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藝節|原創話劇《柳青》:把大寫的「人」字寫到魂裡頭

2020-12-15 澎湃新聞

「天之高焉,地之古焉,惟陝之北。」陝西被稱為中國「文學重鎮」,陝西文學在全國文壇有著令人矚目的驕人成就。柳青,一個談及「文學陝軍」話題時無法繞過、並永遠銘刻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錚錚名字,一個為新生的共和國創作了長篇小說《創業史》的作家,一個以描寫新時代農民命運為使命的思考者,一個為深入生活不惜摘去官帽深扎農村幾十年的「愚人」,在今天,成為了話劇舞臺上的主角。西安話劇院攜話劇《柳青》來到上海,參演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

《柳青》劇照

5月25、26日,話劇《柳青》將在上海外高橋文化藝術中心大劇場上演。5月24日,該劇主創舉行「媒體開放日」,就該劇創作與記者交流。

柳青,原名劉蘊華,陝西省吳堡縣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他早年從事革命活動,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奔赴延安。抗戰勝利後,任大連大眾書店主編。解放戰爭後期,又輾轉回陝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國青年報》編委、副刊主編。1952年任陝西省長安縣(今西安市長安區)縣委副書記,並在長安縣皇甫村落戶達14年。

藝術家、黨員幹部、農民,這三種身份在柳青的身上完美地結合了,他時刻把幹部、公民和藝術家巨大的詩情溶解在一起,時刻把自己的命運同人民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這份情懷和擔當,具有跨時代的特質,這既是文藝工作者需要代代傳承的使命,也是黨員幹部「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忠誠解答。作為一個藝術家,他內心始終燃燒著對文學藝術的不滅火焰,湧動著激蕩澎湃的水流,在其生的文學活動中,即使創作巴掌大一片東西,他也盡力用他獨特的豐厚的、裝滿生活容量的藝術刻刀精心雕鏤。

柳青

為了創作一部新作,用文學記錄中國的山鄉巨變,他脫去自己的西裝革履,生活在皇甫村14年,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關中農民。最珍貴的是,他始終把黨的幹部身份放在第一位,堅定地扛起了基層幹部職責,親身參與農村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嘔心瀝血為鄉親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幹部們工作中遇到難處,就聚到那裡找柳青給出主意;莊稼人遇到愁心事,總愛蹲著跟柳青掏心地談上一陣;他不僅關心隔壁鄰居家養的雞下軟殼殼蛋的問題,還身體力行地研究牲口飼養方法,編了個《耕畜飼養管理三字經》……皇甫村人的快樂就是他的快樂,皇甫村人的苦難就是他的苦難。他真正地把人民在心裡,是人民的知心朋友。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在《創業史》中那麼逼真地再現如此複雜多端的生活。

話劇《柳青》真實再現了柳青為了創作《創業史》,毅然放棄大城市優渥的生活條件,並辭去縣委副書記職務,舉家搬遷到長安縣皇甫村,紮根14年的歷程,是全面展現作家與人民的關係、作家與文學的關係,謳歌黨、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傾情用心之作。

在話劇《柳青》創作之初,如何寫好柳青的三重身份,讓藝術性、觀賞性、思想性融為一體,是擺在西安話劇院面前的大難題,不少專家直指西安話劇院「是在啃藝術的硬骨頭」。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西安話劇院舉行數十次專家研討會,攜主創團隊來回往返於北京、西安、長安縣皇甫村之間,數次拜訪柳青長女劉可風女士,向她取經,無數個日日夜夜,劇院燈火通明……歷時兩年,精心打造的話劇《柳青》甫一問世,便散發出動人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光芒。在話劇《柳青》中,《創業史》裡的人物和故事與皇甫村裡的人物和故事、作家柳青與舞臺形象柳青奇妙地交融在一起,敘述方式的創新形成了強大的戲劇張力。通過從藝術形象回溯生活原型這樣高明的敘述手段,話劇《柳青》讓小說中的人物走到柳青身邊,讓話劇和小說這兩個文本取得精神上的內在聯繫。這樣的藝術匠心,有時甚至以生活流的狀態呈現出來,令整部話劇既有生活的質感,又充滿了藝術加工的「肌理感」。

