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東陽村莊】第四期:城東街道李宅社區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東陽發布

村莊是故鄉的「代名詞」,鄉愁的「原產地」,淳樸、自然的它哺育著無數人。一脈青山,一條綠水;一個村莊,幾座老屋。村莊就似一條淙淙的小河,自記憶深處緩緩而來。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小布將在東陽18個鎮鄉街道中挑選出有文化底蘊、發展活力和產業特色的村莊典型進行宣傳,集中反映東陽村莊的歷史巨變,謳歌新時代下的美麗鄉村建設。一起和小布開啟東陽了不起的村莊之旅吧——今天走進城東街道「李宅社區」!

走進李宅

李宅原名蟾程,明宣德初年,李氏後裔李毅庵遷居蟾程,後稱李宅。李宅距東陽城區10公裡,為東郊的第一大村,有著600多年的悠久歷史。全村以李姓為主,另有杜、周、吳、趙、虞、盧等多姓。2004年10月,李宅撤鎮併入城東街道。

李宅的荷花燈歷史悠久,有「花燈小鎮」美稱。另有花臺門、文昌閣、聚慶堂、華萼堂、尚書坊等明代正德年間及清代嘉慶年間的古建築群。

2005年,李宅古建築群被公布為第五批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7月,李宅成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2016年11月,李宅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李宅古建

李宅的古祠堂造型別致,風格典雅,石柱林立。其古建築鱗次櫛比,規模宏大,類型豐富,是典型的「江南大宅門」。有句古話叫「盧宅的牌坊,李宅的祠堂」。省裡古建築方面的專家應邀到李宅明清古建築群實地考察時,認為這裡的明清古建築群是省內規模最大、保護最好的古建築群之一。

李宅明清古建築群是明代中葉至清代嘉慶年間的建築,現存的花臺門、庚樓、尚書坊、集慶堂、十臺、李氏宗祠等都保護得比較完整,一些古建築已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意思的是,李氏宗祠與集慶堂、尚書坊、月塘處於同一中軸線,如果打開宗祠和集慶堂的前後門,站在後堂中簷,便可穿越前廳、門樓、尚書坊,一直能看見月塘。

在李宅村口,一眼就能看到該村的重要歷史標誌建築——始建於明中期的花臺門,因梁柱雕琢精美而得名。

走進花臺門,仿佛走進了李宅的歷史。相傳為建造花臺門,光風水先生都僱了三年,匾額上的「忠孝名家」是南宋朝廷賜給李宅先人李誠之(抗金民族英雄)一家。

在李宅村古建築群中,保存最好的則是李氏宗祠。宗祠主要用於祭祖、議事,是村裡最威嚴的地方。有很多牌匾,不乏「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可以想見當年李氏先人世代為官的顯赫。最讓人驚奇的是整個祠堂大約有62根石柱。前廳的石柱和穿堂石柱都是圓形的,而後堂石柱卻是方形的,寓意「外圓內方」。

從世尚書門坊到集慶堂主軸兩側建有古民居10幢,東西各5幢,俗稱「十臺」。可惜由於歷時久遠、風雨侵蝕、火災所殃,現僅存集慶堂東面的3幢。

社區中有這麼大的一個古建築群,自然讓李宅社區十分重視對其的開發和保護。近年來,在省、市文物保護部門的幫助下,在當地鄉賢捐資下,李宅投入數百萬元,先後完成了十臺的後三進、集慶堂等古民居、古建築的恢復修繕工作。

非遺李宅

李宅花燈

「元宵到李宅賞燈,是東陽人的老傳統。」據悉,「李宅荷花燈製作技藝」被列為金華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燈展期間,龐大的客流量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李宅荷花燈

李宅荷花燈由明嘉靖年間鑾公夫人程氏首創,有在八月中秋賞月到月塘放荷花燈的習俗。「荷」燈諧音「合」燈與「和」燈,寓意和美。荷花花瓣相依團圓,荷花燈承載了人們對豐收、幸福、平安的祈求。寄情與燈,送水傳福的傳統因此纏綿延續了幾百年。

