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發現分裂型特質與包括孤獨特質在內的多種亞臨床特質存在...

2020-12-14 中國科學院

  最近大樣本的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與孤獨症、強迫症、抑鬱症及雙相情感障礙等多種精神疾病在基因水平上存在顯著相關。這些研究結果提示精神分裂症也許與其它精神疾病有著共享的基因和病理基礎。然而,在疾病的表型水平,尚不清楚精神分裂症譜系障礙如何與其它精神疾病相互聯繫、相互作用。

  另一方面,如今精神疾病被認為是由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及臨床患者組成的連續譜系。在臨床人群中觀測到的疾病之間基因與表型的關聯,或許在亞臨床人群中已有相應的體現。分裂型特質是一種能夠幫助理解精神分裂症的人格結構,分裂型特質人群是精神分裂症譜系中高危人群的一類。對分裂型特質進行研究,探討其與其它亞臨床人格特質的關係,能夠在排除抗精神病藥物和疾病病程影響的情況下,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精神分裂症與其它精神疾病的關係。

  為彌補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楚僑帶領的神經心理學與應用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團隊開展了兩項獨立的研究,探討分裂型特質與其它亞臨床特質之間的關係。

  第一項研究採用網絡分析的方法,通過構建包括分裂型特質、孤獨特質、強迫特質、抑鬱症狀和焦慮症狀的網絡結構,探討分裂型特質與其共存特質之間的關係。共有2204名大學生參與了此項研究。他們完成了測量以上特質或症狀的問卷,其中816名大學生在三個月後再次填寫了問卷。研究結果發現,分裂型特質的人際維度是連接分裂型特質和孤獨特質的主要節點,而分裂型特質的認知-知覺維度與紊亂維度是連接分裂型特質與強迫特質的節點。抑鬱症狀與分裂型特質的三個維度均存在相關,焦慮症狀僅與人際維度存在相關。該網絡結構得到了三個月後網絡結構的驗證,表現出了較高的穩定性。兩個時間點的網絡均表現出較高的預測性。

  第二項研究則重點關注分裂型特質和孤獨特質的關係。研究首先採用元分析的方法,定量總結了孤獨特質與分裂型特質的三個維度(認知-知覺、人際、紊亂)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人際維度與孤獨特質的正向相關性最強,其次是紊亂維度和認知-知覺維度。隨後,他們對2649名大學生的自評問卷數據進行網絡分析,進一步探討兩類人格特質的關聯。其結果驗證了元分析顯示的孤獨特質與分裂特質的人際維度之間存在強相關性。但是,在控制了其他混淆因素後,分裂特質的認知-知覺維度與孤獨特質呈現負相關關係。

  綜上所述,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精神疾病之間的相似表現不僅局限於臨床水平,而且在亞臨床階段就已有所表現,並且亞臨床特質之間的相關關係具有跨時間點的穩定性。上述研究結果挑戰了傳統診斷系統中「疾病之間存在明確分界線」的基本假設,且跨診斷的症狀重疊已延伸到嚴重程度較輕的亞臨床階段。

  以上兩項研究受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學與技術基金、北京市科學與技術領軍人才項目、心理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的資助。

  文章已在線發表於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hizophrenia Research

