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

2020-12-12 求是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八個相統一」,其中包括「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這是自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以來,對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的再次強調。

  貫徹落實「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的要求,就是要深入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相統一,探索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就是要把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兩者的緊密結合,作為新時代新形勢下高校有效開展「三全育人」工作的有力抓手、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明確目標追求與功能任務,實現立德與樹人、育人與育才的有機結合

  高校的建設和發展必須深入思考和明確回答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實現有機結合,也需要回答這一根本問題,明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目標追求和功能定位。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二者結合的關鍵點是思政,即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課程形式和課堂渠道,挖掘思政課程以外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思想和價值的引領。二者相結合的目標追求表現為三個層次:一、從教育教學根本目的上說,是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從教育教學的直接目的來說,是要通過課堂和課程這個主渠道,探索和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種途徑與方式,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從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來說,是要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效應。最終要達到的總目標,就是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培養時代新人。

  立德樹人是一個密切聯繫、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立德樹人要以德為先,德才結合,德育和智育並重。中國古代先賢所追求的三不朽,立德居其首位。同時,立德樹人又包含了立德與樹人兩個有所不同的側重點。有人認為,立德是樹人的前提和基礎,樹人是立德的指向和目標。古語也云:「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所謂立德,就是立德業,養德性,有德行。要培養受教育者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品格、優良的道德品質。所謂樹人,就是培才能,練技藝,有才學。要培養高素質、能力強、具有健康心智,有一技或多技之長的人才。立德主要體現出的是育人,樹人主要體現出的是育才。立德與樹人、育人與育才也就是我們一貫強調的德才兼備、又紅又專,引導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主要通過思政課程教育教學的引導來體現;樹人則主要通過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來體現。

  思政課程教育教學的主要功能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我們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教育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理論知識,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養成優良的思想品德、健康心理,主要體現出的是立德和育人的特徵要求;課程思政的主要功能是通過系統專業的知識體系和實際技能的教育教學,培養學生成長成才,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主要體現出樹人與育才的特徵要求。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就是這兩方面功能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撐,做到既立德又樹人、既育人又育才,實現立德與樹人、育人與育才的有機結合、辯證統一。

  2、拓寬育人途徑,實現思政課程顯性教育與課程思政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與方式來進行,教育方式具有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區別。自覺、有目的地採用這兩種不同特性的教育方式,把思政課程顯性教育和課程思政隱性教育結合起來,可以更好地幫助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拓寬育人工作的途徑與方式,提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成效。

  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課堂是主渠道,課程是重要載體。思政課程的教育教學主要是通過課堂主渠道、覆蓋高校所有專業、面向所有學生,在立德樹人和育人育才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對於引導學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發揮著直接的思想和價值引領作用。高校思政課程的教育教學一直受到高度重視,效果也在不斷提升。真正高質量有針對性、「有滋有味」、受到學生喜歡的思政課教育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回味無窮」,一生難忘,終身受益。

  思政課程教育教學活動在明確規定的若干門課程和學分、課時等教學要求框架內實施,其所要達到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通過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教育教學,引導學生認同和接受科學理論,把理論知識的認知轉化為信念和信仰追求,養成和保持優良德性和品行。思政課程的教育教學直接向學生表明教育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教育目標十分明確,教學由教師主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體現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顯性教育的特徵。同時,這種顯性教育也有其局限性,思政課程必修和選修課程學時學分有限,只佔總體課堂教育教學一少部分,並不能覆蓋高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所有環節;有些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對於一些簡單照本宣科、純說教式「滿堂灌」的教育教學,也會存在一些逆反心理和認知差異,加大了教育教學的難度。

  對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隱性教育,人們較多地關注的是無意識、間接產生影響與作用的教育活動和教育方式,強調的是學生在正規課程之外受到的無形教育,涉及文化層面、校園環境、物質層面、管理制度層面和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互動交流環節。國外學者把這種課堂外的文化環境氛圍和環節產生的德育教化效果稱為「隱性課程」。與這種「隱性課程」有所不同,課程思政的隱性教育主要指的是通過各種專業課程、專業課堂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的教育教學活動,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實現思想和價值引領,實現立德樹人的目的。在高校的常規課程和課堂教育教學中,專業課程和課堂的教育教學的比例遠遠超出思政課程和課堂所佔比例。推進課程思政工作,要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密切結合,基礎是課程和課堂,關鍵在教師和學生,工作重心在院系和教研室。要用好課堂主渠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結合專業和課程特色,聯繫實際,有的放矢開展工作。

