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說」 應該怎樣應對青春期女生的心理

2020-09-10 千育教育

青春期是每個青少年男女都會經歷的時期。女生在到了青春期的時候,總是會開始變得有些許惶恐不安,而且會慢慢的變得靦腆、害羞,也會變得愈發敏感、多愁善感了。性意識也會因著青春期的到來,而漸漸的變得渴望被異性吸引,希望能夠得到異性的注意。
  這時,女性的友誼圈子開始從同性朋友擴大或轉向異性朋友。她們喜歡有特點的,如學習好、瀟灑、具幽默感,有頭腦有能力等的異性。她們在選擇異性朋友時有一定的理性。
  在與異性朋友的交往中,女性的感情體驗相當豐富,表現得極為細膩。她們開始注意修飾自己的外表,用&34;來塑造自己。在異性面前表現出文靜、端莊、大方的樣子。這期間男女的交往並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戀愛。她們與異性的交往多半是心理的需要。她們對異性的容貌不及男性那樣重視。這是女性性心理較男性成熟早的表現。一旦找到鍾情者,有的女孩會傾心於他,喜歡他的一切,並視其為自己的一部分,即付出全部感情。
  對性的欲望
  青少年進入青春期以後,出現性慾望和性衝動,是發育中的正常生理現象與心理現象。女性在異性的交往中,開始並不和性慾望聯繫在一起。她們性意識的表現方式是含蓄的,其發展是漸進的,進程較緩慢,感情體驗較深,而性的欲望並不迫切。戀愛期間,女性更看重兩性的心理接觸和感情的交流。
  青春期女孩的性心理表現包括對性知識的追求:由於性成熟而出現對性知識的興趣,是青少年性心理的必然產物。女性在對性知識方面的追求較男性開放性強些。她們性知識的來源多數是從課堂上得來,她們常與朋友和母親談論有關性的問題。在剛進入青春期時,對母親的依賴性較大,隨著年齡的增大,她們更願意自己去閱讀有關書刊,以便了解性知識。
  青春期的女生,很容易產生一些有關於男女感情或者性方面的心理。如果在她們產生這種心理的時候,父母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則很有可能會走入歧途。作為父母,不要覺得孩子不應該知道性知識,從而拒絕與他們談論性知識。

