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闡明脫鋁HY分子篩中B/L酸協同作用機理

2020-12-13 科學網

 

本報訊 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鄧風研究組在脫鋁HY沸石分子篩固體酸催化劑的Brønsted酸和 Lewis酸協同作用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的《美國化學會志》上。

 

HY沸石分子篩催化劑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中的裂化、異構化等重要酸催化過程。對HY分子篩進行適度的水熱處理,使部分鋁從分子篩骨架上解脫下來成為非骨架鋁,不僅可以提高分子篩的熱穩定性,而且還可以提高其催化活性。

 

長期以來,由於缺乏直接的實驗證據,對於非骨架鋁的結構、性能以及其作為Lewis酸與骨架Brønsted酸產生協同作用使得分子篩催化劑活性增強的原因一直不清楚。鄧風研究員和他的同事楊俊博士以及研究生李申慧等人採用最新的1H二維雙量子魔角旋轉和其他固體核磁共振(NMR)實驗技術, 並結合量子化學計算,揭示了脫鋁HY分子篩中Lewis酸(非骨架鋁)的具體結構和性能,深入闡明了Brønsted/Lewis酸協同作用的機理,解釋了脫鋁分子篩催化劑活性增強的原因。這些研究結果為進一步從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分子篩酸催化反應的機理打下了基礎。

 

在前期工作中,研究組利用NMR實驗技術和量化計算揭示了一系列環境友好固體酸催化劑的活性中心結構與性能,該工作是基於前期工作的又一次重要突破。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的支持。

 

