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是我國教育板塊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畢竟儘管這些年國家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但是仍有較大比例孩子生活在鄉村,他們的教育問題不容忽視。
而要做好鄉村教育,最主要的中堅力量還是鄉村教師。不過對於鄉村教師這個崗位,卻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工作環境相對較差、薪資待遇相對較低、出行不便、成家困難、發展受限等諸多問題擺在前面,讓很多人在下定決心擔任鄉村教師前都得反覆權衡,最終艱難地做出決定。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鄉村教師隊伍就出現了一定的人員緊張。 部分學校招不到人,而原本已經在鄉村就職的年輕教師一直在想方設法找機會往大城市走。那麼長此以往鄉村教育振興就變得困難重重。
9月4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針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提出了很多實質性舉措,給大家信心,特別強調「必須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由此可見教育部等部門的決心。其中有4個方面值得大家留意:
對於教師而言,職稱評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這切切實實關乎著大家的收益。不同職稱級別至少基本工資是不同的,如果再算上績效工資,那麼差異就不是一點半點了。而以往的職稱評聘相當嚴格,留給大家的名額和機會並不多。然而此次職稱評聘卻對鄉村教師實施了政策傾斜。
首先是學歷要求放寬
部分鄉村教師,尤其是在鄉村任教多年的教師,他們的學歷原本就不高,因為那時候普通大學生都算是罕見,不像現在這麼普遍。然而在評聘職稱時,如果有學歷這個門檻,那麼對他們而言極其不公,因為他們也幾乎沒有機會再提升自己學歷,然而豐富的教學經驗卻抵不過一張學位證,對他們而言自然不公平。好在此次教育部發文就專門強調:「長期在鄉村和艱苦邊遠地區從教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放寬學歷要求。」
其次論文、職稱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不作為必要條件
以往教師們要評聘高級職稱,還需要發表論文,參加職稱外語考試,甚至還對計算機運用能力也有相關要求。然而對於鄉村教師而言,這些條件顯得不切實際。舉個簡單的例子,他們寫論文就對教學有幫助了嗎?他們不是在帶大學生,而是中小學生,這樣的要求是否過了?另外,除了英語老師外,其他科目鄉村老師在日常教學中能用到英語嗎?所以這些不切實際的條件卻成了之前限制鄉村教師職稱評聘的枷鎖。好在此次教育部強調,這幾點對於鄉村教師以及在艱苦地區任教的教師們不作要求。
再者職稱評聘不受所學專業限制
部分鄉村教師任教的專業與自己當初所學專業並不相同。比如學的是化學專業,最後到了鄉村學校可能教數學都有可能。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不能教,也不能說明他們教不好。這些都是以學生成績來檢驗的。然而以往部分地區職稱評聘就要求所教學科與所學專業必須相同,這就無形中限制了很多教師。不過此次教育部專門強調:「允許鄉村小學教師按照所教學科評聘職稱,不受所學專業限制。」
為什麼很多人會選擇教師崗位,除了部分教師確實有教書育人的情懷,大部分教師從業者還是看中了教師編制的穩定。而真正的穩定是建立在有編制的前提上,然而並非所有教師崗位從業者入職就有編制。不過此次教育部發文中強調:「科學合理核定教職工編制,向鄉村小規模學校適當傾斜」。所以相對而言,鄉村教師比城鎮教師更加容易獲得教師編制。
大家都知道鄉村教師的工作環境較差、生活不便等負面影響,於是要想吸引更多優秀教師從業者到鄉村任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單講情懷,還得拿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扶持。於是此次教育部就從多方面提高鄉村教師待遇。
首先是薪資待遇,保證鄉村教師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這是一個大前提。近些年很多教師在抱怨自己的工資收入與當地公務員相比差一大截,這種心理不平衡的狀態難免會影響到教學質量,所以這個前提必須保證。
其次是績效工資傾斜,在核定績效工資時,將會向鄉村小規模學校、寄宿制學校、民族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學校給予適當傾斜。畢竟大家都清楚這些地區的工作環境艱苦,學生基礎普遍較差,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
再者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享受購房優惠。不論對於哪個行業,買房似乎都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考慮到鄉村教師行業的特殊性,教育部發文表示,鼓勵各地採取一些措施讓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在城鎮買房時享受一些優惠。當然,具體優惠力度還是各地自行決定,而且這並不是強制要求,鼓勵為主。
從古至今,我們都有尊師重道的說法,以往的教師地位普遍較高。然而近些年教師的社會地位不如以往。提高教師社會地位成為一項不容忽視的計劃。而在提高社會地位的舉措上,教育部表示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鄉村教師服務慰問活動,也可以讓教師代表參加研究涉及中小學重大事項的會議。此外,還建議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解決鄉村隊伍建設遇到的問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教師想申報高級職稱,則必須有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經歷。而要想擔任中小學校長,那麼有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3年的經歷將更具有優先權。
對於教育部的這些「利好政策」,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