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藝術是時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映襯出來的倒影,同時期的藝術也是研究歷史背景的重要素材。在歐洲的藝術美術歷史上,歐洲的藝術的發展,就好像一個相互交替的過程,古希臘時期對神權的敬仰,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天馬行空,歐洲的美術歷史發展也在各代藝術家的不斷探索中前進,上層藝術反映下層經濟結構,藝術的展現也如同時代的縮影一般照應著生活。
洛可可風格服裝
談論起18世紀的歐洲,對歐洲藝術歷史稍微有了解的人,可能會想到藝術風格天馬行空的義大利,從綜合實力來說,部分人可能會想起法國。人們常說藝術是時代的鏡子,鏡子中有時代的縮影,而在18世紀,號稱歐洲「最強」的法國,就在這強盛的國度下,對生活藝術有了進一步的追求。此時,洛可可風格就此在巴洛克風格中衍生了。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萌芽
十七世紀的法國,路易十四執政期間的男性穿著就體現出了洛可可風格的早期萌芽,現代的高跟鞋在那時候來說,是男人們展現體態美的專利。上身華麗惹人眼目,下身緊身褲修飾體形,修飾下半身的同時加上漂亮的護膝,還不忘搭配一雙中等高度的高跟鞋來展現自己的體態美,還有美麗的緞帶裝飾,這樣在現代可能格格不入的風格,在當時可是貴族們的標配,就這樣洛可可風格就此慢慢萌發了。
路易十四身著高跟鞋和緊身褲
作為法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帝王,路易十四在因病去世時候,曾孫路易十五就繼承了路易十四的王位,從小在富麗堂皇,巴洛克風格濃鬱的凡爾賽宮居住的路易十五就開始了自己的執政生涯。路易十四在政期間,法國的光輝照耀了整個歐洲大陸,而經濟方面開始下滑的時期,執政能力不足的路易十五卻沒有能力去彌補,對於逐漸敗壞的政治無心打理,為今後的法國大革命埋下了一個深遠的未萌發的種子,但是,腐敗無能的路易十五卻在潛移默化的推進了藝術風格的發展。
假如把路易十五時期的藝術風格發展寫成一本書,期間的畫作都能成立好幾刊的娛樂雜誌,路易十五時期,坐吃山空,依靠路易十四打拼下來的江山,一生都處於榮華富貴之中,這單純的享樂式的藝術風格,不帶半點的沉重和政治,便是洛可可風格的展現。
路易十五
不顧底層農民的窮苦,上層的貴族們開始奔放的生活,當時的路易十五可是一個花花公子,公開養情婦,這一舉動讓貴族們之間炸開了鍋。此時的法國貴族生活開始奔放,油畫方面更是沒有一絲絲的底線,一絲不掛儘量的展現出人的體態美是當時的風格,貴族們間流行為自己的情婦作畫,天馬行空的奔放思想,雖然糜爛讓法國的強盛下滑,但是卻無意間促進了藝術風格的誕生和發展。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興起
國王的情婦-蓬皮杜夫人
蓬皮杜夫人
畫作上站位優雅的女性便是路易十五公開的愛妃-蓬皮杜夫人,充當畫作的模特卻並非蓬皮杜夫人本人,而是一名名叫瑪麗的清秀少女,搭配洛可可風格長裙的他,很快讓路易十五注意到了他的清秀魅力,想要「青睞」這名漂亮的女子,而此時的蓬皮杜夫人感覺到地位的不保,用盡手段將瑪麗遠離路易十五。
