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怎樣的一生?》:那些人生大事,都藏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

2020-12-13 在讀書的安之騰

1.看著孩子長大,我仿佛又走過了一生

我原本以為,自己是個記憶力不錯的人。我會記得小時候的一些事兒,而共同經歷的事,別人卻不記得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去的日子都模糊成了一個個碎片,在記憶的長河中,泛著光,等待我們內心觸動之後的追尋。

今年我三十歲,我的孩子只有兩歲半,當我以為自己這一生就將這樣庸庸碌碌繼續下去的時候,他的到來,讓我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

可能他已經忘記,但我卻印象深刻。幼小的孩子,他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我還記得他第一次見到葉子的驚喜,我還記得他第一次嗅到花朵芬芳的陶醉,我還記得他捉到一隻小蟲子時候的無畏。

小孩子,他們的成長太快。快到我還來不及反應,他們已經丟下了手頭的玩具,奔向了另一個自己想要探索的角落。

陪伴他成長的這兩年,我常常會藉由他的視角,而發現很多新東西。這些新東西,並非我不熟悉,而是借著他的視角,我在平常生活中,總會體悟到一些新的道理。

都說小孩子什麼也不懂,但其實,他不用懂太多,那種探索的精神,就已經足夠一個成年人去學習了。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不如一個小孩子,也正因此,當我成為了一個媽媽,我決定走向更好的人生。

2.生活教會了你什麼?

在讀《你想過怎樣的一生?》這本書時,我常常感到生命的神奇。

就像這本書的作者海克·法勒所說,「為新事物感到驚奇,對其進行判斷,再將其拋在一邊」,這是人類的天性,也因此,我們才能夠不被人生的重重誘惑所淹沒。隨著我們不斷地探索,我們逐漸熟悉了當下的這個世界,也因為熟悉而逐漸變得麻木。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就是作者通過採集人這一生,從0到100歲的光陰中,那些生活教會了我們的東西。一歲,一句話,一幅圖,就這樣厚厚的一本書,留白甚多,但智慧滿滿。

對不同年齡段的人來說,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領悟是差別很大的。

0歲的時候,你第一次在生命中微笑,也感受到他人的微笑。

這是一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之後,所感受到的最初的善意。儘管我們在未來的人生中,也將感受微笑很多次,但那第一次的微笑,卻定格成了人生最初的基調,一直影響著我們。

2歲的時候,你已經會翻跟頭了。可就在你意識到自己擁有生命的時候,你也同時明白,總有一天你會離開這個世界。

我讀到這兒的時候,是格外感傷的。對生命哲學的探索,伴隨著人的生命始終。人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結局,可我們每個人還是忘我地陶醉著,追逐著。就像作者所說,儘管我們知道了結果,但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會想到死亡,可以忽視周圍的一切。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步履範圍也在擴大,視野也越來越寬廣。

長大的孩子,進入學校,學習各種知識。

12歲的時候,在許多方面,父母已經遠不如你。

這就是成長,一代人有一代人必須面臨的問題。

你開始覺得父母的約束有點多餘,你開始有自己的追求,你開始戀愛,開始喜歡上一些你原來覺得很苦的東西,比如,咖啡。

20歲的時候,你還記得15歲時候的自己嗎?5年前的生活對你而言恍如隔世。來不及回頭,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追逐。我們追求自己的事業,我們追求愛人,我們結婚,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又仿佛重新活過了一遍,對於人生,你因為孩子的啟迪,而多了一個新視角。

陪伴孩子成長的歲月,你變得更有責任感,更堅韌,終於,我們告別了那個脆弱傷感的自己,成為了一個可靠的大人。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你會感受到父母的衰老,但也因此,你更對他們多了一份敬重。

曾經父母給予你的那些忠告,你都整理好,因為終於相信,那些忠告是源於愛,你把它們分批次地又告訴了自己的寶寶。

「總有一天,你會懂的。」是的,當孩子長大,他就會懂。那個時候,你已經老了。

生命就是這樣,一個階段只能有一個階段的感悟,也正因此,生命的回望,才更加可貴

就像作者所說,中年人開始懂得感恩,一件極小的事情都能讓他感到快樂。對於老人,他們多半學會了妥協,但也有一些不屈的佼佼者,他們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他們的新追求,讓我們看到生命的極限。

