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瀟媽聊育兒
在一個家庭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孩子,尤其當孩子還是個胚胎的時候,就受到了整個家庭的關注和寵愛,甚至等了好幾年,才出現這樣的一個新生命,所以家長會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孩子的身上,被太多愛包圍的孩子,往往都會走偏。
案例:
小區門口新開了一家牛肉麵店,有一位爺孫經常隔三差五的來吃一次,通常爺爺要了兩碗面之後,會把自己碗裡的牛肉夾到孫子的碗裡,孫子也開心的吃著,爺爺看著孫子開心,自己也當然開心。
這天爺爺帶著孫子著急出門,還是像往常一樣要了兩碗面,但是這會爺爺通知店員直接把自己碗裡的面加到孫子碗裡,省的面上來了還要費勁夾過去,店員有些詫異,但是依然照做了,可是面端上來,孫子就開始哭鬧。
面做好後,孫子發現爺爺碗裡的牛肉沒有了,生氣的質問爺爺「你是不是把我的牛肉偷偷吃了!」爺爺連忙解釋道:「沒有啊,直接加到你的碗裡去了。」但是孫子根本不聽,不依不饒的哭鬧了好一會。
爺爺沒辦法,只好再點一碗,但是孫子的哭鬧依舊沒有停止,影響了店內的客人,店長拒絕了爺爺的請求,並且告訴孩子這是公共場合,不可以打擾別人,爺爺夾在中間有些不好意思,便帶著孩子回家了。
走後店內都在感嘆這孩子都被老人寵壞了,但沒想到過了一會,孩子的爸爸領著兩個人回到了店裡,進門坐下把錢往桌子上一一拍,大聲喊道:「三碗面!」臨走前還不忘「洩憤」:「什麼破店,好心還不領情!」
分析:
相信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裡長輩無條件的滿足著孩子的要求,都把最好的給孩子,讓孩子認為理所當然,這老人的教育,毀掉了兩代人,孫子的不懂事,是爺爺教育出的爸爸不懂事,「熊家長」就是這麼來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行就是最大的教育,是孩子的典範楷模,孩子懂不懂事,全憑藉家長的正確引導,爺爺過度的寵愛孩子,讓小朋友在不分場合的搗亂,家長們可別再忽視了。
1、孩子不懂得擔當
每個孩子出生後,都被當做家裡的寶貝,一直都是家長代替孩子來做事情,孩子平日裡很少承擔自己應該做的那部分,久而久之,孩子會慢慢習慣,覺得理所當然,家長認為這是愛,其實是溺愛,孩子習慣了家長的「服侍」,自己就會變得沒有責任和擔當。
2、孩子不敢承認錯誤
孩子在小的時候,是分不清是非對錯的,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家長不說責罰,反倒說出一些歪理來指責對方的過錯,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是錯的,就不會對自己犯下的錯承認和悔改,孩子一直都會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教育孩子是每個家長應該重視的,想讓孩子將來出人頭地,從小就要好好教育,從教會孩子獨立開始,讓孩子慢慢學會責任與擔當,幫助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讓孩子知錯就改,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而家庭的教育伴隨著孩子的一生,家長千萬不要忽視。
今日話題:你是如何看待溺愛孩子這件事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