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物數所應邀撰寫沸石分子篩催化劑的固體核磁共振研究專題論文

2020-12-25 中國科學院

武漢物數所應邀撰寫沸石分子篩催化劑的固體核磁共振研究專題論文

2019-07-09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應美國化學會綜述性學術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的邀請,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徐君和鄧風撰寫了題為Metal active sites and their catalytic functions in zeolites: insights from solid-state NMR spectroscopy 的專題論文(封面文章)。文章綜述了研究團隊近年在固體核磁共振(NMR)技術的發展以及在金屬改性沸石分子篩催化劑上應用的研究進展,這也是課題組第2次為該期刊撰寫專題論文。

  沸石分子篩是當今石油化工生產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催化材料,人們發現不同金屬元素的加入給分子篩催化劑帶來獨特性質與功能,並將沸石分子篩的應用從傳統的石油化工行業拓展到新興的生物質轉化等領域。金屬物種在提高催化劑性能的同時,由於其本徵靈敏度低、含量低等特點,也給這類沸石分子篩催化劑的結構表徵和構-效關係的建立帶來巨大的挑戰。

  近年來,該研究團隊在固體NMR新方法的發展以及在沸石分子篩催化劑結構與催化反應機理研究方面開展了系統性研究工作,包括:(1)針對沸石分子篩催化劑上ZnGaSn等低靈敏度、低含量金屬活性中心,建立了信號靈敏度增強的固體NMR方法,成功實現了這類金屬活性中心結構的表徵和解析。進一步,針對作為Lewis酸的金屬活性中心與沸石分子篩上Bronsted質子酸中心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協同效應,建立了這類B/L酸協同活性中心的直接觀測與定量測量的1H/67Zn1H/71Ga雙共振固體NMR方法,為研究金屬改性沸石分子篩催化劑結構與反應性能的關係提供了新途徑;2)針對沸石分子篩催化中的主客體相互作用,建立了探測有機分子與分子篩Al活性中心相互作用的13C/27Al雙共振固體NMR方法,使得活性位研究從單一無機催化劑體系拓展到包括有機分子在內的有機-無機複合體系。利用該新技術闡明了甲醇制烯烴反應(MTO)過程中,限域在分子篩孔道內的烴池物種(如多甲苯、環狀碳正離子)與分子篩Al活性位所組成「超分子活性中心的微觀結構及催化作用機制;利用該技術還在MTO過程中首次觀測到與非骨架鋁物種結合的表面甲氧基物種,發現該活性中間體物種的生成促進了MTO反應中第一個碳-碳鍵的形成;3)針對沸石分子篩催化反應機理的研究,發展了原位固體NMR表徵技術,實現了從催化劑表面物種及活性中間體的觀測到烷烴活化和甲醇轉化等催化反應機理的闡明。

  該系列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以及湖北省科技廳的支持。

  論文連結

 

沸石分子篩催化劑的固體核磁共振研究 


  近日,應美國化學會綜述性學術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的邀請,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徐君和鄧風撰寫了題為Metal active sites and their catalytic functions in zeolites: insights from solid-state NMR spectroscopy 的專題論文(封面文章)。文章綜述了研究團隊近年在固體核磁共振(NMR)技術的發展以及在金屬改性沸石分子篩催化劑上應用的研究進展,這也是課題組第2次為該期刊撰寫專題論文。
  沸石分子篩是當今石油化工生產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催化材料,人們發現不同金屬元素的加入給分子篩催化劑帶來獨特性質與功能,並將沸石分子篩的應用從傳統的石油化工行業拓展到新興的生物質轉化等領域。金屬物種在提高催化劑性能的同時,由於其本徵靈敏度低、含量低等特點,也給這類沸石分子篩催化劑的結構表徵和構-效關係的建立帶來巨大的挑戰。
  近年來,該研究團隊在固體NMR新方法的發展以及在沸石分子篩催化劑結構與催化反應機理研究方面開展了系統性研究工作,包括:(1)針對沸石分子篩催化劑上Zn、Ga和Sn等低靈敏度、低含量金屬活性中心,建立了信號靈敏度增強的固體NMR方法,成功實現了這類金屬活性中心結構的表徵和解析。進一步,針對作為Lewis酸的金屬活性中心與沸石分子篩上Bronsted質子酸中心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協同效應,建立了這類B/L酸協同活性中心的直接觀測與定量測量的1H/67Zn和1H/71Ga雙共振固體NMR方法,為研究金屬改性沸石分子篩催化劑結構與反應性能的關係提供了新途徑;(2)針對沸石分子篩催化中的主客體相互作用,建立了探測有機分子與分子篩Al活性中心相互作用的13C/27Al雙共振固體NMR方法,使得活性位研究從單一無機催化劑體系拓展到包括有機分子在內的有機-無機複合體系。利用該新技術闡明了甲醇制烯烴反應(MTO)過程中,限域在分子篩孔道內的烴池物種(如多甲苯、環狀碳正離子)與分子篩Al活性位所組成「超分子活性中心」的微觀結構及催化作用機制;利用該技術還在MTO過程中首次觀測到與非骨架鋁物種結合的表面甲氧基物種,發現該活性中間體物種的生成促進了MTO反應中第一個碳-碳鍵的形成;(3)針對沸石分子篩催化反應機理的研究,發展了原位固體NMR表徵技術,實現了從催化劑表面物種及活性中間體的觀測到烷烴活化和甲醇轉化等催化反應機理的闡明。
  該系列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以及湖北省科技廳的支持。
  論文連結
   
