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叮噹派好習慣
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
3~6歲的 孩子正處於所謂「精力旺盛年齡」,身體的一切機能都生氣勃勃地向各方面開始發展。
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已具有整個人格的縮影,他們不再像兩歲時對他人表現出無意識的反抗和敵對情緒,在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而是因為3-6歲是人類思維成長的黃金時期。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科學研究表明,許多人一生中至關重要的思維習慣和方法,都是在3-6歲的孩童時期形成的。在這個黃金時期,如果能夠抓住機會來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那麼將對他的一生都有積極影響。
對於3-6歲的寶寶,這四種思維能力很重要:
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藉助於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又稱理論思維。
其本質就是善於深入思考問題,抓住事物規律,梳理關係條理,並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惑:過早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力是不是揠苗助長?
先來看組數據:根據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發布的「人類大腦發展」曲線圖,包括概念形成、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解決問題和創造力等能力的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更高認知能力,在10個月到3~6歲間就達到了頂峰:
孩子邏輯思維力的黃金髮展期正是3-4歲,蒙特梭利有關「機會窗口」的報告也證實了這一點:兒童邏輯思維的敏感期在3-4歲時就會出現。這階段的兒童如同一本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他們迫切想了解事物間的邏輯關係。
邏輯思維能力與兒童的學習成績是正相關的,一些孩子的學習障礙,就是卡在思維邏輯性上。所以,發展兒童思維邏輯性是促進智慧發展的關鍵。
愛因斯坦曾說過:思維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思維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具有邏輯思維能力,和掌握複雜抽象概念的人,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如何思考。
在美國國家天才兒童協會官網上,對「天才兒童」的界定有如下標準:
諸項能力中,「邏輯思維能力「的權重最高,因為COGAT考試(認知能力測試)的題目多是針對孩子邏輯思維中分類、找規律、類比、因果關係判斷水平的考察。
很多重點小學都用邏輯思維作為選拔學生的標準,尤其是想進知名民辦小學,就的邏輯思維能力強。
對幼升小稍有了解的家長都知道:眾多私立牛校的幼升小考試,無不把邏輯思維題作為考察的重中之重。對此,牛校的校長有自己的考量。
上海萬源城協和雙語學校校長說:
「我們的面試題並不側重考察計算能力,我們考察的是,孩子跟數字內容打交道時,他是否能傾聽,按老師的指令作出反應,與小朋友合作,在這些互動中,我們將看到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上海同濟大學實驗學校副校長說:
「孩子每一次提問和回答,都是其邏輯思維水平的真實反映,在看圖說話時,孩子的故事邏輯、情節演變是否符合邏輯,這些是我們考察的重點。」
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兒童邏輯思維能力開始變的越發關鍵,甚至成為了幼升小最重要的一環。
想要成為不被淘汰的那一個,邏輯思維能力絕對是制勝關鍵!
如何培養3-6歲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做題目對他們難度太大,也有點立苗助長的感覺,讓孩子在遊戲中鍛鍊能力是再好不過的方式!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不如試試這5種培養邏輯思維小遊戲:
(1)反口令
遊戲目的:
能根據「口令」做相反的動作,訓練孩子思維的逆向性及思維的敏捷性。
遊戲玩法:
你說「起立」,孩子就要坐著不動;你說「舉左手」,孩子就要舉右手;你說「向前走」,孩子就要往後退…總而言之,孩子要和你「反著來」才行。如果他做錯了就算輸了。
(2)益智連線
遊戲目的:
這是一個益智連線遊戲,是訓練孩子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孩子去試錯。
遊戲玩法:
觀察圖中的方塊數字方塊。
遊戲的要求,是將相同的數字用線條連起來,但是他們相互連得線不能碰到一起,小朋友們思考一下吧!
(3)執行口令
遊戲準備:
馬克筆、白紙1張
遊戲目的
這是一個視覺查找的能力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
遊戲玩法
1.在白紙上面,分散寫滿數字寶寶。可以選擇5個數字,這些數字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如,年齡小點在認識1-5的就寫1-5,大點的孩子可以寫20-30或是百位的都可以。
2.口令,年齡小的話,家長可以下簡單一點的口令如,找到數字5,在所有5的上面打個對號;大點的孩子可以給到雙重指令或是三重指令都是可以的如「找到所有的7,在7的上面畫個三角形」
(4)益智連線遊戲
遊戲準備:
筆、白紙1張
遊戲目的
這是一個提高觀察力,專注力,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遊戲玩法
觀察圖中小圓,有兩個圓形塗成紅色,小朋友有需要從第一個小圓畫起,把所有小圓連起來,但不能碰到塗有紅色的兩個圓。
(5)高個矮個遊戲
遊戲目的
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孩子的逆向思維能力及空間感知能力。
遊戲玩法
遊戲前準備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積木和高矮不同的小人3個。
你可以在3個高矮不同的小人下面墊上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的積木,使它們顯得一樣高。然後,讓孩子根據所墊木塊的多少,判斷出這3個小人中,哪個最高,哪個最矮。
當我們問孩子「狼和羊誰更好」時,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羊,因為「羊代表正義」,「狼代表邪惡」。
得出答案很容易,但孩子們在答案背後的思考卻很少。
中國的孩子,太過於缺乏批判性思維。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
它是英文critical thinking的原譯,千萬別以為他崇尚的是批評和挑刺,它真正強調的是:
不盲從、不迷信,聽什麼做什麼都有理有據。
思維模式開闊的孩子,在長大步入社會以後,也會顯得多變靈活,有更多的策劃點子和新奇的主意。
如何訓練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呢?
