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吃糖會引起肥胖和長蛀牙。但你可能不知道糖吃多了會變笨、會焦慮,更扎心的是還會上癮!這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而受傷害最大的,是最喜愛甜食的寶寶們。
根據《中國兒童肥胖報告》,2020年中國0-7歲肥胖兒童將達531萬。原因之一就是不正確的飲食習慣,父母為了寶寶多吃點,迎合寶寶們的口味,卻可能恰恰忽略了寶寶的合理糖分攝入。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發起嬰幼兒營養健康教育計劃,開展少鹽少糖淡口味行動,幫助嬰兒養成淡口味的好喜歡「不做甜寶寶」。
1糖吃多傷腦又傷身
吃太多糖,會傷害腦細胞,降低記憶力,簡單來說就是吃糖會讓人變笨。
糖吃太多會導致身體出現胰島素抵抗現象,而當海馬回(也就是大腦掌管記憶的區域)中的細胞也產生胰島素抵抗現象時,學習跟記憶就會變得非常低落。
不僅如此,2018年瑞士巴賽爾大學的研究還發現,攝取高糖份、高熱量的食物,會讓認知功能,包括理性思考的能力下降。開始可能看不出什麼影響,但久了,就會造成認知功能受損。包括:語言能力、理性思考、注意力、抽象判斷、數理計算以及表達能力等。
你以為這些研究的結論已經夠驚悚了?可是,更驚人的是:不只是孩子多吃糖會變笨、大人多吃糖會變笨,連懷孕的媽媽多吃糖,都會害寶寶變笨!
2警惕!「糖癮」是真的存在
除了吃糖會變「笨」,最近網絡上很多談到糖跟毒品一樣會讓人上癮的文章,這是真的嗎?事實上,糖對大腦的影響在很多方面都和海洛因以及酒精很類似!
不管是糖、海洛因或酒精,都會影響大腦中的多巴胺受體,提高多巴胺的不敏感性。當我們攝取了糖,就會因為大腦中釋放出多巴胺而感到心情愉悅。
但當多巴胺的不敏感性被提高後,就代表我們需要更多的糖,才能讓你得到同樣的結果。此外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鴉片類受體,除了對海洛因和嗎啡敏感,也對糖敏感。
因此,糖跟毒品一樣,會讓人上癮!
3肥宅「快樂水」其實是「焦慮水」
攝入糖分確實會帶來短暫的愉悅感。但糖分攝入過多會導致焦慮。甚至提高憂鬱症的患病機率。
2015年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飲食中含有較多添加糖、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族群,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比較高。
2017年的一份超過兩萬人的研究調查報告也直指,攝取過量糖之後,容易讓人產生情緒上的問題,包括憂鬱症。
4生活中有哪些」隱形糖」
世界衛生組織WHO強烈建議每天攝取的添加糖不要超過每天所需熱量的10%,2014年起,WHO更直接將數值下修到小於5%以下,也就是每天攝取的添加糖不可超過25克。
你一定會覺得,25克?我每天哪有吃這麼多糖!
事實上,一罐可樂就含有35克的糖,已經超標了!