    文章連結:1 2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視聽時間整合窗在分裂型特質和孤獨症特質人群中的腦機制
    人物嘴型和聲音在時間上無法匹配,視頻畫面慢半拍或快半拍影響觀感享受。研究發現,敏感地覺察視覺和聽覺信息在時間上錯位,對孤獨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較為困難,他們難以利用時間接近性線索準確地分離無關刺激,而傾向於將時間不同步的視聽信息錯誤捆綁。這種異常增大的「視聽時間整合窗」,可能與感知覺體驗異常及社交溝通障礙等臨床表現密切相關。
  • 心理所等揭示陰性分裂型特質與共情之間的關係
    現有研究發現,多種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存在缺損。以往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相關的研究局限在共情的單一結構,鮮少區分情感成分和認知成分來考察共情。此外,目前研究大多關注精神分裂症患者,較少研究探討共情兩個成分與精神分裂症高危個體之間的關係。
  • ...人格特質理論 之 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 & C3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
    他對特質的分類繼承並發展了奧爾波特的特質分類,提出了心理元素周期表:1.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共同特質是某一地區、某一群體、某一社會中各成員所共有的特徵;個別特質是個體所具有的獨特特徵。2.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表面特質是彼此關聯的可以觀察到的特質,不是一種解釋性概念。根源特質是行為的內在根源,它們是個體人格結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支配個人的一貫行為。
  • 筆記|《人格》B6 人格特質理論 之 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 & C3 艾...
    (二)人格結構/簡述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卡特爾認為人格的基本結構元素是特質。因此,特質結構也就是人格結構。他對特質的分類繼承並發展了奧爾波特的特質分類,提出了心理元素周期表:1.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共同特質是某一地區、某一群體、某一社會中各成員所共有的特徵;個別特質是個體所具有的獨特特徵。
  • 1000份人格特質測試資格限量發放,北大研發,市價1299,速領!
    昨天說要繼續寫的習慣養成系列的,先鴿了,明天補上,因為我發現了一個超級專業的測試,第一時間分享給大家
  • 中美班第25個訪談案例——一例分裂型人格特質的臨床訪談
    網   站 | www.mhealthu.com公眾號 | 美利華在線精神健康 全國統一諮詢熱線|4000-218-718一例分裂型人格特質的臨床訪談初步診斷:分裂型人格特質治療計劃:1、生物:①藥物:利培酮減量至3mg,減輕藥物副反應。②運動:鍛鍊,減重。2、心理:長程精神動力學治療,重塑人格。3、社會:環境宜寬鬆,避免增加壓力,不強調學習,以疾病康復為主。主診醫師:回秀清2017-11-25
  • 心理所研究員陳楚僑參加第29屆國際心理科學年會並作報告
    29屆國際心理科學(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年會,並在「青少年精神病的認知、生物和臨床維度風險」研討會上報告了他在分裂型特質發展軌跡方面的最新發現。  在題為「分裂型特質的不同發展軌跡及其情緒與社會功能」的報告中,陳楚僑指出,分裂型特質隨時間進展具有不同的發展軌跡,有些被試的發展與精神分裂症的關係更加密切。Larry Seidman報告了他有關精神分裂症的親屬及臨床高危人群的認知功能、腦結構與腦功能方面的研究。
  • 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
    一、特質的概念一般認為,特質構成一個人完整的人格結構,由此引發人的行為和思想,它除了應答刺激而產生行為外,也能主動引導行為。特質被看做一種神經心理結構,它雖然不是具體可見的,但可由個體的外顯行為推知其存在。人以特質來迎接外部世界,以特質來組織經驗。沒有兩個人會有完全相同的特質,因為每個人對待環境的經驗和反應是不同的。
  •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張曉萌:「她型領導力」是未來領導力特質 | 教授...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婦女報專訪了長江商學院副院長、領導力與行為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張曉萌,一起探討了「她型領導力」這一全新的概念。張曉萌教授發現,伴隨著更多女性商界領袖的湧現,越來越多職場女性的性別意識也在覺醒,她們希望打破刻板印象,取得更大的個人發展,同時也展現出了更為突出的領導力優勢。
  • 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
