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森:MBTI真的萬劫不復了嗎?

2020-12-11 中國網科學頻道

作者:北森產品副總裁 周丹

近日,在測評圈裡,MBTI這個國際上最流行的人格評估工具,似乎一夜之間被打落神壇,變得一無是處。

MBTI誕生於70多年前,因直觀易懂而廣受青睞,成為很多測評工具的基礎,並在超過80%的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得到應用。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因為心理學應用的迅猛進展,人們對測評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經典的理論、模型被重新檢視不足為奇,但MBTI真的如人們批判的那樣,萬劫不復了嗎?

讓我們透過這些口水爭論回到測評的本質,來談一談測評工具到底能做什麼,該怎麼用。

口水爭論1:MBTI不可信(信度不高)?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用他的親身經歷,語出驚人地指出:MBTI測驗的信度有問題,進而推知其結果不可靠。文中甚至提到:「有的研究」聲稱75%的人在前後測的過程中,類型發生了變化,筆者表示難以苟同。

對所有的測驗來說,談及信效度的前提是:測試的時候務必誠實、獨立地作答,只有如此,才能得到有效的結果。所以,「有的研究」是什麼研究,在沒有文獻來源的前提下,無法考證到底有沒有、研究是否嚴謹、數據是否真實。

但既然談到數據,那麼我們就用數據說話。無論是MBTI的官方數據、大量的學者研究,還是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的研究成果,MBTI類型穩定的重測信度都超過70%(採用大學生職業規劃測評的獨立測試,有效樣本超過5000)。

口水爭論2:MBTI無法有效預測績效?

在MBTI的爭論中,最被詬病的當屬它無法預測績效,和工作表現無關。但此項指責,恐怕是MBTI測驗不該承載之痛。

確然,在眾多的人才測評工具中,人格測驗與績效的相關度最低(大約在0.3-0.4之間),低於能力測驗、結構化面試和評價中心等方式。問題在於,MBTI的測驗開發者,很早就宣布:任何一種類型的人都有可能勝任任何一種職業。

這是因為,MBTI屬於類型學測驗,通常更多用於個人的探索,並不直接用於職業的績效預測,尤其是招聘領域。即使用於招聘環節,MBTI也通常與職位安置的類型有關,與是否僱傭並沒有太多的直接關係。所以,非要強加這個罪名給MBTI,未免有些牽強,就如指責火車不能飛一樣。

口水爭論3:MBTI測量得不全面,結果無意義

這個批評,應該是心理測評特質論支持者的角度。其實,我們在做測評研發的過程中,也會更傾向於大五、大七等特質類理論,其優勢就在於可以更加全面地「掃描」人的全部,可以將人的個性特點剖析得更加細膩,因此在職業測評領域應用得更加廣泛。

但這並不能說明MBTI的結果是無意義的。經典的MBTI測驗可以更加直觀地闡述個體之間的巨大差異以及差異存在的原因。相較於特質論的「高低之分」,MBTI更加體現了性格的公平性,即每種性格都有其局限之處,性格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更重要的是,除了心理學專業工作者,沒有幾個可以背誦出16pf或者大五的全部維度,但MBTI如果用得熟練,可以很快知道一個人的性格,愛好,價值觀,行事風格等以前死都發現不了的特質,這也是心理測評普及的重要使命。

綜上,人是複雜的,任何一種測評工具都無法一勞永逸地測度人的全部特點。那些高呼想要和MBTI測驗「拜拜」的人,如果一心想要找到「全能」測驗,恐怕只有失望了。也正因為每一種測評工具都有它的適用範圍,因此是否用對則成為體現測評工具價值的關鍵。

測評工具包羅萬象,你用對了嗎?

