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質理論 之 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 & C3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

2021-01-07 詠卿先生

B6 人格特質理論

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

一、理論觀點

(一)人格界定

卡特爾認為人格是一個人在特定條件下將做出什麼樣的反應的一種預測。

(二)人格結構/簡述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

卡特爾認為人格的基本結構元素是特質。因此,特質結構也就是人格結構。他對特質的分類繼承並發展了奧爾波特的特質分類,提出了心理元素周期表:

1.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

共同特質是某一地區、某一群體、某一社會中各成員所共有的特徵;個別特質是個體所具有的獨特特徵。

2.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

表面特質是彼此關聯的可以觀察到的特質,不是一種解釋性概念。根源特質是行為的內在根源,它們是個體人格結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支配個人的一貫行為。兩者既可能是個別特質,也可能是共同特質,是人格中最重要的一層。

3.體質特質和環境特質

根源特質又可分為體質特質和環境特質兩類。體質特質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決定的,而環境特質是由後天的環境因素決定的。

4. 能力特質、 氣質特質和動力特質

這是人格的最下層特質,同時受到遺傳和環境兩方面的影響。

(1)能力特質:是指個體所擁有的根源特質中決定他如何有效地完成預定目標的特質。智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特質之一。

(2)氣質特質:指人們存在著遺傳決定的特徵,它決定人的一般風度與速度。氣質特質決定一個人對情境做出反應的速度,能量和情緒。它決定一個人的舉止,脾氣和堅持性的程度。因此,氣質特質決定一個人的情緒的體質根源體質。

(3)動力特質。指個性結構中那些使人趨向於某一風格的行為動力,是一種積極成分。它是人格的動因,卡特爾劃分出不同的動力或動因特質:能、外能和輔助。

三者既可能是體質特質,也可能是環境特質。

(三)人格動力

卡特爾假定動力特質以複雜的方式組織起來,形成了一種動力格狀,意指人格中能、情操和態度等動力特質複雜的動力關係。

(四)人格成因

1.學習因素

卡特爾認為有三種類型的學習:經典條件反射學習,工具性條件反射學習和統合學習,他認為第三種學習是更為重要的。

2.社會文化

不同團體所具備的特色特質群,可以說明社會文化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3.遺傳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卡特爾認為人格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五)人格預測

一個,人的行為是這個人的人格和特定環境刺激的函數。R=f(P,S),式中R=個體的反應,P=人格,S=情境。

二、研究方法

1.理論建構的方法:歸納—假設—演繹法;

2.雙變量、多變量與臨床研究策略;

3.因素分析技術。

R技術 R技術是因素分析中最普通的形式,通常是對很多被試進行多種人格測量,然後求出被試在這些變量上得分間的相關係數,利用因素分析萃取相關變量背後的共同因素。

P技術P技術是在一定時期、不同場合下,對同一個體的一些人格特質進行重複測驗,以了解單個個體獨特特質結構及其變化過程的因素分析技術。

4.數據資料的來源

卡特爾通過三種資料來進行因素分析:

(1) L資料:生活記錄材料;

(2) Q資料:問卷資料;

(3) T資料:客觀測驗數據。

三、理論應用

(一)神經症與精神病的病因與特徵

和弗洛伊德一樣, 卡特爾也認為神經症與精神病起源於個體內部無法解決的內心衝突。

(二)治療方法

1.量化精神分析法:卡特爾非常重視測量技術在病態人格診斷中的作用,甚至提出建立一種「量化精神分析法」;

2.綜合治療方法:卡特爾主張綜合的治療方法,究竟是採用精神分析的抑或是行為主義的,還是生理的、藥物療法,應視具體案例來定。

四、理論評價

(一)學術貢獻

1.研究範圍廣博;

2.以統計資料為基礎建立理論;

3.對臨床研究和工商心理學的貢獻;

4.為行為遺傳學的產生作了開創性的貢獻。

(二)理論不足

1.卡特爾的研究報告,常常充滿了許多統計資料,偏重研究中的技術性;而且他喜歡應用些新的字詞,看起來頗為生澀,因此不大受歡迎。

2.卡特爾經常應用因素分析方法,那固然是相當可觀而明確的統計方法,但是也有人認為因素分析所運用的資料,仍然是由研究者放進去的,並不能完全免除研究者偏見的影響。

3.卡特爾對於其他學者的研究沒有給予適當的重視和注意,這樣自然會影響到別人對他的反應。

4.卡特爾一直致力於人格特質的探究,直到晚年,才將環境因素的影響納入到其對行為預測的公式裡。

5.理論的啟發性不夠,他所做的研究更多是實證性的,鮮有新創的理論觀點。

C3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

一、理論觀點

(一)人性觀

1.艾森克認為人類有自我意識,可以主觀報告自己的態度、需要、動機、價值觀,這是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能力。