  通過課程和專業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體現的是課程思政的隱性教育性質。課程思政把教師的政治態度、政治認同融入專業課程教育教學中,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之中,通過知識和技能傳授,使學生在渴望求知的興奮、愉悅和暗示下接受薰陶,啟發學生自覺認同,產生共鳴與升華,實現潛移默化的效果。課程思政隱性教育具有榜樣示範性、交流平等性、知識專業性和方式靈活性的特點,可以彌補思政課程顯性教育的一些局限。課程思政教育沒有統一模式,需要結合各種專業、各門課程的具體實際去探索適應,更需要思政課程的方向性引領。推進課程思政,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要求,完善課程體系,解決好各類課程和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如此才能充分體現出課程思政隱性教育與思政課程顯性教育所具有的目標追求一致性、教育教學方式接近性和教育教學效果互補性,以利於構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課程生態共同體,在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上實現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3、落實全員參與育人,實現思政課程教師與專業課程教師隊伍的有機結合

  學校所有教育教學工作者都肩負著育人的光榮使命與崇高職責。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強調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前提就是全員參與、全員育人。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有機結合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從事思政課教育教學的教師,兼職擔任形勢政策課教育教學的黨政幹部、輔導員,以及從事專業課程教育教學的廣大教師,能夠做到相互配合,真正同向同行,形成育人育才的協同效應。

  思政課程教育教學的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政治理論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認知、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成獨立人格、優良品質和良好心智,也要給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理論知識。專業課程教育教學的教師也需要結合不同學科專業特點,引導學生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本領,拓展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成長成才。思政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都要注重培育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創業創造精神、文化素質、人文與科學精神、協作精神、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高校的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各專業教師,應自覺肩負起立德樹人的職責和重任,才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最大化。對於哲學社會科學專業來說,育人與育才的功能和職責結合更為緊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這是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業發展的總體部署,也體現出對高校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的具體要求。

  在高校思政課程教師和專業課程教師隊伍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保持教育教學目的、方向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才能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不斷提升。承擔思政課教育教學任務,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是思政課教師的基本任務與職責。但從高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看,思政課程教育教學雖然是高校整體教育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但並不能包攬所有立德樹人、育人育才的工作。高校每一門課程都具有育人育才的功能,每一位教師都承擔立德樹人的職責。「傳道、授業、解惑」是中華民族教育的優秀傳統,教育與教學歷來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的整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既是學問之師,又是品行之師」。高校教師傳授知識和技能、「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的同時,應該自覺「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自覺把立德與育人落實到自己的言傳身教中。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進課程思政工作,關鍵也在教師,需要發揮廣大專業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高校思政工作需要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需要廣大教師結合專業課程和專業特點對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思想價值引領。思政課教師主講的「思政課程」與專業課教師主導的「課程思政」二者導向有機結合、效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共同發力、形成合力的大思政格局。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在大思政工作中可以發揮作用的重點與途徑有所不同,但「殊途同歸」,對於學生成長成才都不可或缺。

  做好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實現鑄魂育人,對高校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思政課教師,還是專業課程教師,不僅要有全員參與的積極性,還要自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做「四個引路人」、做到「四個相統一」,引導學生做到「四個正確認識」;自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八個相統一」等要求,引導學生成長成才,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抓住關鍵少數,以點帶面,樹立榜樣和典型,發揮他們對其他教師的帶動示範作用,更好地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工作取得實際成效。

  (作者: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黃河科技學院副校長)

