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6歲時,這4種思維很重要,家長早培養孩子少走彎路

2020-09-03 叮噹派

文/叮噹派好習慣

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

3~6歲的 孩子正處於所謂「精力旺盛年齡」,身體的一切機能都生氣勃勃地向各方面開始發展。

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已具有整個人格的縮影,他們不再像兩歲時對他人表現出無意識的反抗和敵對情緒,在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而是因為3-6歲是人類思維成長的黃金時期。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科學研究表明,許多人一生中至關重要的思維習慣和方法,都是在3-6歲的孩童時期形成的。在這個黃金時期,如果能夠抓住機會來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那麼將對他的一生都有積極影響。

對於3-6歲的寶寶,這四種思維能力很重要:

1、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藉助於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又稱理論思維。

其本質就是善於深入思考問題,抓住事物規律,梳理關係條理,並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惑:過早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力是不是揠苗助長?

先來看組數據:根據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發布的「人類大腦發展」曲線圖,包括概念形成、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解決問題和創造力等能力的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更高認知能力,在10個月到3~6歲間就達到了頂峰:

孩子邏輯思維力的黃金髮展期正是3-4歲,蒙特梭利有關「機會窗口」的報告也證實了這一點:兒童邏輯思維的敏感期在3-4歲時就會出現。這階段的兒童如同一本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他們迫切想了解事物間的邏輯關係。

邏輯思維能力與兒童的學習成績是正相關的,一些孩子的學習障礙,就是卡在思維邏輯性上。所以,發展兒童思維邏輯性是促進智慧發展的關鍵。

愛因斯坦曾說過:思維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思維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具有邏輯思維能力,和掌握複雜抽象概念的人,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如何思考。

在美國國家天才兒童協會官網上,對「天才兒童」的界定有如下標準

諸項能力中,「邏輯思維能力「的權重最高,因為COGAT考試(認知能力測試)的題目多是針對孩子邏輯思維中分類、找規律、類比、因果關係判斷水平的考察。

很多重點小學都用邏輯思維作為選拔學生的標準,尤其是想進知名民辦小學,就的邏輯思維能力強。

對幼升小稍有了解的家長都知道:眾多私立牛校的幼升小考試,無不把邏輯思維題作為考察的重中之重。對此,牛校的校長有自己的考量。

上海萬源城協和雙語學校校長說:

「我們的面試題並不側重考察計算能力,我們考察的是,孩子跟數字內容打交道時,他是否能傾聽,按老師的指令作出反應,與小朋友合作,在這些互動中,我們將看到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上海同濟大學實驗學校副校長說:

「孩子每一次提問和回答,都是其邏輯思維水平的真實反映,在看圖說話時,孩子的故事邏輯、情節演變是否符合邏輯,這些是我們考察的重點。」

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兒童邏輯思維能力開始變的越發關鍵,甚至成為了幼升小最重要的一環。

想要成為不被淘汰的那一個,邏輯思維能力絕對是制勝關鍵!

如何培養3-6歲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做題目對他們難度太大,也有點立苗助長的感覺,讓孩子在遊戲中鍛鍊能力是再好不過的方式!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不如試試這5種培養邏輯思維小遊戲:

(1)反口令

遊戲目的:

能根據「口令」做相反的動作,訓練孩子思維的逆向性及思維的敏捷性。

遊戲玩法:

你說「起立」,孩子就要坐著不動;你說「舉左手」,孩子就要舉右手;你說「向前走」,孩子就要往後退…總而言之,孩子要和你「反著來」才行。如果他做錯了就算輸了。


(2)益智連線

遊戲目的:

這是一個益智連線遊戲,是訓練孩子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孩子去試錯。

遊戲玩法:

觀察圖中的方塊數字方塊。

遊戲的要求,是將相同的數字用線條連起來,但是他們相互連得線不能碰到一起,小朋友們思考一下吧!


(3)執行口令

遊戲準備:

馬克筆、白紙1張

遊戲目的

這是一個視覺查找的能力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

遊戲玩法

1.在白紙上面,分散寫滿數字寶寶。可以選擇5個數字,這些數字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如,年齡小點在認識1-5的就寫1-5,大點的孩子可以寫20-30或是百位的都可以。

2.口令,年齡小的話,家長可以下簡單一點的口令如,找到數字5,在所有5的上面打個對號;大點的孩子可以給到雙重指令或是三重指令都是可以的如「找到所有的7,在7的上面畫個三角形」

(4)益智連線遊戲

遊戲準備:

筆、白紙1張

遊戲目的

這是一個提高觀察力,專注力,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遊戲玩法

觀察圖中小圓,有兩個圓形塗成紅色,小朋友有需要從第一個小圓畫起,把所有小圓連起來,但不能碰到塗有紅色的兩個圓。

(5)高個矮個遊戲

遊戲目的

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孩子的逆向思維能力及空間感知能力。

遊戲玩法

遊戲前準備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積木和高矮不同的小人3個。

你可以在3個高矮不同的小人下面墊上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的積木,使它們顯得一樣高。然後,讓孩子根據所墊木塊的多少,判斷出這3個小人中,哪個最高,哪個最矮。

2、批判性思維

當我們問孩子「狼和羊誰更好」時,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羊,因為「羊代表正義」,「狼代表邪惡」。

得出答案很容易,但孩子們在答案背後的思考卻很少。

中國的孩子,太過於缺乏批判性思維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

它是英文critical thinking的原譯,千萬別以為他崇尚的是批評和挑刺,它真正強調的是:

不盲從、不迷信,聽什麼做什麼都有理有據。

思維模式開闊的孩子,在長大步入社會以後,也會顯得多變靈活,有更多的策劃點子和新奇的主意。

如何訓練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呢?

比如:讓孩子說一說,你認為恐龍還可能生活在地球上嗎?你相信外星人客觀存在嗎?

有一個孩子就繪製了思維導圖來豐富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們看到,在上面的圖中,孩子通過三個維度,清楚的表達了自己的主張。括號圖自下而上,用客觀的證據支持理由,用理由支撐自己的主張。

當然,這樣的主題對3-6歲的孩子稍有些難度,那也沒關係:我們可以試著和孩子們討論這些問題:1+1=?

答案是2的話是在標準代數思維下得到的答案;

答案是1也有不少理解方式,比如當1代表的是1隻筷子的時候,2隻筷子等於1雙筷子;

答案還可以是61,當前面的1代表1小時後面的1代表1分鐘,答案就是61分鐘(這裡還可以讓孩子理解單位不同不能進行運算);

……

這個問題還能得出很多答案,只要孩子能拿出有說服力的理由和證據,就是正確答案。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孩子們試著和我們辯論:

比如,紅色好還是綠色好?羊好還是狼好?

這些開放式的問題能讓孩子們更懂得獨立選擇和表達的意義。

當然,這些爭辯都需要用大量的理由和論據去說服對方。

比如:羊好還是狼好的主題上,從生物鏈來說,狼在羊上面,是更高級的生物,狼更聰明智商更高;從文學作品來說,《狼王夢》等書都表達了狼的團隊精神和豐富的情感,狼吃羊是生存本能,並不能因此就認為狼「壞」;當然,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賦予了狼「壞」的性格,羊則代表善良、智慧和正義。

除了表達自己的見解以外,如何有力地反駁別人也是一個技術活。

反駁他人觀點,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是對同一主題不同主張的探討,不是爭吵,更不是相互的詆毀和諷刺。保羅·雷格漢姆在他的書《how to disagree》中就把反駁分了眾多層次:



我們能看到,最有效的反駁是駁斥對方的主要論點,雖然孩子們不一定能立刻理解這麼複雜的內容。但是至少我們需要讓孩子們理解如何是和而不同,理解如何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時最有力量。

說了這麼多,其實批判性思維的本質是讓孩子獨立思考和判斷,不盲從輕信、不人云亦云這是改變世界的前提力量。

3、創造性思維

愛因斯坦說:創造力遠遠比知識重要得多,知識是有限的,但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動著科學以及各個領域的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可知,創造性思維比起現有的學識和思想來說,要具備更加可能性。如果不想孩子成為一個坐享其成,只是沉浸在書中的讀者,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開拓者,這項思維就是不可或缺的。

續編故事結尾與仿編創造詩歌,是創造力的高標準體現。德國詩人歌德的母親,自歌德2歲起就對其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這對歌德以後成為一個有名的詩人、劇作家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要讓孩子經常和大人一起參加活動,對社會有一定的感知和認識,在社會實踐中開闊視野,擴大形象儲備,孩子也能夠擁有寶貴的創造力和精神財富。

4、好奇思維

孩子的好奇心具體表現在3個方面。

第一,對新奇的東西敏感,能注意到它,而且特別想去了解。

第二,有探究的行為,去觀察、去觸碰,想知道這新的東西是什麼。就像孩子在大樹底下看螞蟻窩,甚至能看上半小時都一動不動。

第三,就是整天不停地提問,對未知的新事物,想從大人身上得到解答。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如果我們的孩子如此富有探索精神的孩子,請你一定要小心的呵護他的好奇心,因為你正在培養他的創造力。