相關焦點

  • 關於青春期的更多信息
    麥可·拉特先生,一名英國兒童精神病學家,從事過幾十年的研究和撰寫青少年案例的工作,他是這麼說的:「顯然,普通的青春期並不一定要伴隨著狂飆、突進和動亂。大部分年輕人在度過他們的青春期時並沒有出現嚴重的情緒和行為問題。誠然,青春期確實會面臨一些挑戰,需要做一些適應,應對一些壓力。但是,這些事情不會是一下子同時出現的,大部分的青少年可以處理好這些情況,不會出現大的困擾。」
  • G9 心輔課內容大公開- 青春期性行為隱藏的秘密
    「我們現在應該無法為行為負責,懷孕之後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當然,同學們也發表許多問題和見解..」「生孩子是從肛門出來的,因為新聞上說有孕婦上廁所太用力把孩子也生出來了。」Mints老師發現,大多數的學生對「性」有著高度的好奇、天馬行空的想像和奇特的邏輯解釋。
  • 「校園傳真」平江漢昌學校:家長「化身」導師引探女生青春期「秘密」
    紅網嶽陽6月4日訊(通訊員 餘思思 李彩紅)「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這樣的矛盾中形成並慢慢趨於成熟的,是一個自然過程......」6月3日,平江縣漢昌學校開展「破繭成蝶,青春啟航」高年級女生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識講座。
  • 家庭教育心理說:孩子青春期性教育、孩子初三了,家長怎麼做?
    聽聽金尚中學心理名師李遠怎麼說  01  首先,青春期孩子身心發育還未成熟,性行為會給女生心理帶來極大壓力,心靈備受煎熬。其次,給女生身體健康特別是生殖健康造成嚴重傷害。  02  家長在青春期孩子性教育上  要構築三道防火牆  第一道防火牆就是防止未成年人的性行為,即未成年人應當「潔身自愛」。首先要關愛孩子,孩子戀愛和發生性行為與缺少家庭關愛密切相關。
  • 暑藝課堂-我與名師面對面 | 遇上孩子的青春期叛逆,父母如何智慧應對?
    說到青春期的孩子,大家的感覺是「可怕」,青春期的威力遠遠勝於terrible2。「網癮、早戀、成績下降、焦慮、抑鬱、虛榮愛攀比…」變成青春期的魔咒,家長不知道如何應對,更不敢貿然行動。青春期孩子在大人面前要麼沉默不語、要麼動輒頂撞;當家長想要給予幫助,或者提出建議時,孩子要麼是沒什麼反應,要麼就是剛說兩句就主動結束對話,甚至會對家長的建議產生非常強烈的情緒反應。家長往往會覺得手足無措,尤其是當孩子表示拒絕後,會更加無所適從。家長究竟怎麼做,才能幫助打破青春期魔咒,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呢?
  • 南充市高坪中學舉行女生心理疏導及青春期防護講座
    在初一的講座中,主講老師林佳著重介紹了青春期女生心理及心理上的發展變化。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青春期的生理現象和心理現象,克服恐懼心理,注意青春期的衛生保健,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學會保護自己,做一名生理、心理健康的學生,順利、愉快的度過青春期。講座開始,林老師就以幽默風趣的語言描述,使剛剛進入會場還略帶緊張和羞澀的女生馬上放鬆下來,進入聽課狀態。
  • 初三女孩墜樓,教授呼籲關注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老師家長怎麼做
    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精神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都在增加。此案中該女生墜樓前應該處於抑鬱的情緒和狀態,這也是青春期容易抑鬱、多疑和胡思亂想的心理特徵。呼籲社會、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長。到底發生了什麼?
  • 護舒寶#我就是女生# 攜手張子楓讓青春「試」無忌憚
    (原標題:護舒寶#我就是女生# 攜手張子楓讓青春「試」無忌憚) 8
  • 青春期哪些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讓家長頭痛?
    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並不斷完善。他們開始強烈地關注自己的外貌風度,強烈地渴望了解自己,關注自己的個性成長。這種狀態當然會讓家長們倍感欣慰。然而,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強烈的自尊心,所以很容易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因此,他們煩惱日益增多,隨之而來就可能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疾病。
  • 一說到「性」,她就被嘲?
    」而爭論不休的時候,島國一部討論「未成年性關係」的青春短劇火熱上演。,是感情萌動的青春期,也是未成年。」。比如第二集的「無性戀是不是病」,又比如第三集「性經驗太豐富是錯嗎」……一集一個小知識點,每一集的結尾還會科普一些常識。
  •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怎樣做?
    那麼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做些如何指導?應該與孩子怎樣溝通?下面將帶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家長溝通方法。青春期的孩子伴隨著生理髮育,他們生理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感世界愈加豐富,這些變化讓他們感到新奇,也使他們產生矛盾和困惑。他們的主要表現為反抗與依賴,閉鎖與開放,勇敢與怯懦,孤獨與合群,高傲與自卑,多變與固執等。
  • 西鄉縣隆基中學開展青春期女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講座
    在榆林網訊:為了引導初中女生正確對待青春期帶來的種種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有效避免青春期所引起的種種生理、心理的困惑,讓青春期的少女們都能健康成長,快樂積極地度過青春期,11月9日下午,漢中市西鄉縣隆基中學為全校女生舉辦了青春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講座。
  • 「思政大課」自尊自愛 呵護青春——高中部女生青春期身心健康知識...
    ▲主講人:高中德育室副主任王亞民老師青春期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女生又是一個特殊群體,女生的青春期安全是學校工作的重要部分。12月9日、10日、15日,我校在劇院分別對正處於青春期的高一高二高三女生進行了一場以「自尊自愛——呵護青春」為主題的高中部女生青春身心健康知識講座。
  • 青春期孩子有哪些情緒?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4、逆反與反抗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比較強。他們常常愛激動,亂發脾氣,與大人唱反調,這是因為其自我意識開始樹立,具有了「成人感」。做事要按自己的意願辦,如果大人稍加約束,就會產生反抗心理。發生這些變化是青春期孩子心理變化在行動上的體現。面對這樣的情緒,家長該怎麼辦呢?
  • 【育兒有方】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第90期預告)
    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一方面是處在生理心理髮育期,一方面是家長、老師和同學的批評、職責和勸告,給這些學生帶來的是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甚至自尊心嚴重受到傷害,因此他們也不願意理解和尊重別人,甚至會做出過激行為。本期微課,我們特別邀請長春市沁園社工服務中心理事長欣然老師,為育兒有方的家長朋友們帶來了《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的線上課堂,讓父母做的更輕鬆!歡迎屆時收聽。
  • 解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幫助家長調整視角,重建良好親子關係
    不難看出,前者就是我們常說積極樂觀心態,後者則是比較消極悲觀。他們看待事物的視角不同,也使得他們應對事情的方式不同。在面對青春期孩子時,家長的心態,也決定著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你看待青春期孩子的視角是否積極正向?那麼,說到青春期,作為家長,你又會想到什麼詞?
  • 孩子的青春期,家長的挑戰期,父母學會這麼說,輕鬆應對
    12歲的孩子,告別了小學即將走向初中,在身心上都會有巨大的改變:在身體上,女孩子可能會經歷「月經初潮」,男孩子可能要經歷「變聲期」;在心理上,他們可能會有崇拜的「偶像」,也期待自己也可以變得「成熟」,不再希望被小孩子一樣對待。而面對12歲孩子,除了是孩子即將面臨的第一個青春期外,也是對家長的一個全新挑戰。
  • 《最強大腦》領隊攸佳寧: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學會...
    「龍寶小掌門」兒童學習app,這裡有金龜子、張騰嶽等七位央視主持人為孩子準備的必背詩詞、成語、四大名著等大語文課程,更有少兒科普視頻和小學同步課程等你來學。攸教授說,「擁有天生的最強大腦是運氣,但對你的人生高度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你想要過怎樣的人生
  • 叛逆比順從更重要,青春期不是父母之殤!家長都應該看看
    這樣的孩子未來往往缺乏主見,容易盲從,不喜歡改變,無法應對挑戰。他們會迴避變化和壓力來獲取安全感,當遇到挫折時,容易喪失目標和信心。3、叛逆是不良情緒的發洩途徑腦發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容易產生情緒問題。此外,青春期孩子面對更大的成長壓力,他們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過程中會經歷自我懷疑、混亂、矛盾與衝突,對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懷疑,這加劇了青春期的情緒問題。
  • 叛逆比順從更重要,青春期不是父母之殤!家長都應該看看
    這樣的孩子未來往往缺乏主見,容易盲從,不喜歡改變,無法應對挑戰。他們會迴避變化和壓力來獲取安全感,當遇到挫折時,容易喪失目標和信心。3、叛逆是不良情緒的發洩途徑腦發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容易產生情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