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知青題材的影視作品,相信多數觀眾最先想到的就是電視劇《雪城》。「街談姚玉慧,巷說王志松」,二十多年前,這部由我省投拍的《雪城》不知讓多少男女痴迷、瘋狂,又讓多少觀眾賠盡眼淚。《雪城》被看做同時期知青題材電視劇中的翹楚,主題曲《心中的太陽》更是廣為傳唱。該劇導演李文岐後來又拍攝了《臘月雪》、《北大荒》等知青題材電影,然而談到代表作《雪城》時仍感觸頗多。言談間,他似乎又回到了無悔的青春歲月,重燃起往昔的萬丈豪情。採訪結束時,李文岐告訴記者,明年會重拍《雪城》。
軟硬兼施
逼梁曉聲交劇本
電視劇《雪城》聚焦了知青返城之後的際遇,全劇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戲劇衝突扣人心弦。姚玉慧、徐淑芳、王志松等知青形象鮮活生動,他們的命運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
眾所周知,《雪城》改編自梁曉聲的同名小說。李文岐說,在《雪城》之前,他和梁曉聲就是哥們。後來,梁曉聲創作了長篇小說《雪城》,李文岐知道後就找到梁曉聲,說自己想拍,可當時梁曉聲已經答應把劇本給電影《人到中年》的導演孫羽,李文岐不死心,軟磨硬泡硬是逼著梁曉聲把劇本給了他。
電視劇拍完了,梁曉聲特意提前看了樣片,他一邊看一邊掩飾不住興奮的心情,喃喃自語道:「狂風暴雪、滾動的帽子、夕陽西下……好看,好看。」直到這時,梁曉聲一直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
毛遂自薦
倪萍想演姚玉慧
煞費苦心地要來了劇本,沒有經費也不行,李文岐當時任職於黑龍江省藝術研究所,所裡經費不足,於是他找到了時任黑龍江電視臺臺長的吳東海,對方二話沒說就答應雙方合作拍攝。
在李文岐看來,拍《雪城》最難的是演員,恰在此時,倪萍主動給李文岐寫了一封毛遂自薦信,言語十分誠懇。李文岐說,那時倪萍是山東省話劇團的演員,已有了些名氣,之前他曾看過她主演的《祁連山的回聲》等,認為姚玉慧這個角色非她莫屬,就這樣,女主角有了人選。
接下來,李文岐又親自到北京選演員,其中不少演員都已在影視界嶄露頭角。出演吳茵的趙越因電影《蹉跎歲月》獲得了飛天獎最佳女配角獎;出演王志松、徐淑芳的金鑫、黃梅瑩夫婦,因拍攝影片《路漫漫》時相愛,金鑫更是憑藉片中「朱華」一角一舉成名。
李文岐說,那個年代的演員和現在不一樣,很少談錢,有人找拍戲就很高興,認為那是對自己的一種認可。據他回憶,這部劇總共投資40萬,演員的片酬也很少,一部戲下來,倪萍才拿到1000多元,在整個劇組算是高的。他自己更是一分錢都沒有,還常常往裡搭錢,最後竟欠了不少債。
精益求精
黃梅瑩不停重拍
《雪城》播出後的火爆勢頭是李文岐沒有想到的,他當時甚至認為,沒有被斃已很幸運了,因為有些內容在當時看來很敏感。李文岐說,《雪城》拍攝前和拍攝過程中,相關研討會就開了6次,他那時壓力很大。劇中下鄉部分有不少是在綏化、北安等地完成的,演員們的敬業精神讓李文岐很感動。
讓李文岐至今仍記憶猶新的是黃梅瑩扮演的徐淑芳在火車站扛麻袋那場戲。「那場戲是黃梅瑩親自上陣拍的,麻袋裡裝的全是貨真價實的黃豆。你知道那場戲拍了多長時間嗎?一天半,要光線的明暗、演員的情緒等環節都對上點,才算通過。」李文岐說,不是他要求太嚴格,有時候他說可以了,但黃梅瑩還覺得不到位,直到把返城知青的沉重感、壓迫感完全拍出來,黃梅瑩才算滿意,而她也被累得病倒了。
風吹軍帽
寓意知青的命運
「天晴了,天晴別忘戴草帽;下雪了,下雪別忘穿棉襖。」《雪城》的主題曲至今音猶在耳,而隨同播出的片頭也讓人記憶猶新,尤其是那頂被狂風吹得在雪地上無助地翻滾的棉軍帽頗具創意,讓人很自然地聯想到人的命運。
李文岐說,在北安拍完最後一個鏡頭時,他突然意識到劇中人物的命運一直沒有具象地呈現出來。為此,他冥思苦想,一個下鄉時親眼目睹的場景突然給了他靈感。作為68屆畢業生,李文岐曾下鄉到大興安嶺加格達奇糧庫扛麻袋、修公路、鋪鐵軌。一天開來一輛火車,大家在車尾的車廂裡看到了兩個上海知青,一個戴著帽子,另一個的帽子不知掉落到哪裡。於是,李文岐叫工作人員找來軍帽,用鼓風機拼命地吹個不停,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李文岐的用意。
李文岐表示,北大荒是他熱愛的土地,他會一直用滿腔的熱情去擁抱這塊土地,明年他要重拍《雪城》,看看他對黑土地的熱愛程度還能否再次點燃起觀眾的青春激情。
劉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