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紱有什麼靠山,竟然敢頂撞張廷玉?

2021-03-05 生活綜合體

雍正繼位後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造,先是下旨清理山西的虧空,而後又熱火朝天的籌備他登基來的第一場科舉考試。既然是考試,那就要有考官啊,這時候時任總理王大臣的老八,舉薦了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為主考官,張廷玉見狀,便舉薦了李紱為副考官。雍正聽了也甚為贊同,就確定了這兩個人為科舉試的考官。隨後雍正把考卷親手交給了兩位主考官。可就是在考試前一天,李紱在伯倫樓喝酒,竟遇到了有人公開兜售科舉考試的答案,然後李紱買了一份。

等到科舉考試那一天,試卷下發,李紱看了自己買的答案,竟和考試的題目一模一樣,之後他便要求張廷璐終止考試,可是張廷璐不聽,並軟硬兼施的勸告他,拿出自己主考官的身份試圖壓制他,然而李紱直接將頂戴朝冠放在桌上,辭去了這官身,李紱一個副主考為何有如此大的膽量,他背後的勢力究竟是誰?

一.李紱的性格

孫嘉誠因為新錢的事兒和阿靈阿打了起來,後來被雍正訓斥了一頓以後,準備捲鋪蓋捲走人。結果正好遇到了李紱,李紱說他明白孫嘉誠有理,所以從他和孫嘉誠的關係來看,他是個清官,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嗎!這是其一。

而後就是在張廷玉舉薦李紱之時,說了:

此人崖岸清浚,是讀書人的典範。

雍正一下就猜中了是李紱,所以可見李紱的聲譽之高,況且老八也說了他一清如水,試圖籠絡他,結果被他一口回絕了。這是其二

在之前雍正奉命追比國庫欠款一事中,當時李紱還是三阿哥的門人,當時雍正一口否定做書對於民生裨益不大,李紱出來懟四爺:

那倉頡造字豈不是多此一舉了,要不是四爺,這話我還懶得說呢!

公然懟四爺,這是其三。那時候當著王爺的面都不肯低頭,更何況是在張廷璐面前。

所以從李紱的朋友圈可以知道他的自視清高,從別人對李紱的評價可以知道他確實是才華滿溢,從他之前頂撞雍正說明他不為勢力所屈服,只為遵從本心,所以在這兒他的後臺就是從心,遵從自己的本心。

二.李紱的信仰

李紱也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上來的,他是康熙四十八年的進士,和田文鏡同年考的試。他少時孤貧,好學又聰明,後來參加了科舉考試,被選手庶吉士。所以說李紱是通過科舉考試上位的,在他的心裡,科舉考試是神聖的,不可侵犯的。這一點從他讓張廷璐派人把那些鬼畫符扔出去就可以看出來。

好一句怪力亂神子所不語,他自視清高,崖岸清浚,不為權貴所折服,是天下讀書人的榜樣。這都表明了他的信仰,在他的心裡讀書是很神聖的一件事,而科舉考試正是選拔人才的,要的就是公平二字。現在考場內有人作弊,那麼考試就得停止,所以他才不顧一切的頂撞了張廷璐,他不容許任何人侵犯這場在他看來神聖的考試!

三.雍正的重視

如果說李紱頂撞張廷璐,是大膽犯上,那麼他也是有後臺才會這樣做的,而他身後最大的後臺就是朝廷,是雍正。從雍正小心翼翼的交給他考卷的時候,就足夠看出雍正對這場考試的重視。上任後辦的第一件大事,治理山西虧空被搞砸了,那麼對於這場選拔人才的大典,可想而知,雍正對其的重視。

