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避孕日
來聽聽這位醫生講的真實故事
說起計劃生育,很多患者都有一種天然的牴觸感,尤其是經歷過計劃生育政策的那一代女性。「計劃生育」一詞產生於上世紀70年代,這一國策是為了控制人口增長。在民間,「計劃生育」等同於只能生一個、兩個。如今二胎政策已經開放了,如果只把計劃生育當做限制出生數量,就太簡單了,我更願意這樣描述我的工作:讓想生的有機會生,讓不想生的做好避孕,避免傷害。
35歲,流產了8次
35歲的悅悅(化名)是我的一個外地患者,來找我的時候,是她第7次流產了,寶寶在5個月的時候自然流產。
7次流產經歷?眼前這個有些羸弱的姑娘經歷了什麼?
細細了解我才知道,悅悅的前6次流產,有5次是因為還不想生育做的人流,等到做好當媽媽的準備了,第6、7次卻都自然流產。因為這次流產有胎盤殘留,當地醫院已經清宮2次並宮腔鏡手術1次,但因為仍有殘留,建議再次清宮。她的內膜受損很嚴重,平時月經量本身已經很少了,如果再清宮,懷孕就很難,所以才找到我這裡要求保守治療。
聽完她的話,我真是又生氣又心疼,為什麼之前不好好避孕呢?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傷害自己?
「我一直都避孕的啊。」我想起了那些反覆人流患者委屈的神情。而她們口中的避孕大多就是「安全期」「體外射精」。我們一直在做避孕宣教,可還是有那麼多女性不知道安全期並不安全,前列腺液裡的那點精子也足夠懷孕。
我幫悅悅做了妊娠殘留物的保守治療,前後治療了半年有餘,但內膜環境還是不好,月經量也一直很少。能不能再懷孕,說實話,我也不敢做保證。
距離第一次門診大約一年以後,悅悅又來了,她又懷孕了。
可是第8次的懷孕卻沒有帶來好消息,不幸的是,胚胎在兩個多月時停止發育,是稽留流產。
手術難度很大,她的宮腔粘連很嚴重,子宮內膜很薄,如同「窗戶紙」,任何的宮腔操作都是「鋌而走險」。
經歷過這麼多次流產,悅悅和家人太想要一個孩子了,當初的人流決定讓她後悔不已。
經過嚴密的準備,我為她進行了藥流清宮,所幸還算順利。但宮內環境這麼差,往後懷孕的機會更渺茫了,我在心裡為她的婚姻捏一把汗。除了一遍又一遍囑咐她至少要避孕半年,要檢查反覆流產的原因,調養好身體,也並不能多做什麼。
看著丈夫扶著她回去的瘦弱背影,總覺得作為醫生也很無奈。
第9次懷孕,丈夫卻不想要了
半年以後,她第三次走進我的診室。
第9次懷孕,已經50多天了!
替她高興的同時,我不由得緊張起來。
但B超檢查下來,我們欣喜地發現,胚胎發育得很好,體格檢查也沒有異常,沒有出血。這次或許能圓悅悅的媽媽夢。
「姚主任,這個寶寶還是流掉吧!」
聽到這句話,我大吃一驚,8次流產,又那麼想要孩子,為何要放棄命運最後的眷顧?
「我老公不想要。」
這是什麼樣的丈夫,竟讓妻子一次又一次流產!我有些憤怒,可悅悅最終也沒說出所以然來。
「這可能是你的最後一次機會了。」我勸她回去再考慮考慮。
等寶寶已經兩個半月的時候,胚胎發育很好,可悅悅還是猶猶豫豫地說想做掉,在我的再三詢問下,她終於說出了實情。
原來,丈夫也很想要個孩子。但是,看悅悅經歷了那麼多次的身心痛苦,丈夫真的太心疼、太擔心了。他怕這次懷孕月份大了孩子還是保不住,妻子再遭罪,還不如早點人流。
原來,我誤會了這位丈夫。
我問悅悅還想要自己的孩子嗎?她毫不猶豫地點點頭,但眼神中還是滿是焦慮。我把她丈夫叫進來,仔細分析了寶寶的情況,請他們回去再作考慮。
最後一次來看門診的時候,寶寶已經3個多月了,很健康,媽媽的狀態也很好。夫妻倆都很高興,說還是決定留下孩子,準備去產科建卡。
和悅悅的後知後覺相比,同齡人Nana(化名),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從一開始就非常執著。
想生二胎的高齡產婦
35歲的Nana是一名記者,雖然工作繁忙,但依然特別喜歡孩子。已經經歷過剖宮產、兩次自然流產的她,一直想著給家裡添第二個寶寶。
第4次懷孕時,Nana的胎囊種植位置很低,流產風險很大,醫生勸說儘早人流,固執的Nana卻堅持想要。可到了孕3個月時,位置還是很低,只好在當地醫院藥流。藥流時Nana就大出血了,緊急處理並輸血後出血減少,但發現殘留。
