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創作《雪城》等作品,人們學習的榜樣

2020-12-12 歷史這邊讀好

梁曉聲對人性向善向美的理解源於家教。梁曉聲受到了家庭的積極影響,一個作家接受的直接而感性的家庭教育,比如淳樸的家風,對寫作大有裨益。古代的孟子能夠成功,孟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讀書這件事上,母親對梁曉聲是「絕對的好」,對於讓他買家用後剩下的錢,母親總是說「你留著吧!」於是,梁曉聲就拿錢去書鋪看書。文字是輕的,思想是重的,除了有字的書,還有人生這本無字書。古人云:「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父母用樸素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梁曉聲的創作。

上世紀80年代前後,「為知青代言」是梁曉聲的寫作初衷,人生閱歷與文學積累促成作品「爆發」。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獲得各類獎項,並陸續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今夜有暴風雪》成為知青文學代表作品。他的筆墨展現一段真實歲月,刻畫濃厚英雄情結,影響並感動眾多讀者。梁曉聲對自己這一階段創作的評價是「值得」。

梁曉聲在《雪城》這篇文章中有這樣的描寫:此山常年煙霧繚繞,就是日頭高掛的大晴天也散不去。這便為這一帶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有人說這七座山脈是神仙的洞府,也有人說這裡住著隱士高人,其中傳得最廣的就是這裡是王母娘娘的七個女兒所化。 

美麗的傳說和甘美的溪水養活了住在七連山下的人們,據說這七溪的源頭就是那座最高的山峰。天剛擦亮,溪邊就傳來了婦女們歡快的笑聲,和棒槌敲打衣服的聲音。王梅和往常一樣起了個早,挽起袖子往臉上結實地撲了一把冷水,睡意便沒有了。入了秋,天氣很快就轉涼了,站在水缸邊的王梅冷不丁打了一個寒顫。但是王梅捨不得燒熱水,兩個哥哥砍柴火不容易,這是一件很費力氣的事情。

作家梁曉聲是中國文壇的常青樹,他開了知青文學創作的先河,出版的一系列文學作品,深刻地展示了知青群體的痛苦與快樂、求索與夢想,真誠地禮讚他們在逆境中表現出來的美好心靈與情操,為知青一代樹立起不屈的精神豐碑。

一個人在人世間一定要做一些事情,一定要留下一些什麼。一個平淡的人是沒有味道的,一個沒有追求的人是可憐的。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有著廣闊的空間和舞臺。梁曉聲就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的奮鬥精神,有一番作為,無愧於這個時代。

