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就在黃河邊】板橋鎮王村:大核桃樹下的靜謐與祥和(附視頻)

2020-12-20 澎湃新聞

【我家就在黃河邊】板橋鎮王村:大核桃樹下的靜謐與祥和(附視頻)

2020-09-17 1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板橋鎮王村,位於我市西部山區。村中的大核桃樹是幾代村民對於鄉愁最深刻的記憶,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王村積極發展核桃、花椒、藥材等產業,已然成為了韓城最大的核桃種植基地,村民的年均收入逐年攀升,村容環境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群眾的笑容更甜了。這個坐落在山區的小村莊,不僅成為了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還在今年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原標題:《【我家就在黃河邊】板橋鎮王村:大核桃樹下的靜謐與祥和(附視頻)》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美文:我家住在黃河邊(百讀不厭)
    我家住在黃河邊李夢嵐我是吃著是黃河水,聽著黃河咆哮聲長大的。我老家沿黃河上下遊設有七八個渡口,最有名的就是陽壺渡。靠人力扳動的大木船,不是直直的劃向對岸,要從南岸上行,斜斜逆水而上,穿過河心之後又斜斜的順流而下,到下遊才能靠向北岸,走成了一個 「人」字形航線。每當客人上船坐定,船尾掌舵者就是全船的的統帥,話語不多但一言九鼎。一句「禁言」,先前熱鬧的一船人立刻鴉雀無聲。
  • 「回眸2018 奮鬥2019」板橋鎮:城市後花園綻放產業之花
    鋼鐵村金絲黃菊、板橋村大棚蔬菜、共裕村中蜂養殖、五四村林下養殖、東風村火龍果種植……一朵朵扶貧產業之花,在城市後花園絢麗綻放,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讓大家共享產業脫貧帶來的幸福生活。2018年以來,板橋鎮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主線,以提高脫貧攻堅實效為導向,因村因地制宜,培育壯大了一批特色產業,成為全鎮一年工作最大的亮點。
  • 韓城市板橋鎮:堅守一線、勇於擔當 用初心和使命壘起第一道「防疫...
    在防範疫情面前,全鎮黨員幹部做到了「召必應、應必戰、戰必勝」,他們,用責任與擔當,用奉獻和堅守,在這延綿西川架起了一道無形的「防護牆」,讓這裡的山和水依然還是那麼靜謐,讓這裡的老百姓遠離病毒的肆虐。幹部上一線,黨員衝在前14個行政村,33個村組卡口,1個市界檢測點,讓這292平方公裡土地遠離病毒,讓板橋人民群眾安心過好這個春節,是板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光宇的職責與使命。
  • 一棵核桃樹
    勞伯站樹旁,一邊朝樹上望,叮嚀打核桃的人小心、甭急、踏穩,一邊笑眯眯地對他們說,甭光記著吃哦,拿回去也給地裡種一棵,省得老在我家的核桃樹底下踅摸。小汪就在他家老房的山牆旁,把從勞伯家揀回的核桃點下去了幾個。第二年,果真出了一棵。到小汪變成中汪,拆了他家的老房,原地蓋起座兩層小樓,那樹已有碗口粗,樹皮光溜溜的,發青顯白,像楊樹、梧桐。
  • 板橋鎮
    恩渝公路貫穿全境,是鄂西南通往渝東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也是連接恩施大峽谷、利川騰龍洞、重慶天坑地縫及三峽黃金旅遊線的重要節點。近年來,板橋鎮緊緊圍繞恩施市委提出的「三四五六」工作思路和「五四三二」工作重心,大力實施「科教興鎮、產業富鎮、城建強鎮、旅遊活鎮」戰略,著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依託優勢資源,著力發展壯大特色產業,穩定菸葉生產,唱響「中國板黨」品牌,擦亮「大山鼎」蔬菜名片,做大做強草食畜牧業,打造萬畝林果園,建設產業大鎮,實現產業富鎮;統籌城鄉發展,加強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以板橋集鎮建設為支撐,加快公路沿線和村中心點新農村建設步伐
  • 【黃河兩岸是我家】邊走邊看,大河岸邊繁花似錦
    在寧夏奔流不息的397公裡黃河,惠澤寧夏人民的同時,也將美麗的花兒饋贈給這片土地。你在寧夏黃河兩岸都見過哪些花兒?在你的記憶深處,哪些花兒讓您魂牽夢繞? 荷花
  • 建業集團|「我家住在黃河邊」文物篇,讓文物說話 讓歷史說話!
    看黃河文明重現,聽歷史再次迴響。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看沿黃九省文物齊發聲,唱響黃河讚歌!縱橫馳騁天府之國,踏馬巡遊十三朝古都九曲黃河蜿蜒千裡,邊走邊唱,母親河最美!裙擺飄揚舞動八百裡秦川絲竹相和頌唱黃河讚歌有唱,有跳,有樂隊,黃河兒女一起嗨!
  • 一棵核桃樹催生的「生態裂變」
    特別是在貴州大學農學院副院長潘學軍的帶領下,2006年至2009年,「黔核」系列核桃新品種選育成功,潘學軍也被群眾親切地稱呼為「潘核桃」。手握實現核桃產業提質升級「金鑰匙」的,不僅有像貴州阿西裡西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這樣的「大」企業,也有像財神鎮蔡氏兄妹糖業這樣從事核桃糖生產的「小」企業。寒冬時節,財神鎮蔡氏兄妹糖業經理蔡國葛家的爐火正旺,生產包裝車間一片繁忙。「從農曆八月份開始,就沒停過,一直在工作。」蔡國葛說道。
  • 羅平板橋鎮樂巖、張口洞有這些驚心動魄的革命歷史!