3.生命光影,存於心間

人生百年,濃縮成一本書,仿佛一個個光影片段。這些片段來源於《你想過怎樣的一生?》作者海克·法勒的眾多採訪。他的採訪對象來源於各行各業,各個年齡層次,甚至是不同的國籍,不同的社會地位。

每一句話,都是精心採擷,總有那麼一些話,會引發我們的共鳴。

閱讀這本書,就像與一個智慧的長者同行。

就像作者在書籍的後面寫的那樣,人如果沒有經歷過什麼,僅在紙上談人生是空洞的。

那些經歷,就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相關焦點

  • 繪本時光∣人生大事,都在生活小事裡
    2020年即將過去,經歷不平凡的一年,站在新舊年之交,也許更多的人會駐足思考一下人生。推薦一本適合3歲以上各年齡人群的書《你想過怎樣的一生?》。是不是光聽名字就很吸引,這樣宏大、縹緲、一直想問自己又似乎無從下口的問題,竟然可以通過一本繪本來回答。12歲的女兒收到這個禮物時,開心地說,這正是我想知道的。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從0到100歲,感動成人的手繪人生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從0到100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任何年齡的讀者都可以翻開這本療愈心靈的繪本,看看每一個年歲裡那句簡潔凝練的話是否正戳中自己的內心。也正因如此,《你想過怎樣的一生?》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初讀無意,再讀卻是書中人
    忍不住問,自己想過怎樣的一生?因為親人生病,所以我見到了醫院夜晚的陪護是什麼樣子的,沒有想像中輕鬆,也沒有想像中那麼講究。看著座椅上強撐不住困意的人,看著隨意臥在地上已入睡的人,堅持了兩天兩夜的自己終於想放下所有的在意,隨意地躺下,以地板床,以天花板為被,好好的睡一覺。此刻,若問我想過怎麼樣的一生?
  • 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
    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人們,或許經歷各不相同,但境遇大抵是相似的。這段時間的流行詞「內卷」,或許就表現了當下人普遍的困境:我們被周遭的一切裹挾著向前,每一步都被推著走,停不下來也轉不了方向,只餘下毫無意義的自我消耗。或許你正迷茫得不知所措,或許你正處於困頓之中。不如停一停,跟著這篇文章一起,思考一下,你想度過怎樣的一生?你出生了。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我不想讓你成為任何人,除了你自己
    你呀別再關心靈魂了,那是神明的大事,你所能做的,是些小事情。諸如熱愛時間,思念母親,靜悄悄地做人,像早晨一樣清白。——海桑 《你自己來吧》海桑的詩《你自己來吧》妥帖地表達了我對《你想過怎樣的一生》的感受。從0到100歲,一個人該學會的人生大事,其實都存在於生活的小事中。
  • 職場故事:把平凡的小事做得不平凡,那就是卓越
    大家好,今天小編吶,想跟大家說一說怎樣把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平凡的小事做得不平凡。大多數工作崗位都是平凡的,大多數工作也是平凡的,大多數人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從事著平凡的工作,每天面對和處理的都是平凡的小事。
  • 對待「小事」的態度,決定了你一生的高度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這是成就大事的兩點重要因素。有了這兩點,想不成功都難。2小事,藏著一個人的情商與人交集,難免會遇到摩擦或者不愉快。情商在線的人,更懂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寧人。林則徐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 半小時領悟人生百年的價值和意義:《你想過怎樣的一生?》
    我們每個人,在成年之後,甚至在之前,都會面臨一個來自靈魂的拷問: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理兒是這麼個理兒,但是對普通人來說太過沉重,我們很多人的生活並不會重於泰山,也不至於輕於鴻毛,在這天壤之間,還有很多值得探尋的人生意義。
  • 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
    事業並無大小之分,大事小做,大事變成小事;小事大做,則小事變成大事。做人要想不失去自己的為人之道,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只有在人的本質上下功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事業,都有自己的人生意義,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跟孩子一起品讀 0-100歲的心靈繪本
    這本治癒心靈的繪本,放在書架上好久,突然想看,是因為昨天是我兒子和女兒的生日,他們一個6歲,一個2歲,我很想告訴他們一些什麼?讓他們知道人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於是想到了這本0-100歲的人生故事。我想借著這本書,告訴我的孩子們:幸福就存在於點點滴滴的生活中,簡單的用心生活,聽從內心的召喚,幸福自是不期而至。