況且這還是他登基後舉行的第一場科舉考試,所以一定不能搞砸。而李紱在知道考場有人作弊後,他立馬請求張廷璐停考,這都足以說明李紱對這場考試的重視,同時他也知道這場考試對於雍正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所以他出言不遜,頂撞了張廷璐,是誰給他的膽子?是朝廷的臉面和雍正的重視。正是因為雍正對這場考試的極其重視,所以更不能出差錯,刻意隱瞞不僅是欺君犯上,而且還是對自己擔任的職務的不負責任,此時李紱分的清孰輕孰重,他選擇後者,停止考試封鎖考場,在當時看來是狠狠的打了雍正的臉。可是過後我們再來看,這樣不僅維護了朝廷的體面,又保持了科舉的神聖,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在李紱做官之前,他的頂頭上司是三阿哥,所以一出事他就去找了三阿哥。但是給他頂撞張廷玉勇氣的絕不是三阿哥,而是另有後臺,這個後臺就是他自己的信仰和雍正的支持!他沒有屈服於張廷璐的話,而是選擇了堅持自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仁官、清官、好官,早在張廷玉舉薦之時,雍正就知道李紱的心性,所以就算終止考試,日後雍正靜下來好好想想,也是不會怪罪於他的!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雍正殺張廷璐,為何卻一定要等著張廷玉的奏摺?
    不僅自己親自出考題,更是親自欽定了主考和副主考人選,可誰曾想到,如此重視的科舉,竟然出現了科場舞弊的事情,關鍵這犯案者竟然還是自己欽定的主考官張廷璐。 有人說,這個案子未必有那麼簡單,可為啥就偏偏殺張廷璐一人呢?其實,雍正早就知道這事兒不簡單,考題是雍正自己親自定的,可為啥偏偏如此保密的事情,還能洩露出去。張廷璐只是一個主考官,肯定沒有這個能力,有偷看考題的人必定是雍正身邊的人,是誰?是八爺?還是弘時?但有一點,無論是誰,雍正剛登基,在此時此刻都不能揪出背後的大老虎。因此,只好將張廷璐作為主要案犯,也可以說是讓張廷璐背鍋了。
  • 為領導解圍,張廷玉的這波操作滿分
    對於當下的局勢,張廷玉有過一句相關摺子數量的匯報,能夠直接說明:「參田文鏡的摺子,一共有二十七件;保羅鎮邦、黃振國他們的摺子,一共有五十六件。只不過,隆科多所言「不得不有個態度」畢竟沒有說明針對對象,所以,雍正皇帝也不便發作。於是,雍正皇帝便抓住隆科多的這個小聰明,立即追問:「你說說看,該有什麼態度啊?」
  • 雍正王朝:沒有弘曆求情,李紱真會死?雍正帝布局,不得不服
    那麼, 這裡面就會有兩點疑問:1、雍正皇帝對於李紱「過山車」版的處理過程,目的何在?2、誠親王胤祉連「御前免跪」的恩典放棄都沒法勸動雍正皇帝,為何弘曆叩了幾個頭,雍正皇帝就拿出赦免恩旨,赦免了李紱呢?面對清流派的巨大壓力,雍正皇帝拿出了「孤家寡人」的精神,就像寶親王弘曆從河南歸來時,對雍正皇帝的表態一樣:「新政決不能停止,田文鏡就是有錯,為了新政,也決不能處置他!」田文鏡有錯嗎?
  • 【青雲往事】「有清一代陸王學說第一人」李紱與青雲譜的淵源
    康熙六十年李紱擔任會試主考官,出榜時,發生落第考生聚眾鬧事,御史上疏彈劾,康熙疑其有弊,貶謫永定河效力。李紱蒙冤,路過蘆溝橋時作詩云:「身世浮沉兩謬悠,且將公論付千秋;只知國事和家事,敢怨清流向濁流。」慷慨悲愴,表現他雖然蒙冤受屈,身處逆境,卻仍然忍辱負重,為國事盡力的坦蕩情懷。
  • 一代名臣的橫空出世:雍正急需用人,張廷玉:死牢裡有個現成的
    至於雍正皇帝身邊的智囊張廷玉、蔣廷錫,自然要陪同雍正帝坐鎮中樞,不能派出去。於是雍正皇帝讓大家推薦人選,張廷玉回答說:死牢裡有個現成的。 在這個緊要關頭,張廷玉為什麼敢推薦一個死囚?張廷玉是一時興起,還是這個死囚非同尋常?
  • 朝庭急著用人,張廷玉:死牢裡有個現成的,一代名臣橫空出世
    當時雍正帝心腹不多:十三弟胤祥、大臣李衛、張廷玉、蔣廷錫等四人。蔣廷錫與張廷玉是坐守中樞的大臣,自然不能輕易派遣,而李衛又因喪母正在守孝期間,胤祥更是久臥病榻,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在此危難時刻,竟然找不出能夠上任的人選。作為雍正的左膀右臂,張廷玉給出了一個意見。他對雍正帝說:「可用之人,如今正在死牢之中。」雍正稍作思量,便知道了張廷玉所指——前兩廣總督阿克敦。
  • 張廷玉、李衛、鄂爾泰三人,誰更厲害些
    雍正元年時,張廷玉已經擔任戶部尚書,官居一品,李衛跟鄂爾泰還是中低層官員的行列。李衛是花錢買來的官職,他是江蘇富戶,家中頗有積蓄。康熙末年,國庫因打仗賣了一批官職,李衛也跟著買了一個員外郎的職位。清朝時,這種非科舉出身的官員往往很難得到提拔。
  • 年羹堯給人送禮,張廷玉卻除了天麻,什麼都沒收,這是為何?
