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東陽發布 收錄於話題#了不起的村莊8個
村莊是故鄉的「代名詞」,鄉愁的「原產地」,淳樸、自然、和諧的它哺育著無數人。一脈青山,一條綠水。一個村莊,幾座老屋。村莊就似一條淙淙的小河,自記憶深處緩緩而來。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小布將在東陽18個鎮鄉街道中挑選出有文化底蘊、發展活力和產業特色的村莊典型進行宣傳,集中反映東陽村莊的歷史巨變,謳歌新時代下的美麗鄉村建設。一起和小布開啟東陽了不起的村莊之旅吧——今天走進歌山鎮「王村光村」!
走進王村光
歌山鎮王村光村位於東陽市東北方向,距城區20公裡,北與巍山鎮相接,東、南與圳幹村為鄰,西與陳塘沿村相連。歌白公路穿村而過,交通方便,古時,王村光是東陽到嵊縣(州)古道的必經之地,諸永高速公路開通後,東陽服務區就設在此。
王村光村由王村光,殿下,光遠三個自然村組成。全村600多戶,1500多人,是東陽市級文明村之一。2020年3月,王村光村入選浙江第二批省級農村引領型社區名單。
古韻人文
王村光自唐代開始,屬東陽郡孝德鄉長林裡,明代後為孝德鄉九都,建村迄今740多年,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安靜的村莊,散布著古井、柏樹,百年缸窯、宋代名人的手跡,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
缸窯故鄉
缸瓦牆,藤籬叢;石路苔,歲月痕。「缸窯故鄉」四個大字能證明一切,村內處處散發著攝人心魄的古色古香,讓人陶醉於歷史的沉澱,欣喜於未來的憧憬。
王村光下轄光遠自然村,原名缸窯村,因當地著名的缸窯燒制技藝而得名,1949年前後更名光遠。光遠村的制窯歷史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間。光遠村的陶器,既是農家必不可少的實用品,又是純手工的藝術製品,包含著數代人的辛勤勞作與智慧。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隨著塑料與金屬日用器皿的興起,加上工藝設備落後,光遠村的陶器悄然無奈地退出了市場。
在沉寂了20多年後,2017年,光遠村在制陶原址烏龜山上開挖了一座新窯,制陶燒窯正重新煥發出生機。據介紹,制陶老師傅們有信心也有夙願將制陶技藝傳承下去,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光遠村,了解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各類缸陶製品及其背後的故事,重新挖掘、打造缸陶文化品牌,推動鄉村文化遊。
王惕吾故裡
說起歌山鎮王村光村,不得不提到對東陽貢獻巨大的名人王惕吾。王惕吾從小生活在王村光村,1928年畢業於東陽中學,畢業後去上海文化學院求學,當時恰好中央軍校八期招生,就應試入伍。1948年深秋,王惕吾到了臺灣,1950年開始辦報生涯,被稱為「報業大王」。
王惕吾旅居臺灣後,雖沒回過老家東陽,但他並沒有忘記養育過他的故鄉,東陽中學體育館、東陽市人民醫院等都有他捐資建設的項目。他還在王村光村創辦了小學,修築了巍歌路、李歌路、李巍路等道路,還成立了王惕吾獎學金,至今已有數萬名學子得到了資助。
王惕吾心繫家鄉、造福桑梓的品德值得下一代繼承發揚,王村光村將為其修建陳列展示館,打造青少年教育基地,挖掘和傳承王惕吾精神文化內涵。
三槐堂
王村光村的永思堂(三槐堂)為龍降王氏宗祠。據傳最早建於元朝元貞元年,始遷祖王益攜家眷遷居王村崗後始建並親自撰文《永思堂記》。王氏宗祠幾毀幾建。2000年多方捐資重建王氏宗祠,於2001年清明節落成慶典。
永思堂撰有楹聯:「村外五山名五馬,庭前三柏賽三槐」。堂內司馬光書「三槐堂」雕刻燙金大匾高高懸於正上方。宗祠門前植有三棵柏樹,由於南方地理氣候原因無法種植槐樹,龍降王氏的先祖為延續王氏「三槐」精神,就在永思堂前種上柏樹。
據村裡的老人們回憶,三槐堂門前的柏樹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其中兩棵高20米。三棵柏樹鬱鬱蔥蔥、枝繁葉茂。這三棵柏樹代表三槐,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傳承的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告戒龍降王氏子孫要像三棵柏樹一樣堅韌不拔,在任何風雨面前要昂首挺胸,闊步向前!
