧秘,希望她將來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於是,她親身採訪了不同背景、不同年齡、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們,將他們對人生的感悟集合成了一本故事書《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
  • 一本讓成年人淚目的繪本,0-100歲的人生經歷都濃縮進去了
    我們該怎麼過一生呢?今天手裡的這本《你想過怎樣的一生?》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本書描繪了從0到100歲的人生歷程,一歲一幅畫一句話,道出了人的一生在每個不同年齡階段的認知與困惑,希望與領悟。《你想過怎樣的一生?》的作者是德國《時代周刊》雜誌的編輯兼特約撰稿人海客·法勒。
  • 治癒繪本裡的百年人生:平凡的人生一樣值得好好過
    這本《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就做到了。她自己親身採訪,集合成了從0 到100 歲的故事。她只問他們一個問題:「生活教會了你什麼?」不同年齡、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國籍的各色人物,對世界的理解,意外地有很多相似共鳴。
  • 治癒繪本裡的百年人生:平凡的人生一樣值得好好過
    這本《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就做到了。作者海克·法勒是德國《時代周刊》的編輯,她想給剛出生的可愛侄女一份特殊的禮物:一歲,一年,一幅圖,一句話。她自己親身採訪,集合成了從0 到100 歲的故事。所以她索性邀請獲獎無數的插畫家瓦萊裡奧·維達裡共同創作了這本字少畫多的精美繪本,像是 0—100歲都能看懂的平面2D「人生預告片",這絕對不是萬能人生指南,也不是什麼神奇玄妙的答案之書,但像一本常讀常新的小書,總會神奇地回想起那時那刻,共享同樣的生命狀態的一句話。
  • 記住你的感動時刻,它是人生的禮物,能陪伴你到最後
    文∣閒時翻書君 「你必須多加珍視內心的感受和深受感動的事,不斷思考它們的意義,永遠不要忘記。」 ——吉野源三郎《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 財富從0到100是怎樣積累的?
    而你有多少錢可以投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在什麼人生階段。第二階段從結婚開始到孩子上學前。第三階段是從孩子上學到父母退休。第四階段是退休以後。對應著這些不同人生階段,大家手裡流動資金的數額不同,相應的投資策略也有大方向的不同:1.
  • 0-3歲寶寶家長必看:《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
    義大利著名的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頭三年,勝過以後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3歲直到死亡的總和!」 而中國也有句老話叫做「3歲看大,7歲看老。」所以,一個孩子3歲之前的生長發育會影響其一生。身為家長,要把握好孩子3歲之前的黃金期。這樣,孩子們才會按照其自身的生長發育特點,發揮出潛能,健康成長。 所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書籍是《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
  • 生而為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2020年秋,人生走到了下一路口。翻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其實是想給自己灌一碗雞湯,而作者吉野源三郎帶領我探尋到的卻是另一片天地。這是一部值得久久回味的教育聖經:如何在孩子的心裡,種下生命之花。生而為人,最重要的是什麼?
  • 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你的人生終將閃耀
    我承認,一個人想擁有什麼你就要先創造能夠擁有它的條件,這樣的道理雖然簡單,卻很深刻。可是在大部分時間,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沒能做到這一點。我也堅信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束屬於自己的光明,只要你堅持著,勇敢地奮力前行,這束光明一定會照亮你前行的道路。當你努力過了,付出了,你就會明白:通往夢想的道路其實只有一條,他需要你的勇氣,你的毅力和執著。
  • 豆瓣9.1分,感動100萬觀眾,0差評——這部電影,一生受用
    我們參與其中,品嘗苦辣酸甜,體悟人生百態。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百轉千回。今天要說的電影,改編自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Chris Gardner)的傳奇人生經歷。它就是曾感動無數觀眾的勵志神作——《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 0到4歲的教育,決定著你的寶寶一生的學習能力,你錯過了嗎?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布魯姆從各個方面測定了嬰幼兒的能力發展後,得出這樣的結論:幼兒4歲前可達到成人智力的50%;4到8歲,發展另外的30%,最後的20%將在8歲到17歲完成。歲以前的短暫歲月,剛出生的嬰兒腦重約390克,相當於成人腦重的1/3;9個月時增加到660克左右;2歲半到3歲時,腦重會快速的增加到900~1010克;相當於成人腦重的2/3;到7歲時,可以增加1280克,達到成人腦重的90%。
  • 收藏起來,0到100歲值得一讀再讀的繪本
    真正的繪本是一件藝術品,從1到100歲都可以看的作品。國際大師手裡一幅幅的手繪畫,當你打開放在眼前,那真是一件視覺盛宴,也是培養孩子的一種審美不是嗎?而盜版書籍,在顏色搭配上、紙張手感上就差了一大截。更不用說鉛含量超標對身體的傷害了。 真正的繪本,顏色都是自然色,而不是工業色。反而不會那樣的鮮豔,都很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