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孩子們共讀了多少書、跑了多少步?語數英學科各領域學業發展情況如何?心理素質又有哪些方面提升?前不久,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首次嘗試以「小學畢業生6年成長報告」的形式,給這些問題交上了一份答卷,用大數據分享孩子們2000多天的收穫,為他們留下一份珍貴的成長記錄。
成長報告見證課改6年成果
2011年,清華附小成為教育部首批教材和課程改革實驗學校,至今已有六年。這也意味著,今年進入畢業季的六年級學生是首次完整經歷課改六年的學生。據清華附小教學副校長王玲湘介紹,這也是2017屆畢業生6年成長報告出爐的初衷,「2011年,我們學校首次提出了『1+X』課程體系。六年過去了,我們想看看,這個體系給孩子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滋養,是否為孩子的成長起到了奠基作用。」
王玲湘口中的「1+X」課程,「1」指的是優質落實國家文化基礎學科;「X」指向綜合實踐的項目學習。1和X,是指向整體育人的、加工和創造符合學校實際的學習行為。
「最後的報告數據顯示,我們當年設計的課程體系還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的。」據王玲湘介紹,2011年,清華附小率先將體育納入了學校的核心課程,並以「每天體育三個一」,即「每天一節體育課、每天一個體育大課間、每人一個體育自主選修項目」的方式來保證體育課程質量。「與海澱區平均水平相比,我們學校孩子的近視率、超重及肥胖率都相對較低,體質水平較高。」
另外,包括「主題全學科閱讀課程」在內的學校個性課程效果也在報告中得到了驗證。據相關數據統計,清華附小學生六年人均閱讀量超過1000萬字,積累500篇古今經典詩文,「我們在六年前的課改措施,與當前中高考改革的趨勢不謀而合。」王玲湘表示。
過半學生每學期讀書超9本
在報告的大數據部分,清華附小通過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在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以及海澱區教委的支持下,對本校2017屆畢業生在品格素養、陽光樂學、主題全學科閱讀、體育健康等方面進行了數據調研。
其中,品格素養調查問卷分析報告顯示,2017屆畢業生對言行得體、協商互讓、誠實守信、自律自強、勇於擔當、尊重感恩等方面有高認同度的學生佔比均在85%以上。從各維度的對比情況來看,對「尊重感恩」維度認同度高的學生佔比最高,「協商互讓」次之。
體育健康方面,84%的同學認為通過學校開展的體育活動,減輕了學習壓力,釋放了能量;68.4%的學生認為體育鍛鍊對包括語文、數學等在內的其他學科學習,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學生們認為自己身體素質在進入小學以來提升最明顯的前三項依次是速度、耐力和力量。同學們最喜歡的體育項目依次為遊泳(66.7%)、足球(58.7%)和籃球(38.9%)。
陽光樂學方面,從與廣州兩所對照學校的橫向對比來看,這屆畢業生在全面幸福、積極情緒、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四個維度上,指標得分均高於對照學校;從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的縱向對比上來看,四個維度指標得分都有所提升。
主題全學科閱讀調查報告則對閱讀動機、閱讀多樣性、閱讀策略、閱讀轉化及學生閱讀書目五個方面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數據顯示,「每天或幾乎每天」看純文字書的比例高達71%,99%的學生至少「每個月一到兩次」看純文字書。此外,80%的同學每學期閱讀整本書6本以上,53.1%的同學每學期閱讀整本書9本以上。在孩子們的閱讀書目類型中,文學類所佔比例最高,為62%;除此之外,也有共計近20%的同學提到「人文與藝術」、「數學與科學」類的書目。
學生成長報告對教學也有啟發
除了想要通過數據來檢驗六年課改效果,這份報告背後還有孩子們意願的推動。通過小學六年的學習,清華附小7個畢業班級已經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在小學結束之際,孩子們也需要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
在王玲湘看來,教育面向的是人的成長而不僅是冰冷的數據。因此,整份報告除了讓大數據告訴我們孩子的成長軌跡之外,還收錄了7個畢業班級的成長報告書。在報告書裡,班級以自述、日記、圖畫等多種形式演繹出自己獨特的風格。比如以閱讀見長的2011級1班班級報告的主題詞就是「書香童年」,孩子們在報告書中展示了自己最喜歡的圖書、評選出了班級「讀書小達人」,並用圖片、海報等形式記錄下6年的閱讀體驗。據王玲湘介紹,6年間清華附小為孩子們列出了共222本必讀和選讀書目,而這個班級的平均閱讀量達到了400本以上,僅在高年級段全班50名同學就讀了8880餘本書,涵蓋了古今中外的各類書籍。在有的班級報告書中,孩子們還記錄下了對同伴的評價、記錄下每個人的夢想愛好以及班級特色社團等。
無論是個體的成長還是班級風格的養成,背後都是孩子們在六年間與「10+」關鍵事件的遇見。因此,王玲湘特意在這屆畢業生的六年成長報告裡收錄了親歷清華附小百年華誕、與奧運冠軍校友同上開學第一課、把校園足球踢到阿根廷等「10+」關鍵事件,「這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節點,是素質養成的重要推動力量。」
有了這屆畢業生成長報告的首次嘗試,清華附小開始有了更長遠的目標。據王玲湘透露,未來學校將把報告的形式覆蓋到全校學生的成長記錄全階段,比如為不同年級學生形成階段性報告等。同時,學校還打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這屆畢業生未來的成長數據進行追蹤,「比如通過觀察孩子們10年後、20年後的成長表現,來探討小學階段數據與孩子一生發展的關係。」
在王玲湘的設想裡,未來的成長報告也將更加具有「私人定製」的特點,融合孩子們更多的成長故事。「這樣的成長故事不僅僅是孩子成長的記錄,對於教師未來的教學也會有很大的啟示作用。」(記者 牛偉坤 文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