相關焦點

  • 梁曉聲《雪城》等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新舊版本見證輝煌70年
    新中國文學取得了輝煌成就,長篇小說創作更是碩果纍纍,因此,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與學習出版社聯袂合作,共同策劃了「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併入選了中宣部
  • 梁曉聲著知青小說《雪城》曾經異常風靡
    梁曉聲的作品就是這樣的強心針,從短篇到中篇到長篇,一次更比一次強在上世紀80年代前期的中國文壇,梁曉聲是叱吒風雲的人物。筆者那時還太小,大概過了五年之後,即快要高中畢業時才讀的這篇作品。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當時作為一個多愁善感、激情昂揚的文學青年,是多麼強烈地被他作品中豐富的情緒所感動,深深地埋在他自然而然營造的那種悲劇氛圍中,久久地沒能回過神來。我一下子就把它讀完了,而且又讀了兩遍。小說所張揚的審美刺激和愉悅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對於那些高舉理想主義旗幟,與現實世界無法和諧相處的青年來說尤其如此。
  • 牡丹江大學師生創作雪雕作品扮靚雪城
    東北網1月15日訊 十二生肖、五穀豐登,精雕細琢、惟妙惟肖,近日,在臨近牡丹江市301國道入口的明珠廣場等處,由牡丹江大學師生創作的雪雕作品吸引著走進這座城市的人們的目光,十餘座精美的雪雕作品凝結了牡大師生的智慧和汗水,也形成了雪城的一道靚麗風景。
  • 梁曉聲:當下女性地位太有提升了
    我60多歲了,就會看一些同代人的作品,個人的認知有限,這樣就可以從他們的角度去看待歷史。但是看同代人的經歷對年輕人來說就不成立。要了解1949年前的中國,那就可以看那以前的老人寫的回憶錄補充認識,包括海外華人以及那個時期到過中國的外國人的回憶。
  • 梁曉聲:不忘初心的知青作家
    記者宋晨希說,我很早就知道作家梁曉聲這個名字,但從未看過他的作品。我知道,在上世紀80年代,由他的小說《雪城》和《年輪》改編的電視劇曾轟動一時,但餘生也晚,從來沒有完整看過。前幾年,由他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知青》《反城歸來》也同樣沒有看過。
  • 梁曉聲最新力作《文藝的距離》暢談各時期文藝印象
    人民網北京1月10日電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梁曉聲最新力作《文藝的距離》近日在京首發。本書共分為7章,通過梳理分析中外近代以來,尤其是中國各時期文藝作品,反映了時代的發展,思想的嬗變,拉近了今天與昨天,中國與外國的距離。
  • 大學老師梁曉聲:每一堂課的講稿都有七八頁紙
    >   梁曉聲:每一堂課的講稿,都有七八頁紙  梁曉聲: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民盟中央常委、全國政協委員、知名作家。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累計創作1000萬餘字,代表作品有《雪城》、《年輪》、《今夜有暴風雪》、《浮城》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這些基本的職業準則之外,作家梁曉聲在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擔任老師的身份,有些像推銷員。  他總要花很長的時間調查、了解學生的個人願望是什麼,在評論還是在創作;還要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們學習中文的意義。
  • 梁曉聲:直面現實,相信人性的力量
    梁曉聲是當代文壇常青樹,目前已發表各類題材文學作品2000餘萬字,《今夜有暴風雪》《年輪》《雪城》等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影響深遠。從知青文學到批判現實主義,再到後期回歸溫情的現實寫作,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性,也深具人文性和哲理性。  梁曉聲的小說厚重、大氣磅礴但又不缺乏柔情與細膩,這也是讀者喜愛其作品的原因。他的創作脈絡如何?其現實主義創作的重要意義在哪裡?
  • 著名作家梁曉聲新作《人世間》有聲版首播發布
    中新網北京10月13日電 由中國青年出版總社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娛樂廣播(AM747)聯合主辦、小眾書坊協辦的著名作家梁曉聲長篇小說《人世間》有聲版首播發布儀式暨讀者見面會12日在京舉行。《人世間》(三卷本)是梁曉聲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全書115萬字,歷經數年創作完成。
  • 梁曉聲:有責任感的知識分子不能做娛樂場看客
    梁曉聲  從《今夜有暴風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到《雪城》《年輪》《知青》,知青題材在梁曉聲的文學創作中佔有很大的分量。昨天,梁曉聲攜新作《返城年代》亮相海口書博會,在接受揚子晚報採訪時,他表示,與之前的知青文學不同的是,《返城年代》寫到了懺悔、救贖和寬容,呈現的是一種向著自然而美好的人性的回歸。  記者:很明顯你想通過作品告誡讀者,勿忘我們走過的困苦歲月,戒除浮躁,同時恪守良知。是如此嗎?