  沸石分子篩催化劑的固體核磁共振研究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精密測量院在沸石分子篩Lewis酸性位研究中取得進展
    沸石分子篩作為一類重要的固體酸催化劑,因其具有規整的孔道結構、可調變的酸性(酸種類、酸分布、酸量、酸強度等)而被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環境化工的各種催化過程。分子篩優良的催化反應性能與其獨特的酸性緊密相關。
  • 法國裡爾科技大學Jean-Paul Amoureux教授訪問武漢物數所
    受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鄧風研究員之邀,法國裡爾科技大學Jean-Paul Amoureux (慕松柏)教授於11月14日至16日在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進行學術訪問, 並作了題為Application of DNP to solids, and uniform manipulation of broad MAS spectra using DANTE
  • 中國科學家闡明脫鋁HY分子篩中B/L酸協同作用機理
    本報訊 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鄧風研究組在脫鋁HY沸石分子篩固體酸催化劑的Brønsted酸和 Lewis酸協同作用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的《美國化學會志》上。
  • 武漢物數所「單原子分子量子計算」項目通過驗收(圖)
    「單原子分子量子計算」結題驗收會  12月19日,由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承擔的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單原子分子量子計算」結題驗收會在武漢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專家和領導參加會議。
  • 活性炭和沸石分子篩處理非穩定排放VOCs氣體的性能比較
    結果表明:沸石分子篩孔徑分布較為集中,約在0.8nm,比表面積為393.76m~2˙g~(-1);活性炭孔徑分布具有廣譜性,微孔集中在1~2nm之間,比表面積為1026.71m~2˙g~(-1)。活性炭對二甲苯的平衡吸附量總體高於沸石分子篩,其平衡吸附容量隨氣相平衡濃度和溫度的波動要大於沸石分子篩。
  • 清華大學徐柏慶教授應邀訪問蘭州化物所
    該報告旨在加強青年學者和研究生同學在催化反應研究中,如何合理設計實驗進而有效地研究催化反應的動力學過程,徐教授結合自己在科研過程中的一些實例和在論文評審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對在研究催化反應動力學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及理解不到位的知識點進行了詳細講解。
  • 美國中佛羅裡達大學陳波博士到武漢物數所交流
    5月3日,應武漢磁共振中心楊俊研究員邀請,來自美國中佛羅裡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的陳波博士到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訪問,並作了有關「固體核磁共振結合透射電鏡、模擬研究HIV-1病毒衣殼蛋白的結構、動力學和組裝機理」的報告。陳波博士首先介紹了固體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HIV-1病毒衣殼蛋白的研究意義。
  •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毛希安教授訪問武漢物數所
    11月16日,美國俄亥俄州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毛希安教授應邀訪問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並作學術報告,報告題為1H-14N HSQC Experiment: A Sensitive NMR Method for Detecting Choline in Tissues。
  • 武漢物數所與德國基爾大學在分子超快動力學領域開展合作
    日前,中國科學院武漢物數所接到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通知,該所的張冰研究員與德國基爾大學Temps教授聯合申請的中德合作科研項目(PPP)「利用飛秒飛行時間質譜和光電子成像方法研究分子電子激發態的無輻射弛豫,異構化和解離動力學」已經獲得批准。