2.艾森克重視遺傳對人格的重要影響。

3.艾森克認為個體間存在著個體差異,人格理論應該重視個體獨特的特質構成。

總體來看,艾森克認為人類基本上是生物性的個體。人們生來就具備了一些先存的特性或特質,對於環境中的刺激,會表現出一些特定的反應。

(二)人格界定

艾森克認為人格是:「一個人的性格、氣質、智慧和體質等,一個相當穩定而有持續性的組織,它決定了對於環境獨特的適應。」

(三)人格結構

1.簡述艾森克的人格層次模型

艾森克把人格放在一個層級組織裡,建立了人格層次模型。他依據各個特質對行為影響的範圍大小彼此不同而將人格特質分為幾個層次。

(1)居高層次的特質,他稱之為「類型層次」,它幾乎會影響到一個人所有各方面的行為,使之和其他的人在各方面都有明顯的差別。

(2)其次為「特質層次」,其影響的範圍也很大,但往往只涉及某一方面。

(3)第三個層次是「習慣反應層次」,其涵蓋的範圍將會更小一些,常只涉及和某方面有關的行為。

(4)最下一個層次是包含一些「特定的行為反應」,往往只和某一個情境的某一種行為有關。

2. 簡述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

艾森克強調人格由三個基本維度組成,既由外向—內向(E)、神經質(N)和精神質(P)組成。通常由P、E、N三個字母來代表人格的三個維度。

(1)外向—內向維度:在這一維度上,可以確定內、外向人格特徵的差異。

①艾森克把典型的外向型人格描述成為「開朗的,衝動的和非抑制的,有廣泛的社交接觸並經常參加群體活動。典型的外向型是喜歡社交、喜歡集會、有許多朋友,需要有人與之交談,並不喜歡一個人讀書學習」。

②內向型人格是「一個安靜、退縮、內省的人,不喜歡交往而喜歡讀書;自我保守,除了親密朋友外,與人的距離較遠」。

(2)神經質—穩定性維度:這一維度表明人格異常到正常的連續特徵。

①在這一維度 上得高分的人是「情緒易變的,過度反應的。高得分的個體在情緒上傾向於過度反應,並且體驗到一種情緒後,不易恢復常態」。我們有時把在這一維度 上得高分的人視為情緒不穩定或情緒化的人。

②在這一維度上得分落在另一端的人表現出情緒的穩定性,他們更少出現情緒失控,也不大會有大起大落的情緒體驗。

(3)精神質—超我機能維度:精神質,並非暗指精神病,它存在於所有人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如果某人表現出明顯的程度,則易發展成為行為異常。

在這一維度上得分高的人可能是孤獨,不關心他人,難以適應外部環境,不近人情,感覺遲鈍,與別人不友好,喜歡挑釁,做一些稀奇的事,並且不顧危險。在這一維度上得高分的人被描述為「自我中心的、攻擊性的、冷漠的、缺乏同情心的、衝動的、不考慮他人的,並且通常是不關心正義和他人福利的」。

(四)人格成因

1.人格的生物學基礎

(1)抑制理論、喚醒理論與內外向性;

(2)自主神經系統與神經質;

(3)荷爾蒙和精神質;

(4)遺傳作用的研究證據。

2.社會化過程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取向

艾森克認為心理學有兩個主要的研究方向:人格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

2.效標分析

效標分析是一種藉助因素分析來證明理論假設的方法。

3.問卷式測量法

艾森克編制了兩種測量人們內—外向維度的問卷:《毛德斯裡人格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量表》。

三、理論評價

(一)理論貢獻

1.理論啟發性強;

2.理論具有可驗證性並強調精確性;

3.理論的簡約性強;

4.理論的解釋性強;

5.促進了行為治療技術的發展;

6.推動了心理學多領域的發展。

(二)理論缺陷

1.忽略了外在環境差異對人格的巨大影響;

