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山搖還是和平發展,臺灣民眾選哪個?!

2020-12-22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在島內大搞「臺獨」分裂活動,使得兩岸一再出現危機。

為諷刺李登輝搞出的「臺海危機」,當時臺灣社會出品了由藝人林瑞陽和黃安主演的電影《1995年閏八月》,電影講述了兩位臺灣青年進入部隊當大頭兵巧遇臺海危機的故事。電影將臺灣社會的氛圍真實地呈現出來,適逢童年的筆者當時也常聽長輩說,對岸可能要打過來,要買好糧食做好準備等等的話,現在回想真的是非常無奈可笑。

2020年,那個似曾相識的場景仿佛再次出現在臺灣社會。

如今的臺灣民進黨當局較二十多年前的臺灣當局,在兩岸關係上更加「挾洋自重」,在「去中國化「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島內青年一代也已成年,甚至成為臺灣社會的中堅力量。

在民進黨當局大搞「仇中」「恨中」的社會氛圍下,如今,還有多少臺灣民眾能夠撥開綠色的眼鏡看清一個真正的大陸呢?從民進黨政客到綠營媒體、網軍,不遺餘力地挑撥兩岸多層次的對抗和衝突,拼命禁錮兩岸社會各階層的交流與融合。在這種氛圍下,部分大陸民眾不無調侃地說「咱們把臺灣同胞當同胞,但是臺灣同胞卻拿我們當錢包。」

民進黨當局為了對抗大陸,更是置兩岸和平於不顧,一味「挾洋自重」,不斷追加軍費預算,花大筆臺灣社會的血汗錢向美國購買過時武器,並在島內塑造一種「臺美盟邦」的虛假氛圍,讓臺灣民眾認為萬一臺海衝突美國必定會來幫助臺灣。

東森新聞雲民調顯示,高達55.7%的臺灣民眾支持「美軍駐臺協防臺灣」,高達60.4%的臺灣民眾支持當局此刻儘快促成「臺美恢復邦交」。如此單相思的問卷再放到美國,民眾的觀點則是180度的相反。依據多家美國智庫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壓根就不支持美國出兵協防臺灣,原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也曾說過,美國是不可能出兵協防臺灣的。

同樣是東森新聞雲的民調:臺海萬一發生戰事,臺灣民眾對上戰場和徵兵的態度如何?竟有高達96.3%的18歲左右臺灣青年表示「願意自己或家人上戰場」;矛盾的是,又有高達87%的18歲左右臺灣青年「不支持島內恢復徵兵制度」。

其實,如此矛盾的說法一點也不讓人意外,從客觀因素看,臺軍的訓練質量早已在於2000年左右推出募兵制度後便逐步裂解。

21世紀以來,臺軍從上世紀90年代的50萬人不斷縮編到如今的20萬,臺灣在金門、馬祖和澎湖外島總計只剩下約10000名左右的兵力。如今臺灣採取「募兵制為主,義務役為輔」的政策,更是讓臺軍戰力急速下降到毫無戰鬥力可言。在這樣的政策下,凡是1994年元旦出生以後的臺灣男性僅需服4個月的兵役,同時還可以分兩個暑假進行訓練,這四個月中當然還包含了周休二日,所以總計訓練的時間非常短,這四個月的軍營生活裡,唯一學到的可能就是掃地。

另外,為了快速消化未服役的義務役男,臺灣更於2012年放寬政策,凡是申請過替代役者都可服替代役。筆者當初也只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申請替代役,結果,就成為替代役男。替代役的工作簡言之,就是在公共部門進行輔助性質的勤務,筆者替代役時就在臺北某法務機構擔任庭務員的工作。

替代役的入營訓練只有短短三周,所有人都沒有拿過槍,在新訓的臺中成功嶺營區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上課和各種團體活動,同時每日晨跑時,也會看見一群新兵們一人背著一個水壺穿著綠色迷彩背心在掃地,這再次驗證了在臺軍服兵役的基本技能——掃地。