早餐,你可能給了孩子一杯酸奶,可是你不知道的是,酸奶的含糖量其實比可樂更高。
下午的時候,孩子肚子有點餓,你可能會給孩子一個麵包再加上一杯果汁。一片沒有塗任何果醬吃起來沒滋沒味的白吐司,其實含了5茶匙的糖。
看似健康的果汁,其實含糖量跟碳酸飲料差不多少。
逛街逛累的時候,你可能給孩子買杯奶茶…你不知道,一杯奶茶的含糖量相當於5瓶可樂。
不僅如此,一些看似健康的食物,也許含糖會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01鮮榨果汁
很多家長都以為果汁很健康、很營養,尤其一些不愛吃蔬菜、水果的小朋友,媽媽們特別喜歡買果汁幫孩子補充維生素。
其實,果汁含糖量比可樂還高。一杯340克的現榨蘋果汁約含50克的糖、柳橙汁則有40克的糖、葡萄汁含糖量更接近70克;
鮮榨果汁保留了完整的糖份,卻喪失了大家最缺乏的纖維素。
非鮮榨的所謂100%純果汁,更是添加了許多額外的添加糖和香料來讓口感更好。
02乳製品
市面上的乳製品,五花八門,名字取得一個比一個健康,口味一個比一個更吸引孩子,媽媽選購產品前,請務必看清楚配料表,一些看似健康的乳制飲品實際上其實是掛著乳製品幌子的碳水化合物。
尤其是孩子最愛的果味酸奶、果味乳飲品以及乳酸飲料,含糖量更是爆表,許多果味酸奶的含糖量甚至跟一杯等份量的冰激淋相同!
03醬汁、調料
包括番茄醬、沙拉醬、叉燒醬、海鮮醬、蠔油、咖哩醬甚至辣椒醬,都含有不少糖,尤其番茄醬更是重災區。
基本上只要有甜味的調味料,含糖量都不低,很多人以為用番茄當原料的番茄醬,或其他含水果成分的調味醬,像梅子醬、金桔醬等,比較健康,其實這類的調味醬幾乎都含果糖,含糖量極高。
04衝泡即溶糊粉包
很多家長早上會給孩子衝一包市售的核桃糊、芝麻糊、紫米山藥糊當早餐,這類的衝泡即溶包有個共同特色,就是名字取得非常健康!
看看這包芝麻糊的配料表,排在芝麻前面的是大米跟白砂糖,清清楚楚告訴你,這包芝麻糊裡面的大米跟白砂糖含量比芝麻高多了,你買的究竟是芝麻糊還是大米白糖糊?
早上想吃芝麻糊?起床後第一件事是先把芝麻、花生、大米丟進豆漿機裡面,等盥洗完畢,也把孩子叫起床後,熱呼呼的新鮮營養芝麻糊已經做好了,一點也不麻煩。
05低脂食品
低脂食品常含有更高的糖份!許多標榜低脂的食品,例如餅乾、酸奶、花生醬、沙拉醬等,常會誤導消費者以為」低脂」是比較健康的選擇,其實,低脂只是用脂肪來換取糖份。
一般低脂、零脂肪的食品比同類的全脂食品平均多了約20%的糖。
星巴克的低脂藍莓小蛋糕含有34克的糖,比一般款的28克糖來得高;一小杯低脂草莓奶酪也比一般的草莓奶酪多了1.5克的糖。
比較誇張的是許多標示低脂的早餐玉米片,含糖量是同廠牌原味玉米片的2.6倍。
除了脂肪,糖也是熱量的主要來源,添加糖的危害甚至比脂肪更嚴重。所以並不是標示」低脂」、」脫脂」的食品就是比較健康、比較好的選擇。
嚇到了嗎?原來我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糖超標......
5帶孩子遠離糖害的五個大招
其實很多媽媽都知道"吃糖"這件事不好,可是偏偏孩子就是喜歡,怎麼辦呢?跟大家分享帶孩子遠離糖害的五大招。
1. 全家一起做觀念教育:告訴長輩吃糖對於孩子的危害,請他們配合。從小幫孩子建立起正確的營養、健康飲食觀念。
2.家裡不要儲存糖果、巧克力、餅乾、果汁、碳酸飲料這類甜食和含糖飲料。
3.用水果取代甜點、用堅果取代零嘴、用凍酸奶取代冰激淋
4.用好玩的遊戲代替糖果當獎勵
5. 親子一起動手做點心,既能讓孩子開心,吃到更健康的點心,又能將健康飲食的觀念潛移默化的植入孩子腦中。
不給孩子吃糖,不是虐待孩子,而是愛他。一個正確、健康的飲食觀念,能幫孩子奠定一輩子健康的基礎,這才是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點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