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6年湖北襄陽狀元卓寅瀟
◎ 文/整理/烏江
常言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
一個學生的成長和教育離不開三位一體的教育,即家庭、學校和社會,而排在首位的是家庭教育,而且是後兩者不可替代的,也就是說家庭教育永遠是第一位。
曾經有媒體曾經採訪了全國高考過後很多優秀的孩子,尤其是高考的狀元,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教育人王福明一直有個觀點,每年各個地方的優秀高考學子,特別是高考狀元,並不是值得推崇的,因為他們的家庭環境大多數是不可比擬的,特別是農村家庭,當然近年來也有少數的寒門考子弟成為狀元而被清北的錄取,但整個比例肯定少得出奇;還有這部分學生的智力普遍偏高,所以從某種程度而言沒有什麼可值得宣傳。
但換個角度來看,學習是相通的,他們的習慣和學習方法值得大部分同學借鑑和學習。特把這些所謂的學霸級的家庭教育整理於此供大家分享,但願給家長和學生們一點點啟示。
安徽學霸狀元霸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這些孩子們很少提起父母對自己口頭上的教誨,講得最多的卻是爸媽行動上的感染,而不是父母的嘴上功夫。
父母的親自示範遠比說一千萬遍有效,父母的榜樣是最重要的,而且力量也是無窮的。
幾乎所有的學霸狀元爸媽們都提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一名清華學霸在採訪中說,「是爸媽的尊重與放手讓我學會了遇事不逃,主動思考。」
有人說:「你攥得越緊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釋然許多」。
養育孩子也是這樣,學會放手,你會發現孩子比你想像中厲害得多。其實孩子很能行,不是父母想像的那樣怕這怕那。
父母別插手,讓孩子獨立形成獨立自我管理。其實,父母越早放手孩子,讓孩子大膽地去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培養孩子的獨立成性越有益於他們的成長。
採訪中98%的學霸狀元都表示自己從不熬夜,甚至備考時也是按時休息。保證充分睡眠,作息規律,喜歡經常運動。
據教育人王福明多年做班主任的經驗,很多優秀的學生作息有規律,對運動特別感興趣,而且善於運動。愛運動讓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然後學習效率自然就高。其實就是平時說的勞逸結合吧!
中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作息不規律,經常晚睡勢必會影響學習和身體發育。
學霸們的背後並沒有一群舉著鞭子的吼叫的虎媽狼爸。狀元們都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寬鬆、信任、像朋友一樣」。
孩子與父母像朋友一樣,這是父母與孩子處理最好的關係。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寬容與理解,是對孩子最好禮物。
平時,不吼不叫,不憤怒的父母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溝通與合作,這是父母的智慧。只要善於學習,相信你會做到這一點。
當孩子有困惑和喜悅會與父母交流和溝通,這樣難道還愁教育孩子嗎?
小時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讀大家經典,這是許多狀元在採訪中提到的閱讀之路。
北京語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孫婧妍在文中說道:「讀書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 閱讀的培育也絕對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婧妍說父母從小就愛給她讀故事。
閱讀是將人類幾千年的科技、文化濃縮成的精華,閱讀會給孩子帶來無窮多的益處。
閱讀能開拓視野,你不再局限於小小生活中的一隅,無拘無束地暢遊古今中外,練出廣博的心胸與遠大的理想信念。
閱讀能增長見識,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面導向性的三觀。
父母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後,應該及早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從父母閱讀開始,每晚陪孩子閱二十分鐘,堅持一年二年,孩子的閱讀興趣的了,就逐漸提高孩子的閱讀質量。一旦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成功了,孩子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至少教育上省心省力多了。不妨從現在開始。
難怪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這是很多教育人所認同的。也是@教育人王福明多年來觀察所實踐證明的。
除了閱讀外,他們還善於思考。安徽學霸狀元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
父母平時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親近自然,感自然,激發孩子渴望知識,善於引導孩子動腦筋的良好的習慣。這遠比只重視學習成績重要若干倍,而且有益得多。
培養孩子的方法和思考才是最重要,一旦孩子擁了思考,什麼問題就好解決了。
比起分數,父母們更在意的是孩子對學習的態度,而除了學習之外,大部分爸媽都表示自己還有更為看重的東西。
安徽學霸狀元丁雅琦的媽媽說:「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無論怎麼選擇,我都絕對支持!」
其實,無論孩子的成績是否好與壞,家長的目的應該讓孩子擁有快樂和幸福感,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以幫我們實現這個目的!這個目標也是我們做家長應該教育孩子一生的追求。
家長不把孩子的成績看在第一,不急功近利,而家長把孩子成績以外的東西教給孩子,這是孩子一輩子的幸福和快樂。這才是明智的家長。
這句樸實的話幾乎代表了採訪中大部分狀元爸媽們的心聲。比起分數,這些爸媽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樂、幸福感......
96%的學霸並不贊成「題海戰術」,但99%的狀元都會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錯題集。
勤奮並不是獲取高分的金鑰匙。北京狀元梁思齊說平常自己用來放鬆的時間很多,但學習起來效率就很高,學習的時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計劃和安排,就不會漫無目的地什麼都做。
其實,學生做題不在量在質,題型就那麼多,把盲點都找出來就無敵了。
@教育人王福明想說,每個孩子成功的背後,都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反過來說,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會給孩子創設一個平坦的順暢的康莊大道。
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發表意見!
歡迎閱讀@教育人王福明更多的文章: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