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以來,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在全系統深入組織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取得了積極的工作成效和較好的社會反響。
上海教衛系統有1.38萬個黨組織和28萬名黨員,覆蓋高校、醫院等不同領域,教師、青年學生、醫務人員等各類群體各有特點,怎樣才能把「四史」學習教育抓深做實?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滕建勇(中)在新聞通氣會上(任鵬攝)
強化分類指導、注重激活資源、突出特色,在這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6月29日舉行的上海市教衛系統「四史」學習教育新聞通氣會上,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滕建勇介紹,對於各個高校,學好「四史」要用好學科資源、師資資源、課程資源,結合講故事、繪畫、徵文、演講等不同載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主動性、創造性,採取形式多樣、師生員工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把鮮活豐富的「四史」內容融入各種活動。
復旦大學自5月初全面啟動「四史」學習教育以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提出「做『宣言』精神忠實傳人」的要求,以老校長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為契機,將「四史」學習教育與實施紅色基因鑄魂育人工程相結合,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黨建工作的優勢,使「四史」在黨員幹部群體中常學常新、入腦入心。
「真理之甘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
位於國福路51號的一棟三層小樓,曾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譯者陳望道老校長的寓所,2018年起成為《共產黨宣言》展示館。在復旦大學設計的「復旦黨建·1925」微信小程序「定向活動」模塊中,有一條個性定製的紅色行走路線。路線以《共產黨宣言》展示館為起點,途徑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最終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完成行走。依託微信小程序,復旦大學通過紅色定向行走、線上線下聯動,帶動全校基層黨組織以創新方式開展別具特色的「四史」學習教育。
七一前夕,華東師範大學社會主義歷史與文獻研究院正式組建成立,這是國內首個跨學科高端社會主義研究院。
研究院了推出「初心」系列、新中國建國史系列、改革開放史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研究系列等多個研究面向,力求形成「四史」學界研究高地;依託校級層面的跨學科研究與教育平臺,充分整合相關學科的科研教學力量,建設服務大眾型的「四史」基礎文獻資料庫。作為新中國組建的第一所社會主義師範大學,學校還將面向全國建設「四史」高校學生培訓平臺。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偉大工程」系列示範黨課第二季在上海大學開講
作為中共參與創辦的第一所大學,98年前誕生的老上海大學,以「養成建國人才、促進文化事業」為辦學宗旨,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上海大學深入挖掘校史資源,實施校史工程,解碼老上海大學的「紅色基因」,推出了「紅色學府百年傳承」叢書,「四史」學習教育期間將出版《從上海大學(1922-1927)走出來的英雄烈士》《上海大學(1922-1927)編年事輯》等5本著作,目前第一本書已出版。
在「五卅運動」這場波瀾壯闊的愛國運動中,上海大學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為紀念這場偉大的愛國運動發生95周年,學校與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等聯合主辦「上海大學與五卅運動」學術研討會,共話紅色文脈傳承,重溫上海大學敢於革命、勇於創新、開放包容的優良傳統。
上海中醫藥大學充分發揮校史檔案的育人功能,在《和風送暖滿庭芳——上海中醫藥大學醫療援助檔案圖片展》中,精選了198張自建校以來全校師生參與建國以來公共衛生重大事件及支援全國、支援邊疆、支援貧困地區的珍貴館藏,體現了上中醫人無私奉獻的光輝歷程。
從今年大年除夕到2月份,學校系統附屬醫院227名醫護人員逆行援鄂。他們發揚醫者仁心,中西合璧,護佑生命的職業精神,成為加強「四史」學習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定「四個自信」的鮮活素材。學校製作了抗疫主題的網絡雲展覽,分五個版塊,展出圖片240張、專題文章91篇、新媒體素材61個,並在附屬醫院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的抗疫主題巡展,充分發揮疫情防控一線湧現出的先進典型的引領和感召作用,
《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一書中,1919年至1921年建黨期間上海紅色遺蹟(局部)
上海師範大學在「四史」學習中努力發掘宣傳上海紅色文化。學校依託上海市首家重點智庫「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建設,深挖上海城市歷史文化資源。歷史系教授蘇智良帶領「上海紅色歷史紀念地遺址發掘項目」團隊「十年磨一劍」,進行深度的學術研究和廣泛的實地調查,發掘出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1000處,出版《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一書,整理各類歷史老照片、實物圖、場景圖、示意圖等1000餘幅,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記錄和展示了上海的紅色革命紀念地,直觀呈現了上海紅色歷史的立體圖景,方便黨員群眾利用紅色革命紀念地開展各類教育。
此外,同濟大學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和新媒體平臺,推出「聽TA說」之「紅色能量」學習直播欄目。上海戲劇學院結合「藝術中國」課程、「戲劇黨課」建設,推出一批形式豐富的紅色文創、紅色故事、紅色劇目等各種紅色產品……
百花齊放、各顯其能,上海各高校或利用自身學科優勢,或發揚校史中的紅色基因,為「四史」學習教育注入全新的活力。
滕建勇表示,在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教衛系統一定能夠確保「四史」學習教育的目標任務順利實現,並努力探索形成學習教育可複製、可推廣的「教衛經驗」。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任鵬)
[ 責編:叢芳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