    開展主題教育集中學習  「長徵播下紅色種,邊縱譜寫烽火曲。」羅平縣板橋鎮是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之一,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曾是滇桂黔三省區的中心根據地。一九四八年四月成立了中共領導下的討蔣自救軍板橋大隊,一九四九年一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司令部、政治部和羅盤地委、羅盤支隊相繼成立,駐於板橋鎮樂巖村,這支武裝部隊配合解放軍在雲南、桂西和黔西等地的戰鬥中,以及在鞏固地方治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 【我家就在黃河邊】陝西合陽縣:建設黃河生態核心區
    滾滾黃河,從黃土高原奔騰而下,一路蜿蜒前行,至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水面更加開闊,形成了黃河流域規模最大的湖泊型溫泉溼地。綠水青山 黃河最美在合陽合陽,自然風光迷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裡不是江南,卻勝似江南,吸引了無數的中外遊客。
  • 羅平縣政府副縣長盧恆到板橋鎮開展春節走訪慰問……
    1月13日下午,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羅平縣政府副縣長盧恆,縣殘聯理事長莫錦到板橋鎮開展春節走訪慰問活動,為困難群眾、老黨員、困難教師、優撫對象等送去新春祝福和慰問金。走訪慰問中,慰問組人員親切關心詢問了他們近期生活和身體情況,並認真聽取了他們對黨委、政府工作的意見建議。
  • 奮進 | 巾幗重走東渡路 建功立業新韓城——板橋鎮篇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婦女十二大精神,板橋鎮黨委召開專題傳達學習會議,結合全鎮婦聯工作實際,作出了具體安排部署,「巾幗重走東渡路、建功立業新韓城」主題教育活動第一站: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舊址。大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東渡舊址及東渡黃河紀念館,通過講解員的深入介紹,大家對八路軍東渡黃河、奪取偉大勝利的壯舉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實物和照片,姐妹們直觀感受到當年軍民同心、共赴國難的感人畫面。第二站:韓城第一個黨支部舊址。重溫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
  • 河南原陽一家6口被殺知情村民發聲:嫌犯為情行兇,車輛在黃河邊被發現
    當地知情村民稱,嫌犯係為情行兇,車輛在黃河邊被發現。視頻截圖視頻截圖據原陽縣公安局工作人員稱,該通報上所附民警的聯繫方式號碼不對,懸賞通報疑似有人造假;照片應該是真的。關於懸賞通告真偽當地警方仍在核實。
  • 核桃樹變身「搖錢樹」
    核桃樹變身「搖錢樹」——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富裕村的脫貧之路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聖 李宏 光明日報通訊員 彭璐【偉大壯舉·扶貧印記】初冬時節,本該有著收穫後的愜意與閒適,但家住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隘口鎮富裕村的吳應仲老人卻並沒有閒下來
  • 【了不起的東陽村莊】第八期:歌山鎮王村光村
    小布將在東陽18個鎮鄉街道中挑選出有文化底蘊、發展活力和產業特色的村莊典型進行宣傳,集中反映東陽村莊的歷史巨變,謳歌新時代下的美麗鄉村建設。一起和小布開啟東陽了不起的村莊之旅吧——今天走進歌山鎮「王村光村」!
  • 藍天下,黃河邊,韓城破困局
    「生活在山青、水美、天藍的環境下,這是千百年來韓城人的夢想,今天成了現實。」陝西韓城市民陳女士在網帖上留下這樣一段話。 對於熟悉韓城的人來說,鋼鐵之城、煤炭之城是一直以來貼在這座並不大的城市身上的標籤。
  • 板橋鎮衛生院關注困難群眾心理健康
    近日,板橋鎮衛生院組織專家上門為困難群眾做心理諮詢,希望挖掘深層次致貧原因,提振精氣神,早日奔小康。板橋鎮黨委政府與板橋鎮衛生院一直關心關注困難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前不久,餘某酒後頭部受傷,到板橋鎮衛生院就醫。治療中,該院院長、醫生蘇益均和餘某擺談,感覺餘某說話不對勁,正好結合板橋鎮政府的「智志雙扶」,便找來心理醫生幫忙。區人民醫院是板橋鎮衛生院醫聯體醫院,呂佳琪是區人民醫院的高級心理諮詢師、高級健康管理師。當日,呂佳琪來到板橋鎮,與該鎮幫扶幹部等一道前往餘某家中了解問題根源。
  • 唐山大地震42周年:寧河板橋鎮譜「中國甑鄉」振興發展新篇章
    2018年7月28日,天津市寧河區板橋鎮黨委、鎮人民政府聯合區委宣傳部、區商務委、區旅遊局、區科委、區文廣局、區體育局、區教育局、區新聞中心等部門舉辦了板橋鎮首屆文化藝術節暨紀念7.28唐山大地震42周年活動,向世人展示了板橋鎮的發展建設成果。河北省唐山市蘆臺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河北省唐山市漢沽管理區黨工委、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東田莊鄉黨委政府等有關單位負責同志應邀出席活動。
  • 面朝黃河、四季花開!他用17年在黃河邊打造一個「世外桃源」
    冬日的陽光和煦溫暖,照在黃河上,波光粼粼。一葉小舟駛過,美景如畫。乘著小船登上緊臨黃河主河道的一座孤島(形似葫蘆,稱為葫蘆島)。這裡便是位於新安縣石井鎮拴馬村的洛陽華洋生態科技園(簡稱華洋生態園),一個在保護母親河、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