相關焦點

  •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  貫徹落實「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的要求,就是要深入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相統一,探索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就是要把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兩者的緊密結合,作為新時代新形勢下高校有效開展「三全育人」工作的有力抓手、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張大良:課程思政 新時期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
    因此,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應運而生,並逐步在高等學校推行和實施。課程思政強調的是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以「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為引領,推進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發揮協同育人的作用。課程思政作為新時代黨加強高校人才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舉措、新方向,從根本上回應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安慶師範大學專題研討思政課建設
    會上,中心組成員共同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安慶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汪時珍研討時指出,德智體美勞「五育」是一個緊密聯繫的辯證統一體,以德育為核心,共同服務於「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德智體美勞「五育」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在教育中的功能,但「五育」是一個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有機整體,各因素之間相互促進。「五育並舉」內涵豐富,要協同貫通、合作互動、滲透融合。
  •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推進學院「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四川護理職業學院於12月11日在成都校區召開「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專題研討會,學院黨委書記江濤、院長張先庚、副院長陳勁松、副院長姚永萍、各相關職能部門和各系部負責人及部分教師代表參加本次專題研討會,會議由姚永萍副院長主持。
  • 論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幾個基本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
    作為理念創新,它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可堪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課程思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指導,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總要求,著力發揮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功能,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旨在更好地承擔起立德樹人,培養時代新人的重大任務,是我國高等教育理念的新時代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行動指南。
  •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參加會議的主要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線教師。首先,我向在座各位老師,向全國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致以誠摯的問候!古人說:「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 課程思政「三問」: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
    課程思政是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鑄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創新和實踐創新。從發展維度看,課程思政是對新時代教師教書育人職責的深化和拓展。課程思政要求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從理論維度看,課程思政是對教育理念的發展。
  • 「思政講理」充分發揮「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效應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關鍵靈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把航定向,屢次強調教育應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目的,要著眼「立德樹人」目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校思政工作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育人育才的關鍵舉措,廣泛涵育在「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之中。
  • 千方百計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今年5月份,教育部正式頒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指導性框架。在貫徹落實《綱要》的實際行動中,為確保「課程思政」實施效果,需要做到準確把握「課程思政」意義、始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緊抓教師隊伍素質提升建設、構建學生主體參與機制。
  • 課程思政要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
    與會學者圍繞「課程思政的『道』與『器』」「以課程思政促進人才培養能力全面提升」「人文社會科學學科課程思政的方法論」「高校理工科課程的課程思政原則與教學策略」等話題進行了研討,並就高校課程育人的相關經驗進行了交流。北京聯合大學黨委書記韓憲洲教授指出,課程思政的難點在於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要讓全部課程都成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應該把根本性舉措、全方位行動、持續性推進三者相結合。
  •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  下面,我就幾個問題講點意見,同大家交流。  第一個問題: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意義重大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對思政課建設都作出過重要部署。
  •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求是》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參加會議的主要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線教師。首先,我向在座各位老師,向全國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致以誠摯的問候!古人說:「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印發 把課程思政從課程要求轉化...
    《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一核心點,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成效
  • 「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構建高校思政工作體系,緊緊抓住高校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根本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外語課程思政(三)| 楊金才:新時代外語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幾點思考
    摘  要:新時代的外語人才培養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需要在直面西方意識形態這一特殊背景下進行價值觀引導。在「課程思政」理念的指導下,本文以南京大學英語系美國文學課程實踐為例,探討高校外語專業的課程建設應考慮的幾項思政元素,堅持中國立場和文化自信,正確理解世界文化多樣性,為國家建設輸送道德品質、專業技能、思想認識全面發展的優秀外語人才。
  • 北京聯大通過案例教學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實現立德樹人教學目標
    摘要:當前,立德樹人的成效成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新時期的大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對傳統的思政教育缺乏熱情,本文從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出發,探討了案例教學在培養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中所具備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特點。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婁底一中舉行思政教育集中學習會
    婁底一中舉辦《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集體學習會。紅網時刻婁底9月13日訊(通訊員 胡方良 周松華)9月10日,時逢我國的第36個教師節,婁底一中組織全校行政幹部、黨支部委員、班主任及一線教師參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集體學習會。該校校長範彥江就學校思政課建設進行部署並為老師們講思政課。
  • BNU課程思政雲享會 | 金融市場學前沿:金融學課程思政一體化探索與實踐
    近年來,北京師範大學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注重引導教師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取得了一定成效。
  • 【學習新語】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下面,我就幾個問題講點意見,同大家交流。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河北大學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探索推進「滴灌式」思政教育改革
    河北大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思政工作和學生成長規律,積極推進教育改革實踐,將「滴灌」理念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著力給予學生精細、及時、高效的教育引導,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針對性、實效性,努力培育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創新「滴灌式」教育觀念,夯實思想政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