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第二十二次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將於2019年10月30日在中國珠海開幕,本次會議主題為「佛教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是三國佛教界定期舉行的重要國際性會議和亞洲佛教界和平友好的盛會,已經成功舉辦21次,鳳凰網佛教特別編發此文,帶你回顧第五次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
2002年10月29日,第五次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大會以及祈禱世界和平法會。(圖片來源:中國佛教協會)
2002年10月29日,第五次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大會以及祈禱世界和平法會、「佛教與世界和平」國際學術演講會、「佛教與環保」攝影展在韓國漢城(首爾)隆重舉行。
10月29日上午,在韓國漢城奉恩寺舉行了「佛教與環保」攝影展開幕式。這次攝影展共展出中韓日三國佛教徒拍攝的200餘幅照片,生動展現了因漠視生命、破壞自然給人類帶來災難的啟示,表達了佛教身土不二、物我一如、一切眾生同具佛性的環保理念和慈悲思想,從而為人類保護環境、增強環保意識、愛護大自然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攝影展開幕式後,在奉恩寺露天大佛前舉行了祈禱世界和平法會,三國佛教徒在佛前共同誦經祈願。三國佛教領導人虔誠祈願諸佛菩薩加被,通過三國佛教徒身體力行地實踐佛法,使世界和平、人民幸福、災難不起、戰爭永息,祈願三國佛弟子團結合作,「黃金紐帶」永放光輝。
在祈禱世界和平法會上宣讀了韓國總統金大中向大會發來的賀信。約一千多名三國佛弟子參加了「佛教與環保」攝影展和祈禱世界和平法會。
29日下午,在漢城樂天飯店舉行了「佛教與世界和平」國際學術演講會。韓國佛教宗團協議會副會長田雲德長老致開幕辭。隨後,韓國佛教宗團協議會副會長智霞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聖輝法師、日中韓國際佛教交流協議會副理事長安田暎胤長老分別作了基調發言。
智霞法師在基調發言中指出,世界上發生的種種摩擦和對立的原因,都是因為沒有實踐佛教慈悲寬容的精神所致。他引用《法句經》的話說:「怨恨不可能在怨恨中消失,只能在寬恕和原諒中化解。」他還對複製人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轉基因食品問題、減少公害和保護自然環境問題等提出了一些建議性方案,希望通過佛法實踐,改變世界上一切顛倒的思想,讓人類獲得安寧,世界得到和平。
聖輝法師在基調發言中回顧了佛教歷史,闡述了佛教一貫主張和平、禁止殺生的慈悲思想。他引用了佛教史上阿育王從戰爭走向和平的典故。當年阿育王武力徵服了印度半島,但軍事上的勝利反而使他感到戰爭的殘酷和恐怖,決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從此,他採納了佛陀「對整個世界施以無限的仁慈心,無論在高處、低處或平處,不受阻撓,不懷仇恨,不報敵意」的教誨,並熱心地向世界各地弘揚佛教慈悲的精神與和平主義的思想。聖輝法師藉此希望人類以寬容和理解取代人類之間的對抗,認為只要奉行佛陀寬容、慈悲、平等、忍讓的思想,就能化解各種矛盾和爭端。
安田暎胤長老在基調發言中,對過去日本軍隊曾經侵略過中國和朝鮮半島,給無數民眾造成諸多苦難表示由衷的道歉和懺悔。他認為只有實踐大乘菩薩行,才可能實現世界的和平與人類的幸福。
隨後,韓國佛教普門宗總務院長法宗法師和總指宗法藏院研究員華靈先生分別作了題為「佛教嚮往和平的寄與」和「關於佛教徒為了世界和平的姿態」的演說;我國陝西法門寺本慧法師、福建廈門閩南佛學院智慧法師、四川尼眾佛學院如意法師分別作了題為「用佛教實現人類的和平」、「淨化心靈,確保人類和平」、「佛教為人類和平而宣揚」的演說;日本日韓佛教交流協議會事務次長市川智康法師、立正佼成會外務部長松源通雄先生分別作了題為「創造人類和平與佛法」、「佛教的和平思想與我們的實踐」的演說。大家引經據典,對當今時代發生的諸多戰爭和恐怖活動,依佛教的觀點進行了分析,勸導世人實踐大乘菩薩行,捨棄私慾,息滅貪瞋痴,增進相互了解,提倡慈悲包容,認為只有這樣,世界的和平、人類的幸福才能實現。
韓國佛教界對此次會議高度重視,進行了周密有序的安排。代表團所到之處,都是警車開道,列隊歡迎。10月29日,韓國佛教宗團協議會會長、曹溪宗總務院長徐正大長老設午宴、韓國文化觀光部金聖在部長設晚宴款待三國佛教代表團和隨喜團成員。中國佛教代表團團長聖輝法師在午宴和晚宴上分别致答謝詞,他一再對倡導和開創中韓日三國佛教「黃金紐帶」關係的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趙樸初表示深切緬懷。韓國和日本佛教界均對趙樸老為三國佛教友好交流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和殊勝功德給予盛讚。
中國佛教協會對此次會議也十分重視,不僅組成了由三位副會長和兩位副秘書長為首的代表團,還組成了由全國9個省市近百人組成的隨喜團。隨喜團參加了祈禱世界和平法會、「佛教與環保」攝影展、「佛教與世界和平」國際學術演講會,隨後還參訪了韓國佛教曹溪宗漢城曹溪寺、奉恩寺,榮州浮石寺;太古宗總本山奉元寺;天台宗總本山救仁寺,釜山三光寺;真覺宗漢城統理院,慶州威德大學等佛教勝地和韓國一些名勝古蹟。通過參訪活動,加深了我國佛教徒對韓國及韓國佛教界的了解,增進了兩國佛教徒之間的友誼。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