2理論過分簡單化。

相關焦點

  • 筆記|《人格》B6 人格特質理論 之 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 & C3 艾...
    B6 人格特質理論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格界定卡特爾認為人格是一個人在特定條件下將做出什麼樣的反應的一種預測。(二)人格結構/簡述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卡特爾認為人格的基本結構元素是特質。因此,特質結構也就是人格結構。他對特質的分類繼承並發展了奧爾波特的特質分類,提出了心理元素周期表:1.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共同特質是某一地區、某一群體、某一社會中各成員所共有的特徵;個別特質是個體所具有的獨特特徵。
  • 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
    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的考點,考查形式多以客觀題出現,很多考生對他的理論比較陌生,不知他的理論究竟是怎麼來的。今天為大家梳理一下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一、卡特爾人物簡介卡特爾是人格特質理論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雷蒙德·卡特爾(1905-1998),是倫敦大學的化學系畢業生,在一戰戰地醫院護理傷殘士兵的經歷讓他決定從事心理學的研究,於是他在倫敦大學繼續選擇讀心理學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間做了斯皮爾曼的研究助理。
  • 人格心理學之人格特質理論
    2.2 人格與特質特質是存在於個體內部,在不同環境中指導個體思想與行為的多種穩定的人格特徵.它是我們的動機,情緒和認知在行為上的表達方式。人格是不同特質的集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位置並沒有好壞之分,與其評判我們「應當」擁有何種特質,不如好好利用我們擁有的特質,尋找最契合這些特質的環境。B.
  • 遼寧師範大學心理學考研真題-人格的特質理論
    秀出你的筆記整理一道主觀題讀給我們聽我們都是考研路上彼此的陪伴簡述人格特質理論1)奧爾波特的特質理論。奧爾波特於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質理論。次要特質是個體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質,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出來。這些次要的特質除了親近他的人外,其他人很少知道。2)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模型分成四層,即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體質特質和環境特質、動力特質、能力特質和氣質特質。①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
  • 大五人格特質的起源及發展歷程
    四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Raymond Cattell)採用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的方法,將這四千多個詞縮減為35個變量,接著又進行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最終提取出12個人格因素。(這12個主因素加上通過自陳問卷所發現的4個因素成為卡特爾編制16種人格問卷量表的基本材料。)
  • 「心理證」艾森克的人格理論,你知道嗎?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反對把人格定義抽象化,認為人格是生命體實際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的總和他發現,雖然可以區分出用以描述人格的特質,但是卻很難找出絕對獨立的特質,因為一些特質是連續變化的,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繫。所以,艾森克主張用特徵群而不是散在的特質去描述人格,也因此他主張採用類型的概念。不過,艾森克所謂的類型實際上指的是更高層次上,或更具一般性的特質,這個更具一般性的特質包含了一個特質群。
  • 卡特爾人格測試:大五人格理論及測試,你的人格特質屬大五人格因素中的哪一種?丨大五人格測試
    認知自我的方式有很多中,包括星座、血型、MBTI和性格色彩等,不過這些性格理論雖然通俗易懂,卻並不是建立在科學方法的基礎之上的。在大五人格理論出現之前,學術領域中一直缺少一種被廣泛認可的人格分析理論。於是,從詞彙中去發現人格特質成為了人格研究的重要途徑。奧爾波特率先開始了這項艱苦卓絕的工作,他讓助手精確地數出了在英語辭典中有多少個描述人格差異的詞彙,結果是17953個。之後他又從中挑選出4500個。後來卡特爾從這4500個詞中選出了他認為特別重要的35個詞,並對他們進行了因素分析。
  • 2020年心理諮詢師考點之人格理論——特質和類型理論流派
    (1)A型人格的三個主要特徵:第一、A型人格有更強的獲取成就的競爭性。第二、A型人格具有更強的時間緊迫感。第三、A型人格對挫折情境更容易產生憤怒和敵意。(2)B型人格者則屬較鬆散、與世無爭,對任何事皆處之泰然。
  • 學點心理學:特質理論
    一些特質理論家認為特質是引起行為的先決條件,但更加保守的理論家僅僅將特質作為描述性維度,認為它只是簡單地概括了被觀測到的行為模式。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些比較著名的特質理論。 阿爾波特的特質理論 阿爾波特將特質視為人格的框架和個性的根源。根據阿爾波特的理論,特質使行為具有一致性,這是因為它們將一個人對於各種刺激的反應聯繫並統一起來。