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年來,花燈製作逐漸向大型化、多樣化、趣味化發展。在傳承的基礎上,融入了電器設備、燈光舞美、音響等現代元素,通過聲、色、光的相互交叉,把靜影與動靜相結合,花燈的造型與展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以『七仙女』為例,到了晚上,在流水和音樂聲中,仙女們光彩照人,一顰一笑一覽無遺。為了讓前來觀賞的遊客能在燈會上,體驗到更全面的感官享受

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傳承藝術,李宅荷花燈以其多樣的造型,與時俱進的製作工藝,節日氣氛濃烈,深受群眾的喜愛。一年一度的燈會,似乎成為了人們心中關於春節的必備「慶典」。時至今日,搖曳百年的水上光芒,不僅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求,還成就了一處快樂、吉祥的遊玩勝地。

李宅拍拍餅

談及城東街道李宅社區,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的是那裡久負盛名的荷花燈。但李宅還有另一件「傳家寶」——李宅拍拍餅。這件「傳家寶」雖不如荷花燈精美,卻也深得人心。

拍拍餅是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因其採用上好當年麥粉為餅皮,豬板油、後腿肉及精製香料為餡,輕拍而成,故稱拍拍餅。60歲的李正雲是李宅拍拍餅第五代傳人,做餅30多年。據說出自他手的肉餅聞名歌山畫水。

李正雲介紹說,李宅拍拍餅雖看似簡單,但製作時很有講究。

首先是和面,面要和到由硬變軟,直至不粘面板、不粘手為宜;

其次是肉餡,做肉餡時用刀很有講究,肉要剁碎成糊狀,絕對不能有塊狀小肉,然後放入各種調料(調料為家傳秘方);

再次是火候掌控,烤餅時要用乾鍋,鍋內不能放任何材料,要把拍好的餅放入鍋內,不斷翻轉,待餅鼓成氣球狀才能出鍋,烤餅的時候要時刻注意火候,溫度太高容易烤焦,溫度太低會影響餅的質量;

最後是天氣溫度變化,李宅拍拍餅對溫度要求很高,必須在15℃以下做的餅才會好吃。「夏天就不適合做李宅拍拍餅,做這個餅最好的季節是每年農曆九月十一至第二年的清明節這段時間。」李正雲如是說。

李宅名人

李宅山環水繞,風水絕佳,民風古樸,至今依然是聚族而居,文風綿延。李宅人一直崇德尚賢,因此名人輩出。除了受蔭封、中進士的李大同、李大有、李大璞等近百位先祖外,還有抗金英雄李誠之、革命志士李谷香、雷鋒生前所在連連長虞仁昌等名人。

李宅始祖李毅庵

據族譜記載,桂坡李氏係為唐憲宗之後裔,始祖宋宣義郎李舍,五季時由河南陳留南(河南開封陳留鎮)遷睦州(今浙江建德)。1127年,又由睦州遷徙到東陽。十四世祖李毅庵處士於明宣德二年定居蟾程。

李宅始祖名沂,字性與,號毅庵。相傳有一次,李毅庵路過蟾程,在一棵槐樹下休息,閉目養神。夢中,他見一位老翁將一枚鑰匙交給他保管。拿過鑰匙後,突然驚醒的李毅庵認為這是槐神兆夢,便選擇蟾程這處風水寶地,攜妻子雅溪盧氏遷於此,營造住宅,成家立業,家境日漸富裕。毅庵雖然富甲一方,卻能濟貧救難,美譽四方。

隨後12年,盧氏先後生養宗祿、宗悌、宗暘三個兒子。李毅庵後娶妾天台鄭氏,鄭氏先後生養宗德、宗安、宗澤三個兒子。明宣德二年,毅庵家業已富甲一鄉,同年建造大臺門,鼎銘「李宅」。

抗金民族英雄李誠之

李誠之(1153-1221),字茂欽,南宋慶元二年(1196)進士。官承議郎、蘄州知州。作為浙東學派呂祖謙的高足,勤於務學、而又特別能言善辯的李誠之成績優異,最後出知蘄州。