對於孩子的問題一定不要不耐煩,如果不知道,就邀請他一起尋找答案,這樣他以後也會變得樂於提問和思考。

同時記得鼓勵孩子,讓他們不斷探索,開動腦筋,認真思考,一個擁有好奇心的寶寶,長大之後也會成為一個樂於思考的優秀的人。

參考資料來源:教科版科學、美贊童教育、人民日報、新華網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喜歡叮噹派好習慣的文章,記得在下方點 贊、收藏、轉 發哦!也歡迎您留下對上文內容的看法。

END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處於3-6歲時,這種思維很重要,家長早培養孩子少走彎路
    當孩子處於3-6歲時,這種思維很重要,家長早培養孩子少走彎路相信家中有3-6歲孩子的家長,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對於周圍的一切事情都很好奇,總是喜歡問為什麼,而大人經常被問得啞口無言。自己眼中那些理所應當的事情,為什麼孩子這麼執著於為什麼?
  • 三歲前,家長培養孩子這幾種能力,以後人生少走彎路
    文|秘籍君孩子在3歲前,是培養他能力的關鍵時期。孩子如果具備了他最應該具備的能力,就不會落後於同齡人,而且越是長大也越自信,以後還能少走很多彎路。家長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的時候,要保持一顆平等的心,不要試圖左右孩子的人生,靜靜等待,花開自然。
  • 3歲前不給孩子立規矩就晚了,家長做到這4點,少走彎路
    導讀:3歲前不給孩子立規矩就晚了,家長做到這4點,少走彎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歲前不給孩子立規矩就晚了,家長做到這4點,少走彎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培養3-6歲孩子的創造能力,從培養「思維能力」開始
    其實這種創造力源自於他的思維能力,也就是說培養一個孩子的創造能力,要從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開始,這種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於3-6歲的孩子尤為重要。思維能力一般可以具體分為邏輯思維能力、認知思維能力以及直覺思維能力,這三種思維能力都是培養孩子創造能力的基礎。
  • 孩子3-6歲時,思維啟蒙才是家長最容易忽視的重要啟蒙教育
    作者:小新老師 北京新東方小學全科教育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家長開始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也更加深入人心。3-6歲是孩子思維和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大部分能力的啟蒙教育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很多「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早早就開始給孩子進行各種啟蒙訓練了!
  • 當孩子寫下3+4=1,家長先別急著糾錯,「數學思維」比算數更重要
    在新加坡的一所小學裡,有個學生在作業本上寫下了幾個等式:1+1=1;1+2=1;3+4=1;5+7=1;6+18=1;老師看到後感覺不可思議,對這些等式充滿了好奇。他沒有輕易責備孩子,而是把他叫到辦公室仔細詢問。
  • 3-6歲,抓住幼兒思維發展關鍵期,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另一個是蒙特梭利關於孩子能力培養「機會窗口」的報告,其中指出邏輯思維的敏感期在孩子3-4歲時就會出現,孩子在無數個問題中萌芽好奇心,急切了解這個世界的邏輯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3—6歲是幼兒思維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抓住關鍵期培養孩子,讓他在未來具有無限大的潛能。邏輯思維能力怎麼培養?
  • 李玫瑾:家長懂得「養兒3忌,養女5忌」育兒法,孩子將來少走彎路
    養育孩子詩意間大是,很多家長都存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思。其實養育男孩和養育女孩,是有不同的方式的。李玫瑾教授說:「養兒三忌,養女五忌」,家長懂得這幾點,孩子日後少走彎路。3、別重男輕女在老一輩的人中,「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嚴重,這種思想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傷害非常大,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其實,你以後老了女兒對你的愛不比兒子給的少,所以,不要再因為孩子的性別而區別對待。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巧用這4招,孩子長大少走彎路
    可是等孩子長大之後他們才發現,他們已經沒辦法管教孩子了。事實證明,想要給孩子立規矩一定要趁早!2歲是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教育孩子時巧用這4招,日後孩子將更好管教。為什麼說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所以,想要讓孩子對你的教育印象深刻,家長必須要把對孩子的教育和具體的事情或者物件結合在一起才行。孩子2歲左右會很活潑好動,闖禍這一環節自然是少不了了。比方說,孩子在和小動物玩耍的時候突然甩了一巴掌過去,這個時候家長就要站出來了。家長要告訴孩子,小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傷害它們是不對的,然後再藉機告訴孩子,他們同樣也不可以亂打人。