    本書的篇幅無法使讀者全面了解這一方法,但有例子可以說明因素分析是如何確定基本人格特質的數量的。假如你要用一些測驗測量下列十個特質:抱負、同情、合作、決斷、忍耐、友好、仁慈、堅持、創造性和關懷。用這些測驗對一組人施測,每個人都會得出10個分數。你可以用相關係數來檢驗其中一個測驗分數與其他9個測驗分數相比較的情況。比如,你可能發現,友好與關懷有高相關。
  • 人格特質
    也就是說,特質是潛在的,即使個體沒有表現出特定行為,特性也是存在的。把特質看作行為內因的科學意義在於它排除了導致某種行為的其他原因。比如,我們說小張參加了許多聚會是因為他外向,這時候我們潛在的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原因(或許是朋友拉他去的,而不是小張外向)。 另一些人格心理學家沒有做因果假設,只是使用特質術語描述人類行為。
  • 人格心理學之人格特質理論
    一部分人格理論家認為氣質是人格的整體傾向,具有強大的生物學基礎;另一些理論家認為人格具有多個維度,是多種特質的組合;還有一些科學家根據人格類別,而不是維度將人進行歸類。人腦中確實存在著調控人格基本方面的結構。心理學家把氣質定義為在兒童早期就顯現出來的,建立人格與個人生活方式基礎的遺傳性人格傾向。氣質代表著人格特點中一兩個佔主導並長期存在的「主題」,這些特點可能從出生以來就已經存在了。
  • 大五人格特質的起源及發展歷程
    心理學對人格的定義是:個體在先天生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後天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定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也就是說,人格是每個人能夠區別於他人的、特有的心理上或行為上的特性,是每個人獨有的行為思考方式。人格是一個人的心理行為模式,是由內在的心理特徵和外部行為方式共同構成,並不是單一的心理特徵或行為方式,而是心理特徵與行為方式的多側面、多層次與多維度的統一體。
  • 成功的領導特質和品質
    這個問題一直存在,並將繼續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相互競爭的理論試圖解釋有效的領導者是否天生具有領導特質,或者人們是否可以被教授成功領導他人所必需的領導技能。 正如你所預料的那樣,這些相互競爭的領導力理論各有優缺點。每個人對有效領導力的定義不一定相同,這一事實進一步複雜化了這場辯論。 對你來說什麼是好的領導者?
  • 學點心理學:特質理論
    阿爾波特的特質理論 阿爾波特將特質視為人格的框架和個性的根源。根據阿爾波特的理論,特質使行為具有一致性,這是因為它們將一個人對於各種刺激的反應聯繫並統一起來。特質可能作為中介變量,使一系列刺激和反應產生聯繫,而這些刺激和反應最初看起來可能彼此間幾乎沒有聯繫。 阿爾波特確定了三種特質:首要特質、核心特質和次要特質。
  • 人格神經科學:探索人格特質的神經生物機制
    在高水平的人格層次結構中,大五人格模型的各個特質最初被認為是相互獨立的,大五人格模型的每個特質維度都描述了一種明確獨立於其他維度的主要人格特質。生物基礎對於任何一個特質都是獨特性的存在。神經影像學研究發現,在與消極影響有關的大腦區域中,神經質維度與處在靜息狀態下或對厭惡/新異刺激反應的大腦活動有關,這些大腦區域包括杏仁核、腦島和前扣帶回。基因組學、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精神藥理學操作以及腦脊液分析等多種方法證實,神經質維度與低水平的5-羥色胺功能有關。神經過敏症與更高水平的去甲腎上腺素有關。神經質維度也與高水平的應激激素皮質醇有關,但在對特定的壓力源進行反應時,皮質醇水平較低。
  • 丨「邊緣型」人格特質
    而擁有邊緣型人格特質的人,卻缺少某些這樣的清晰邊界,容易讓自己的生活陷入一定程度的混亂。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邊緣型狀態在現實生活中可能的具體展現:1. 在自我認識上缺乏穩定性邊緣型狀態的人往往缺少穩定的自我認識,沒有相對明確的自我形象。
  • 動力特質測試,測出你的內在動力是什麼
    基於這一理論,科特爾將動力特質類型進行歸類,發現有可以用四種類型來歸類。通過下面的心理學測試,將讓你了解自己屬於哪一種動力特質類型。在做下面的心理測試之前,你首先應該確保自己如實作答。:好奇型所謂的好奇型動力特質,意思是你的主要行為傾向,歸根結底所指向的是你的好奇心。
  • 科學實證 與成功最相關的5大人格特質
    結果發現,擁有成功、富裕又快樂的兒時生活,不代表長大之後就會成為最成功、快樂或健康的人。反之,擁有特定人格特質的人,通常才是最健康、最成功的人。這些特質有助確保內在而非外在的充實感;根據研究,接下來就是有助人生成功的5項特質:想要擁有成功的人生,得先從自身的心理健康開始。
  • 人的人格特質是如何形成的?看完這篇豁然開朗
    壓抑的人格特質造就壓抑的人,開放的人格特質造就開明的人。——題記一些先天的因素對我們人格的影響被低估了;同時,我們還沒有形成記憶時的人生最早期的關係和環境所帶來的影響,也往往會被我們忽略。儘管人格特質是個體相對穩定的特性,但研究者發現,個體與環境的交互和耦合作用會對人格特質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忽視外部環境因素對個體積極人格特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