據文獻記載,1221年,南下湖北的金兵直趨蘄州而來,久未遭遇兵燹的蘄州終於經歷了歷史上的大災難。此時李誠之已經任職期滿,準備返回家鄉了。但在大敵當前的危難時刻,李誠之沒有臨陣脫逃,而是挺身而出,與自己的家屬一起,繼續留在蘄州,擔當起領導蘄州軍民抗金的重任,上演了一幕氣吞山河的悲壯劇幕,實踐了自己「既任其責,不敢顧身」「職任所在,惟當盡死以守」的誓言。宋寧宗感念李誠之全家的忠誠,封其為正節侯,並欽賜「忠孝名家」匾額。

弘揚雷鋒精神的虞仁昌

虞仁昌,1929年12月出生,家住李宅桂坡街,1949年5月參軍,1950年6月入黨,1960年11月擔任工程兵十團運輸連連長,也是雷鋒生前所在連連長。

1962年,雷鋒因意外事故去世。在部隊生活和成長的兩年零七個月,是他從普通士兵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特殊階段,也是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光。其間,虞仁昌和雷鋒交往甚多,關係密切。是他把雷鋒領到連隊,親手授予雷鋒一支新槍,親自提拔雷鋒為班長;是他擁抱、目送著雷鋒離開人間。這種生死聯繫,使虞仁昌對雷鋒的感情深入骨髓之中。雷鋒犧牲後,虞仁昌把宣傳和弘揚雷鋒精神當成自己畢生的追求。

從1962年雷鋒犧牲後開始,虞仁昌一直堅持向人講述雷鋒生前的感人事跡。虞仁昌堅定不移,身體力行地踐行著雷鋒精神,以自己的滿腔熱情和樸實真摯的感情宣傳和弘揚雷鋒精神,顯示出一名離休的共產黨員離而不休的樸實寬廣的胸懷。

蝶變李宅

從2016年開始,李宅開展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近幾年來,隨著整治的深入推進,李宅也愈加煥發光彩。

2017年,城東街道成為小城鎮綜合整治省級樣板,李宅正是美麗城鎮建設的重點區域。「李宅農業經濟底子薄弱、工業經濟及第三產業發展也無明顯優勢,通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迎來了發展機遇。」城東街道負責人介紹。街道在前期依託街長制、河長制等管理機制開展專項整治,基本實現集鎮區「乾淨、整齊、有序、美麗」的總體目標後,以文化底蘊為主,圍繞李宅社區的古建築群和「荷花燈」品牌進行產業植入,將花燈元素、古建元素融入整治提升中,轉文化優勢為發展優勢,著力打造「花燈小鎮」。

「元宵到李宅賞燈,是東陽人的老傳統。」李宅社區負責人介紹,「李宅荷花燈製作技藝」被列為金華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燈展期間,龐大的客流量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就連廣場上的燒餅店,一晚營業額都能超過5000元以上。

走進李宅古民居建築群,原汁原味的古韻撲面而來。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李宅完成了李宅宗祠、集慶堂、花臺門、尚書坊、庚樓、十臺等建築的整體修繕,其中集慶堂的修復處處彰顯喜慶花燈元素,為百姓舉辦傳統中式婚禮提供了絕佳場地。近年來,李宅已累計投資8000萬元,完成了古民居古道修復5300餘平方米;古民居立面改造提升11000餘平方米。並圍繞荷花燈、古村落主題,加快推進前山路、新建街、迎賓路等主幹道立面統一改造工程和古民居核心保護區整體風貌提升。

李宅正是東陽美麗鄉村建設的縮影。為更好地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內涵豐富、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化鄉村,東陽在保護歷史文化建築的基礎上,以小城鎮綜合整治為抓手,因地制宜推進產業植入,通過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進東陽文化旅遊全域化發展,讓鄉村振興戰略在東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氣勢磅礴的古建築,

