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總是最好的,不是嗎?
21世紀10年代最後一個寒冬結束了,歲末年初,我們總喜歡規劃些什麼。
找一個靈魂伴侶?換一份心儀工作?買車買房?……
你的規劃是什麼?
當我想2020該以什麼一個態度來開始生活時?一句話悄然上線:
心裡一束光,眼裡一片海,腦裡一堆書。
1
心裡一束光,執著一線的希望。
什麼樣的光最耀眼?
不是正午時分的太陽,而是黑暗裡的點點星光。
2019年4月17日,江蘇南京一名95後男子醉倒在地鐵站,身邊都是嘔吐物。
男子西裝筆挺,當晚為了陪客戶喝酒醉倒在地鐵站,他不顧形象趴在地上,不斷念叨著「喝了好多,喝了好多」「沒辦法,真的沒辦法」「大家都為了生活,不容易」。
幾分鐘後,妻子的出現讓上一秒還強裝鎮靜的男子瞬間崩潰,抱著妻子大哭起來,聲音顫抖開始不斷道歉:「寶寶對不起啊,我感覺我沒有用……」
此時,妻子不顧丈夫身上的嘔吐物,輕輕拍了拍他的頭,兩人緊緊相擁。
因為心裡有了承諾,所以他對妻子愧疚。因為心裡有了愛,所以她對丈夫包容。因為有了彼此,他們是彼此的太陽。
「我沒有用」只是今晚的夜,明日晨光升起,依舊為你奔赴沙場。
成年人的世界,處理容易長胖和脫髮,就沒有容易二字。
但有時候一個人、一句話、一本書、一個故事、一個場景、一個無法預料的事或物,總會讓你心懷希望,像一束光,給予你明天,指引你前行,照亮你的生活。
我們無法預料你的光會是什麼,因為每個時候都不一樣,但每個人一定都有一束屬於自己的,那就是你自己,不一定要做別人的太陽,最起碼可以做一根隨音樂揮舞的螢光棒,動次打次……
期待今晚的電視劇更新嗎?嗯對,這就是生活。
2
眼裡一片海,容下喜怒哀樂。
是什麼讓人生有意義?
不是金錢和物質,而是生活本身。
2019年12月1日,一名長安福特AE工程師清晨在朋友圈發下簡短文字:「對不起,我有抑鬱症,工作問題太多,對不起所有人和這個世界」。之後跳樓離開人世,年僅30歲。
985高校吉大畢業,入職8年,已經是項目的負責人,一周前還給孩子過周歲宴,00:44時還給妻子說晚安,早晨8點,終因工作壓力太大導致抑鬱,成為折翼的天使。
該有多大的勇氣和決心,才會選擇放棄生命?
如果有這份勇氣和決心,為何不放棄這份工作,換一份能和家人朋友一起輕鬆度過的工作呢?薪資待遇差一點又有何妨?
大海,時而平靜,時而奔流,既寬廣包容,又激情奮進。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你的心靈會得到洗滌,變得豁達、開闊、進取、坦然。
大海的大,容得下苦難與悲傷,裝的下你的歡樂和幸福,把心放平,把心放輕,少了一些無奈與感慨,多了一份從容與淡定。
如果你還沒看過海,切不可錯過。
3
腦裡一堆書,有趣又有料。
有趣重要嗎?
廢話!!!
一個小夥伴問我:「你看了那麼多書,有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嗎?」
我受何兆武教授著作《上學記》影響,也認同讀書本身即是目的。就如五柳先生所言,「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心理學學家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有目的的,或是意識層面,或是潛意識層面,何兆武教授的目的是「讀書」,五柳先生的目的就是開心。
如果非要給讀書一個理由,我想我讀書的目的有兩個:讀雜書構建三觀理解世界,讀專業書搞好工作。
小時候聽語文老師分析詩句文章總是玄乎地說道,根據文章片段,你就可以了解作者。當時覺得老師在扯淡,然而現在應了真香定律。
理解這個世界有兩個途徑:體驗和讀書。體驗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踩坑,而讀書則是看別人踩過坑後不再去踩。
無法比較哪個是最好的方式,因為他們相輔相成,有時候你要讀過一些書你才能體驗到一些事,有時候你則需要體驗一些事後才能讀懂一些書。
那為何讀的是雜書呢?
數學、語文、化學、物理、經濟、生物、心理學、醫學、哲學等都有一套完整的系統解釋世界,他們各不相同,卻都是正確的,但不一定都是可行的.。
比如,你女朋友有生病了,該不該叫她多喝熱水,你從醫學的角度和心理學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至於讀專業書,大家都知道,人嘛,總是要吃飯的啦。
人一天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工作的,如果能把工作做好,不也是一件讓自己爽的事情嗎?
《不存在的騎士》裡有一句話我很喜歡:「無論如何,你的骰子已亮出它們的點數。我的骰子還在盒子裡跳躍。」
心裡一束光——自信。
眼裡一片海——自律。
腦裡一堆書——有趣。
21世紀20年代會是什麼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2020,愛你愛你!
這是錦桐的第 18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