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燈照亮致富路 東陽李宅城鎮整治植入特色產業

2020-12-19 浙報融媒體

2018-09-21 08:0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楊晨 施佳琦 市委報導組 杜倩倩

中秋佳節臨近,東陽市城東街道李宅社區人流如織。自9月14日啟動首屆中秋花燈節以來,每天趕來賞燈的遊客絡繹不絕,在花燈的映照下,「振興古鎮」的願景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李宅距離東陽城區10公裡,總面積6平方公裡,歷史文化悠久,至今仍保存著明清古建築群。去年,城東街道成為小城鎮綜合整治省級樣板,李宅正是美麗城鎮建設的重點區域。「李宅農業經濟底子薄弱、工業經濟及第三產業發展也無明顯優勢,通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迎來了發展機遇。」城東街道黨工委書記徐育陽說。街道在前期依託街長制、河長制等管理機制開展專項整治,基本實現集鎮區「乾淨、整齊、有序、美麗」的總體目標後,以文化底蘊為主,圍繞李宅社區的古建築群和「荷花燈」品牌進行產業植入,將花燈元素、古建元素融入整治提升中,轉文化優勢為發展優勢,著力打造「花燈小鎮」。

「元宵到李宅賞燈,是東陽人的老傳統。」李宅社區黨總支書記李長春告訴記者,「李宅荷花燈製作技藝」被列為金華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燈展期間,龐大的客流量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就連廣場上的燒餅店,一晚營業額都能超過5000元以上。

走進李宅古民居建築群,原汁原味的古韻撲面而來。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李宅完成了李宅宗祠、集慶堂、花臺門、尚書坊、庚樓、十臺等建築的整體修繕,其中集慶堂的修復處處彰顯喜慶花燈元素,為百姓舉辦傳統中式婚禮提供了絕佳場地。近年來,李宅已累計投資8000萬元,完成了古民居古道修復5300餘平方米;古民居立面改造提升11000餘平方米。並圍繞荷花燈、古村落主題,加快推進前山路、新建街、迎賓路等主幹道立面統一改造工程和古民居核心保護區整體風貌提升。

今年7月,為促進「荷花燈」品牌的市場化運作,李宅社區還成立了全省首個花燈公司,將以往偏向於自娛自樂的花燈活動升級為公司化運營模式,由社區集體經濟合作社完全控股,所有社員都成為股東。今年的中秋花燈節由李宅社區主辦、該公司承辦,有兩百多位工匠參與製作,為期一個月共展出70多組形態萬千的大型花燈。通過「走出去」承接花燈展、與知名景區合作打造夜遊景點等方式,李宅目前已增收1300萬元。「社員手裡的股份將會大幅增值, 視情況會進行分紅。」李長春說。

如今,城東街道已完成「一區一帶一小鎮」的發展定位布局,將以李宅「花燈小鎮」為龍頭,帶動東陽江沿線全域化旅遊產業全面發展。同時,「花燈小鎮」正在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進行對接,致力於傳統花燈文化「走出去」。

