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看過兩段非常有意思的視頻,尋找到各個年齡段的男性和女性,分別對親密關係和兩性問題,表達自己感觸最深的一句話,非常精彩,意味深長。
所以,你試過用一句話,來展示每一年,屬於那個年紀,獨有的感受嗎?
不論是經驗教訓,收穫指導,開心煩惱,感悟吐槽,都可以。
發現沒?
看似非常簡單的要求,我們卻很難給出合適的答案。
明明日常一地雞毛,汲汲營營,我們卻只是匆匆忙忙地活著。
這本《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就做到了。
作者海克·法勒是德國《時代周刊》的編輯,她想給剛出生的可愛侄女一份特殊的禮物:
一歲,一年,一幅圖,一句話。
她自己親身採訪,集合成了從0 到100 歲的故事。
她只問他們一個問題:「生活教會了你什麼?」
不同年齡、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國籍的各色人物,對世界的理解,意外地有很多相似共鳴。
所以她索性邀請獲獎無數的插畫家瓦萊裡奧·維達裡共同創作了這本字少畫多的精美繪本,像是 0—100歲都能看懂的平面2D「人生預告片",
這絕對不是萬能人生指南,也不是什麼神奇玄妙的答案之書,但像一本常讀常新的小書,總會神奇地回想起那時那刻,共享同樣的生命狀態的一句話。
01 讓心回歸簡單,平凡的人生一樣值得過
帕斯捷爾納克的詩說道,
很多時候,人不是活一輩子,也不是活幾年幾個月,而就是活那麼幾個瞬間。
而且在這本書中,你會發現,人生充滿了因果循環和關聯性。
將他們重新排列組合,甚至可以提前領悟,超乎年齡的成熟思想。
1.關於自我
14歲:你開始追求流行。19 歲時,會經常討厭自己。36 歲時,發現現實與想像相去甚遠。43 歲時,學會了為自己而活。
年少時候總是容易收穫簡單的快樂,因為世界都在以我為C位,想要的事情都能實現的自信。
青年時期,不喜歡自己的原因太多了,外貌焦慮,來自優秀同齡人的碾壓,外界judge,我們開始逐漸明白,所有的求而不得,無可奈何。
我先於36歲的中年危機,先經歷了人生1/4危機——
具體是指青年時代對單位、對象、脫貧致富等各方面焦慮的匯總,描述了一種「難道我這輩子就這麼回事了嗎」的人生危機感。
28歲那年,我徹底撕開了自己粉飾了很多年的「虛假繁榮」,正視了自己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自己確實把人生經營的一團糟。也見證了自己的脆弱無助,無能為力。
充分了解了自己的脆弱後,我對自己最大的期待是保有心境的平穩,盼望我的目光專注,意念單純,生活有目標,心中有希望,幫助我盡全力完成所有任務。
所以,我開始喜歡這個活得更真實,更誠實的自己,不再為討好誰,也不再迎合別人的標準,但也不放棄自己內心的堅持和追求。
30歲的時候,依然會反覆經歷內心的受挫,一次比一次無奈,可是又可以一次次站起來。
雖然討厭不怎麼樣的自己,但是這才是真實的我,真實的我的人生,如果我能坦然接受這樣的自己,還願意重新開始努力,大概沒什麼低谷是堅持不過去的吧。
2.關於生命中最值得愛的人
我們總是把最好的耐心,教養,留在了外面的世界,潛意識裡對真正重要的人,為所欲為,毫不在意。
12歲:在許多方面,父母已經遠不如你。23歲:生命中第一次,你向另一個人袒露自己的一切。33歲:你學會了因為孩子忍受睡眠不足的煩惱。34歲:現在你是大人了。35歲:但你也許仍童心未泯。51 歲時,接受了父母的樣子。
在經歷了差一點生離死別的現實,我一夜長大,明白了很多,也明白如何面對親密關係中,以愛的名義發生的衝突碰撞。
想獲得家人的支持理解,也要給予相應的尊重包容;想要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那就展示出自己有底氣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不想被愛綁架,那就學會用愛為操勞了一生的家人,鬆綁。
我學會了理解長輩那些要活得合群,和別人一樣的出發點,我學會溫和地求同存異,更希望讓他們也學會,人生真正為自己而活。