這一年替代役生涯和今日臺軍的現狀,再次驗證了現在00後的臺灣青年,比起80後臺灣的「草莓族」世代更加不如,因此才會出現願意上戰場卻又不願被徵兵的吊軌民調。正如同臺軍前「陸軍總司令」陳廷寵將軍解說,今天的臺軍早已沒有戰鬥力,在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亂搞下,臺軍以身為黃埔傳承的榮耀也早已被連根拔除。

兩岸同胞要客觀清楚地認識到:誰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破壞者?誰是臺海爭端的「麻煩製造者」?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不斷拉高兩岸對抗,今天的兩岸關係已正如蘇起教授所說:「自民進黨執政以來,兩岸關係已陷入冰河期,如果衝突溫度持續升高,兩岸的冰河即使不相撞,也會地動山搖崩壞」

試問島內的政客和臺灣同胞,這樣的兩岸關係,是你們所樂見的嗎?(瀋陽臺青會副執行長 羅鼎鈞)

(海峽之聲)

相關焦點

  • 和平還是動蕩,蔡英文面前的必答題
    5月20日,臺灣地區新任領導人蔡英文正式登臺執政。由於她一再在「九二共識」及其核心內涵「一個中國」原則上玩模糊戰術,兩岸關係發展前景也被蒙上陰影。未來兩岸關係是繼續和平發展,還是重回動蕩不安,目前正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  「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石,具有「定海神針」的重要意義。
  •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 臺商:民眾在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行政院長」賴清德、「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分別宣布請辭職務,臺灣地區領導人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當晚表示,身為執政黨主席,對於選舉結果負起完全責任,辭去黨主席一職,但行政團隊必須保持穩定,分別慰留賴清德和陳菊。臺企聯發言人葉惠德指出,選舉結果反映了多數臺灣民眾在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據聯合報、中通社報導:在今次「九合一」選舉當中,民進黨從13縣市執政只剩6縣市。
  • 蔡英文表述模糊 何能點亮臺灣?
    蔡英文這篇聲明沒有明確的兩岸政策主張,還是把維持兩岸現狀作為處理兩岸關係的說辭。蔡英文兩岸政策表述是模糊的、模稜兩可的,讓臺灣民眾無法知曉其真正的兩岸政策到底是什麼?憑什麼來維護維持兩岸現狀?  之前,蔡英文曾用峰迴路轉、波平浪靜,回應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提的「九二共識」「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 臺民眾:蔡英文阻礙臺灣的發展
    三方的態度也各有不同,民進黨當局想通過「臺獨」獲得更多權力,大陸始終堅持與臺和平共處,美方巴不得雙方交戰、漁翁得利。 不僅如此,大陸亦是臺灣商人投資和島民眾外出旅遊最多的地區。在下半年新冠疫情的強烈衝擊下,大陸對臺灣進口金額仍然保持正成長趨勢,可見大陸對臺灣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經濟市場。
  • 臺海觀潮|臺灣民眾渴望和平 認為應避免戰爭
    從中美互動角度來說,當雙方關係處於和緩之際,連帶兩岸互動亦有良性發展。前臺灣領導人馬英九採取「友美和陸」平衡戰略,中美、臺美與兩岸互動處於良性循環過程,中美關係交好共同管理分歧與衝突,形成制約臺灣結構框架避免過激反陸行為。
  • 蔡英文贏了選舉,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無望了嗎?
