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前流產了八次,但凡有一次堅持把孩子生下來,現在也不會吃這麼多苦頭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吳瑞瑾在診室裡有些無奈地說道。
坐在這位婦科專家面前的,是33歲的徐女士,妝容精緻的她下意識地嘟囔道:「那時候我還沒機會生,不想生唄。」很顯然,她覺得醫生的驚訝有些大題小做了。
已經生了一個孩子的徐女士,現在想要二胎,這次到浙大婦院是為了問診宮腔粘連。因為之前多達八次的流產,她的宮腔一部分已經粘連在一起,宮腔內膜厚度不足2毫米,而想要正常懷孕,這個數字至少得提高三倍。
在浙大婦院,婦科名醫門診中有將近10%的病人是來看宮腔粘連的,這是婦科裡頭最棘手的一種毛病,治療難度很大,來看其他婦科疾病的病人們已經換了幾茬,而宮腔粘連的病人或許還得一次次來掛號看病。吳瑞瑾和她的團隊對付這種疾病,在全新治療方法的研究上已經有了不少收穫,可在她看來,預防宮頸粘連的發生遠比治療它更容易——流產一定要慎重。
8次流產
「土壤」從天鵝絨變成了水泥地
33歲的徐女士是吳瑞瑾的病人中,流產次數最多的一位了,「在我們醫院,最高紀錄是流產了13次。」
徐女士為什麼要反覆流產?她掰著手指頭為吳瑞瑾做過解釋:第一次是24歲,那時候還沒結婚,意外懷孕,孩子總不能要吧?
接下來結了婚,順順利利地生下一個健康寶寶。
再之後,二孩政策還沒有放開,不小心懷上了,也不能要。
之後二孩政策慢慢放開了,可懷孕的時機又不對,要不就是前後幾天應酬的時候喝了酒,要不就是吃了感冒藥,想想總不放心,還是流了吧。
差不多保持一年一流的頻率,自己也33歲了,身體機能也能感到不如年輕時候了,當終於做好萬全準備要一個二胎寶寶時,發現怎麼也懷不上了。
徐女士找上了吳瑞瑾,就是想讓她解決這件事兒的。
「你看看這宮腔內膜,已經被颳得這麼薄了。」吳瑞瑾拿著徐女士的B超單對她說,「如果沒有人流過,宮腔內膜應該像天鵝絨一樣的,準備好接受胚胎種植,現在就像水泥地一樣了,種子很難在這裡紮根發芽。」
「土壤貧瘠」還只是一個方面,阻礙徐女士懷孕的,還有宮腔粘連,「90%的宮腔粘連,都和流產手術有關係。」吳瑞瑾說,子宮的容積因此減少,胚胎很難正常著床,即便著床了,胎兒也難以在這個人為的「小房子」存活到足月。
這樣的基礎條件,就算做試管嬰兒也很難成功。
無痛人流
最危險的是手術後造成的粘連
為什麼容忍自己反覆流產?「有幾次是無痛人流,沒幾天就能繼續上班了,總覺得是一個小手術。」徐女士告訴吳瑞瑾,在她眼裡,人流也就是不方便那麼幾天。
「現在的年輕人,對人流的危害認識太少了。」吳瑞瑾忍不住搖了搖頭,「手術之後一旦發生粘連,才是最傷人的。」
和徐女士看法一樣的病人,在吳瑞瑾的診室裡實在太常見了,「有些病人孕早期有噁心、嘔吐的症狀,以為只是胃不舒服,就吃了胃藥,之後才發現懷孕,就想流產了;類似的例子還有打了麻藥拔牙、吃感冒藥等。」吳瑞瑾說,這樣輕易地選擇流產,她不贊成。
「在選擇是否流產之前,應該找醫生諮詢。」吳瑞瑾經常為這些病人們可惜,「比如1號來的大姨媽,5號吃的感冒藥,之後發現了懷孕,這時候就根本不用擔心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吃藥時卵子都還沒發育,離受精、著床還遠著呢,進入母體的藥物對它們影響不大。
另外,藥物種類、成分同樣是醫生們會著重考慮的,並不是所有藥物都會對胎兒起到負面作用。
「流產一定要慎之又慎啊。」吳瑞瑾說,它意味著女性將在未來承擔著宮腔粘連、子宮壁變薄、生育困難的風險。
用「大姨媽」中的幹細胞
幫助宮腔修復
對於那些已經宮腔粘連的女性來說,最想要了解的就是該如何治療了。
「傳統的方法是做小手術,在宮腔鏡下,將粘連分離。」吳瑞瑾說,有些病人的粘連嚴重,還需要在宮腔裡放入一個小氣囊,將粘連部分撐開,一周後再取出。
手術後,醫生往往還會用到激素,可這些辦法很難讓宮腔恢復到過去的狀態,
吳瑞瑾和她的團隊,正在研究用幹細胞分化的方法,讓受損的宮腔內膜生長如初,「現在正在進行動物實驗,用的是月經血中的幹細胞。」
據悉,幹細胞是有自我複製能力的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在吳瑞瑾看來,雖然離臨床使用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對付宮腔粘連這個棘手的毛病,越來越有希望了。
婦科常見病為何變成疑難病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許多婦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疾病譜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針對這些問題,錢報記者專門採訪了浙江省醫學創新學科普通婦科的學科帶頭人、浙大婦院黨委副書記吳瑞瑾教授。
記者:為何婦科疾病會成為生孩子的攔路虎?
吳瑞瑾:除了上面說道的子宮粘連,經歷過剖宮產的女性高達60%~70%的人會發現有子宮憩室。還有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成形術等手術後的子宮存在切口癒合不良、憩室形成可能。臨床表現不典型: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痛經、不孕等。
有憩室的患者,再次懷孕時,如果孕囊剛好看中了這個多出來的空間,並住了下來,我們稱之為「切口憩室妊娠」,此時的子宮不單單是格局改變了,而且處於隨時破裂的危險之中;如果有憩室的患者,在孕期或分娩的時候,尤其憩室較大,可能出現子宮破裂,同樣也會威脅到生命。所以,在你分娩的時候,在你選擇剖宮產的時候,請多想想剖宮產帶來的一系列的麻煩,更要想想宮中格局改變後的異常。在分娩的過程中,不到必須剖宮產時候,不要輕易選擇剖宮產,儘可能選擇自然分娩。
記者:環境影響女性健康,你們有何新發現?
吳瑞瑾:我和團隊研究發現,環境對女性健康影響很大。
前段時間我們在國際著名期刊《環境汙染》上發表了論文,國外有報導,變壓器的介電液,電容器,冷卻劑、蓄電池中的「多氯聯苯」會導致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症。
多氯聯苯很難降解,在土地裡會被植物吸收,被動物吃了後又在動物體內積蓄,尤其是魚類、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脂肪組織,人類吃了這些動物、植物後,多氯聯苯又會積存在人體內,很難排出體外。
我們在細胞層面的研究發現,多氯聯苯含量高的細胞會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的一些特點,細胞遷徙、侵襲組織。大多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表現形式是痛經,環境因素也可能是現在痛經的女性越來越多的一個原因。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得做好垃圾分類,特別是廢舊電池、變壓器的處理,隨手亂扔或是掩埋蓄電池,到頭來還是會影響到每個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