在歷史上的歐洲人眼中,洛可可風格雖然代表貴族風格,卻不是高尚的,但這種風格也展現了貴族的姿態美,寬闊的長裙,精緻的面容和富麗堂皇的臥具都在宣告:我是一名貴族,盡顯高貴的姿態。而這名不甘於做帝皇「情婦」的女人,上位之後開始將自己的洛可可風格開始在貴族間宣傳,雖然政治上建設不多,但是藝術發展方面卻貢獻不少。
蓬皮杜夫人
在此之前,貴族們流行帶假髮來裝飾自己的風格,而蓬皮杜夫人開設了美髮沙龍,從自身方面來展現出真實的美,還經常開茶話會,跟貴族們交流服裝藝術上的見解。文學迸發的年代,也贊助了不少藝術作家,甚至給了不少藝術家特權,她開始庇護這群藝術創作者們,讓他們得以安心創作,也正是因為政策的改動,這個時期的藝術風格才得以天馬行空,奔放人們對自然的渴望。
蓬皮杜夫人在政治地位上主導了整個洛可可風格在法國發展,成為了歷史上洛可可風格歷史意義上的教母,先是在服裝繪畫的藝術風格上的改動,到後來幾乎所有的領域都有洛可可風格的身影,都得益於這位帝皇的「情婦」。
弗拉戈納爾-《鞦韆》
弗拉戈納爾《鞦韆》
對於洛可可風格的繪畫風格來說,彰顯的是貴族們的糜爛的生活,這幅《鞦韆》,在不裸露女性的身材特徵的條件下,卻「挑逗」貴族們對情婦的追求,是洛可可風格巔峰的畫作。
畫中的這名女子,穿著貴族華麗的蓬蓬裙蕩鞦韆,而晃動鞦韆的人不知道是丈夫還是管家,女子蕩漾在鞦韆上,裙擺高高揚起,鞋子都蕩飛了一隻,鞦韆底下的這名貴族卻看得津津有味,甚至還伸出了「勾引」的帽子,旁邊愛神丘比特的雕塑正在旁邊,還有兩名孩童,各種細節上都能不斷體現出當時的法國貴族間的混亂關係。
洛可可風格畫作《熱爾桑的畫店》
這便是造就了這樣一個時代的路易十五和蓬皮杜夫人共同統治下的結果。畫裡挑刺,那個時期的畫作都是展現貴族間和情婦的糜爛生活,儘管諷刺,但我們也能從畫作中感受到濃鬱的洛可可風格,一個充滿對娛樂的追求,拋開道德理念,這純粹的追求,沒有摻雜著半點的沉悶和嚴肅。
是的,這也許就是洛可可代表的風格,在鄉村田園主題中,動作服裝的細節刻畫,豐富的色彩畫面,畫中展現當時貴族的生活,而凸顯出貴族的富豪氣息的還缺少不了洛可可的服裝,在「奔放」的畫作中,我們也能看到當時的女性服裝是如此的洛可可風。
追求華麗展現的洛可可服飾當時的人們開始厭倦西班牙時裝風格的幾何整體感覺,加上時代的背景,人們對蓬勃生命力的追求,為了彰顯出貴族的服飾貴重,服飾上也開始大動幹戈,就如同畫作一般,對整體的服飾輪廓開始下功夫,整體的輪廓寬大,追求服裝上的細節。
洛可可風格服飾
曾經就有服裝設計師研究過,洛可可風格的服飾在看似一樣的裙褶上都下足了細節上的功夫,展現出一種類似大自然的花開自然的蓬勃美,與之前的僵硬下垂有著很大的改善,裙褶既成花邊,保留了西班牙服飾寬大的髖部(軀幹和腿連接的部位),和緊身的內衣,在寬大的蓬裙下,體態的內在美也在不斷追求,洛可可的女裝也體現出女性的風情萬種,整個人都呈現出一種圓錐形的美態。
這種華麗的花紋裝飾,卻源於法國和中國的建交,路易十四和乾隆有著不錯的「關係」,兩人相互交換飾物,因此,中國的瓷器開始進入法國的宮廷,而中國瓷器的自然元素,大自然的花花草草都讓被大量使用洛可可的裝飾上。
洛可可風格中的中國元素
彰顯國王財力的洛可可建築之前的凡爾賽宮對於採用巴洛克的風格,打造一個反古典風格的豪華宮殿,而執政期間的路易十五不在乎民眾的生死存活,開始裝飾自己的凡爾賽宮,試圖用豪華的裝飾物來人們感受到法國的強盛。
凡爾賽宮的建設是巴洛克風格和其他風格的交加,而洛可可風格源自於巴洛克風格但是卻又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同樣在法國有著發展歷程的兩種風格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就如同比喻王國的公主和王子一樣,巴洛克風格是浪漫紳士,而洛可可風格則是風度翩翩,教養高貴的貴族淑女。