比如:讓孩子說一說,你認為恐龍還可能生活在地球上嗎?你相信外星人客觀存在嗎?
有一個孩子就繪製了思維導圖來豐富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們看到,在上面的圖中,孩子通過三個維度,清楚的表達了自己的主張。括號圖自下而上,用客觀的證據支持理由,用理由支撐自己的主張。
當然,這樣的主題對3-6歲的孩子稍有些難度,那也沒關係:我們可以試著和孩子們討論這些問題:1+1=?
答案是2的話是在標準代數思維下得到的答案;
答案是1也有不少理解方式,比如當1代表的是1隻筷子的時候,2隻筷子等於1雙筷子;
答案還可以是61,當前面的1代表1小時後面的1代表1分鐘,答案就是61分鐘(這裡還可以讓孩子理解單位不同不能進行運算);
……
這個問題還能得出很多答案,只要孩子能拿出有說服力的理由和證據,就是正確答案。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孩子們試著和我們辯論:
比如,紅色好還是綠色好?羊好還是狼好?
這些開放式的問題能讓孩子們更懂得獨立選擇和表達的意義。
當然,這些爭辯都需要用大量的理由和論據去說服對方。
比如:羊好還是狼好的主題上,從生物鏈來說,狼在羊上面,是更高級的生物,狼更聰明智商更高;從文學作品來說,《狼王夢》等書都表達了狼的團隊精神和豐富的情感,狼吃羊是生存本能,並不能因此就認為狼「壞」;當然,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賦予了狼「壞」的性格,羊則代表善良、智慧和正義。
除了表達自己的見解以外,如何有力地反駁別人也是一個技術活。
反駁他人觀點,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是對同一主題不同主張的探討,不是爭吵,更不是相互的詆毀和諷刺。保羅·雷格漢姆在他的書《how to disagree》中就把反駁分了眾多層次:
我們能看到,最有效的反駁是駁斥對方的主要論點,雖然孩子們不一定能立刻理解這麼複雜的內容。但是至少我們需要讓孩子們理解如何是和而不同,理解如何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時最有力量。
說了這麼多,其實批判性思維的本質是讓孩子獨立思考和判斷,不盲從輕信、不人云亦云這是改變世界的前提力量。
愛因斯坦說:創造力遠遠比知識重要得多,知識是有限的,但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動著科學以及各個領域的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可知,創造性思維比起現有的學識和思想來說,要具備更加可能性。如果不想孩子成為一個坐享其成,只是沉浸在書中的讀者,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開拓者,這項思維就是不可或缺的。
續編故事結尾與仿編創造詩歌,是創造力的高標準體現。德國詩人歌德的母親,自歌德2歲起就對其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這對歌德以後成為一個有名的詩人、劇作家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要讓孩子經常和大人一起參加活動,對社會有一定的感知和認識,在社會實踐中開闊視野,擴大形象儲備,孩子也能夠擁有寶貴的創造力和精神財富。
孩子的好奇心具體表現在3個方面。
第一,對新奇的東西敏感,能注意到它,而且特別想去了解。
第二,有探究的行為,去觀察、去觸碰,想知道這新的東西是什麼。就像孩子在大樹底下看螞蟻窩,甚至能看上半小時都一動不動。
第三,就是整天不停地提問,對未知的新事物,想從大人身上得到解答。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如果我們的孩子如此富有探索精神的孩子,請你一定要小心的呵護他的好奇心,因為你正在培養他的創造力。
對於孩子的問題一定不要不耐煩,如果不知道,就邀請他一起尋找答案,這樣他以後也會變得樂於提問和思考。
同時記得鼓勵孩子,讓他們不斷探索,開動腦筋,認真思考,一個擁有好奇心的寶寶,長大之後也會成為一個樂於思考的優秀的人。
參考資料來源:教科版科學、美贊童教育、人民日報、新華網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喜歡叮噹派好習慣的文章,記得在下方點 贊、收藏、轉 發哦!也歡迎您留下對上文內容的看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