術後第8天,Nana來到我的門診。她的剖宮產切口處有妊娠殘留組織,病灶7cm左右,血流豐富,毫無疑問,我建議她立馬手術。
但是病灶這麼大,位置又不好,手術就有切子宮的風險,即使手術順利,也要兩年後才能懷孕。
Nana不同意手術,堅決要求保守治療!眼前這個優雅的女性完全看不出流產後的痛苦,眼神堅定、語氣堅決。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固執的病人。
前後大約治療了半年,就像盯著孩子寫作業一樣「盯著」她,甚至中間有一次又大出血,在當地用球囊壓迫,還是堅決不要手術,又轉到紅房子急診,最終有驚無險。
半年後,殘留物總算是消除了。最後一次複診,Nana高興地告訴我她準備備孕了。
我尊重所有女性「為人母」的心願和權利,但其實我並不贊同Nana的做法,無論是「流」還是「留」,我都希望她們首先愛護自己,不管是那一方小小子宮,還是盛滿母愛的心。
每一次都胎停的多囊姑娘
患有多囊卵巢症候群的姑娘Cici(化名),儘管有胰島素抵抗,但還是自然懷孕了6次。可前5次都是早孕胎停,而第6次在孕5個月時胎膜早破而流產。
等到第7次懷孕時,卻是右側輸卵管妊娠,也就是民間常說的宮外孕,手術切開了右側輸卵管取出妊娠物。這樣一來,再次懷孕的機會就更渺茫了,Cici心灰意冷、身心俱疲。
在家人的陪伴、不斷安慰下,Cici才決定試一次試管嬰兒。一切都很順利,Cici成功懷孕了,每次產檢寶寶都很健康,將為人母的喜悅越來越強烈。
可是流產就如同詛咒一般圍繞著這個想做媽媽的姑娘,懷孕6個月的時候,Cici的寶寶又沒能留住,還經歷了痛苦的手剝胎盤。
Cici也是因為妊娠物殘留來看的門診,不過她的胎盤殘留面積並不大,大約只有兩釐米。我記得當時的Cici,精神狀態很差,臉色慘白、聲音微弱。的確,一個一直想要寶寶的年輕姑娘,經歷了8次流產,身體和心靈上的傷害,難以想像。
在Cici的請求下,我們為她進行了保守治療,但還是有一次大出血,只能選擇宮腔鏡清除殘留物。所幸,複查時,殘留沒了,宮腔也沒有明顯粘連。
最後一次門診臨走之前,我幫Cici分析其自然懷孕的可能,讓她儘快去檢查多次流產的原因,而後再考慮試管,尤其是最後一次流產,很可能是宮頸機能不全,最好能在下次懷孕前做預防性的宮頸環扎。
突然,Cici打斷了我的話。
「姚主任,你知道嗎,你還治好了我的心病!這麼多次的流產,周圍家人的壓力,讓我幾乎抑鬱了。但我找你看病,從第一次你就鼓勵我,每次來你這裡我都覺得很暖心,是你治好了我的心病,讓我學會愛自己,讓我有信心再努力努力。」姑娘的眼裡泛起淚花,她太想當媽媽了,但每一次的流產經歷都讓她飽受折磨。
我已然忘記我跟她說過什麼,但工作了幾十年,看見那麼多女性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得不流產、清宮,我知道「計劃生育」門診對她們來說是多麼可怕的字眼。除了不厭其煩地教她們怎么正確避孕、如何科學備孕,我們能做的還有說話再慢一點、動作再輕柔一點、叮囑再多一點...
在這裡,每天都有很多不同的女性:
不想要的、沒法要的;
城市的、山村的;
反覆流產卻堅持求子的;
一次次人流無所顧忌的;
16歲的以為「蹭蹭」不會懷孕;
50歲的以為快要絕經不用避孕......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顯示,2014—2018年,平均每年超過960萬女性接受人流手術。那些因為疾病「留不住」或「不能留」的胎兒,我盡力幫助。而那些「意外」,本可以避免。
所以,我們早在2002年就增設了避孕指導專科門診,2011年又成為全國第一批流產後關愛優質服務示範醫院,2017年開設了優生及孕前門診,以及後來開設了產後避孕門診,主要為有不同需要的女性提供避孕、備孕諮詢服務。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多越的女性願意走進我們的門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至少,女性開始掌握避孕、備孕的主動權。
--The end--
本文根據姚曉英主任口述整理
編輯:李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