甚至,這可以當作一個心理年齡的測試——最扎心最有感悟的句子,可能才是自己的真實年齡。
這本書通篇不過3000字,但是卻充滿了簡單的力量,勝卻千言萬語。
成年人的世界裡,事情越來越多,紀念越來越少;生存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少;記憶越來越多,回憶越來越少。自我越來越多,溝通越來越少。
有的時候,改變可能就是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人生會大不相同。
02 藝術的力量,治癒系插畫
每一個年齡階段的感悟只用一幅圖和一句話來表達。以繪本方式寫人生哲學,能給讀者更多留白和解讀空間,更容易引起共鳴,讓讀者帶入自己的故事。
如同人生高光時刻的分鏡腳本一般的手繪插畫,誠意十足,為戳心的文字,錦上添花。
色粉、蠟筆來繪製,猶如小孩子的稚嫩筆觸,明明蘊含了歲月的老練通達,偏偏又是質樸天真的樣子。
大道至簡至純。
這些應情應景的插畫,來自一位得獎無數的小哥哥,瓦萊裡奧·維達裡。
《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插畫獎、葡萄牙繪本插畫大獎、布拉提斯拉瓦國際插畫雙年展獎、韓國CJ 圖畫書獎得主。
我想他在創作過程中,也被深深感動,所以才能選擇那麼美好又尋常的意象,隱藏在被我們忽視的歲月靜好中的小而美。
用一種前後呼應,讓大家不要在短平快的世界裡,不停給自己加壓加碼,強加太多焦慮。
每個年紀都有屬於自己的美好。
繪畫,真的拓展了太多想像力。
經歷過這些文字,也許會有無數回憶湧上心頭,或甜或澀;
可是沒有經歷過的歲月呢?
插畫給了我們一個方向,又留足了空間。
著名的設計師Debbie Millman的文章《look both ways》說過:
不經意間,我們會遇到一些讓人感到驚嘆、羨慕和敬畏的人,他們做了我們不敢想像,難以捉摸的事情。我們覺得他們很幸運,但事實上,他們的成功與運氣無關,而是取決於想像的力量。他們為自己創造了不同的可能性,沒有在不知道不可能實現前,先自我否定。
「It is really about the strength of their imagination; it is about how they constructed the possibilities for their life. In short, unlike me, they didn't determine what was impossible before it was even possible.」
為什麼成年人的我,也會被繪本打動?
因為它讓我有一次意識到,想像力的可貴——可以換一種角度去觀察看待身邊日復一日的人事物,對未來又重新充滿了期待。
它真的不是簡單讀讀就完了的書,它會陪你回顧和經歷一場真正的生活。
我想起前幾天,我在看自己曾經的同齡校友,一路勇敢抉擇,敢想敢拼,成為超模劉雯同公司的中國區域的Fashion Influencer。她在自己30歲生日的Vlog,回憶起自己每一年,每一個人生重要決定,忍不住哭了起來。
我當時因為自己變得暗淡無光也默默流淚,而現在,這本《你想過怎樣的一生?》,明明二十分鐘就能讀完的書,我又一次哭著看了很久。
可是充滿了希望和安慰。
75 歲時,學會了遺忘。80 歲時,感到生命有限,更加珍惜當下。92 歲時,接受了人終會死亡的事實。
說實話,只要我們真的下定決心,就不必非要等到七老八十。
沒有「應該要過」的人生,只有「想要過的人生」。
生活很複雜,用盡力氣也未必能真正過好平凡的一生。但是只要有堅強信念維繫,總還是能找到自己的生活價值。
我真的很推薦這本繪本,你是誰,你想要什麼,你也許就可以從這本書中看到什麼。
作者:小冒,讀書帳號「芸淡風愛讀書」,影視劇評帳號「芸淡風傾」。
年讀110+本書,兩大視頻網站入駐作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用愛發電。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