碩棗飄香
王村光村附近一帶的棗林很多,棗樹經濟的集中效益優勢明顯。在美麗鄉村產業植入中,王村光村區域優勢突顯,生機勃勃的棗業發展新篇章隨之開啟。
青棗種植
王村光人因地制宜培育棗樹,早在清朝年間,就是南棗的名產地,滿山遍野都是棗樹,許多百年樹齡以上的棗樹還在生長結果,其中樹齡最長的已三百餘年。
近年來,王村光村以發展棗業為主,目前青棗面積已達500畝,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棗林村,村民們自行加工成南棗或蜜棗進行出售。2005年王村光村被確定為青棗生產基地,村裡農戶著力培育速生豐產的棗樹,王村光的青棗個頭小巧,皮薄肉嫩,村民們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青棗節
2017年8月27日,王村光舉辦了首屆「歌山之約」青棗休閒體育節,吸引了大批遊客,自行車穿越王村光整片棗林,於五馬山、荷塘間穿行,遊客進入棗林可賞可摘。至今,青棗休閒體育節已成功舉辦三屆,旨在打響王村光以青棗種植、加工業推動鄉村休閒旅遊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穿棗林、遊古道、賞荷塘,大批體育愛好者環繞村莊綠道騎行,感受美妙的田園風光。還有棗味運動會、親子闖關、泛蓮採摘、林中戲棗、棗制如此、棗宴嘗鮮等活動,讓前來遊玩的遊客玩得盡興、吃得開心,在品棗遊玩的同時,享受文娛活動帶來的樂趣,盡享美味與休閒兼具的愉悅盛宴。
青棗休閒體育節期間,省內外眾多遊人和客商湧進王村光村,採摘青棗、遊覽美景、品嘗土菜,打響了王村光村青棗的招牌,村民們也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青棗帶來的回報,這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宜居之地
近年來,歌山鎮王村光村依託青棗林的特色產業優勢,大力推進「體育+」發展模式,既保護了生態,美化了環境,還為村民帶來了經濟效益。如今,在變與不變中,王村光村踏上了鄉村復興路。
騎行綠道
2017年,「歌山之約」首屆青棗休閒體育節在王村光村舉行,王村光村打造了一條長10公裡的自行車道,把村裡所有的旅遊點都串聯了起來,自行車運動員們沿著賽道在棗林間穿行而過。騎行綠道在青棗休閒體育節上大放異彩,贏得了多方好評。
當然,這一活動的舉辦並未「一蹴而就」。據介紹,早在前兩年,村裡就邀請省設計院專家來到王村光村進行實地勘察,發現該村的地形十分適合健身跑道建設,於是結合地形完成了公園景觀和自行車道的規劃設計。
自行車道穿過了王村光村的整片棗林,沿路還有五馬山、垂釣基地、藍莓基地等,遊客可以邊騎行邊遊玩。10公裡的環村自行車綠道,就宛如一條絲帶將村中各個景觀小品串聯其中,形成環村休閒遊玩景觀帶。
池塘基地
王村光村水域面積大,2017年,王村光村對村內的幾個池塘進行了清淤整治,還對景觀進行了設計,三口池塘搖身一變成了垂釣基地、泛舟基地和親子基地。荷花、扁舟和水下的螺螄、泥鰍,令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垂釣基地建成已有十多年,早先就有一定的名氣,體育節活動推出後,遊客就更多了。與垂釣基地隔路相望的,是親子基地與泛舟基地。摸螺螄、抓泥鰍……親子基地為家長們提供一個可以與孩子們分享童年回憶的場地。
泛舟基地則模擬了野外的水環境,有著不規則的岸緣和自由生長的野草,還有參差的荷花與特地引入的幾條小木舟。遊客可從小碼頭自行駕船,或輕舟蕩漾與荷花「零距離接觸」,或與朋友賽舟嬉戲。
望江公園
在王村光村,除了幾口趣味橫生的池塘基地,還有一座供遊人休閒健身的山。在泛舟基地一旁的山坡上,規劃著佔地十多畝的望江公園。望江公園裡,山坡的平緩處,修建著一個小型圍棋廣場;依著山勢,有一條石子路,是健步走的極佳場地。修建公園後,村民又多了一個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值得一提的是,望江公園裡還有一處「瞭望角」,它的前身是已經廢棄的老水塔。村裡請了專業人士進行設計,將老水塔改造成一處可以俯瞰王村光甚至臨近幾個村落的觀景臺,令它煥發出新的光彩。
重拾「棗」產業,「騎」上新臺階
穿棗林、遊古道、賞荷塘,
好山、好水、好風光,
來領略不一樣的王村光吧~
原標題:《【了不起的東陽村莊】第八期:歌山鎮王村光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