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偷東西被發現,父母怒而暴打孩子,棍棒式教育,該存在嗎?

2020-10-04 千歲爺

今天,我剛滿九歲的小表妹因為偷了學校附近小賣鋪的零食,被店鋪內的監控視頻錄到,小賣鋪老闆打電話聯繫到我小姨和小姨丈,他們匆匆趕到現場,給老闆一陣賠禮道歉外加賠償後,將我小表妹帶回家,狂揍了一頓。

小姨丈拿著皮帶,直往我小表妹身上打,絲毫不手軟。

我一個成年人都看不下去了,急忙想要趕上去制止,但小姨卻拉住了我。

她說:「你姨丈教育孩子,我們都別插手。」

聽著小表妹的哭聲,我實在無法贊同:「小姨,孩子還小,犯了錯,口頭教育幾聲就好了,這麼打下去,你就不心疼啊?」

「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就是因為孩子還小,還有挽回錯誤的機會,所以才要狠狠教育,給她一個深刻的教訓,否則以後走上社會,遭受社會的毒打,這可遠比你姨丈手裡的皮帶要狠得多。」

看出我仍舊無法苟同的表情,小姨低聲對我說道:「放心,你姨丈下手有分寸的。」

聽到這個,我多少鬆了口氣。

事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

那時,因為嘴饞,我也偷過一次東西,還是被小賣鋪老闆當場抓獲的,就在出店門口的時候,被抓著手掰開掌心裡偷的一顆糖。

我媽媽聞訊而來,賠禮道歉後將我帶回家。

和小姨他們家處理方式不同的是,我媽媽,不僅沒有打我,沒有怒罵我,而是很溫柔地向我闡述做這件事的錯誤之處,而今想來,媽媽那時候其實也是生氣的,可是她忍住了脾氣,用最和緩的語氣與心態來教育我,努力將我引入正途。

常人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難道只有皮肉上的傷痛才能讓孩子長記性嗎?

媽媽沒有打我,可我還是認清了自己的錯誤,記住了自己應當改正的地方,自那以後,也沒再犯偷竊的不良行徑了,這不正是家長教育想要的效果嗎?

不久前曾看過一個新聞,一個孩子犯了點錯,其母親一怒之下甩了孩子一個耳光,結果造成孩子耳膜破裂,耳蝸二級重傷,從此以後只能戴助聽器才能勉強聽到外界聲音。

這是多麼慘痛而令人唏噓的教訓!

父母是一個家庭的支柱,是支撐一個孩子童年的橋梁,身為外人的我們,即便以旁觀者的角度試圖去更正些什麼,卻也有心無力,只希望全天下的父母們,當孩子惹你們生氣時,請靜下心來默念一句,「他們也是第一次當孩子」,請給他們,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愛吧。