人才管理軟體雲服務領導者北森(beisen.com)公司內部的企業研究院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通過對中國3000多家企業測評應用實踐的研究發現,若想成功使用測評需要遵循3R原則:

1、正確的測驗(Right Assessment)

測評的商業化發展早已不僅是MBTI和大五之爭,他們不過是這個汪洋大海中的一兩朵浪花而已。除了個性測驗之外,對績效預測效度更高的還包括能力測驗(對管理者而言,商業推理能力更加精準)、管理技能、評價中心等。即便在職業規劃領域,除了個性測驗,工作動機、職業興趣、價值觀等也與人格特質一同發揮作用。

在目前的測評領域,測驗的針對性變得越來越細分,例如針對銷售人員的潛質測驗,管理能力的情景模擬測驗等,選擇正確的測驗用在不同的人群和方向上,尤為重要。

2、正確的流程(Right Process)

除了選擇正確的測驗,在正確的流程下使用測驗也極為重要。例如在大批量招聘的流程中,測評常用於「劣汰」環節,內容上通常選擇匹配能力、勝任力、心理健康等測評。這類測評要求結果必須有很強的「區分度」,能夠快速區分出哪些人員更加適合企業。

而在高管測評中,測評往往更加側重於風險控制,因此360評估、綜合類測評工具往往得到更大範圍的使用。從流程上看,組織內部坦誠的「測評啟動會」往往能夠更加保證結果的真實性。

3、正確的解讀(Right Interpretation)

測評結果是一種參考,而非定性,如果把測評結果作為「標準」,就真的失去它本身的價值了。心理測評報告就如同「體驗報告」,即便你可以看懂那些「高高低低」的數字,但究竟這些數字意味著什麼、代表了哪些含義,還是需要小心解讀的。筆者曾經在一家世界500強的公司幫高管做完解讀後,得到了與初始完全不同的反饋。測評的「準確」與否,也在於正確的解讀。

其實,很多人都質疑MBTI或心理測評本身,這其實是一件好事,事物往往是在質疑中才會取得質的發展。但我們也需要認識到測評只是一個科學工具,對它的價值,我們需要更理性地期待。同時,這個工具如何能夠發揮最大價值,關鍵要看我們如何運用。 正如一把手術刀,醫生可以用之救人,罪犯也可以用之害人。

