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幫自己分擔一下家務,這樣不僅自己能輕鬆一些,孩子也能夠得到鍛鍊。但是大多數孩子在小的時候動手能力都比較弱。生活中都是父母照顧孩子,給孩子洗衣做飯是最常見的事。即便是孩子能夠動手做一些事情,也都是在四五歲以後了。不過,網上有一個年僅一歲半萌娃做飯的視頻火遍了全網,讓人看了都誇讚孩子太厲害了。
據這個男孩兒的媽媽說,孩子很小就對做飯有興趣,有時候不讓孩子做都不行,孩子就會以哭鬧的方式抗拒。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想著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媽媽也就支持他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了。媽媽說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單手打雞蛋了,並且拿手菜是烤雞翅、炒雞蛋等等。
媽媽說孩子想吃飯,或者是他餓的時候,就會拉著自己的手去廚房,然後孩子就自己站到凳子上去做飯。有時媽媽提出給孩子做孩子還不同意,必須要自己動手。所以,一般都是媽媽給孩子準備好食材切好菜,然後讓孩子自己動手炒出來。
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男孩穿著紙尿褲站在這凳子上,熟練的把雞肉放在水裡清洗,然後放入鍋中炒非常可愛。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就像這個孩子天生會做飯一樣,知道程序該怎麼走,例如倒油、放菜、放鹽等等。而且這個小男孩做的菜還特別美味,非常好吃。
這個男孩打雞蛋還是挺溜的,單手打雞蛋動作非常熟練,讓很多網友看了都自愧不如,表示單手打雞蛋自己都不會。媽媽把孩子做飯的視頻分享到網上,很多網友都被這個小男孩吸引了。網友們都在作品下紛紛評論,有網友說:「拿手菜是烤雞翅,真是自愧不如,這麼大了我都不會」。還有網友稱讚為:「穿著尿不溼的中華小當家」。
想想自己在一歲半的時候是幹嘛呢?大多數人的回答應該都是在「瞎玩」,肯定沒有幾個人能像這個小男孩一樣一歲多就自己做飯。大部分人別說自己做飯了,就連幫父母做一些家務活,很多孩子都做不好。這個男孩子願意做飯非常值得表揚,這樣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僅動手能力強,孩子的責任心也會增強。
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有很多好處。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讓孩子做家務,對孩子有哪些好處吧。
1.培養孩子責任心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如何培養孩子責任心呢?可以通過讓孩子做家務來培養。例如,讓孩子做一頓飯,和父母一起做家庭活動大掃除等等,孩子在活動中都能夠提升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讓孩子更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讓孩子有自我意識,從而孩子的責任心會更強一些。
2.提升孩子動手能力
動手能力對於孩子來說還是很重要的。都說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會更聰明一些,而且孩子的創造能力也比較強。有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動手能力,會專門給孩子報一些培養動手能力的興趣班,但是培養孩子動手能力,通過讓孩子做家務的方式也可以實現。例如和父母一起做飯、打掃衛生,也能讓孩子的動手能力提升。
3.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讓孩子參與家中的勞動,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的自理能力強一些,這樣孩子將來無論是在上學還是成家後,都能自己打理好自己生活。例如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這都是一個人必備的技能,無論將來在哪裡都用得上。所以父母才會讓孩子從小就做家務,熟能生巧,以後自然也就能照顧好自己了。
但是大多數孩子都是不願意做家務的,家長如何讓孩子做家務呢?首先,家長要讓孩子對做家務感興趣,不要一提到做家務孩子就會覺得特別麻煩、累。為了不讓孩子有排斥心理,家長可以採取鼓勵的方式,比如說孩子做家務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就像孩子在幼兒園裡學習時,做對了答案能夠得到一朵小紅花一樣。父母用這樣的方式孩子就不會再排斥做家務,還會主動參與到家務勞動中。
其次就是不要給孩子安排特別難的家務,要對應孩子的年齡給孩子分配家務。比如說讓三四歲的孩子能夠自己洗臉、刷牙、穿衣,整理自己的房間。十歲以上的孩子大部分的家務都能做了,可以讓孩子嘗試洗衣服、做飯、打掃家裡的衛生。相信在父母這樣的教育下,孩子的責任心、動手能力、自理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育兒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