    來源:中國臺灣網蔡英文贏了選舉。兩岸關係會如很多大陸網友擔心的那樣: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無望了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得搞明白蔡英文勝選的原因。至於蔡英文能夠勝選的第三個原因,就是她的政敵國民黨主動送的分了。國民黨「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在此次選舉中的內耗更是有目共睹。相比之下,擅長操弄選舉的民進黨從來都是「勝選高於一切」,就連初選時與蔡英文「不共戴天」的賴清德都能委曲求全地成了蔡的副手,國民黨相較之下,到最後一刻還是沒有完成力量的真正整合。
  • 蔡英文堵死「和平統一」大門,臺灣民眾是「實慘」
    但是在蔡英文執政之後也將兩岸關係帶向了更為緊張的局面,使臺灣經濟出現衰退的情況,有許多的臺灣民眾也紛紛的看到了蔡英文的真面目,認為兩岸關係應該要走向和諧統一。蔡英文在這一次的選舉結束之後,接受媒體採訪更是非常的囂張和膨脹,認為800多萬民眾給她的選票,代表就是對她「臺獨」思想的支持,所以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直接聲稱臺灣是一個「獨立國家」,無視社會民生問題,只想要謀取自己的利益,而她在選舉期間之所以能夠獲得那麼多的選票,是因為她非常的善於利用空手套白狼的手段,營造一些社會亡國感,抓住大部分民眾的弱點,散播一些不實的謠言
  • 誰讓臺灣民眾的生活每況愈下?
    民眾認為,把庶民經濟操縱成政治對立,根本就是要對小商小販趕盡殺絕,這是不人道的做法。有的網民直呼:給口飯吃很難嗎?的確,當前島內圍繞2020大選的選戰打的異常火熱,各種空頭支票滿天飛,誓言承諾到處有。不過,政客政黨為了選票而到處奔波,有誰顧及到臺灣民眾的根本權益和福祉呢?
  • 臺灣最新民調出爐!超九成民眾想兩岸和平,蔡英文這回笑不出來了
    01民進黨倒行逆施民進黨不斷的製造島內"綠色恐怖",對積極推動兩岸往來和交流的民眾和社會團體進行打壓,想用這種"去中國化"的行動來阻斷臺灣與大陸之間的往來,然而民進黨當局的這種做法,嚴重的違背了兩岸民眾的基本需求,自然也遭到了許多人士的強烈反對。
  • 蔡英文韓國瑜雙十文告:硬嗆北京聯美抗中VS和平共贏避免衝突
    10月10日,是臺灣的「雙十節」,2020大選選戰倒數3個月。今天,蔡英文、韓國瑜都發表正式「文告」,談及兩岸關係,揭開各自的兩岸政策底牌。香港「中評社」刊發短評認為,蔡的基調是「繼續對抗」;韓的基調是不棄「九二共識」這把「鑰匙」。蔡英文的講話分成四大部分。
  • 蔡英文贏了「骯髒選舉」,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無望?
    蔡英文贏了「骯髒選舉」,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無望?兩岸和平發展和統一會因為蔡英文獲得連任而變得無望嗎?若是要回答這個問題,那麼首先要先理清楚蔡英文贏得選舉的原因。顯而易見,在她的高壓之下,只要支持兩岸關係的人就是所謂的「叛國」,臺灣民眾往返兩岸之間就是所謂的「滲透」和可能被定罪,披露民政黨的媒體就可能被停業等等,在蔡英文團隊種種軟硬兼施的操弄之下,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成為「臺灣史上最骯髒的一次選舉」。其次,蔡英文不單只藉助自己執政之便來操縱選情,甚至還不顧一切地借用外力來獲勝,比如美國。
  • 臺灣「地動山搖」就在眼前,勿謂言之不預也!蔡英文擦亮眼
    核心提示:習近平曾經講到如果一個中國的原則,一個中國的底線被突破的話,那臺海地區就有可能地動山搖。
  • 解讀:蔡英文贏了本次選舉,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還有希望嗎?
    蔡英文贏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兩岸關係會如很多大陸網友擔心的那樣: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無望了嗎?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首先得明白蔡英文能夠勝選的原因何在。其中「軟」招有:大把到處撒錢、大方地買票、還買網軍在暗處攻擊自己敵對方……「硬」招有:不停「修法」在臺灣社會到處營造「綠色恐怖」氛圍,在她的高壓政策下,去大陸的臺灣民眾就可能被定罪,批評臺當局的媒體就可能被關停,只要是支持統一的就是「叛國」……這場選舉在她的團隊的操縱玩弄之下毫無疑問成了「臺灣史上最骯髒的一次選舉」。