  • 瞭望丨在悲歡離合中抒寫道義與情懷——訪梁曉聲
    著有《今夜有暴風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人世間》等作品數十部,《人世間》榮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瞭望》:你的《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等作品很早即風靡全國。這些作品一開始就貼近時代,關注社會,你是怎麼找到這樣一種文學表達的?    梁曉聲:也可以這樣說,貼近時代,關注社會,呈現弱勢人物及群體之命運,是中國那一時期老中青三代作家共同的文學理念。
  • 梁曉聲:作文「關乎一個人一生」
    人們最初是因為梁曉聲的親切、誠懇而接近他,可是,一對上話,你又必定會被他的敏銳、寬廣吸引住。這時,你便會驀然發現,他有著一雙成年人少有的、特別明亮純淨的大眼睛。這一時期,他開始創作,時有小說、散文在《兵團戰士報》上發表。1974年9月,25歲的梁曉聲憑著已經顯露出來的寫作才能,被復旦大學招收為文學創作專業的工農兵大學生。     6年的知青生活,後來成為梁曉聲創作取之不盡的寶庫。
  • 現實主義文學的力量來自家國情懷——梁曉聲文學創作帶來的啟示
    日前,在「現實主義:梁曉聲與中國當代文學」研討會上,梁曉聲袒露自己的創作心聲:「我喜歡《靜靜的頓河》,喜歡《戰爭與和平》,尤其喜歡雨果的《悲慘世界》,在眾多被勞役的苦工中,有幾個能像冉·阿讓那樣,成為一個善人。彰顯人性善,這才是現實主義的最大意義。」  不矯情、不媚俗,追求真善美,梁曉聲心目中的現實主義,經過幾十年的風吹雨打,已成為支撐他文學創作的內在動力。
  • 天上有個太陽,水中有個月亮:劉歡倪萍、黃梅瑩共同演繹《雪城》
    經典的旋律一響起,就想起那部電視劇《雪城》。這是由劉歡演唱的電視劇《雪城》的主題歌。作家梁曉聲《雪城》是現代作家梁曉聲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最早刊載於1986年到1988年的十月雜誌。《雪城》的主旨是深刻的,又具有悲壯的英雄主義色調和詩的品格。
  • 《雪城》知青痛撼眾人心 導演李文岐稱明年重拍
    提到知青題材的影視作品,相信多數觀眾最先想到的就是電視劇《雪城》。「街談姚玉慧,巷說王志松」,二十多年前,這部由我省投拍的《雪城》不知讓多少男女痴迷、瘋狂,又讓多少觀眾賠盡眼淚。《雪城》被看做同時期知青題材電視劇中的翹楚,主題曲《心中的太陽》更是廣為傳唱。該劇導演李文岐後來又拍攝了《臘月雪》、《北大荒》等知青題材電影,然而談到代表作《雪城》時仍感觸頗多。言談間,他似乎又回到了無悔的青春歲月,重燃起往昔的萬丈豪情。採訪結束時,李文岐告訴記者,明年會重拍《雪城》。
  • 《梁曉聲自述》:著名作家梁曉聲唯一圖文版人生自傳
    收入本書的文字,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收入梁曉聲追思父母的文章,梁曉聲滿懷深情地回憶了父母的從小到大對自己的關愛,用平實質樸的語言和點點滴滴的人生瑣憶詮釋了血濃於水的人間大愛;第二部分主要是梁曉聲的人生自述文章,內容以梁曉聲個人成長經歷為主,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些成長片段多少能折射出六十多年來社會變革的細枝末節。這也是梁曉聲記錄下這些片段的初衷。
  • 梁曉聲:關注他者命運 影響世道人心
    20世紀80年代,梁曉聲長期的文學積澱迎來了爆發期,《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接二連三,多次獲獎,並被陸續拍成電影和電視劇。《今夜有暴風雪》更是成為了「知青小說」裡程碑式的作品。回到歷史的端點,展現一段真實的歲月,照見逝去的時代,也照見不會逝去的情感,他的筆墨刻畫了濃濃的英雄情結和時代擔當,影響並感動了整整一代人。
  • 梁曉聲最有爭議的小說:抗日「英雄」還是卑躬屈膝的「懦者」?
    梁曉聲的小說《雪城》和《年輪》改編的電視劇曾轟動一時,後來《知青》《反城歸來》,最讓梁曉聲名聲大噪的是長篇小說《人世間》,獲得了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文學界稱梁曉聲為是知青小說家,但梁曉聲自己卻說「知青小說」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只佔到很少的一部分。
  • 年代劇《雪城》我們永遠是龍的傳人
    根據作家梁曉聲的長篇小說《雪城》改編而成的電視連續劇《雪城》,以20萬下放到北大荒的知青返城為起點,展示了他們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尋找生活、尋找自我的人生之路。 知青這個概念,朋友們最深刻的了解,可能是來自父母。在六七十年代,知背是中國社會中一個獨特的群體。《雪城》正是把返城知青看成一個整體,去認識,把握和表現。
  • 重溫根據梁曉聲小說改編的陳道明主演的影片《今夜有暴風雪》
    當代著名作家梁曉聲,以知青文學成名,是「青春無悔」型知青文學的典型代表。他相繼創作了北大荒知青題材的系列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師恩難忘》、《年輪》等。而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是他創作的一篇中篇小說,發表於《青春》雜誌198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