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給孩子買鞋,許多寶爸寶媽心中一定有一條傳統經驗:小孩子個子長得太快,鞋碼買大一點穿得久。
那麼到底買大多少合適呢?看完這篇童鞋選購指南你就知道啦!
在選鞋之前,小愛要先給各位寶爸寶媽簡單介紹一些足部發育的知識,讓家長們在給小朋友選鞋時心中更加有數。
【足的發育】
1、 嬰兒的腳:
嬰兒的腳都是扁平足,這時候,孩子的腳大部分由軟骨構成,隨著年齡的增長,腳部會發育為完整的骨骼,逐漸定型。
2、 兒童、少年的腳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朋友足部的肉會減少,足弓初步顯現。
3、 成年人的腳
成年後,足部足弓非常明顯。成年人的足部骨骼發育完整,腳骨定型。
【步態變化】
1、 1歲左右,孩子進入學步階段,此時的寶寶們可以開始穿著一些學步鞋了。
2、 12-14個月的寶寶,走路時步子很小,腿抬得很高,腳尖先著地,且腳部著地較重。這也是為什麼小寶寶走路時總會給人一種「跌跌撞撞」的感覺。
3、 2歲左右,孩子已經可以比較大步地行走了。著地動作開始逐漸變為腳跟到腳尖著地,此前的腳尖著地現象已經不太明顯。
4、 4-5歲時,孩子走路時腿部動作連貫,走路時僅有輕微顛簸。此時孩子已經能夠穩定進行從腳跟到腳尖的著地動作。
5、 6-7歲後,孩子的行走模式已經成熟,走路時行走流暢且有節奏,步長保持一致,兩腳間距小,只有很少的腳尖點地動作。
了解了以上的基本知識之後,家長們就會發現,孩子在2歲左右可以開始在道路上比較穩定的大步行走了。這時候就需要給寶寶選購一雙適合的鞋子了。
許多家長在給孩子選購鞋子時,都會考慮到孩子發育較快,因而希望買大點的鞋子,讓孩子能夠穿得久一些。
但不太合腳的鞋子,會影響孩子的足部發育哦:
1、碼數偏大:當腳尖和腳背部分和鞋子存在較大空隙時,孩子的腳容易在鞋內打滑,造成腳部的過度疲勞。同時,孩子的腳踝無法得到很好的支撐,走路時容易脫跟,增加腳部負擔,形成不良的走路姿勢。
2、碼數偏小:腳尖往往頂住鞋頭,導致孩子的腳趾無法自由活動,腳趾在鞋內長期處於彎曲狀態,甚至孩子腳部軟骨向硬骨發育的過程也會受到影響,阻礙足部的正常發育。
那麼,到底如何挑選呢?
小愛給大家總結了一些小建議:
【選鞋建議】
【選鞋Q&A 】
1、 什麼樣的鞋對兒童足部有益?
① 不阻礙兒童足部正常生長
② 鞋子前部寬大
③ 避震性好
④ 腳後跟有特別保護
2、 童鞋應該買大一些嗎?小點可以湊合嗎?
① 太大會影響兒童正常行走
② 太小會阻礙足部的正常生長發育
3、 為了方便穿脫,鞋帶可以系寬鬆些嗎?
① 鞋帶起到固定作用,防止腳在鞋內滑動,因此鞋帶不能過於寬鬆。
② 如果覺得繫鞋帶不方便,可以選擇有鬆緊帶或魔術貼的鞋子。
4、 讓小孩穿別人的舊鞋可以嗎?
舊鞋通常有磨損,鞋底較薄,可能會造成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不正確的走路方式
5、 什麼時候換新鞋?
三歲之前每3-4個月,之後每六個月就應該買新鞋。
以上就是小愛為各位家長們帶來的童鞋選購指南啦。
你還知道哪些給寶寶選鞋的小tips嗎?歡迎評論留言和小愛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