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是一部農耕文明史。而農耕文明的載體是鄉村,主體是農民,中國的文化之根在鄉村。但農村這個載體正在迅速消亡,有調查顯示,中國每天有80個農村在消失。
如何復興鄉村文明?如何保護村莊?如何為鄉村輸血並讓村民實現自我造血?這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深刻命題。
今天源味君給大家介紹的這位老人,用他別出心裁的方式拯救了一座村莊,把原本凋敝走向衰亡的的鄉村,變成聲名遠播、客流不斷的熱門旅遊景點。
臺中有一座奇特的眷村,不同於一般老舊眷村的灰暗破敗,這裡充滿了鮮豔的線條與色彩,有如一座神奇的魔幻世界。
「眷村」這個詞在臺灣有特別的含義。它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於國共內戰失利的國民政府為了安排被迫自大陸各省遷徙至臺灣的國民黨軍及其眷屬所興建的房舍。
當年大批國民黨軍隊跟隨國民黨政府撤至臺灣,後來長期駐留,落地生根,衍生出臺灣獨特的眷村文化。現在隨著老兵逐漸凋零,許多眷村也因為城市的發展,逐漸改頭換面,或是消失在記憶中。
不同於一般眷村帶有時代悲劇感的灰暗破敗,這座眷村充滿了鮮豔的線條與色彩,因此被稱作「彩虹眷村」。
「彩虹眷村」位於臺中嶺東科技大學後方,烏日高鐵站附近,真正名稱是「幹城六村」,不過整個眷村大部分都已經拆除,只剩下一小部分眷村房舍,整個地區瀰漫著過去眷村那種雞犬相聞的親密空間感。
「彩虹眷村」有如一座夢幻的神奇魔幻世界,吸引著許多人前往拍照欣賞,每到周末更是人山人海,大家對這座彩虹般的眷村都嘖嘖稱奇!一時成了富有話題的熱門觀光景點。
來此遊覽的人絡繹不絕,一踏進入口,繽紛到極點的奔放色彩,馬上讓訪客的心情不由得開朗起來。
創作這些畫作的是被人們暱稱為「彩虹爺爺」的老兵黃永阜。
老人原籍香港,年輕時入臺當飛行員,後負傷獨居眷村,晚年生活苦悶。當時村裡的居民急劇減少,眷村面臨被拆除重建的可能。
年事已高的他,獨自住在眷村,在外人看來相當悽涼,不過這位充滿童心的有趣老人家,自己找起了樂子排解鄉愁,他把眷村的牆面、地面和所有角落,全都當成畫布,拿起水泥漆,盡情揮灑。
一開始只在自己屋內的牆壁塗鴉,越畫越有樂趣,因此開始往屋外拓展,鄰居看他畫得好,也答應讓他在外牆上畫,從此,整條巷子就成了彩虹爺爺的超級大畫布。
沒多久,村內巷弄的地面、牆壁、門窗被他筆下色彩豔麗、俏皮誇張的彩虹、花朵、動物、名人肖像等畫作鋪滿,原本破舊陰暗的眷村變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
大家的熱情讚賞,讓老伯伯畫得更起勁、更賣力,他不斷地繪畫,從牆面畫到門板,從地板畫到圍牆,連地上的水溝蓋也不放過。
每天清晨3、4點起床後,他就提著油漆、畫筆,靠著路燈的微暗光線開始作畫,一直畫到太陽大了、熱了,他才收工回家休息,日復一日的創作,讓原本蕭條寥落的老社區搖身一變成了夢想中的童話世界。
仔細看黃永阜的畫作,就好像出自可愛的孩童之手,卻又多了些古怪趣味。熊貓「團團」、「圓圓」,喜歡的明星和名人,甚至來訪的客人,都是他的作畫對象。
人物外型雖然類似,但細節各異,凸顯出老先生的特殊觀察力。他還寫上各種吉祥話,希望來參觀的人能得到祝福。
消息不脛而走,吸引了社區附近的大學生、攝影愛好者來此參觀,藉助學生們的影響力,意外讓彩虹村爆紅,來自臺灣各地,甚至馬來西亞、大陸的遊客,在巷弄中尋尋覓覓,只為了親臨彩虹爺爺筆下的奇幻世界。
然而,這裡被劃為住宅與道路用地,面臨拆除的命運,彩虹村的保留岌岌可危。
隨著全球華人藝術網相關報導,以及弘光科技大學學生蔡克斯等人在facebook上發起的「讓彩虹爺爺繼續畫下去」搶救活動。
社會要求保留的聲浪愈來愈高漲,最後臺中市終於通過重劃方式,把「彩虹眷村」納入公園範圍,成功保存這裡的特色文化資產。
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裡裡長顏慶義表示,「會留下創作空間,讓彩虹爺爺可以繼續自由自在地畫下去。」
如今,到「彩虹眷村」來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臺中市長也大受震動,決定把這座村落作為「彩虹藝術公園」加以保護。這座曾經雞犬相聞的舊時代的鄉村在一位百歲老人的筆下,找到了鮮活的生命。
中國傳統村落保護是一個歷史性的文化工程,很多人都意識到,讓傳統村落活起來才是最有效的保護方法。許多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單靠政府的保護和民間的傳承難以實現,旅遊是其中最有價值的路徑之一。
黃永阜老人用彩繪改變了一座村莊的命運,令人感動。不得不說,這也給我們保護村落,發展美麗鄉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與思路。
臺灣的文創行業可謂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的各個角落,一個古樸的村莊加上五彩斑斕的塗鴉,就立馬恢復了生機,看上去很簡單,對吧?但你能想得到嗎?
你的眼界決定了你能走多遠,跟隨土豆哥一起去看臺灣更多的古村落、更多的文化創意,讓我們的思維無限拓展。
12月17日,我們一起去臺灣,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