近一年來,話劇《柳青》就像柳青那樣,走進人民群眾,開展了整整60場演出,收穫了觀眾一致好評。2019年3月15日至4月30日,話劇《柳青》進行了首輪全國巡演,歷時47天,跨越5000公裡,歷經北京、邯鄲、保定、天津、濟南、南京、寧波等7座巡演城市,取得了較大社會反響,把「像柳青那麼接地氣,那麼能夠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的精神和力量帶給了所有觀眾。

在北京,話劇《柳青》首場就是在中央黨校,現場觀眾紛紛表示,柳青是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的光輝典範。覺政幹部只有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才能永葆忠誠、為民、擔當、乾淨的共產黨員本色。中央黨校專場演出取得的極大反響,讓北京全城掀起了「看《柳青》,學柳青」的熱潮,朝陽區特意要求加演京組工系統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組稿,熱情刊登基層幹部對《柳青》的觀後感。

在全國巡演的路途中,話劇《柳青》始終堅持卓越的創作品質,始終堅持向觀眾呈現高品質、高水準的演出,邊演邊改,編劇修改劇本6次,導演調整7次。

該劇製作人任雪迎說,《柳青》在各地受到的熱烈歡迎,證明了這不僅僅是柳青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是我們每一個人把大寫的「人」字寫到魂裡頭、與國家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人生選擇。

「中國藝術節是具有全國性、群眾性的重要國家文化藝術節日,是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此次,話劇《柳青》作為陝西省唯一一部參評第十六屆文華大獎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作品,西安話劇院全院上下無不珍惜重視。結束首輪全國巡演後,話劇《柳青》即刻進入備戰階段,開啟封閉式排練,將舞臺技術、服化道以及表演進行了全面的提升和打磨,逐項工作細針密縷,每天在排練場都能看見導演在指導,」任雪迎說,演職人員逐場次嚴密摳戲,就是為了在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舞臺上呈現一場好戲獻給觀眾。

