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美滿和睦的家庭中,對孩子的關心是家長最關注的問題。孩子還是胚胎時,就一直受到全家人的照顧和愛戴,甚至有些家庭等了好幾年,才出現一個新生的生命,所以全家人都會全力以赴的愛著這些孩子,太多的愛包圍著孩子們,這常常會導致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走偏。
案例:
在一家牛肉麵店鋪裡。有一對爺孫兩個經常隔三差五的來這家吃麵,通常情況下爺爺都會點兩碗麵條,爺爺會把自己的牛肉放到孫子的碗裡,孫子會開心地吃掉。爺爺看到孫子很高興,他也表現的很高興。
那天,爺爺照常去這家店吃麵條,訂購了兩碗,爺爺直接告訴員工把他那碗裡的牛肉加入到孫子得那碗裡面。這樣做店員有點驚訝,但他仍然這樣做,可是面端上來,孫子就開始哭鬧。
麵條煮好後,孫子發現祖父碗裡的牛肉不見了。他生氣地問祖父,「你偷偷吃我的牛肉嗎?」爺爺很快解釋說:「不,直接添加到您的碗裡了。」但是對於他的孫子根本不聽,他認為是爺爺吃了他的牛肉,所以還是大聲得哭了。
爺爺忍不住訂購了另一個碗,但是孫子的哭聲沒有停止,這影響了商店裡的客人。商店經理拒絕了爺爺的要求,並告訴孩子這是一個公共場所,不應打擾他人。爺爺在中間很尷尬,把孩子們帶回家。
離開商店後,商店裡的每個人都認為這個孩子是被老人寵壞而感嘆。但是,過了一會兒,孩子的父親 又回到商店裡,坐下,在桌子上拍了拍,然後大喊:「三碗麵條!」臨走前還不忘「洩憤」:「什麼樣的商店,好心沒有回報!」
分析:
我相信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家庭中的長者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給予他們最好的,並認為他們是理所當然的。老人的教育毀了兩代人,孫子還小不懂事是爺爺教育出來的。爸爸不懂事,「熊家長」就是這麼來的。
在兒童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父母言行的影響力是最大的,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們了解和不了解,都依靠父母的正確指導。長輩如果對孩子的溺愛太多,讓小朋友在不分場合的搗亂,父母們可別再忽視對孩子的教育了。
父母寵愛孩子的後果是什麼?
1.孩子不知道如何承擔責任
每個孩子出生後都被視為家庭財富。父母總是為自己的孩子做事。孩子很少承擔應承擔的責任。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將逐漸養成一種壞習慣,並將其視為理所當然。父母認為這是愛,但實際上是在破壞。孩子已經習慣了父母的「服務」, 自己就會變得沒有責任和擔當。
2.孩子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就無法分辨是非。如果孩子犯了一個錯誤,父母不會說懲罰,而是會因為錯誤的原因而責備對方。孩子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他們沒有承認錯誤的習慣並加以改正。
教育是每個父母都應該注意的事情。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取得成功,則應從小就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從教育孩子獨立生活開始,我們就應該開始教育孩子有責任心,幫助他們面對錯誤,糾正錯誤,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家庭教育與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父母不能忽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