    但是在歷史中我們知道張廷玉並不是貪財之輩,可是他為什麼又要接受了年羹堯的禮物,而且唯獨只選擇了天麻呢?其實事情遠,沒有表面這麼簡單,這並不是單純的送禮和受禮,其中內有深意。我們從其中的送禮背景上來看,送禮的時間節點是發生在年羹堯安排的江夏鎮行動之後。
  • 張廷玉是康熙雍正時期的重臣,為何到乾隆時卻被處處針對?
    因此雍正一朝,張廷玉依舊被雍正帝視為最值得器重的大臣之一。 不過,雍正帝為人善於猜忌,張廷玉能在雍正一朝得到信任,可見張廷玉的做人本事不是一般的強。雍正帝器重張廷玉,甚至還頒布詔書,宣布等到張廷玉過世以後,張廷玉的牌位可以進入太廟,和皇帝一起被供奉。要知道,歷朝歷代只有朝廷的功臣,而且絕對忠誠的,才有這個資格。
  • 張廷玉兒子考了第3名,雍正賞賜玉如意,張廷玉:家族醜事!
    但是,相傳此次科舉有「舞弊」現象,而且是雍正皇帝親自參與的,將高中探花的張若靄名次往後移,使他無緣前三甲。張若靄是重臣張廷玉之子,雍正得知其考中科舉時,早早傳喚張廷玉想要將玉如意賞賜給他,然而張廷玉卻認為這是「家族醜事」,懇請皇帝收回成命,還要將他的兒子名次往後移。
  • 同為顧命大臣,乾隆帝能容得下鄂爾泰,為何就是容不下張廷玉
    此時的乾隆皇帝,似乎看誰都不順眼,認為富察皇后的喪儀不管怎麼隆重都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於是上至當朝皇子、皇室宗親、當朝大學士;中有禮部尚書、刑部滿堂官員、光祿寺上下人等;下至各地督撫、提督、織造、鹽政等地方官員;紛紛受到了嚴懲甚至被殺。據統計,富察皇后崩逝百日之內,就有數百名官員受到懲治,數十名官員被處以極刑。
  • 原創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不去祭奠孫嘉誠,還解釋說「去的人太多」?
    不管是雍正還是張廷玉自己,有一個客觀事實兩個人都非常清楚,那就是張廷玉是雍正派系的人,康熙末年的皇位爭奪戰,張廷玉堅定不移的站在太子黨這邊,而隨著康熙的調整,張廷玉也堅定不移的遵循了康熙的布局——輔佐雍正繼承皇位!
  • 這些職場敢和領導頂著幹的員工,原因讓你無語!
    你還不知道為什麼職場中有員工敢和領導頂著幹嗎?敢和領導頂著幹是一種表象,確實有此情況,但我們(特是剛踏出職場的大學生朋友們)對頂著幹這件事不能流於表象,否則容易在職場中給自己帶來一種錯誤的引導。所以職場中遇到這種情況,你即不要覺得這個員工有多牛,也不要覺得這個領導有多遜。以免錯誤的職場崇拜誘導錯誤的職場行為,比如你在某項工作的堅持上也嘗試著去頂撞領導,那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失所望,甚至讓你對自己職場前途灰心喪氣。雖然都是頂撞,但頂撞的因素不同,那結果自然就不會相同了。
  • 「再敢頂撞我媽,你就搬出去住」「不用麻煩,離婚吧」
    其實婚姻並不像想像中那麼美好,有沒有甜甜的愛情暫且不說,但絕對會伴隨著繁瑣的家庭關係以及雞毛蒜皮般的小事。過日子哪能一直轟轟烈烈,通常只是普通平庸罷了。前幾天一位讀者朋友醉酒之後,才意識到自己婚姻的失敗,跟她想像中的完全不同,「再敢頂撞我媽,你就搬出去住」「不用麻煩,離婚吧」。
  • 聽張廷玉和雍正帝對話,是一種享受
    只不過,張廷玉畢竟是漢臣,對於牽扯到旗人、旗務乃至皇族事務的時候,也有著不敢言、不能言的無可奈何。對於這位老臣的無奈,雍正皇帝非常清楚;但在很多時候,雍正皇帝還必須依仗這位「上書房首席大臣」來為自己站位,甚至為自己解圍。
  • 張廷玉為何要挖空心思獲得配享太廟?
    在清朝,共26個官員獲此殊榮,其中25位是滿人,漢臣中唯有張廷玉一人獲此殊榮。然而,張廷玉晚年為此可謂絞盡腦汁,費了一番周折,雖然死後獲此殊榮,但晚年為此鬱鬱寡歡,心存遺憾而終。張廷玉為康雍乾三朝重臣,可謂兢兢業業、盡瘁鞠躬。他康熙三十九年的進士,任刑部侍郎。
  • 雍正王朝:這4個隱藏極深的橋段,到底什麼意思,你看明白了嗎
    就像「刑部冤案」審結後,康熙皇帝和上書房大臣張廷玉在夜間的一次談話那樣,一場戲、幾個動作、幾句對話,就將人物性格、矛盾衝突、劇情發展盡數展現。就這一場戲,就能給致力於職場和仕途發展的人們帶來不可估量的收穫。
  • 乾隆不僅打擊鄂爾泰,甚至連張廷玉也不放過,他有何目的?
    對鄂爾泰和張廷玉打壓的措施高宗藉此大做文章,詔有司治仲永檀附黨營私之罪,並給鄂爾泰以降職處分。乾隆十年,鄂爾泰病逝,其黨不散。乾隆二十年,鄂爾泰的得意門生、內閣學士胡中藻撰《堅磨生集》案發,高宗舉其詩集中「又降一世」、「亦天之子」、「與一世爭在醜夷」等數十事,以悖逆罪,將其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