流光溢彩的花燈,

豐富深厚的人文底蘊,

李宅社區將文化優勢

轉化為發展優勢,

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致富之路。

原標題:《【了不起的東陽村莊】第四期:城東街道李宅社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紅遍東陽】第九期——看古村李宅的發展與蛻變之路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記者驅車前往城東街道李宅社區,一路上翠巒競秀,延綿不絕。比美景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新時代李宅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80多年前,抗日戰爭爆發,歷時十四年,最終取得了勝利。革命之火,星星燎原,那時的李宅也上演了一幕幕抗戰的畫面。
  • 花燈照亮致富路 東陽李宅城鎮整治植入特色產業
    2018-09-21 08:0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楊晨 施佳琦 市委報導組 杜倩倩中秋佳節臨近,東陽市城東街道李宅社區人流如織。李宅距離東陽城區10公裡,總面積6平方公裡,歷史文化悠久,至今仍保存著明清古建築群。去年,城東街道成為小城鎮綜合整治省級樣板,李宅正是美麗城鎮建設的重點區域。「李宅農業經濟底子薄弱、工業經濟及第三產業發展也無明顯優勢,通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迎來了發展機遇。」城東街道黨工委書記徐育陽說。
  • 紅遍東陽丨看古村李宅的發展與蛻變之路
    近日,記者驅車前往城東街道李宅社區,一路翠巒競秀,延綿不絕。比美景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新時代李宅所發生的巨大變化。80多年前,抗日戰爭爆發,歷時14年,最終取得了勝利。革命之火,星星燎原,那時的李宅也上演了一幕幕英勇抗戰的畫面。
  • 沉寂了100多年 東陽李宅花燈「滿天帳」將重現光芒
    2018-01-16 17:59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錢關鍵 東陽報導組
  • ...第九季「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在東陽李宅啟幕
    9月3日下午,東陽市城東街道李宅村鑼鼓喧天,第九季「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活動在這裡精彩啟幕。李宅村宗祠內張燈結彩,來自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40名世界優秀青年齊聚一堂,開啟了為期天4的「金華故事」體驗之旅。
  • 新春走基層|東陽李宅:江南「大宅門」 一盞花燈照亮致富路
    鱗次櫛比的古建築,規模宏大的古宅門,東陽市城東街道李宅古村落的造型之別致,風格之典雅,被譽為「江南大宅門」。今天(2月1日),記者走進李宅古民居建築群,原汁原味的古韻撲面而來。一近李宅,就能看到一座古樸典雅、高聳入雲的古典牌坊。
  • 城東街道成技校:學習荷花燈工藝,傳承李宅文化
    城東街道成技校:學習荷花燈工藝,傳承李宅文化源稿: |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12日 13:55:57 | 作者:趙書婷 | 編輯:董之震  「始於明嘉靖年間的李宅荷花燈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每年燈會,我們這裡都會奼紫嫣紅、流光溢彩。」
  • 【了不起的東陽村莊】第八期:歌山鎮王村光村
    原創 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東陽發布 收錄於話題#了不起的村莊8個小布將在東陽18個鎮鄉街道中挑選出有文化底蘊、發展活力和產業特色的村莊典型進行宣傳,集中反映東陽村莊的歷史巨變,謳歌新時代下的美麗鄉村建設。一起和小布開啟東陽了不起的村莊之旅吧——今天走進歌山鎮「王村光村」!
  • 東陽李宅荷花燈美出新高度 「花燈小鎮」推動富村富民
    龍鳳呈祥、錦鯉戲荷、花好月圓、嫦娥奔月……14日晚,千姿百態的「李宅荷花」璀璨綻放,讓人眼前一亮。「花燈年年看,今年最好看。」來自江西的王廠火邊賞燈邊拍照。  李宅社區位於東陽市城東街道,有600多年歷史。李宅花燈始於明代,由嘉靖年間的鑾公夫人程氏首創,乃當地一大習俗。