  • 筆記|《人格》B6 人格特質理論 之 C4 五因素模型 & C5 對特質論的...
    B6 人格特質理論C4 五因素模型一、大五模型/簡述人格因素模型(一)基本假設格爾頓最先提出了詞彙假設的觀點。(三)基本特點1.大五因素結構提供了一套高度驗證性的維度,它以簡潔的方式廣泛地描述了現象學的個體差異。2.不同的人格定義導致不同的選詞標準。3.大五模型中的5個因素的重要性和驗證性並不等同。4.大五模型的每一個因素不是由單純分離的特質變量所組成。5.人格屬性的分類須包含其意義的平行和垂直特徵。
  • 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
    例如,優勢特質是在某些特殊場合和人群(如同事、同學)中出現的,在其他場合則表現為其他特質。所以,特質鑲嵌於社會情境之中,那些把人格看成是恆定不變的說法都是錯誤的。關於人格特質的特點,奧爾波特做了如下歸納:(1)特質不是有名無實的。每個人都有其內在的、一般的行為傾向,尋找和研究這些傾向正是心理學家的任務,而不是僅僅從理論上要人相信特質。(2)特質比習慣更具有一般性。
  • 人格特質
    (2)特質,是對外顯行為的描述性概括。2、三種研究取向,詞彙學取向、統計學取向、理論取向,用於識別最重要的特質3、識別出重要特質後,開始對人格分類,在諸多分類模型中,最可信的是「五因素模型」即大五模型。5、最後介紹人格分析的三個層面,並討論用人格對相關社會事件的預測。
  • 九型人格測試:全面探索你獨特的人格特質!丨大五人格測試中文版
    近年來,研究者們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較一致的共識,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Goldberg(1992)稱之為人格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研究者通過詞彙學的方法,發現大約有五種特質可以涵蓋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 卡特爾人格測試,最全面的16種人格因素問卷詳細解析丨卡特爾16種人格測試
    當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R.B.Cattell)在20世紀20年代從物理科學轉向心理學領域時,他失望的發現大多數人格理論都是基於哲學和個人猜想,或者是由醫學專業人士開發的,幾乎沒有科學依據。
  • 2017年10月自考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真題
    根源特質 B.獨特特質C. 表面特質 D.共同特質5. 具有想像、 衝動、 直覺、無秩序、 情緒化、 理想化、 有創意和不重實際等人格特徵 的職業類型屬於A. 實際型 B. 研究型C. 藝術型 D.社會型6. 成就測評屬於A. 能力測評 B.預測性測評C. 顯示性測評 D.績效評估7.
  • 2016年4月自考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真題
    卡特爾認為決定了一個人的一般「風格與節奏」的是A. 氣質特質 B. 能力特質C. 動力特質 D. 環境形成特質5. 先定性描述後再定量刻畫的量化形式是A. —次量化 B. 二次量化C. 類別量化 D. 順序量化6. 採用二值記分估計題目難度時, P 值越小,則難度越A. 大 B.
  • 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16PF)
    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aire)是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人格及能力測驗研究所卡特爾教授(Raymond B.Cattell)1947年編制的用於人格檢測的一種問卷,簡稱16PF。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3 認知信息處理論 & C4 對認知理論...
    B7人本主義學派C3 認知信息處理論一、理論要點(一)人性觀認知信息處理論主要是探討人們如何組織並陳述其經驗2.人格的表徵內隱人格理論是指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人格理論,之所以稱之為內隱,是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清楚他們的人格特質分類或並未把這些特質組織成正式的人格理論。自我圖式是指有關自我的概念化的認知組織。
  • 大五人格測試量表用,大五人格理論測試
    認知自我的方式有很多中,包括星座、血型、MBTI和性格色彩等,不過這些性格理論雖然通俗易懂,卻並不是建立在科學方法的基礎之上的。在大五人格理論出現之前,學術領域中一直缺少一種被廣泛認可的人格分析理論。為了探索人格的秘密,心理學家們提出了詞彙學的基本假設:人類生活中重要的方面會被賦予描述的詞彙,不僅如此,如果某個事物真的重要而且普遍存在,在所有的語言中它都會被賦予更多的詞彙來描述。
  • 榮格16型人格測試,是世界最完善的人格特質自測量表,16種人格特質,人格魅力,||mbti測試官方測試題
    當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R.B.Cattell)在20世紀20年代從物理科學轉向心理學領域時,他失望的發現大多數人格理論都是基於哲學和個人猜想,或者是由醫學專業人士開發的,幾乎沒有科學依據。為此,卡特爾選取了4500個人類特徵行為的詞彙,並從中選定171項特徵名稱,經過三十年的苦心鑽研,用系統觀察法、科學實驗法、因素分析法,最終得到16種人格特質(Catt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