不要讓暴力成為孩子童年裡揮之不去的陰影,悲傷與哭泣不該出現在他們身上的。

相關焦點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家長如何引導?
    有一次,小雎去她家玩的時候,時不時地誇她女兒的一條手鍊,可以看出小雎非常喜歡,朋友找了個機會把女兒單獨叫到房間,想讓女兒把手鍊送給小雎,女兒同意了。就在走出房間的時候,朋友看到小雎神色慌張地把那條手鍊從口袋裡掏出來放回原處。 雖然小雎最後沒有偷東西,但是朋友覺得孩子有這樣的苗頭還是應該讓我知道一下。
  • 女兒夜不歸宿被父親當街暴打,父母教育子女的法律邊界在哪裡?
    廣東河源,一父親當街暴打女兒,扯頭髮扇耳光。據悉,父親之所以當街暴打女兒,是因為女兒夜不歸宿,父親氣急之下對女兒大打出手。女兒夜不歸宿,父親教育自己的女兒,這無可厚非。但是,這位父親採用當街暴打的教育方式,難道就無可指責嗎?
  • 發現孩子偷東西,父母應如何正確處理?給你分享六個小妙招
    有時候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容易動起歪心思——偷。發現孩子偷東西,大家都會怎麼處理呢?是罵一頓,說教一頓,還是打一頓?最近有一則發生在佛山南海的新聞,主角媽媽發現孩子偷東西後,沒打沒罵,而是用了報警的方法解決。
  • 孩子偷了東西,父母應該怎麼辦?
    ,無奈之下媽媽就選擇了報警,想給女兒一個教訓。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聊,如果發現孩子偷東西了,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儘管孩子們偷竊的理由有千千萬,而且年齡尚小的孩子可能還沒有「偷」的概念,但面對孩子們早期的偷竊行為,依然需要我們父母正確的引導。家長們必須要重視,但也沒有必要一聽到「偷」這個字就自己先跳腳暴怒,不由分說把孩子暴打一頓或者臭罵一番。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該怎麼辦?6種方法不可缺
    無獨有偶,還有一個12歲的男孩小明,因父母發現錢包裡少了錢所以懷疑到了小明頭上,在小明拒不承認後其父親惱羞成怒,將孩子綁在床上打,而當他第二天過來想繼續追問時發現孩子已經停止了呼吸。「偷」在我們成人的世界裡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所以我們從小就被父母教育絕對不能偷東西,甚至我們被家長教育「三歲偷針,長大偷金」,所以即使很小的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也經常會被父母嚴厲斥責。我們從網上也能看到很多類似案件,皆因父母嚴懲孩子「偷盜」行為而最終釀成慘劇。
  • 「虎爸」暴打兒子並發班級群:父母的打罵式教育,坑了多少孩子
    中國父母的"打罵式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受人詬病的一件事。就在這幾天,網上突然爆出一個"虎爸"暴打兒子的視頻,視頻一出現到網絡上,馬上就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01."虎爸"暴打兒子並發班級群一位"虎爸"因不滿兒子總玩手機,拿著棍子打兒子,視頻中孩子坐在地上,脖頸處、手上以及大腿上明顯有血跡,而這位"虎爸"在暴打兒子後,還將視頻發到孩子所在班級群。隨後,記者就向當地警方詢問事情真相,警方告訴記者孩子經檢查確定為皮外傷,而具體情況仍要進一步調查才能確定。
  • 當孩子偷東西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現在的小孩就該這麼管教,就該讓孩子們意識到偷盜的嚴重性,不然下次還會犯。但也有人說,媽媽這麼粗暴對孩子,就不怕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嗎?尤其是大庭廣眾之下接受警察的審訊和拍照,這孩子才7歲呀。生怕自己的孩子沾染上這種壞毛病,養成偷盜的習慣,毀掉一生的前途。其實大部分小朋友都有過偷東西的經歷,小到偷拿同學的東西,大到偷父母的錢,還有的就是偷拿商店的商品了。
  • 棍棒式教育不可取,那你知道怎麼讚美孩子嗎?
    棍棒式教育是中國一個傳統的家庭教育手段,古人云 「棍棒底下出孝子」,年幼的孩子往往被賦予褒揚的詞「聽話」,而「聽話」的背後更多的是驚恐。 直至今天,很多年輕的父母大概也受過棍棒式教育,因此他們以「愛」的名義給孩子「皮鞭」。
  • 如果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對孩子不良行為如何教育?
    孩子偷拿東西的心理因素應該說,孩子偷東西的事是不會發生的。但是,我們又發現,即使生活條件很好的家庭,也時常會出現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事情。父母發現孩子偷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後,對孩子的行為不要反應過度,也不要掉以輕心,可從以下4個方面做起。先讓孩子認識到拿別人東西是可恥的行為跟孩子說清楚,偷拿別人的東西是極為可恥的行為,它會使一個人身敗名裂的。一定要克服這個壞毛病,包括家裡的東西,家裡的錢也不可以隨便拿的。
  • 父親當街暴打女兒扯頭髮扇耳光,教育應啟動「三個臭皮匠」模式