  • 李宅荷花燈「醉」美遵義
    昨天,東陽市城東街道李宅社區黨總支書記李長春說,這也是第一張「牌」——9月24日「2018月圓中秋·情系李宅」荷花燈展成功舉辦後引發的「蝴蝶效應」。  據統計,3個月來,李宅共承接燈會布展工程2000多萬元。這也意味著,李宅荷花燈闊步邁進了發展新時代。
  • 城東街道李宅小學黨支部開展12月主題的黨日學習會
    城東街道李宅小學黨支部開展12月主題的黨日學習會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5日 14:32:49 | 作者:邵瀟笑 | 編輯:董之震  為了提高黨員教師的思想認識,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服務意識,近日,城東街道李宅小學黨支部開展了以「學精神明講義,勇立潮頭有擔當
  • 東陽李宅荷花燈
    我的老家在東陽李宅,那裡有堪稱江南第一的宗祠、古色古香的小胡同、神秘古老的羊腸小道……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李宅的荷花燈。李宅的荷花燈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每年過年的時候,荷花燈的光總會照亮整個李宅村。瞧,這個池塘的荷花燈多麼逼真啊!一朵朵嬌嫩的荷花從荷葉裡冒出來,像是對著我們笑呢!
  • 【了不起的東陽村莊】第一期:南馬鎮花園村
    原創 東陽發布 東陽發布前言村莊是故鄉的「代名詞」,鄉愁的「原產地」,淳樸、自然的它哺育著無數人。一脈青山,一條綠水;一個村莊,幾座老屋。村莊就似一條淙淙的小河,自記憶深處緩緩而來……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小布將在東陽18個鎮鄉街道中挑選出有文化底蘊、發展活力和產業特色的村莊典型進行宣傳,集中反映東陽村莊的歷史巨變,謳歌新時代下的美麗鄉村建設。一起和小布開啟東陽了不起的村莊之旅吧——今天走進南馬鎮「花園村」!
  • 李宅打造「花燈古村」 荷花燈中秋升級亮相
    有句古話叫「盧宅的牌坊,李宅的祠堂」。近年來,李宅燈會融入了更多的傳統文化元素。近年來,李宅對眾多古建築進行依舊修繕,並嫁接文化旅遊元素,推出了荷花燈展,吸引遊客無數。2017年,李宅成功創建2A級景區村莊,並成立旅遊開發公司,準備把古建築旅遊產品不斷推向市場。
  • 東陽花燈展豐富多彩 外國朋友看了直說GOOD
    春節期間,別處荷花已然凋零,城東街道李宅社區的「荷花」卻開得正火開得正豔。始於明嘉靖年間的荷花燈,穿越菁華,光彩熠熠地立於李宅月塘之中,迎接著各方遊客的到來。今年首次收費的「盛世李宅·百年之光」李宅荷花燈展並沒有像一些人「預言」的那樣,收費了遊客數量會懸崖式下跌。2月18日亮燈首日,前來觀看的遊客數量就超過上萬人次。
  • 每年財政拿出400萬 東陽文化禮堂讓美麗鄉村沐新風
    位於東陽江北街道的王戶口村至今仍保留有幾百年前的古窯址,這兩年通過舉辦陶藝文化節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鄉村遊景點。為將這一優勢放大,該村決定將選土、打樣、制胚、添色、燒制等陶藝工序展示和陶藝體驗館都搬進文化禮堂,打造陶文化特色館,屆時將為遊客帶來全新的體驗。一村一品,一堂一韻。
  • 剛剛,東陽一批優秀教師獲表彰!(附全名單)
    賈立斌東陽中學求自軍東陽中學朱英萍東陽中學杜賽軍東陽二中華繼良東陽二中胡惠蘭東陽二中樓標雲東陽市橫店鎮第二初級中學蔡帥波槐堂初中張淑芳馬宅鎮中陳慧波防軍初中呂永強橫店一中樓尚朋東陽市城東街道李宅初級中學
  • 東陽一批優秀教師獲表彰!(附全名單)
    賈立斌東陽中學求自軍東陽中學朱英萍東陽中學杜賽軍東陽二中華繼良東陽二中胡惠蘭東陽二中樓標雲東陽市橫店鎮第二初級中學蔡帥波槐堂初中張淑芳馬宅鎮中陳慧波防軍初中呂永強橫店一中樓尚朋東陽市城東街道李宅初級中學
  • 浙江東陽最美7處古村落,這些古樸純美地去過幾處?
    4 李宅鎮-李宅村 李宅原名蟾程,距東陽城區10公裡,為東郊的第一大村,有著600多年的悠久歷史。李宅以氣度恢弘的明清古建築出名,荷花燈亦是遠近聞名,素為東陽水燈之最。每年春節期間都會吸引眾多賞燈人蜂擁而至。 上月,李宅通過了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公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