相關焦點

  • 新春走基層|東陽李宅:江南「大宅門」 一盞花燈照亮致富路
    今天(2月1日),記者走進李宅古民居建築群,原汁原味的古韻撲面而來。一近李宅,就能看到一座古樸典雅、高聳入雲的古典牌坊。從明代中葉到清朝嘉慶期間,李氏宗族先後建起了花臺門、文昌閣、尚書坊、集慶堂、李氏宗祠一軸線五組禮制的L型建築,佔地面積達3342平方米。
  • 【了不起的東陽村莊】第四期:城東街道李宅社區
    小布將在東陽18個鎮鄉街道中挑選出有文化底蘊、發展活力和產業特色的村莊典型進行宣傳,集中反映東陽村莊的歷史巨變,謳歌新時代下的美麗鄉村建設。一起和小布開啟東陽了不起的村莊之旅吧——今天走進城東街道「李宅社區」!走進李宅李宅原名蟾程,明宣德初年,李氏後裔李毅庵遷居蟾程,後稱李宅。
  • 【紅遍東陽】第九期——看古村李宅的發展與蛻變之路
    聽說有記者來採訪,他們興致勃勃地講起李宅古民居的歷史。  老人們說,李宅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悠久歷史的大村落,其古民居建造年代貫穿明、清、民國三朝,是東陽傳統民居的代表。古民居無疑是幸運的,在戰火紛飛中保存了下來。現存的花臺門、庚樓、尚書坊、集慶堂、十臺、李氏宗祠等都保護得比較完整,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沉寂了100多年 東陽李宅花燈「滿天帳」將重現光芒
    2018-01-16 17:59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錢關鍵 東陽報導組
  • 紅遍東陽丨看古村李宅的發展與蛻變之路
    守住綠水青山,李宅人走出「致富路」這些年,李宅守住綠水青山,大力發展古民居休閒、花燈產業,打造水果採摘遊,走出了一條「致富路」。古民居餐館投資合伙人——這是烤羊師傅潘桂金的新身份。潘桂金在我市經營烤全羊生意很多年了,如今他來到李宅古民居,與他人合夥辦起了名為「桂馥樓」的餐館。
  • 東陽李宅荷花燈美出新高度 「花燈小鎮」推動富村富民
    龍鳳呈祥、錦鯉戲荷、花好月圓、嫦娥奔月……14日晚,千姿百態的「李宅荷花」璀璨綻放,讓人眼前一亮。「花燈年年看,今年最好看。」來自江西的王廠火邊賞燈邊拍照。  李宅社區位於東陽市城東街道,有600多年歷史。李宅花燈始於明代,由嘉靖年間的鑾公夫人程氏首創,乃當地一大習俗。
  • 李宅荷花燈「醉」美遵義
    今年,東陽提出推動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李宅社區以此為契機,在街道、部門等的支持下全力打造「花燈小鎮」。今年7月,該社區成立首家企業——李宅荷花燈文化藝術傳播(東陽)有限公司,將花燈文化發展推向一個新高度。同時,李宅社區還成功引進了中國認證設計師、自貢市優秀技能人才洪睿,帶動李宅花燈轉型升級。  「創新和人才,是推動李宅花燈全新升級的兩大重要元素。」
  • 東陽花燈展豐富多彩 外國朋友看了直說GOOD
    「截至本周五,李宅荷花燈展接待遊客已超過8萬人次。若不是過年那幾天天氣不太好,遊客數量還會更多。」李宅古民居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偉萍說,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他們預定的目標數。據了解,今年李宅荷花燈燈展,除了東陽及義烏、金華、永康等地遊客外,上海、杭州、寧波、湖州等地的遊客也紛紛慕名而來,燈展現場甚至還出現了老外身影。
  • 東陽李宅荷花燈
    我的老家在東陽李宅,那裡有堪稱江南第一的宗祠、古色古香的小胡同、神秘古老的羊腸小道……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李宅的荷花燈。李宅的荷花燈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每年過年的時候,荷花燈的光總會照亮整個李宅村。瞧,這個池塘的荷花燈多麼逼真啊!一朵朵嬌嫩的荷花從荷葉裡冒出來,像是對著我們笑呢!
  • 李宅打造「花燈古村」 荷花燈中秋升級亮相
    有句古話叫「盧宅的牌坊,李宅的祠堂」。近年來,李宅燈會融入了更多的傳統文化元素。近年來,李宅對眾多古建築進行依舊修繕,並嫁接文化旅遊元素,推出了荷花燈展,吸引遊客無數。2017年,李宅成功創建2A級景區村莊,並成立旅遊開發公司,準備把古建築旅遊產品不斷推向市場。
  • 浙江東陽花燈古鎮年味足
    本報訊(邵瀟笑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超)每年春節,到浙江省東陽市李宅賞荷花燈的遊客絡繹不絕。從大年初三開始的燈會,截至目前已迎來10萬餘人次遊客。    「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年味十足,特別喜慶。」第一次來賞燈的遊客金思慧一路走來都在拍照,她說每盞花燈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 又到一年賞燈時 李宅花燈吸引大批遊客
    2016-02-12 16:43 |東陽日報
  • ...第九季「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在東陽李宅啟幕
    而在古村落生活也是了解今日中國如何傳承歷史的極好途徑,相信各位在李宅的幾日生活一定會讓大家收穫頗豐。」斯海濱說。李宅村原名蟾程,是江南宗祠大、民居古、建築類型豐富的古村落,是活態的古民居博物館。李宅位於東陽市城東街道,距東陽城區約10公裡,是城東第一大村,也是東陽李姓最大聚居地。
  • 李宅小學:「荷花燈」課程風生水起,令傳統文化教育「活」起來
    繽紛閃耀的五角星花燈、團圓美好的圓形花燈、俏皮可愛的魚形花燈……這些多姿多彩的花燈,可不是來自哪一個地方的花燈展覽,而都是東陽市城東街道李宅小學學生們的花燈作品。而這些作品的誕生,是來自該校特色校本課程「荷花燈」,其中傳遞出對傳統文化濃厚的發揚熱情。
  • 浙江古村傳承創新中國花燈 借力傳統文化開拓海外市場
    責任編輯:史建磊     荷花燈會 周禹龍 攝   中新網金華9月14日電(記者 周禹龍)每年春節,到浙江省東陽市李宅賞荷花燈的遊客絡繹不絕
  • 紅燈籠「照亮」致富路
    新華社照片,邢臺(河北),2020年12月14日 紅燈籠「照亮」致富路 12月14日,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東三召鄉西任城西隊村村民在製作燈籠。新華社發(張馳 攝)新華社照片,邢臺(河北),2020年12月14日 紅燈籠「照亮」致富路 12月14日,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東三召鄉西任城西隊村村民在製作燈籠。 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東三召鄉依託燈籠製作傳統手工技藝,積極發展植絨燈籠、拉絲燈籠、傳統宮燈等燈籠製作,產品銷往山西、河南等地,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 貧困戶「抱團兒」養豬 「金豬」照亮致富路
    貧困戶「抱團兒」養豬 「金豬」照亮致富路 2020-12-12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年財政拿出400萬 東陽文化禮堂讓美麗鄉村沐新風
    經過多次的外出考察和商議,村裡決定改用仿古的工藝和材料,使之與王戶口東派民居特色村的整體風格相協調。「要按照景點的標準去打造,儘管方案調整後建設成本會增加30%,但建成後將成為我們村的一大特色。」王德福所說的特色不僅停留在外觀,更體現在內涵。位於東陽江北街道的王戶口村至今仍保留有幾百年前的古窯址,這兩年通過舉辦陶藝文化節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鄉村遊景點。
  • 玉溪新平:柑橘飄香照亮致富路
    近年來,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緊緊圍繞把柑桔產業打造成全省高原特色農業示範產業的目標,通過出臺一系列措施,依託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大力發展柑桔產業。在「褚橙」品牌的引領下,新平縣柑桔產業快速發展,照亮了村民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