  • 90.4%的民眾希望和平:臺灣當局該主動投誠,這就是最好的出路
    因為臺灣的主流民意是追求和平,「臺獨」的戰爭風險太大,民眾非常謹慎。文章強調,從9成追求和平的民意來看,更可大膽推測,包括許多主張「臺獨」的人都不希望兩岸衝突。也就是說,無論藍綠、統獨如何變化,臺灣最深層,最主流的民意,就是兩岸和平。
  • 港媒:和平相處 臺灣主流民意
    [新聞頁-臺海網] 據「中評網」報導 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教授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2月號發表專文《「和平相處」才是兩岸關係的主旋律》。作者認為,在兩岸敵意升高的情況下,臺灣主戰的意見會偏高才對,但是調查結果卻有高達9成的民眾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
  • 臺灣要戰爭還是和平? 吳斯懷:戰爭沒有贏家
    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與蔡英文兩人就卑躬屈膝、把臺灣推向戰爭邊緣隔空交火。國民黨「立委」吳斯懷也持續在臉書發文挺馬,強調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吳斯懷也感慨,「每次誠摯的建議終遭忌嗎?」    吳斯懷認為,與其討論大陸會不會「武統」臺灣?美國會不會援臺?臺灣能支撐幾天?這些都問錯問題了,應該先問「臺灣要戰爭還是和平?」
  • 當前大陸民眾為何不願去臺灣地區旅遊
    當前大陸民眾為何不願去臺灣地區旅遊 時評/三杉      圖/來自網絡 據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任後,因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關係急凍,陸客大減直言臺灣觀光業要的是客源,不是金錢補助,不知道蔡當局是裝笨還是不懂。 另外,南臺灣欲售飯店高達54家,其中高雄22家、屏東有14家、臺南12家、嘉義6家。且臺灣年減110萬名陸客,年損約550億新臺幣觀光收益,減少4.4萬個工作機會。對比「新南向」國家這一年來臺旅客數增30萬人次,但陸客較同期大減145.6萬人次。
  • 蔡英文今接任臺灣地區領導人 民眾最關心「兩岸話題」
    一些盼望保住兩岸「友誼小船」的島內媒體19日惴惴不安,他們呼籲蔡英文以島內民眾福祉為念,在就職典禮上務必「慎言」,同時呼籲大陸開啟兩岸政策新思維,制定能贏得臺灣民心的大戰略。事實上,海峽兩岸都清楚,大陸對蔡英文的訴求十分明確——承認「九二共識」,放棄「臺獨」黨綱。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昨天一番話像是對蔡英文的規勸,她說國民黨「絕對不容許機會之窗從眼前溜走,也絕對不容忍和平的大門從面前關上」。
  • 臺灣民眾心態與社會現象的新變化
    民進黨重新上臺執政後,並沒有給臺灣與兩岸關係發展帶來新氣象、正能量,反而因路線錯誤、專權蠻幹、施政混亂,造成新的政治對立、社會困擾與兩岸僵局。在這一時空背景下,臺灣民眾心態與社會輿情出現一些新情況、新現象、新變化,值得關注與觀察,更需審慎看待與評估:這是一種暫時的社會現象,還是一種長期性的發展趨勢?未來會產生怎樣的社會政治影響?
  • 港媒:九二共識成為臺灣政黨的執政保證
    兩岸旅遊雙向交流規模從2008年的470萬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705萬人次,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而兩岸民眾的旅遊互動,帶動了臺灣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可以說,無論是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還是兩岸民眾的交流與交往,都是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背景下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