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剛滿九歲的小表妹因為偷了學校附近小賣鋪的零食,被店鋪內的監控視頻錄到,小賣鋪老闆打電話聯繫到我小姨和小姨丈,他們匆匆趕到現場,給老闆一陣賠禮道歉外加賠償後,將我小表妹帶回家,狂揍了一頓。
小姨丈拿著皮帶,直往我小表妹身上打,絲毫不手軟。
我一個成年人都看不下去了,急忙想要趕上去制止,但小姨卻拉住了我。
她說:「你姨丈教育孩子,我們都別插手。」
聽著小表妹的哭聲,我實在無法贊同:「小姨,孩子還小,犯了錯,口頭教育幾聲就好了,這麼打下去,你就不心疼啊?」
「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就是因為孩子還小,還有挽回錯誤的機會,所以才要狠狠教育,給她一個深刻的教訓,否則以後走上社會,遭受社會的毒打,這可遠比你姨丈手裡的皮帶要狠得多。」
看出我仍舊無法苟同的表情,小姨低聲對我說道:「放心,你姨丈下手有分寸的。」
聽到這個,我多少鬆了口氣。
事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
那時,因為嘴饞,我也偷過一次東西,還是被小賣鋪老闆當場抓獲的,就在出店門口的時候,被抓著手掰開掌心裡偷的一顆糖。
我媽媽聞訊而來,賠禮道歉後將我帶回家。
和小姨他們家處理方式不同的是,我媽媽,不僅沒有打我,沒有怒罵我,而是很溫柔地向我闡述做這件事的錯誤之處,而今想來,媽媽那時候其實也是生氣的,可是她忍住了脾氣,用最和緩的語氣與心態來教育我,努力將我引入正途。
常人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難道只有皮肉上的傷痛才能讓孩子長記性嗎?
媽媽沒有打我,可我還是認清了自己的錯誤,記住了自己應當改正的地方,自那以後,也沒再犯偷竊的不良行徑了,這不正是家長教育想要的效果嗎?
不久前曾看過一個新聞,一個孩子犯了點錯,其母親一怒之下甩了孩子一個耳光,結果造成孩子耳膜破裂,耳蝸二級重傷,從此以後只能戴助聽器才能勉強聽到外界聲音。
這是多麼慘痛而令人唏噓的教訓!
父母是一個家庭的支柱,是支撐一個孩子童年的橋梁,身為外人的我們,即便以旁觀者的角度試圖去更正些什麼,卻也有心無力,只希望全天下的父母們,當孩子惹你們生氣時,請靜下心來默念一句,「他們也是第一次當孩子」,請給他們,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愛吧。
不要讓暴力成為孩子童年裡揮之不去的陰影,悲傷與哭泣不該出現在他們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