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放榜,這一屆的全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卻驚人相似!

2021-02-19 教之音


2018高考已經結束,各地的狀元們也陸陸續續出爐。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

通過採訪全國許許多多的高考狀元,我們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家長們可以學習借鑑!

 他們熱衷的不是學習,而是思考。

安徽狀元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

這種善於思考、渴望知識的習慣則源於父母在幼時的啟發。如安徽狀元孫萌的媽媽說「如果是一個場景,我們就儘可能帶孩子去體驗,讓孩子『有感而發』,而不是胡編亂造」。

學霸也離不開愛的滋養。


學霸們的背後並沒有一群舉著鞭子的虎媽狼爸。狀元們都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寬鬆、信任、像朋友一樣」。

有段話很好地詮釋了愛與成績的關係——「孩子成績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內心衝突中消耗殆盡。

深受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

孩子們很少提起父母對自己口頭上的教誨,說得更多的卻是爸媽行動上的感染。

安徽狀元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好習慣跟「自小獨立」分不開。

老人常說:「你攥得越緊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釋然許多」。養育孩子也是這樣,學會放手,你會發現孩子比你想像中厲害得多。

幾乎所有的狀元爸媽們都提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一名清華學霸在採訪中說,是爸媽的尊重與放手讓我學會了遇事不逃,主動思考。

 因材施教,挖掘孩子的閃光點。

在採訪中,可以看到,一些被批判的教育方式,但卻因為用對了人,並沒有遭來孩子的反感。

廣東狀元張恆說自己從小就是個好強又自信的孩子,有時難免還會有點自滿。

「每當我取得一點成績的時候,爸爸雖然偶爾給予肯定和鼓勵,但更多的還是『潑冷水』,及時提醒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這種教育方式戲稱為『批評式教育』,我覺得很適合我。」


閱讀經典,擴寬思維。

小時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讀大家經典,這是許多狀元在採訪中提到的閱讀之路。

北京語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孫婧妍在文中說道:讀書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閱讀的培育也絕對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婧妍說父母從小就愛給她讀故事。

閱讀是將人類濃縮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習得的最佳方式。閱讀的許多好處不言而喻:

能增長見識,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面導向性的三觀;

開拓視野,你不再局限與小小生活中的一隅,可以無拘無束地暢遊古今中外,學識遍布四海,隨著讀書範圍的擴大,也會練就出廣博的心胸與遠大的理想和信念;

可以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方法,也能在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一抹書卷文藝的氣息。

狀元必備一本錯題集。

96%的狀元並不贊成「題海戰術」,但99%的狀元都會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錯題集。

勤奮並不是獲取高分的金鑰匙,北京狀元梁思齊說平常自己用來放鬆的時間很多,但學習起來效率就很高,學習的時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計劃和安排,就不會漫無目的地什麼都做。

做題不在量在質,其實題型就那麼多,把盲點都找出來就無敵了。

作息規律,熱愛運動。


中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作息不規律,經常晚睡勢必會影響學習和身體發育。

以下場景大概是中學中最常見的現象:

每天早上特別是第一、二節課上課時,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同學們在臺下呼呼大睡;

一到課間時間,教室裡「倒下」一片或是一群人才匆匆去吃早餐;

還有一些同學屢屢因睡過頭而遲到,不光影響教學進度,也影響了自己的學習。

採訪中98%的狀元都表示自己從不熬夜,甚至備考時也是十一點就睡,保證充分睡眠,作息規律,平時也經常運動。

比成績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


比起分數,父母們更在意的是孩子對學習的態度,而除了學習之外,大部分爸媽都表示自己還有更為看重的東西。

安徽狀元丁雅琦的媽媽說:「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無論怎麼選擇,我都絕對支持!」

——這句話幾乎代表了採訪中大部分狀元爸媽們的心聲。比起分數,這些爸媽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樂、幸福感.

看了這麼多共同點,相信家長們已經有了一些反思和慶幸。

其實無論孩子是否為高考狀元,我們家長的目的從來都是讓孩子擁有幸福感,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正可以幫到我們實現這個目的。

