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無論家境富裕還是貧窮,父母都會儘可能的將最好的東西給予自己的子女,像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時,父母總是會將肉夾到孩子的碗中,而自己吃著孩子不喜歡或者是剩下的食物。但有時候父母的寵愛變成了溺愛,就阻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一位爺爺總是會帶自己的孫子到樓下的麵館吃拉麵,而每一次爺爺都會將自己拉麵中的肉夾給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了這種方式,有時候還沒等爺爺夾,他自己迫不及待的就從將爺爺面裡的肉吃掉。
久而久之,爺爺覺得這樣夾有點麻煩,於是他就要求店員將自己碗中的肉煮到孩子那一碗面裡,店員雖然覺得爺爺不應該這樣溺愛孩子,但還是按照他的要求煮好了兩碗面。
當時孩子正低頭玩著手裡的玩具,抬頭時發現爺爺碗裡只有面,於是他吵著鬧著說是爺爺偷偷把肉吃了,不願意讓給他。而爺爺一直解釋著,但他卻一直哭鬧不願意聽。
無奈之下,爺爺只能夠拜託服務員再煮一碗,但服務員覺得孩子已經吵到了周圍的客人,於是拒絕了爺爺的請求,並要求他將孩子帶走。爺爺感受到周圍的目光,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於是就抱著孩子離開了。
但過沒一會兒,爺爺帶著兒子和孫子又走了進來,而他的兒子怒氣衝衝的吼服務員煮三碗面,而且還嘲諷道:&34;周圍的客人看到後紛紛感嘆道:是非不分,這碗&34;怕是毀了兩代人,不及時&34;,後代還會受到影響。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34;。溺愛孩子,對於他們的成長來說,百害而無一益。
1、惡性循環
孩子會模仿父母的各種言行,甚至是父母溺愛的教育方式。所以等到他們成家立業後,所以自己的下一代,他們也會用溺愛的方式去教育,所以這就導致了多代人都生活在父母的溺愛之下,逐漸的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
2、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父母對於孩子的溺愛,往往換不回孩子的感恩和孝順。因為長時間的溺愛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一旦父母不再為自己付出,他們甚至會開始埋怨父母。
在《完美關係》中的董小鵬,屢次開豪車撞人,而事後母親會幫他擺平,面對他的行為,母親沒有批評,而是選擇護短。在一次他把別人撞成植物人的時候,能讓淡定在網吧玩遊戲,不顧他人生命,因為在他認知裡,已經習慣性地等母親來幫他解決事情。不難看出,董小鵬造成這樣的現狀,都是母親的教育不當造成的。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下健康的成長,那麼首先父母要懂得控制自己愛孩子的力度和方式。
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要求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能夠一味的滿足,而是應該學會判斷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當孩子提出無理的要求時,父母要堅定原則,學會去拒絕孩子,這樣孩子才懂得慢慢改變自己無理的言行舉止。
父母一味的付出,最終只會導致孩子變成一個沒有獨立性的人。而想要孩子能夠脫離父母獨立生活,那麼父母就要懂得放手讓孩子去經歷,慢慢的培養起孩子的獨立性,這樣他們也才懂得生活的苦,明白父母的不易。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不是將他們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而是要不斷的引導他們去豐富自己的羽翼,獨立的在藍天下翱翔,健康的成長起來。所以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溺愛孩子。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