  • 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一、一個人的失敗,往往源於小事你或許有這樣的感覺,辛辛苦苦完成的一件艱巨的任務,卻在小細節上犯了錯,最終功敗垂成。在你的人生中,讓人感到累的,從來不是長途跋涉的徵程,而是鞋底裡的一粒沙。長大以後,你會發現生活的苦,並不是疾風暴雨,把你吹打的一無是處。而是在一些雞零狗碎的小事上,一次次挑戰你的耐心。瑣碎的事情是一盆溫水,你就是溫水裡的一隻青蛙,等到發現一切都不再溫柔時,卻「熟」的再也跳不出來。
  • 生活中,每個人都想有一番成就,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小事
    生活中,每個人都想有一番成就,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小事。一些人常常以大丈夫當掃天下為己任,立志成才。而事實上,無論做人、做事,都要從小事做起。一個不願做小事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想走「紅運」,先主動從不起眼的小事做起  被評為湖南省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的劉九生,是靠做木梳起家的。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該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了
    德國《時代周刊》的編輯海克·法勒看到自己剛出生的小侄女時,就想要告訴她一些重要的人生奧秘,希望她將來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於是,她親身採訪了不同背景、不同年齡、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們,將他們對人生的感悟集合成了一本故事書《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書中的文字不僅極富哲理性,每一頁的圖畫均有著名插畫家瓦萊裡奧·維達裡創作,更能引發讀者的共鳴和思考。
  • 從小事做起,方能成就人生大事
    人生所有大的事情,都是從小的事情開始的。所有微小的事情積累起來,才能有一個大的成就,這就是萬物的一個規律。正如古人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然而,生活中很多人看不上小的事情,不屑於做細微的細節,在這樣的一個心態驅使之下,做事的時候就缺乏了一個沉澱的內心。心氣浮躁,缺乏了持守平淡的心思,這樣的心態對於一個人的事業並沒有任何幫助,反而讓一個人喪失在無盡的物慾橫流之中。
  • 幸福感,源於生活中的小事
    這不就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嗎?不是理所當然嗎?經歷這場疫情,我們才有了切身體會,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認為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太多的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小事,原來不是那麼理所當然,卻就是一種幸福。
  • 原來有一種平凡而瑣碎的大愛,就藏在朱自清的《背影》裡
    著名作家畢淑敏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是啊,只要父母尚在,無論我們多大年紀在父母面前都是備受呵護的孩子。誠然,父母對兒女的愛總是那麼偉大無私,卻又總是在平凡的生活當中體現,而這種細微之處的大愛更是完美呈現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筆中。
  • 我用盡了全力,才能過上平凡的一生
    問自己快不快樂,如果快樂那麼繼續開展目前的生活,如果不快樂,勇敢捨棄那些負重,這一生只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與自己相處。追求快樂,是我們一生的追求。陶淵明種地草豆苗稀是灑脫,我種成草豆苗稀是荒唐。我用盡力氣,過著平凡的一生。
  • 一個人要想成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
    但是,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有些人不重視對小事的處理,總想著幹所謂轟轟烈烈的大事,以昭顯於人。其實,許多聲名顯赫的人才,都是從小事上做出來的。其實,真正應該做的是,從大處著眼,從細微處入手,一步個腳印。這樣,才有可能會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我們常常發現,那些貌似平常的小事中,往往蘊藏著不平凡的特質。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丨生活究竟能教會我們什麼呢?
    文丨易小星老羅送給了我一本書《你想過怎樣的人生》,真可愛,這是一本給成年人看的厚實繪本,據說這本書的誕生源於一份禮物。作者海克·法勒是德國《時代周刊》的編輯,當她看到剛出生的可愛侄女時,突然萌發了創作靈感:寫一本獨一無二的書,讓侄女知道即將要面對的一生。
  • 工作中,從小事做起,只有贏得領導的信任,才能會有做大事的機會
    這一句話,看上去很簡單但卻蘊藏著這樣三層涵義:一是大事是由眾多的小事積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難成大事;二是從小事開始逐漸長才幹、增智慧,日後才能幹大事,而眼高手低者,是永遠幹不成大事的;三是從做小事中見精神、得認可,「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後,你才能會有做大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