  • 「養兒三忌,養女三忌」,家長早明白這些,孩子長大後能少走彎路
    那些傳統的教育方式也要更新換代,想要讓孩子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少吃苦,家長務必要熟記這些教育秘訣。養育男孩切記不要太強硬,養育女孩也切勿太軟弱。「養兒三忌,養女三忌」,家長早明白這些,孩子長大後能少走彎路一、養育男孩的方式1、不要緊逼在父母眼中,男孩就應該從小堅強勇敢,這樣長大後才能有擔當。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少走彎路
    寶寶從出生起,就會對這個未知的世界進行積極地探索,父母應該在孩子這個過程當中,從小對寶寶進行教育。三歲前讓寶寶養成一個好習慣是很容易的,如果父母能夠在這個時間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那麼寶寶將來在面對很多事情時,都會感到更加容易。實際上,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在三歲前就有了一些簡單的習慣,並且他們養成一種習慣也非常快。
  • 6歲前孩子有這4種表現,可能是個「天才」寶寶,好好培養錯不了
    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聰明伶俐,甚至智商卓越,但實際上我經常見到一些家長將孩子高智商的表現當做「怪相」,浪費了孩子的優勢,錯過了培養孩子的好時機。那麼,孩子有哪些表現時說明他可能是個「天才」寶寶呢?
  • 李玫瑾建議: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認真培養
    李教授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認真培養第一種:孩子吃飯時大聲叫嚷情商高的人是懂得如何去愉悅其他人,而不是引起其他人的反感,還記得上一次我去餐點吃飯,有兩個六七歲的孩子吃飯時大聲喊叫,還時不時的亂跑亂跳,旁邊吃飯的人都面露嫌棄的表情,但孩子的爸爸媽媽卻習以為常。
  • 心理學老師一張圖告訴你:為什麼培養2-8歲孩子的數學思維很重要
    孩子的總體身體發育,0-4歲有一個小高峰,之後是一個平穩期,到了青春期,又有一個小高峰,所以,想要孩子長高的家長,這個階段的營養和運動非常關鍵。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在2-8歲這個敏感期階段,培養好孩子的數學思維,孩子上小學、中學後,學數學就會非常的輕鬆,就像我們小時候班上的那些學霸一樣。
  • 心理學老師一張圖告訴你:為什麼培養2-8歲孩子的數學思維很重要
    拿我自己說,我孩子現在兩周八,1年前,就花了2萬多給他報了早教班但平時一周就2節,本來就很少了,再加上今年疫情,前半年都是停課狀態,這個月才開始一周一節課,這就更少了。所以,我買了很多這方面的書籍,自己每天晚上都花一點時間,陪孩子邊玩邊學,希望儘早培養孩子這方面的優勢。
  • 3-6歲是孩子心理發展關鍵期,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很重要
    家長不要陷入到讓孩子學習的效率中,而是在孩子6歲之前就應該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才是會讓孩子真正的受益!3-6歲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教會孩子的好的習慣是會陪伴孩子一生,我們常說到的「三歲看老,七歲看小」就是應對了孩子的心理發展的一個規律。l 3-6歲孩子心理發展關鍵期在1978年,諾貝爾獲獎者在巴黎聚會的時候,人們對獲獎者都是感到好奇和充滿尊敬的。
  • 3-6歲是數學思維萌芽期,試試這4個方法,讓孩子擁有數學頭腦
    不過給孩子培養數學思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數學知識的奧秘,在現在的領域中還是在不斷探索和延伸。要想讓孩子擁有數學思維,就要抓住孩子學習數學的最佳時期。家長細心觀察會發現孩子在三歲以後,大腦的思考能力明顯比以前有了明顯變化,三歲之前家長跟孩子交流,孩子基本不會有太多的思考,父母說什麼便是什麼。但是三歲之後,孩子明顯有了自己的思考,也是孩子提出問題最多的時候。
  • 3-6歲的孩子,通過這4個小技巧培養邏輯思維,大腦更聰明
    相信家中有3-6歲孩子的家長,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是不是覺得很煩?自己眼中那些理所應當的事情,為什麼孩子這麼執著於為什麼?其實這就是孩子的邏輯思維正在慢慢發展的表現,邏輯思維發展得越好,孩子的大腦也會越聰明。
  • 3—6歲數感思維萌芽期,抓住這3個重點內容,培養孩子「數學腦」
    克萊因曾說,「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數學的啟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要,可以說沒有數學思維生活和學習都會受到很大影響。3-6歲是孩子數感思維萌芽期,抓住這3個重點內容,培養孩子「數學腦」。「圖片式思維」是什麼?
  • 孩子6歲前,家長要培養他這3項能力,比學習成績重要得多
    讓孩子快樂成長,把孩子培養成才,這無疑是所有父母最大的心願,也是父母們最費心,最焦慮的一件事。有人不惜花錢,用半年工資養活孩子的一個暑假班;有人到處找關係,絞盡腦汁為了孩子搶一個學區房;甚至如春晚小品上演的那樣,連孩子的座位,都要全家興師動眾地去爭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