相關焦點

  • 獨家| 唐棟 「對話」柳青
    對視唐棟清楚的記得2018年1月,他正在廣州的家中構思一部關於敦煌的話劇時接到了西安話劇院院長任雪迎的電話。電話裡任雪迎問唐棟是否願意寫一部關於柳青的話劇。唐棟立刻明白眼前的是遊行車,在唐棟的記憶裡這些人脖子上掛著牌子、低著頭,被人摁著腦袋,沒有帽子。當唐棟走到最前面的時候,他發現第一輛卡車上的人就是柳青。「柳青看著一點不像一個作家,就是農民,又黑又瘦」唐棟回憶。在車上的柳青一直往下看,但眼神銳利,後來他向四周看了一眼,正好與唐棟的眼神相遇,兩人對視了一眼,柳青重又看著車下面。
  • 看臺人語|杜安:紮根黔中沃土,跨越寰宇星辰·原創話劇《天眼之魂...
    這是原創話劇《天眼之魂》開場第一幕。這齣劇作,由貴州師範大學和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聯手打造,是國內首部「中國天眼」題材的大型舞臺劇。這齣劇,題材重大,涉及「大國重器」天眼工程、「時代楷模」南仁東先生;劇情綿延,縱貫天眼工程建設的20餘年;演員人數達到60餘名,演出時長超過兩小時。創作和表演極具挑戰和難度。
  • 專題丨「十二藝節」惠民:票價60元起3.5萬張票免費預約
    作為「十二藝節」最重要的內容之一,5月,來自全國的51臺優秀劇目將在上海19個劇場演出102場,戲曲、話劇、兒童劇、曲藝劇、歌劇、舞劇、音樂劇、交響音樂會、民族音樂會、雜技劇競相上演,演出門票逾10萬張。4月18日,51臺劇目正式啟動售票,不少市民在各大售票點排起了長隊。
  • 開幕大戲今夜上演,上海全城調入十二藝節「頻道」
    5月15日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51臺劇目將在上海19個劇場演出102場,囊括戲曲、話劇、兒童劇、曲藝劇、歌劇、舞劇、音樂劇、雜技劇等各個藝術門類,其中,38臺劇目將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10個名額。十二藝節期間,上海大劇院將迎來開幕式、閉幕式兩臺重大慶典儀式,以及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舞劇《東坡海南》、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等大戲,發布會、主題展覽等十數項文化活動。從戶外到室內,從實體劇場到線上網絡,濃厚的節慶氛圍已經遍布大劇院的每個角落。
  • 十二藝節|中國兒藝肢體動漫劇《三個和尚》如何走遍世界?
    十二藝節|中國兒藝肢體動漫劇《三個和尚》如何走遍世界?《三個和尚》作為十二藝節參演劇目於5月19、20日晚上演,也成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大修開張後的第一臺劇目。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三個和尚》劇照兩場演出反響出奇熱烈,很多小朋友在哈哈大笑中看完全劇。而這部沒有語言卻充滿中國韻味的肢體劇不僅在國內被大小觀眾喜愛,在全世界也備受歡迎。
  • 戲劇名家講故事:與柳青、路遙的不解之緣
    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半個世紀之後我會寫一部關於柳青的話劇。在創作話劇《柳青》的過程中,他那雙明銳而又深邃的眼睛仿佛一直在看著我,我知道他在想什麼,也能聽懂他在說什麼。他是那個時代站在精神高位的人,是堅守信仰、超越世俗的人。他有著三重身份——作家柳青、幹部柳青、農民柳青,他身上最突出的特徵是「三口氣」——獻身於文學事業的志氣,充盈在創作理念及其作品中的地氣,堅持真理、不向謬誤低頭妥協的骨氣。
  • 十二藝節丨我不要當名譽館長,要到各地美術館當志願者
    演講人都是中國藝術界活躍在一線的藝術家——除了著名雕塑家吳為山,中國書協副主席、草書委員會主任劉洪彪和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執行主席、十二藝節攝影展覽藝委會委員朱憲民分別奔赴另外兩處。作為參展藝術家代表受十二藝節組委會邀請,走進上海區縣文化館、社區文化中心,普及美育。
  • 大型話劇《魂歸何處》在臨夏現代職業學院演出
    9月24日下午,甘肅省話劇院排練的大型反邪教話劇《魂歸何處》赴部分州市大專院校巡演團來我院演出。州市政法委領導、州級學校部分教職工、學院800多名師生觀看了演出。話劇以中學教師張敬儒因多方原因,誤入"天門教"而深受其害為故事,揭露了邪教,這一精神鴉片、社會毒瘤、人類公敵已成為與毒品
  • 花開70場獻禮70年,這部原創話劇清華人必看!
    花開七十,芬芳永駐在鍾靈毓秀的清華園裡,有這樣一部原創話劇它穩居「清華人畢業前必做的100件事」前列;它激蕩著「碎首紅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據統計,清華目前在讀的大二及以上年級的本科生,幾乎所有人都是《馬蘭花開》的觀眾。9月26日,清華大學原創話劇《馬蘭花開》第70場公演在新清華學堂上演。青春告白祖國,清華學子致敬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用特別的方式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 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做年輕人喜歡的革命歷史劇