風格的介紹能幫助我們更容易了解歷史,當時的路易十四通過建造凡爾賽宮殿來管理貴族,但是路易十五建造的建築,則是為了自己享樂。
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畢竟是路易十四的地盤,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體驗,路易十五開始住進巴黎的皇家宮殿,而巴黎也逐漸發展成熟,而當時的法國外債欠的實在太多,導致貴族們沒有經濟水平去建造新的建築物,而是開始對建築的裝修大動幹戈,也正是因為財力不足的原因,導致洛可可風格的建築形成外觀樸素,內飾富麗堂皇,而且夢幻爛漫,情調十足。
華麗的家具路易十四和中國的建交,使得東方元素與經典的西方元素相結合,形成了洛可可風格式的家具風格。中國極柔軟的曲線,中國的瓷器,都是法國巴洛克風格向洛可可風格的蛻變。大航海時代的歐洲,航海業發達,最常見的家具裝飾有開始加入了貝殼,海洋和陸地的交匯,西方和東方的元素交織,在牆面的曲線中展現出了「富含東方花鳥紋路的生命氣息」。
航海時代帶回來的貝殼,裝飾城了海洋漩渦式的花紋,牆面也布滿富饒的花朵,使人感覺到步入仙境,感覺整個牆面都有一股流水般一氣呵成的曲線美。
洛可可風格家具
路易十五秉承路易十四通過豪華的建築來聚攏貴族集中統治集權的統治理念,在國庫虧空的情況下,依然修建室內的豪華,秉承了巴洛克式風格的豪華、極致奢華的法國情懷,加上蓬皮杜夫人的藝術風標,路易十五執政期間的建築風格也一目明了,追求極致的奢華、色彩鮮明,玫瑰色和粉紅色的濫用,自然氣息豐盛的家具,大航海時代激發的貝殼工藝品,高聳纖細的風格體現的淋漓盡致。
伏爾泰《大小人》對法國名著有了解的人可能會知道,伏爾泰在法國歷史上有著意義深遠的地位,作為自然法學說的擁護者,伏爾泰對於自然法論的追求可謂到了極致。在這位嚴肅的創作家的創作生涯中,也曾用洛可可式的創作方式來創作了一本名為《大小人》的著作。
伏爾泰
用輕鬆接近自然的文體方式,來展現人的情感,穿插的優美愛情故事,將現實世界真實的描寫,都體現出了對美好生活的幻想,用鏡像的方式來折射現實,引發意味深長的了解,這也是洛可可映射到各個領域的反應。
文學方面的洛可可風格,能強烈刺激人們的感官和心智,現實和理想的反差,冷嘲暗諷的方式成為了新的寫作手法,打破了當時的「創作」秩序和規範,追求自然而發、充滿理性和感官平衡的世界展現在了文學的方面。
路易十五雖然對於政治建樹方面沒有太大的成就,但是也算是開創了一種以法國貴族起源的奢華風格,也在當時引領了不少領域的發展。也在當時建設了法國的家具城,讓法國的家具設計方面有了進一步發展,甚至到了卓越的地步。
結語
雖然路易十五將路易十四嘔心瀝血打造起來的宮殿走向沒落,但是也在潛移默化中幫助法國的藝術文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也能從側面看出當時法國上層貴族的腐敗。
但洛可可風格也展現了那個時期的人們,對奔放的自然美的追求,而這種風格依靠法國的影響力也在歐洲廣為流傳,在拿破崙時期開始停止發展,但到今天洛可可風格依然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藝術是時代的影子,時代下的藝術有著生活的縮影,洛可可藝術風格也不例外,路易十五也從藝術角度方面,向我們詮釋了他在任期間,為數不多的「建樹」。