相關焦點

  • 陳竺專訪:在分子水平闡明中藥複方作用機制是完全可能的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第一次用生物化學的方法,從分子水平闡明了中藥複方黃黛片治療白血病的多成分多靶點作用機理,說明中藥方劑「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不僅是科學的,而且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衛生部部長陳竺近日接受了《科學時報》記者的專訪。
  • 武漢物數所應邀撰寫沸石分子篩催化劑的固體核磁共振研究專題論文
    進一步,針對作為Lewis酸的金屬活性中心與沸石分子篩上Bronsted質子酸中心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協同效應,建立了這類B/L酸協同活性中心的直接觀測與定量測量的1利用該新技術闡明了甲醇制烯烴反應(MTO)過程中,限域在分子篩孔道內的烴池物種(如多甲苯、環狀碳正離子)與分子篩Al活性位所組成「超分子活性中心」的微觀結構及催化作用機制;利用該技術還在MTO
  • 人參皂苷、甘草酸、小檗鹼,這些中藥分子具有廣譜的抗冠狀病毒棘突...
    人參皂苷、甘草酸、小檗鹼……這些你熟悉的特定中藥分子,被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夠與新冠病毒棘突蛋白很好地結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15日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院長林國強及交叉科學研究院陳紅專教授團隊合作,有了中醫藥科技抗疫新發現。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
    文章審稿人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該研究工作代表了細胞適應性免疫的分子機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裡程碑。」T細胞是脊椎動物適應性免疫系統的關鍵細胞,在病毒感染、癌症以及自體免疫疾病中起著關鍵作用。黃志偉教授用一個生動比喻解釋了T細胞免疫反應:「T細胞相當於人體內的警察,用來發現和殺死病原感染細胞或者腫瘤細胞。
  • 有機考研必懂的20個有機反應機理
    此反應的特徵是醛自身同時發生氧化及還原作用,一分子被氧化成酸的鹽,另一分子被還原成醇:含有α-氫的酯在醇鈉等鹼性縮合劑作用下發生縮合作用,失去一分子醇得到β-酮酸酯。如2分子乙酸乙酯在金屬鈉和少量乙醇作用下發生縮合得到乙醯乙酸乙酯。
  • ...合作者揭示去甲腎上腺素對β腎上腺素受體的亞型選擇性的分子機理
    清華新聞網10月28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藥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劉翔宇課題組與醫學院布萊恩·科比爾卡(Brian Kobilka)課題組及合作者揭示去甲腎上腺素對β腎上腺素受體的亞型選擇性的分子機理。
  • 耐火澆注料常用分散劑的種類及作用機理
    而這些分散劑作用的機理將涉及到DLVO理論和空間位阻理論(HVO理論)。b.六偏磷酸鈉SHP是一種白色粉末,或者鱗片狀固體,易溶於水,其水溶液的PH值為5~7。分子式:(NaPO3)6,分子量:611.77。環狀水解後的磷酸鹽鏈長約為1.67nm。
  • 小菜蛾代謝殺蟲劑分子機理方面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張雅林現代藥物研發團隊在小菜蛾代謝殺蟲劑分子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 雲南大學JMCA綜述:單分散活性位的協同催化作用
    相鄰單原子間的協同作用長期以來,SAC的機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屬-載體部分,將金屬原子與配位原子一起確定為活性中心。然而,近年來的研究從理論計算和實驗兩個方面揭示了相鄰金屬原子間的協同效應。證實了相鄰金屬原子間的協同作用有助於修飾局部電子結構,從而提高電催化性能,甚至改變反應途徑的選擇性。在這一部分中,我們總結了近年來有關SACs中相鄰原子間協同作用的一些研究,並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 線粒體疾病發病機理闡明
    原標題:線粒體疾病發病機理闡明   日本熊本大學魏範研準教授、東京大學鈴木勉教授的研究小組最新研究發現,一種被稱作牛磺酸的功能性胺基酸在線粒體內外蛋白質的生產和保質中具有重要作用,實驗表明,通過特定的化學物質維持蛋白質質量,可以改善線粒體疾病的症狀。
  • 水成膜泡沫滅火劑作用機理是什麼?
    1 鋪展機理水成膜泡沫滅火劑的根本原理是基於很低濃度的氟碳表面活性劑水溶液在可燃性液體上的鋪展。根據化學熱力學分析,為使泡沫溶液能夠在可燃性液體上鋪展,必須滿足鋪展條件,即鋪展係數大於零:Sa / b =γb - (γa +γa / b ) > 0式中Sa / b 為鋪展係數。
  • 中國科大發現ATM激酶別構調節的分子機制
    解析ATM和ATR激酶的三維結構,並在此基礎上理解ATM和ATR活性嚴謹調控的分子機制,不僅具有闡明基因組穩定性調控的重大科學意義,也將對腫瘤放射治療的新型增敏劑的研發起到重要指導作用。  在前期工作中,蔡剛課題組報導了ATM和ATR激酶首個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發現並命名幾個關鍵調控結構域、闡明其作用機理,揭示了ATM/ATR激酶活性嚴謹調控的分子機制(
  • 吳瑞:中國旅美生化和分子生物學家的貢獻
    論文的數量可以從一個方面表明中國生化和分子生物學家的貢獻,僅從1919年到1999年間的論文發表統計可以看出。《生物化學雜誌》1919年共發表98篇論文,其中2篇(2%)是由中國科學家作為主要作者貢獻的。1979年有1965篇論文,68篇(3.4%)由中國科學家為主要作者。
  • 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入選2019年度中國...
    其中,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入選。關於外源DNA誘發免疫反應的認識可以追溯到上百年之前,然而其背後的機理並不清楚。2013年,這一領域國際上取得了重要突破,科學家鑑定發現蛋白質cGAS(環鳥苷酸-腺苷酸合成酶)是胞內DNA病毒感受器。隨著cGAS被揭示,科學家發現在檢測病毒入侵以外,cGAS的異常激活也直接導致一類自身免疫疾病。因此,尋找有效控制cGAS活性的手段並探究其調控機理,對抵抗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療都至關重要。
  • 周杰實驗室在PNAS發文解析紫黴素Viomycin抑制蛋白質翻譯的作用機理
    ,揭示了Viomycin在核糖體上新的結合位點,並全面闡明了Viomycin抑制蛋白質翻譯的分子機制。核糖體是抗生素的天然靶標,臨床上一半以上的抗生素藥物作用於核糖體,通過抑制蛋白質翻譯起到抗菌效果。因此,闡明目前重要抗生素的結合位點及其作用機理有助於臨床上使用的抗生素藥物的改造和新型抗菌藥物的研發。紫黴素(Viomycin)(圖1A)是靶向核糖體的環狀多肽抗生素,是臨床上廣泛用於治療肺結核疾病的重要藥物。
  • JBC:揭示脫落酸替代小分子的功能及選擇性機理
    近期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生命學院兼職教授顏寧領導的研究組發表兩篇研究論文,系統闡述了ABA分子功能類似物Pyrabactin選擇性作用於脫落酸受體的分子機制,為設計發展可施用於農業的ABA替代小分子提供了分子基礎。這兩篇論文的電子版分別於6月16日和7月15日在線發表。
  • 孫飛課題組解析線粒體膜間磷脂酸PA轉運精細分子機理
    通過結構分析,結合全原子分子動力學模擬和體外生化實驗,詳細闡明了Ups1/Mdm35轉運PA的動力學過程及其分子機理並提出了工作模型。心磷脂(CL)作為線粒體內膜特異性磷脂,在維持線粒體正常形態和功能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CL以PA為底物在線粒體內膜的基質側合成。
  • 研究發現ATM激酶別構調節的分子機制
    5月16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蔡剛課題組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allosteric regulation of Tel1/ATM kinase 的研究論文,闡明了基因組穩定性調控核心激酶
  • PNAS|兩種基因的協同作用啟發帕金森病機理研究
    有趣的是,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現 Sac2/INPP5F基因(另一種包含Sac結構域的蛋白質,主要起PI4P 4-磷酸酶的作用)被認為是PD的危險基因。同時,Sac2通過與Rab5的相互作用參與了內吞途徑,並且像SJ1一樣主要表達在神經系統中。因此,作者提出了如下假設:SJ1和Sac2的Sac結構域可能在突觸內吞途徑中具有一些重疊的功能。
  • 縮合反應丨縮合反應機理
    縮合反應機理一、電子反應機理1.親核反應(1)親核加成-消除反應在形成新的碳-碳鍵的縮合反應中, 不同種類的親核試劑與醛、 酮的縮合反應多數屬親核加成-消除反應機理, 包括含有α-活性氫的醛或酮間的加成-消除反應、α-滷代酸酯對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