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軍從湘鋼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全國鋼鐵工業勞模
□ 他牽頭組織降成本、挖內潛,為企業創效上億元
湘潭在線5月6日訊(湘潭晚報記者 谷桔)他的8小時內外是對接貫通的,所謂業餘時間,不過是換個地方、換個方式工作而已。20年來,跟他學徒的人當中,不少人走上了領導崗位,他仍無怨無悔堅守在一線。他說,既然掌握了技術就應該將其傳承下去,只有培養更多人才,這個行業才會欣欣向榮……他就是湘鋼轉爐煉鋼首席技師、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張軍。
敢於創新的行業「領跑者」
今年47歲的張軍是湖南常德人,1996年進入轉爐煉鋼行業。20年間,只有大專文化的他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湘鋼轉爐煉鋼首席技師、省技術能手、技能大師、全國鋼鐵行業技術能手、全國鋼鐵工業勞模,並於201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最重要的在于堅持,思想上沒有激情是不行的。」對於自己的轉爐煉鋼成長曆程,張軍這樣說。因為堅持,他善於思考、勇於創新。
在轉爐煉鋼行業,減少鋼耗就能為企業創造更多利潤空間。去年,張軍開始思考創立「靜態模型」,目的就是為減少轉爐煉鋼過程中的鋼耗。經過他與團隊的努力,幾個月之後,「靜態模型」終於成功投產。有了它,每噸鋼能節約鋼耗13.5公斤,即節約成本23.22元。這樣算下來,「靜態模型」一年能為企業節約大約7000萬元。
這只是張軍引領創新的一個縮影。他牽頭組織降成本、挖內潛,使噸鋼煤氣回收由原來的105立方米上升到145立方米,位列同行業先進水平,為企業創效上億元;他採用新的冶煉方案,改變除磷工藝,冶煉合格率最終上升到95%,湘鋼從此成為國內極少數能夠生產這一鋼種的企業之一,基本替代了國外進口鋼板;他率領的煉鋼團隊,一倒出鋼率和終點控制指標合格率,均躋身國內同類型轉錄先進水平;在國際性高技能人才培訓與職業教育大會上,張軍作為全國鋼鐵界唯一代表發言……
責任在肩,甘於一線護爐、帶徒
張軍是湘鋼第一代轉爐煉鋼工人,20年來,仍然堅守在這個崗位的只剩他一人。大約在2006年,煉鋼廠開始實行作業長制,大夥都說張軍鐵定當作業長去了。可領導找張軍談話時,他卻主動提出不擔任作業長。他說,「操作崗位並非少了我不行,可現在人員很缺。我知道怎樣維護能讓爐子的爐齡更長,為公司多創造經濟利益,護爐這份責任比作業長更重要!」
其實,一線轉爐煉鋼工人工作十分艱苦。他們每天要面臨七八十度的高溫、滿天飛的鐵渣、濃烈的煤氣。因每天在兩三米開外看爐大約6小時,張軍的視力嚴重下降,如今看東西都很模糊。
「湘鋼4座煉鋼廠的幾十名爐長、所有爐前操作工人中,90%跟我學過煉鋼。他們當中,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可我還是一名普通煉鋼工人。」張軍說,他現在仍然有理想,這理想就是帶出更多轉爐煉鋼能手。為此,他編寫了《轉爐高效護爐操作法》《轉爐護爐使用手冊》等教材。他組織大家探討技術進步,以他為首的「湘鋼勞模創新工作室」被湖南省總工會授予「湖南省示範職工創新工作室」。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