  • 楊俊等膜蛋白的結構研究或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楊俊課題組連續兩篇論文被《德國應用化學》接收。該研究組應用魔角旋轉固體NMR技術揭示了磷脂膜對膜蛋白的結構以及澱粉樣蛋白聚集機制的影響。固體NMR因能夠在磷脂雙分子層的環境下解析膜蛋白的三維結構而成為證實膜蛋白結構真實性的重要工具。大腸桿菌甘油二脂激酶(DAGK)是一個重要的三跨膜蛋白,它的三維結構已經被液體核磁共振和X-射線晶體學的方法所解析。但是由於這兩種方法所用的去垢劑/磷脂膜不同,得到的結構差別很大。這兩種方法都不是在DAGK的天然膜環境中進行,因此在更接近DAGK的天然膜的環境下進行結構分析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 論文推薦|黃恪等:Pt-MOR/ MCM-41 催化劑製備與加氫異構化評價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創新點(1)將鹼降解處理與重結晶法結合,調變絲光沸石(MOR)分子篩孔道結構、縮短反應物分子與活性中心間傳質路徑,經水熱合成得到微-介孔複合分子篩。通過調控MOR 沸石晶體鹼溶解程度,以沸石溶解液為矽鋁源合成介孔MCM-41,採用重結晶法製備了一系列MOR/ MCM-41 微-介孔複合材料,與金屬活性組分離子交換後得到MOR/ MCM-41 為載體的Pt 系催化劑,並選取正己烷為費託低碳烴模型化合物進行加氫異構化性能評價。
  • :劉家旭組在乙烷/二氧化碳共轉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本文主要介紹該課題組在e二氧化碳催化轉化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本研究根據乙烷和CO2分子尺寸,選擇小孔沸石分子篩SSZ-13作為載體,製備出具有乙烷和CO2接近等摩爾比例轉化的Zn/SSZ-13催化劑。因此本研究選取SSZ-13 ,ZSM-5,Y,MCM-22具有不同拓撲結構的微孔沸石分子篩作為載體,利用浸漬法製備出系列Zn負載分子篩催化劑,考察各催化劑對CO2和乙烷共轉化反應的催化性能。
  • 武漢物數所一論文被英國皇家物理學會期刊評為高等級論文
    8月4日,從英國皇家物理學會(IOP)獲悉,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束縛體系量子信息處理研究組和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合作發表在今年《物理學雜誌:凝聚態物質》(J. Phys:Condens.Matter)上的一篇論文被英國皇家物理學會期刊評為2012-2013年度中國作者最高質量等級(Q1)論文,並躋身前7名(the top 7 high quality papers)。該論文題為《利用依賴於時間的偏置門電壓冷卻帶電振子》,由武漢物數所張建奇博士、馮芒研究員與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的李勇研究員合作完成。
  • 從羊圈找靈感,把雞蛋當模型,浙大這個團隊靠這寫的論文上了《科學》
    浙江大學2016級博士生金竹為論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學肖豐收教授和王亮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浙江大學是本論文的唯一通訊單位。請輸入圖片描述從羊圈裡找到靈感氫氣與氧氣反應生成俗稱為雙氧水的過氧化氫,雙氧水再通過催化劑與甲烷反應生成甲醇。
  • 學術乾貨 | NMR原理及其在能源研究中的應用
    在石油化工領域,可以使用核磁共振技術分析原油的各個餾分段,比如柴油組分、減壓餾分、渣油的化學組成與結構等。具體說來,利用13C-NMR譜分析原油烴類含量。根據烴類組成可以將原油有效分類。對於燃料油,可以直接測定其中某些組分的含量、測定結構參數並尋找其餘油品性質的關係;對於蠟油和重油,可以定性定量地反映出碳氫及雜原子所處的化學環境。
  • 在SBA-15分子篩上由熱霧化方法製得高活性高穩定性的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半氫化反應
    標題:在SBA-15分子篩上由熱霧化方法製得高活性高穩定性的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半氫化反應第一作者:Zhijun
  •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化學勢對Cu離子交換的絲光沸石分子篩上甲烷選擇氧化制甲醇的影響
    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的Johannes Lercher教授和合作者發現,在用Cu離子交換的絲光沸石分子篩進行甲烷選擇性氧化過程中,將甲烷的分壓從1
  • 催化劑
    1836年,他還在《物理學與化學年鑑》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首次提出化學反應中使用的「催化」與「催化劑」概念。3主要分類編輯催化劑種類繁多,按狀態可分為液體催化劑和固體催化劑;按反應體系的相態分為均相催化劑和多相催化劑,均相催化劑有酸、鹼、可溶性過渡金屬化合物和過氧化物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