    網友爆料稱紫金縣街頭一名男子暴打女孩,據悉兩人系父女關係。男子拽著女孩的頭髮對其怒扇耳光,據圍觀者稱是由於女兒夜不歸宿,父親氣急之下大打出手。網傳視頻雖短,但能清楚地聽到女孩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和求饒聲:「我不敢了!」從女孩的疼痛和父親的憤怒來看,他們好像都是因為對方的行為而才有這樣的結果。
  • 初中生的女兒夜不歸宿,爸爸當街暴打女兒扯頭髮扇耳光,讓人無奈
    尤其對於有女兒的父母來說,養育的過程中更操心,女孩的生理結構導致了她們更容易受到傷害,一旦一步走錯,這一輩子可能就是陰影。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廣東河源某縣街頭一男子暴打女孩,男子拽著女孩的頭髮對其怒扇耳光,據了解,這兩人系父女關係。而爸爸之所以當街暴打女兒,是因為上初中的女兒夜不歸宿,爸爸一時氣急攻心大打出手。
  • 女兒因夜不歸宿被父親當街暴打,有人卻認為「打得好」:還在「不打...
    12月6日,廣東河源市紫金縣街頭,一位父親暴打女兒。在不到一分鐘的視頻裡,這位父親拽著女兒的頭髮,晃頭前行,停下來又把女兒薅倒在地,拖拽、扇耳光,甚至扯著頭髮試圖拽離地面、拉起衣服露出背部,女兒發出撕心裂肺的哭聲。
  • 親媽因輔導作業暴打孩子:是教育,還是傷害?
    原來晚上父親發現女兒在偷偷抄作業,瞬間火冒三丈,把女兒拖到車棚裡吊起來暴打了一頓,冷靜下來之後,他打算把女兒放下時,卻發現孩子已經不省人事了。香港的「狼爸」有四個孩子,他用「一天三頓打,孩子上北大」的教育理論,把四個孩子送上北大的。
  • 偷了同學東西卻扔掉?孩子偷東西,可能是心理問題,父母要重視
    文|福林媽咪大部分的孩子,都曾經偷過東西,只是有的被父母發現了,有的沒有被父母發現。當父母發現孩子偷東西的時候,常常會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打罵一頓,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不管教又怕孩子會養成習慣。
  • 孩子偷東西,你會怎麼做?愚蠢的父母用錯誤的教育傷害孩子一生
    一個7歲的小女孩在商場偷了幾個玩具,媽媽和店員怎麼問她都不承認。媽媽為了給孩子一個教訓,當場報警,孩子向警察叔叔說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不敢開口向媽媽要,所以才偷幾個玩具……這是前二天發生在廣東南海的一個真實事件,不少網友點讚媽媽的做法正能量。但我對這位媽媽的做法真的不敢苟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偷東西,可以肯定地說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 孩子偷東西,該怎麼教育?
    但是他們實在不善於控制自己,尤其無法控制想要得到這件東西的欲望。所以,家長要適時地教育孩子,樹立基本的道德意識和紀律,幫助他們戰勝自己的欲望。你可以和孩子看偷盜題材的童書或電影,比如《神偷奶爸》,然後裝作不經意的樣子詢問孩子:「寶寶,你覺得男主角這樣做好不好呀?為什麼呀?」你也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闡述偷東西的後果,讓孩子意識到偷東西是一件壞事兒。例如和孩子討論如果有人不徵求他的同意,就把他喜歡的玩具拿走了,那他會怎麼想?是不是會很傷心?
  • 「女兒偷了家裡的錢,該怎樣教育」:看完文章後再說好嗎?
    不同的做法,導致不同的效果:不重視的,有可能拿順手,逮誰拿誰;暴打怒罵給孩子心裡埋下陰影,從此自卑怯懦,對自己沒信心,成為潛在的抑鬱症患者;有的被父母貼上「偷」的標籤,好奇心驅使下,忍不住嘗試偷的感覺。最後,如願成為家長斷言的小偷。親愛的家長,如何處理孩子擅自拿錢的問題,絕對不能憑本能吼打,說教了事。
  • 【微心理】家「賊」不是賊:孩子偷東西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不認為是父母創造了孩子,而是孩子創造了父母。想想也對,一對男女只有生了孩子才能成為父母,是孩子給我們頒發了「父母」這個頭銜。既然父母是我創造的,所以這兩個人就都是我的,既然人都是我的,他們的東西也理所當然是我的,我拿自己的東西有什麼不可以?
  • 孩子偷拿東西該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偷東西」問題?
    1、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1)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偷東西,只是孩子覺得偷拿東西可以吸引大人或者同伴的注意,比如把小夥伴的玩具藏起來,小夥伴就會來找自己玩了。(2)物質無法滿足孩子在看到別人有什麼新玩具的時候,自己也想要,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行為。
  • 孩子「偷」錢去買東西,被發現還不承認,家長該怎麼辦?
    樓下鄰居家7歲的孩子自己拿錢去小區超市買零食,被發現後家長問孩子為什麼偷錢,孩子堅決否認,家長又氣又急,孩子哭天抹淚。家長擔心孩子這麼小,就不學好,偷錢不說,還狡辯說謊。數罪併罰,不打都覺得自己會害了孩子了。孩子私自拿錢,還不承認這事嚴重嗎?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