相關焦點

  • 北森推出覆蓋人力資源全場景的「北森AI Family」
    (全球TMT2020年12月1日訊)日前,國內一體化HR SaaS和人才管理平臺北森正式推出了覆蓋人力資源全場景的「北森AI Family」。「北森AI Family」是基於北森一體化HR SaaS與開放的PaaS平臺,歷經9年戰略性研發投入,推出的AI產品應用系列,致力於通過人才甄選、自助服務、業務洞察、流程自動化等場景賦能,幫助企業匹配真正需要的人才,提升組織效能,助力科學決策。
  • 北森Candy - 找到B2B營銷新玩法
    在北森我還是MM流程(Marketing Management)的負責人,承接戰略規劃流程,市場洞察和分析,輸出STP(市場細分、目標市場、市場定位),並帶領MM團隊產出產品策略、價格、營銷計劃等,指導業務前端並定期審核。姐夫李:你覺得品牌和效果是統一的嗎?
  • 北森雲計算:HR領域的人工智慧,你要了解這些
    北森營銷副總裁高燕2016年9月,我們去美國參加行業活動,看和北森一樣的廠商為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在做什麼,那些優秀企業關心什麼。來之前我跟北森大數據團隊的負責人做了溝通,大數據無法一蹴而就,因為人才數據非常零亂,那些基本信息是最有格式化的數據,因為有固定的欄位。但是大量數據是不結構化的,工具底層要有非常強的數據清洗,把它變成結構化的數據,最後才能出來可以被應用的分析功能,而之前這個過程誰都無法跳過。北森已經投入了好幾年的精力在大數據上,價值會逐步體現出來。
  • 北森推出史上齊全「內部推薦」攻略
    建議上線具有內部推薦功能的北森招聘管理系統。有了北森招聘管理系統,內部推薦的職位發布(tita),職位傳播的連結追蹤、推薦簡歷的上傳和錄入(推薦者錄入或HR代為錄入均可),候選人被重複推薦的處理方法,內部推薦項目的過程和結果管理數據同步等等都不再是問題。
  • 北森雲計算:Narrow the Success Gap,測評行業真正的挑戰和機遇
    於是,對於北森而言,客戶對測評工具的使用與真正的客戶成功之間還存在著一個「HR的各項工作如何開展」的鴻溝——Success Gap,但如果能填上這個Gap,就是測評業務的巨大機遇。你或許真的沒有選擇我經常開玩笑跟別人說,在大學裡學習心理測量課程的時候,以為只要測驗做得好,信度效度高,就足夠讓使用者受益了。
  • 北森移動考試系統把考試搬進學生宿舍
    目前,除阿里巴巴外,網易、搜狐、格力等企業也在這個校招季啟動了移動考試模式,藉助北森移動考試系統,隨時隨地多人同步考試成為了現實,校招考試開始變得極致簡單。為此,今年5月,北森(www.beisen.com)在業內率先推出移動考試系統,讓校招考試突破了時空及網絡條件的限制,真正移動起來。該系統基於HTML5的自適應技術開發,只要有網絡連接,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通過手機、平板及電腦等任一終端訪問考試。可以說,北森移動考試系統把校招筆試從區域網遷移到廣域網,也把學生從機房帶回了宿舍,讓隨時隨地考試成為了可能,也讓企業和學生都得到了極大解放。
  • 世界500強企業推薦的MBTI職業性格測評,超準十六型人格測試題,十六型人格 悲劇排行!不得不信!
    一有不開心就有想離職的衝動;每天上班就在等下班,感覺很無聊,也無法認真投入工作;羨慕別人高薪崗位,意氣風發的樣子,但是自己卻沒有勇氣去爭取;多年的勤懇,只是感動了自己,甚至覺得自己是假裝很努力……其實這些困惑,不只是你,可能超過1半的人會有這樣的心理,並反覆的思考著這兩個看似誤解的問題:1、我現在的工作真的適合我嗎
  • AI應用不止於招聘 北森打造HR全場景AI服務
    日前,國內領先的一體化HR SaaS和人才管理平臺北森正式推出了覆蓋人力資源全場景的「北森AI Family」。「北森AI Family」是基於北森一體化HR SaaS與開放的PaaS平臺,歷經9年戰略性研發投入,推出的AI產品應用系列,致力於通過人才甄選、自助服務、業務洞察、流程自動化等場景賦能,幫助企業匹配真正需要的人才,提升組織效能,助力科學決策。
  • 北森雲計算:客服人員勝任力模型
    在這場盛宴背後,最大的功臣你知道是誰嗎?客戶服務,公司裡不可或缺的團隊。他們離用戶近,近到可以聽清用戶真實的聲音。客服連接用戶與產品、運營、技術、銷售... ... 他們絕不是接接電話打打雜的小角色,也不是接受用戶吐槽甚至謾罵的受氣包,更不是公司裡可有可無的邊緣人。網上購物已經成為生活不可獲取的一部分。
  • 告訴你們一個最簡單鑑別別人「mbti」人格的方法
    只能說是有類似的傾向但是不代表真的如此。如果傾向不大,也只能具體測,這種情況下有一點能確定的是,測出來的傾向性不是很大。另外: mbti可以說是平時為人處世的方式,可以隨著時間、習慣而改變,甚至有些人可以根據環境轉換不同的人格來偽裝。