    一位年輕編劇曾說,紅色歷史不好寫,很乾巴,年輕人不愛看。我就提起那副對聯,我說,你要是認真挖掘紅色歷史會有可寫的,然後說到了三灣改編——那個可以說是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夜晚……"這是編劇王寶社在提到話劇《三灣,那一夜》的創作時所說。 12月21日,歷史劇《三灣,那一夜》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此劇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治工作部宣傳文化中心、中國國家話劇院聯合出品、演出。
  • 大寫的一到十怎麼寫 大寫1到10的正確寫法
    它是以漢字的形式表示數字,有小寫、大寫兩種。其中,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小寫。那麼,大寫的一到十怎麼寫呢?大寫的一到十怎麼寫  一到十的大寫是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除此之外,大寫的還有佰、仟、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
  • 江蘇原創話劇《朝天宮下》上海展演獲盛讚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李卉 記者 李鳴)10月29日、30日,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製作、江蘇大劇院出品的原創話劇《朝天宮下》獲邀參與 「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在上座率上限為75%的情況下,一票難求,全場售罄,演出當晚掌聲、喝彩聲不斷。
  • 柳青與《創業史》的未竟之痛
    所謂「三個學校」,即是從事文學創作的人要終生置身於「生活的學校、政治的學校和藝術的學校」。在這三個「學校」裡,一直學習到老,工作至死。所謂「六十年一個單元」,就是要把文學創作當作終生的事業,絕不可見異思遷。柳青本人正是這樣身體力行的。共和國成立後,柳青創作了反映保衛延安戰爭的長篇小說《銅牆鐵壁》。
  • 【E分享】柳青:高盛到滴滴,近乎變態的勤奮
    「程維是個不給自己設限的CEO,我也一直告訴他,要持續找更牛的人加入滴滴,」王剛表示,「但敢挖柳青還是超過我的想像。」此時柳青已是高盛亞洲區董事總經理,這意味著她已經升到了投行金字塔塔尖,年薪超過千萬。出身名門的她,父親是中國IT教父柳傳志,聯想集團創始人,上世紀80年代,他和中國科學院裡一群物質匱乏的知識分子一起創業,開闢了中國的PC時代。
  • 「話劇就是為了在舞臺上,人和人的相遇」
    ……」 話劇導演呂睿盯著上面這段文字,三秒後開始搖頭,又添兩聲乾笑,這是他的合作編劇陳思安幾年前寫的一篇小說。演員們已背熟臺詞,偶爾也因幾十字長句而嘴瓢。呂睿需要像研磨藥草一般地細細磨開那些長句中的韻味,和演員溝通,「不是罵街,是布道,臺詞穩一點,『唐僧』多一點,不是諷刺他,去勸他。」演員頭一伸問編劇:「手機的妖狐病毒是什麼意思啊?」「意思是手機裡像有什麼東西,狐妖一樣勾走你的魂。」 陳思安解釋。
  • 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正式公演
    人民網北京5月30日電 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於5月29日—6月2日在國家話劇院劇場正式公演。該劇此前經過兩輪試演,此次經過修改提高後正式亮相國家話劇院,並參加第五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
  • 草頭大寫,上寬下窄,寫這類字一定很美
    在漢字中帶草頭的字有上千個,最常用的也有好幾百個。既然是「艹」,就註定了所有的字都是上下結構,並且「艹」還要位於字的上方。而在上下結構的字的構圖中,外圍連線的幾何圖形不外乎有上窄梯形、下窄梯形、菱形、方形這四種情形。
  • 山東省話劇院原創反腐題材話劇警醒世人
    葉長來 攝   中新網濟南10月4日電(郝學娟)山東省話劇院原創的反腐題材話劇《路……》3日晚在濟南首演。該劇在演繹中不拘於具體事件,以劇中人物情感的衝突和心靈的碰撞警醒世人。
  • 原創話劇《上甘嶺》傳承「上甘嶺」的滿腔熱血
    10月1日,在上海保利劇院的舞臺上,原創話劇《上甘嶺》迎來了首演。在謝幕的一刻,歌手阿雲嘎登臺獻唱,全場觀眾揮動手中紅旗,集體起立、自發與臺上演員共同合唱歌曲《我的祖國》,構成動人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