相關焦點

  •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有媒體曾經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值得學習借鑑!01他熱衷的不是學習,而是思考安徽狀元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
  • 全國60多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方式驚人相似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通過了解全國68個高考狀元的學習生活,我們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家長們可以學習借鑑!北京語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孫婧妍在文中說道:讀書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閱讀的培育也絕對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婧妍說父母從小就愛給她讀故事。
  •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方式驚人相似!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通過了解全國68個高考狀元,我們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家長們可以學習借鑑!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 這種善於思考、渴望知識的習慣則源於父母在幼時的啟發。如安徽狀元孫萌的媽媽說「如果是一個場景,我們就儘可能帶孩子去體驗,讓孩子『有感而發』,而不是胡編亂造」。
  •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方式驚人相似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有媒體通過採訪發現全國68個高考狀元,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家長們可以學習借鑑!1他們熱衷的不是學習,而是思考安徽狀元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
  •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方式卻驚人相似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通過採訪全國曆年來68個高考狀元,我們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家長們可以學習借鑑!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這種善於思考、渴望知識的習慣則源於父母在幼時的啟發。如安徽狀元孫萌的媽媽說,「如果是一個場景,我們就儘可能帶孩子去體驗,讓孩子『有感而發』,而不是胡編亂造」。
  • 全國60多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方式驚人相似!後悔才看到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通過了解全國68個高考狀元的學習生活,我們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家長們可以學習借鑑!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這種善於思考、渴望知識的習慣則源於父母在幼時的啟發。
  • 全國68個高考狀元,相似家庭教育背後的關鍵點
    昨天大妹轉給我一篇閱讀量10萬+的文章《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標題蠻吸引人的,內容也不錯,作者稱:「有媒體曾經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值得學習借鑑!
  • 全國多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方式竟有很多驚人相似之處!(一)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通過了解全國多個高考狀元的學習生活,我們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家長們可以學習借鑑!01他們熱衷的不是學習,而是思考安徽狀元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
  • 全國68個高考狀元 所有家庭驚人相似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
  •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方式驚人相似,最好的教育是拼父母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通過採訪全國68個高考狀元,我們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如安徽狀元孫萌的媽媽說「如果是一個場景,我們就儘可能帶孩子去體驗,讓孩子『有感而發』,而不是胡編亂造」學霸也離不開愛的滋養學霸們的背後並沒有一群舉著鞭子的虎媽狼爸。狀元們都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寬鬆、信任、像朋友一樣。
  • 我發現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他們身上都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俗話說得好:&34;能夠獲得高考狀元的頭銜是每位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每年各地的省級,市級,縣級高考狀元層出不窮屢見不鮮。有媒體採訪了全國各地的很多高考狀元,發現這些學霸身上都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值得大家學習借鑑。1.學霸熱衷的不是學習,而是思考。享受學習才是他們追求的最高境界。理科生偏向於邏輯和推理,文科生喜愛閱讀,善於表達。
  • 高考成績放榜:那些橫空出世的狀元背後,都是奮力託舉的父母
    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
  • 高考成績放榜:那些橫空出世的狀元的背後,都是奮力託舉的父母
    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2020年高考狀元刷屏,背後的家庭教育竟如此相似
    最近各地高考成績陸續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成績不理想與心儀的學校無緣,有人拿下狀元風光無限。而在這些高考狀元備受關注的同時,他們背後的父母也受盡矚目。在看了很多狀元的採訪後發現,他們有一點竟然驚人的相似,相似之處不在出身,不在基因,而在家庭。
  • 2018全國高考落下大幕 多省份公布放榜時間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9日電  (冷昊陽)今天,隨著江蘇、海南等地結束最後一日的考試,2018年全國高考也隨之落下大幕。結束了緊張的考試,接下來不少考生和家長都很關心,高考成績何時發布?閱卷要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填報志願有啥新特點?高考結束,這些考後信息需了解。
  • 多省公布2018高考放榜時間 教育部長發話:嚴禁「炒狀元」!
    今天(6月9日),隨著江蘇、海南等地結束最後一日的考試,2018年全國高考也隨之落下大幕。結束了緊張的考試,接下來不少考生和家長都很關心,高考成績何時發布?閱卷要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填報志願有啥新特點?高考結束,這些考後信息需了解。
  • 高考狀元們:我們拼的不是成績而是家庭教育
    最近,各省市的高考成績都陸續放榜,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同時每個省也迎來了高考狀元,當人們看到這些優秀者們或淡然笑於人前,或平靜講述成功秘訣時,無不感嘆,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如果翻看他們的相關報導,其實不難發現這些狀元們都提到了一個關鍵制勝的原因——家庭教育。
  • 2018全國高考今落下大幕 多省份公布放榜時間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9日電(冷昊陽)今天,隨著江蘇、海南等地結束最後一日的考試,2018年全國高考也隨之落下大幕。結束了緊張的考試,接下來不少考生和家長都很關心,高考成績何時發布?閱卷要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填報志願有啥新特點?高考結束,這些考後信息需了解。資料圖:2017年北京高考數學閱卷點。
  • 2020各省高考狀元出爐:為什麼他們如此驚人的相似?
    今年湖南的高考狀元杜青雲,以 718分摘下理科狀元的桂冠。30年的時候,楚天金報曾做了一組《歷屆高考狀元,你在哪裡?》的特別報導,記者鄭志方當時共參與採訪了20名省狀元,之後幾年間,又分別跟10多位高考狀元有過接觸交流。通過對比,鄭志方發現高考狀元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專注。
  • 2020年各省高考狀元出爐!你眼中的"學霸"都接受這樣的家庭教育
    經過焦急的等待,2020年各地高考已經陸續放榜!查分時候的你,是激動還是是忐忑?隨著高考成績的出爐,全國不斷有省份公布2020年高考狀元。每年高考放榜時,總有一些查分的激動瞬間火遍網絡,今年的高考揭榜時依舊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