  • 北森X萬豪:跨國集團在中國如何做本地化招聘
    萬豪也憑藉著這一案例榮獲了由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人大商學院、《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人才管理典範企業評選中的「2019中國人才管理卓越典範獎」。萬豪國際集團是全球領先的酒店管理公司,旗下7000多家酒店遍布全球130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約有37.5萬名員工。
  • 【MBTI和九型人格】系統學習之路
    辛苦碼三千字不易純手打,看到覺得有幫助的話請點讚在看支持一下,如果有興趣,以後才有動力會多更新一些九型人格的內容(mbti也有)1.首先做一個測試最好題目多一點的準確度相對高推薦才儲,心理成長,還有榮格斯,16personality的,這些比較容易搜到有個大概的了解先培養一些對它的興趣測試僅供參考2.
  • iTalentU 2020第五屆北森用戶大會暨秋季產品發布會於雲端舉行
    2020年9月3日,由北森雲計算有限公司主辦的「iTalentU 2020第五屆北森用戶大會暨秋季產品發布會」於雲端舉行。北森雲計算聯合創始人兼CEO紀偉國圍繞《擁抱數位化、成就新組織》這一話題,與大家共同分享了在疫情新常態下,人力資源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及人力資源數位化的發展趨勢,並帶來了北森基於人力資源數位化趨勢而推出的最新產品和解決方案。
  • 北森:基於PaaS平臺的X-Recruiting 構建招聘全生態系統
    早在2015年8月,北森CEO紀偉國曾在一場招聘論壇上率先提出了X-Recruiting這一概念,基於PaaS平臺,企業可以在平臺上構建所有應用,紀偉國將此種創新的招聘模式稱為「X-Recruiting」。半年過去了,當時看似難以實現的想法正在被北森一一印證。視頻面試、個人徵信系統等等生態的構建,幫助HR解決了各種工作重點需求。
  • CC封面人物:北森聯合創始人CEO紀偉國 | 打破「部門牆」,用組織...
    北森聯合創始人兼CEO紀偉國告訴《CC封面人物》,我們發現部門牆越來越重,部門之間的資源無法橫向調用,團隊之間協作困難,北森已經1600人,這個階段的業務張力是非常巨大的,我們意識到如果北森度不過"組織能力"這一關,就可能會進入發展平臺期。企業到了一定規模,尤其是產品和業務複雜度增加的時候,部門和管理制度也會越來越複雜,這個時候公司的官僚作風就會凸顯,效率開始降低,部門牆就出現了。"
  • CC封面人物:北森聯合創始人&CEO紀偉國 | 打破「部門牆」,用組織...
    北森聯合創始人兼CEO紀偉國告訴《CC封面人物》,我們發現部門牆越來越重,部門之間的資源無法橫向調用,團隊之間協作困難,北森已經1600人,這個階段的業務張力是非常巨大的,我們意識到如果北森度不過「組織能力」這一關,就可能會進入發展平臺期。企業到了一定規模,尤其是產品和業務複雜度增加的時候,部門和管理制度也會越來越複雜,這個時候公司的官僚作風就會凸顯,效率開始降低,部門牆就出現了。
  • 比mbti職業性格測試、霍蘭德職業性格測試更準的職業人格測試題推薦
    發現關於職業性格測評,最多人關注的是mbti職業性格測試、mbti十六型人格、mbti職業性格測試免費、mbti職業性格測試類型、mbti測試官方測試題、mbti十六型人格稀有度性格測試、mbti中最天才的兩種、 十六型人格悲劇排行、mbti職業性格測試。除此之外,關於mbti職業性格測試的需求還有很多。
  • 北森HR SaaS破題製造業工時管理 實現動態平衡
    一體化HR SaaS及人才管理平臺北森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是統計規則複雜。綜合工時要統計一定周期內的標準時間周期跨度長,數據需要累積,還要考慮加班結轉等情況。一方面用傳統的手工、或者普通系統來進行統計容易低效且出錯;另一方面也會容易因管控不力,面臨勞動仲裁、罰款等嚴重後果。」
  • 北森雲計算宣布完成E輪融資,總金額超過1億美金
    北森
  • 北森雲計算:2017人力資源管理三大新常態
    作者:北森市場副總裁 高燕現在大家所說的科學管理也好,現代化人才管理也好,這些理論和概念本身是源自美國的。縱觀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比如像北森,服務於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這樣一個行業中,我們看到了過去一年中特別多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